西兔生活网

标题: 周一围的魅力,男女通吃 [打印本页]

作者: 俗丿话    时间: 2023-12-13 00:01
标题: 周一围的魅力,男女通吃
01
那一年他18岁,他24岁。
他们相识于北电表演高职班。
24岁的他,装过空调,拧过螺丝,当过导游。
18岁的他,按部就班学习,是个貌似愤青的小X崽子。


他们住上下铺,朝夕相处。
他比他大五岁,总是给他很多建议和帮衬。
他喊他老鬼。
他叫他一围。
是的,那个24岁的小伙子叫张颂文。
18岁的小伙子叫周一围。
02
关于他们俩,有很多往事值得挖掘。
他们习惯每天晚上通话,这个习惯保持了十几年
他们天南海北什么都聊,一聊就到凌晨。
周一围在《五十公里桃花坞》里说:
“人生在世,有一种朋友,电话打了就能通,有些时候挺“救命”的。”
“我跟张颂文,就是互相“救命”的人。”
周一围不接电话,张颂文可以从9点打到12点。


得知周一围发烧,张颂文定好第二天的闹钟。
一大早买菜做饭,骑三个小时摩托,
冒着刺骨的寒风,从顺义赶到周一围家。
张颂文见到周一围的第一句话就是:“哎,吃饭”。
两人聊了一会,周一围扭头回卧室睡觉。
张颂文一个人坐在客厅,用思考打发无聊。
真朋友,相处论心不论迹。
自在比客套更重要。
03
周一围去顺义找张颂文,两人聊到晚上9点。
张颂文带着周一围去了家附近的潮白河。
河面很宽,冰层很厚。
张颂文一句走啊,他们俩就站在了冰层上
一边聊天,一边去往河对岸。
走到河中间,他们听到了非常清脆地冰层裂开的声音。
他们从站着,到趴着。


丝毫不见惊慌,反而觉得很好玩。
张颂文用话剧腔说:“一围,应该是今天了,人家已经等我们很久了。”
走到河对岸,两人又决定原路返回。
返回途中,又来一次角色扮演:
“刚才已经放你一马,地狱无门,你偏要来……”。
比你在闹,他在笑更有意义的是,
你闹,他陪着你闹。
04
看了前面两段故事,很多人可能都以为他们是两个极为相似的人。
殊不知,他们一个是冬天,一个是夏天。


张颂文喜欢烟火气,对人不设防,遇到人就能聊两句。
周一围是社恐,害怕交朋友,遇到不合拍的人,话都懒得多说一句。
张颂文喜欢住郊区,每次租房,都要拉着周一围去转一圈。
周一围看重实用性,囧考虑周边配套设施。
张颂文喜欢氛围,喜欢细节。
周一围会否定周边的一切,但从不否定张颂文看中的房子。


他们一起接受采访,风吹动窗户,带来噪音。
周一围说不用管,响就响吧。
张颂文一定要把窗户关上。
十几年前北京郊区的冬天,寒冷异常。
有一个剧组张颂文演戏,只要他接了这部戏,就可以给家里装锅炉取暖。
但因为导演和制片的姿态,张颂文拒绝了这部戏。


周一围在电话里说:“小伙子,先把冬天过冬的煤买了再说好不好?”
张颂文:“我冷死都不会去拍,不能低这个头。”
没钱买煤的日子,张颂文过了十多年。
周一围每次去找张颂文,都要裹紧棉袄。
这十多年里,周一围从来没有主动给张颂文买过一次煤。
不是周一围舍不得钱,而是他不能开这个口。


寒风再冷,总会过去。
人的自尊一旦破碎,就很难拼合。
他们缺的不是煤,而是在寒冷中坐得住的那颗心。
05
张颂文跟周一围最大的区别,还是在角色的选择上。
周一围走红之后,接演了话剧《枕头人》。
他说自己喜欢的不是这个角色,而是塑造这个角色的作者。


他能理解并很好将这个角色塑造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认可这个人物行为和思想。
直白点说,就是他对剧本传递的思想感兴趣,但对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未必认同
他理想中的角色,是剧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跟他本人的思想高度统一。
他愿意为了这样的角色付出一切。
张颂文恰好相反,他对剧本想要表达什么没兴趣,对导演想要表达没兴趣。
他只考虑这个角色,自己喜不喜欢。
但前提是,他对这个角色有认同感。


所以,周一围大多时候都是拧巴。
张颂文大多时候,都是潇洒的。
喜喜始终坚信,人生的能量是守恒的。
你在某个地方收获了,在另一个地方一定会失去。
周一围和张颂文,精准证实了这一点。
06
周一围虽然对挑选工作是拧巴的,但的拧巴一定有所收获。
他不喜欢社交,但他参加了《五十公里桃花坞》。
观众看到了一个不太一样的周一围。
他未必喜欢《上阳赋》这部作品,这个角色,
但这个角色会给他带来名和利。


他并不想把真实生活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媳妇想要。
他收获了很多内疚粉。
面对生活,周一围可以暂时低下高昂的头颅。
张颂文,低不了一点。
周一围曾说,自己跟张颂文互为“镜面”。
只要有一日,张颂文坚持自己是对的。
他就能理直气壮,把那些奉劝他跳进洪流的人拒之门外。
他们俩性格如此不同,却能相处得如此要好。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俩从未想过要改变彼此。
我们经常说,人生难得一知己。
其实,最难的不是找到知己。
而是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想要不断改变对方的心。
(图源|吕彦妮、网络,侵权可删)




欢迎光临 西兔生活网 (https://www.ctlive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