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复制链接]
80558 20
nanduiwa8 发表于 2020-12-19 01:44:4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上一篇:领尚橱柜化身厨房守护者,开启美好“食”光
下一篇:暖气房居然甲醛超标?领尚空气净化器来拯救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程籽墨 发表于 2020-12-19 01:44:47 | 只看该作者
 
 第1张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3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攻关最新情况。
 第2张图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在回答记者提问中,介绍了中医药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效果
在这一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近5000人来自中医药系统,全国有97个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病例占累计确诊病例的96.37%,在湖北地区中医药的参与率也达到了91.05%。


中医药作用的发挥还体现在抗击疫情整个过程中,包括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光明日报》3月13日刊登了一组数据: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实行了隔离点集中中医药干预,到2月6日,这个确诊率就下降到30%多,到3月5日,就只有3%了。
从这组数据大家可以看出,中医药早期干预的效果。


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两组数据:
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应急专项,对10个省市1261名服用“清肺排毒汤”的患者临床观察显示,没有1例轻型患者转为重型,没有1例普通型患者转为危重型。
二是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了564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轻型和普通型的,也同样没有1例转为重型和危重型。


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退高热、促进渗出吸收、提高氧合水平、降低肺纤维化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中西医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有效的降低了病亡率。在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中,很多中成药已经纳入了国家发布的第六版、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并都显示出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这些方剂都是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和我们局设立的科研攻关专项的临床科研成果,这也显示了科技对临床救治的强有力支撑作用。
李昱司长还表示:我们很高兴,也很愿意把中国的经验跟国际社会共享,让中医药为国际社会、为各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更多相关内容链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攻关最新情况举行发布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Mr。 发表于 2020-12-19 01:45:32 | 只看该作者
 
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我们科室11人,9个西医执照,2个中医执照。
现在,11个混合双打,谁有用用谁的。
治外伤,草药芒硝外敷效果就是好。
病毒感冒,辨证论治后草药能截断病程,提前康复,院内制剂很好用,一直脱销。
针灸的头针,用tcd测量,能增加昏迷病人脑血流量。
发作哮喘,两次没吃药,被同事针灸扎好。
对,有个例,也有系统随访的数据,但是我懒,写文章这种事情,不适合我。
有在做中药对抗胶质瘤,结局不好,做下来没有统计学差异。
针刺麻醉,效果极好,但前提是上半身麻醉效果好,下半身效果不好。


中药的临床试验以个人主观评价为主,这也是中药临床被诟病的地方。
按疾病来论确实为难,比如糖尿病,西医分1型2型,中医名为消渴,分为6型。无法相互对应。
目前找不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评价他的疗效问题。


门槛低,学精门槛却极其高,起码我自己不行。耐不住性子。江湖郎中很多,家里随便谁都可以说这个补血那个补气,血和气什么概念不懂的就开始指点江山,虽然我也不懂。老百姓容易被忽悠。
讲究传承,经验医学为主,创新很少,越来越少。主流医学在自己没体会到他的疗效前都不信,包括我自己在内。


轮急诊时,病毒性感冒配一点院内制剂,疗效很爽。。。导致制剂后续出来就被抢光。
这次这么强的一个病毒,手头资料不多,但从风向来看,强制推广,应该效果是不错的,拭目以待,目前忙着治病。
不要觉得你比国家智囊团还要聪明,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


看了一些评论,有人说到经验医学与循证的问题,好比这次新冠肺炎,难道不是起源于经验医学?我们也想赶紧做循证,做meta分析,做对照,但是可能吗,有时间吗?前线的医生治疗之后互相交流经验,逐步完善,逐步提高救治率,大家都在摸索,总结出一个救治成功率比较高的方案,先做循证人都死完了。循证医学的前提之一就是经验。
不说新冠肺炎,说其他病也是,病有类似,症有千奇百怪,教科书上写的只是一部分,碰到没见过的,就不要治了?查不到文献就让病人去死了?
归根到底,很多人忽略了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医学是以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中西医之争在疗效面前没有任何意义。西医疗效好,就用西医的,比如除了肛肠科和骨伤这种外科系统科室;中医疗效好就用中医的,比如小儿抽动症,糖尿病足等;还有一些病两者结合发挥了1+1大于2的效果,比如肝病科,许多保肝药都出自于中药提取物,加上西药,治疗效果不错,谁有效用谁的,这么治疗,病人获益最大,不香吗?




我本意不想回答这类中西医之争的问题,意义不大,但看到真正答问题的也鲜有一线临床人员,大家都想听到自己想听的。
主流医学想把中医完全消灭已经尝试很久了也没有成功,真如有些答主说的一无是处,不用尝试消灭,已经自我毁灭了。历史不会因为你我的几句话而发生改变。
另外解释一下智囊团,很多人觉得智囊团是个笑话,那是因为你们并不了解体制,weijianwei在做决策的时候,官员本身很多都是不懂医学的,决策的制定很大一部分受专家的影响,并不是拍脑袋就来,医学专家,统计,流行病学,公共卫生专家等等组成的智囊团队,钟南山就是智囊团之一,竟然有人说他是夫妻肺片,那你是什么?你比专家智囊团还要懂?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版本的逐渐变化,到现在的第六版,逐渐强化了中医治疗的作用,键盘侠嘲笑的肺炎一号方,已经大批量在临床铺开使用。草菅人命的话要么上到weijianwei决策者,专家团,下到一线临床医护,治疗中的病人,大家大概都疯了。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中药可能不是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是如果他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临床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心中有曲必须嗨 发表于 2020-12-19 01:46:13 | 只看该作者
 
啥时都不要急,黑也好吹也好,都要经的起验证和质疑。04年非典结束后国家中药管理局邀请了WHO专家以及欧美日本的医学专家就中医药在非典的疗效开了一个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张伯礼邓铁涛的方案还有其他中医方案均在里面。最后形成194页的文件,可以在WHO的官方网站上找到这唯一一份国际上的中药针对SARS的官方文件。文件没有conclusion,最后有discussion,在discussion z中认为方案中的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可能对早期症状有缓解地作用,对类固醇类药物的副作用有缓解作用。这么高规格的会议,很奇怪中医粉和黑都没拿来引用。安静地躺在官网之中十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我尽然不吭丶 发表于 2020-12-19 01:46:44 | 只看该作者
 
中药。。。真的一言难尽。
起初是双黄连,由于当时的口号是可以抑制病毒,把疗效说的有些大,导致部分人抢购,媒体跟踪报道,发布消息的研究所负责人被记者围堵,采访询问,双黄连如何抑制病毒,治愈率多少,这下把研究所发言人搞的十分尴尬,于是开始咬文嚼字,说抑制不是预防,也不能治疗,只能抑制。
有时候想想挺可笑,病毒都能抑制了,病岂不是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玩文字游戏,咬文嚼字。
双黄连事件结束以后,中药一直没停,为什么?
因为中药带着任务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可以让大家知道,新冠病毒,中药没有缺席的切入点。需要刷存在感。
于是来了第二轮,不过第二轮宣传就比较模糊,这也是中药的一贯作风,一号方,二号方问事,报道写的也不清晰,大概的意思就是在临床中起到了90%的治愈率。没有技术细节,一号方,二号方,也买不到,只能医院使用。
使没使用,不知道,随机双盲也没做,案列也毫无说服力,也没有办法证明这是中药起的作用,还是患者自身免疫力的作用。
而与此同时,瑞德西韦,开始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最快也得数月。
大家难道不奇怪吗?
为什么一号方二号方,不搞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就说有效。
凭什么瑞德西韦就要搞这么复杂?
通过病毒模型,国内研究所已经通过药物分子结构,塞选出大概有百余种药物具有潜在的治疗能力。
于是各大医院纷纷临床试验,但问题在于,这个塞选结果肯定是没有一号方,二号方的,因为塞选的时候,一号方,二号方还么有研发出来。
我是不相信拿一堆草药能配出有效的分子结构来抵抗病毒的。因为草药这种物质太宏观了,你不可能做到用一个宏观物质通过简单的水煮,来设计有效的分子结构。现代药物的设计和生产,有其复杂的工艺流程,萃取,分子合成,辅料结构设计,严格的化学配比。。。。。等等
下图是最简单的青霉素生产工艺图。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我xx病是吃中药好的。
且不说现在提倡中西结合,很多中药里面都偷加了西药成分,你吃好了,和中药一点关系没有,那是因为偷加了某些有效成分。中药只作为口味,和辅料存在。
比如:999感冒灵把草药印到了外包装上,也无法掩盖其添加对乙酰氨基酚的事实
比如号称祖传秘方,可以治疗脱发的章光101。
里面就偷加了米若迪尔。
而某品牌的排油减肥茶,里面就偷加了奥利司他。
2009年至2017年近十年中,中国各地医院陆续发现市面上治癫痫的“纯中药”中,都靠四种西药来起效: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
这些成分中的苯妥英钠与苯巴比妥属于巴比妥盐类药物,是容易成瘾的镇静剂、麻醉性处方药物。
2012年安徽省芜湖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也曾发表论文,指出安神类中成药中,包含苯巴比妥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三唑仑、地西泮等元素。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各类中药牙膏也是如此。
 第10张图片 美国作为药物研发大国,并没有采用中药来搞西中结合,他们的智库,他们的药物研发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关注过中药的有效性,经过一系列的认证发现结果是令人沮丧的。作为普通人,你认为你了解的细节超过了药物公司,超过了药物巨头,那只能说明你喜欢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
目前对药物有效性的评价,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是最有效果的标准。
当你了解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的标准和流程时,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设计,也是目前证明一个药物有疗效最合理的设计。这个设计,排除了主观感受,排除了能做到的所有的干扰因素,只为证明药物的有效性。
然而可惜的是,没有一款中药通过了随机大样本双盲的三期临床,一款都没有。
在这个结果面前,中药的疗效除了安慰剂效应,真的看不出有什么用。
可能会说出去好听点,也可能可以规避专利风险,至少在国内可以。
毕竟加了有效成分的中药,可以变成国内有专利的中西结合药,一样可以治病。打着纯天然,无副作用的招牌,销量还更好。专利费,授权费也省了,价格也下来了,多么安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梅花二度丶 发表于 2020-12-19 01:47:1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的效果,有点类似于鸿蒙系统和安卓系统的结合。
表面上是西医起效果,实际上中医早就把西医掏空了,只剩一个壳。这么做是怕引起西方太大的反弹。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完全抛弃西医。
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无名氏crq 发表于 2020-12-19 01:47:4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怎么这么多人在这个话题中都攻击双黄连这个事件。。。出来宣传其有用的不是武汉病毒所和药物研究所这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不是现代医学机构吗???这两个机构也不是研究中医药的啊,很多人的攻击点怎么把这个当做中医的攻击点了?好奇怪。
   这次肺炎疫情中,起码从发烧来说,有一些患者吃了很多西药退烧药都没法退烧,但是一些上海广东去支援的名中医,开的方子,第二天就能退烧,光从这个来说,要说都全都是自愈,不管别人信不信,我是不信的。中医肯定是有用的,但也肯定不是万能的,就得辨证中去发展和继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a912402728 发表于 2020-12-19 01:48:4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没错过一场疫情,却从未赢过网络骂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竹叶舟 发表于 2020-12-19 01:49:40 | 只看该作者
 
说特么中药一锅汤的瞎B熬的,也是够了……
新冠病毒的作用靶点ACE2,string里面的蛋白网络包含21个。
 第17张图片 CTD疾病数据库内,SARS的分子靶点有191个,其中,20个左右相关性较高。
 第18张图片 而根据中药大数据平台(嗯,我们算卦的时候自己编的比如TCMSP和TCMBATMAN),用系统生物学理念,依据中药-有效成分-分子靶点-疾病的线理出来的潜在中药,用cytoscape计算拓扑关系,根据度值,潜力较高的估计有30-50个?我特指饮片。
 第19张图片 现在各大药学院(当然有中医药大学)的生信团队,都在用AD和DS分子模拟,通过PLP还有病毒的N蛋白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装口袋往死里筛,估计每个团队筛出的成分有50个左右。整体下来差不多能有100-200。
【抗击新冠肺炎 华中大在行动】华中科技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军事医学研究院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可能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好了,问题来了。做实验的都懂,你回头湿实验去验这100多成分,细胞、小鼠,排临床;还是临床找中医大夫去评价这30-50个中药?你觉得哪个来得快?
亲,这是治病哈。不是知乎编故事,不造谁给你的勇气,认为搞中医的都热衷于临床刷人头证明自己厉害。在所有医生的工具包里,疗效为大,中医好使用中医,西医好使用西医。卫健委下的通知,第三版开始就引入了中医药。如果没效,能放这里……当然,阴谋论患者我闭嘴。至于知乎里举锤头刨中医的,对不起,我们真没时间和你们瞎怼。有时间,你去刨有效成分好不好?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及解读

前方我们派医生,后方我们踏踏实实的做研究。
你要的机制,我会证明给你看,请稍微给点时间。里子,面子一个不能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魂断福丽特 发表于 2020-12-19 01:50:24 | 只看该作者
 
梁腾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一位副主任医师。他经历过多次重大疫情灾害的支援: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地震,再到这次新冠疫情。


1月27日,他和团队从北京出发,带着全院仅有的100多个医用N95口罩,直奔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截至3月12日病人转运完毕,整个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了45天。这是大多数援助医护的常态。从进武汉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不能停下,直到疫情结束。这样的工作强度,超出了以往经验。汶川地震那会儿,医生有可以喘息的时机,一般工作15天,就会被强制休息。


在梁腾霄看来,中医和西医面对病毒的理念有很大的区别。他的治疗实践特点是中西结合,没有排斥西医,不抗拒使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新冠病毒,他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即便到了现在,他也认为还没有认识到全貌。离开武汉后,他希望继续对病人随访,摸索出更多治疗经验,未来可以更好地面对这个未知的病毒。


以下内容根据梁腾霄的口述整理:


1月27日,我们从北京来到武汉。我们医院来了6个医生,13个护士,1个领队。


我们20个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20个医护组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队,包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第六层楼的整个病区,轮流干活。东方医院24小时,东直门医院24小时。到3月11日,我们已经来了45天,前后一共收治了96个病人。


最初,我们收进来的病人都是病情很严重的,接近危重症。后来武汉重症病人逐渐减少。现在我们病房里,有一些是从方舱医院转过来的,病情加重的患者。


我亲历了SARS,那年我还是个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印象最深的是,比我大10岁左右的一个同事去世了。2003年3月17日,他接诊了我们医院第一例SARS病人。当时北京还没有重视这个传染病,防护意识不强,给病人气管插管也只是戴外科口罩,接着他就被感染了,4月19日去世。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离自己这么近。




 第23张图片

△梁腾霄在汶川地震救助现场。


2008年,我去了汶川地震现场,帮着转运病人。北京市组织了一批医疗队。除了120,每家医院也要出一辆救护车,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两个司机。救护车是用火车,从北京运到现场。我们坐另一班火车抵达,一共运过去了70多台救护车。


到了现场,每天都会有人从前线给我指派任务。我们坐救护车去找现场被救出来的伤员,观察病情,看哪些可以坐飞机,哪些可以坐火车。一辆救护车一般能塞下两到三个伤员。那个时候,成都以及周边地市医院都是伤员,已经满负荷。我们需要连夜把病人送到机场或者火车站,让伤员到其他省市治疗。最远的一次,我们把伤员从现场送到重庆的一家医院,再连夜赶回成都。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十几天。




 第24张图片

△梁腾霄在汶川地震救助现场。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前线。来之前,院长打电话征求我意见,觉得经历过这些(SARS、汶川地震),不强求我去。但我还是来了,我想同事们会需要我的经验。出发前,我隐隐有一点担忧,觉得会不会有可能回不去了。


到了这里,我的经验确实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比如,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我跟同事们说:你进病房之前要想,为什么要进这个病房。如果和病人讲几句话就能够把这件事儿办完,那就不要过多逗留。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的话,很容易沟通效率低。反复进病房,就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因为只要有同事感染,队伍一减员,就会动摇军心,整个队伍的工作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保护不好自己,也就难以去照料好病人。幸运的是,我们20人的状况目前都还不错。


对新冠病毒,我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家综合性医院,本身没有传染病房。疫情发生后,医院对病房进行紧急改造,按照“三区双通道”的结构改造住院处。三区是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双通道是指医护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我们抵达的时候改造工作整体上已经完成,我们做了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使病房更符合收治传染病的要求。


一开始,北京医疗队只接管了住院处六楼的一个病区,一共14个房间,37张床,其中两张床没有氧气装置。这个病区最开始收疑似病例,每个人都要单间管理,所以只收了14个病人。


没过几天,这个病区改为确诊病房,就可以按病床收治了。到2月8日,35张床就住满了。北京医疗队一共40个人,25名护士,15名医生。这样的人手配置是比较紧张的。一般合理的配置重症病房应该是一张床配2.5个护士。35张床,光护士就需要80多人,这在疫情期间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后来还增加了一部分去ICU查房的工作,给上呼吸机的病人做检查,工作量就更大了。


在治疗上,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想办法阻止病人从重症转成危重症,最终减少死亡率。治疗外,对病人生活上的照料也花了我们很多精力。比如,病人没有力气端水,倒水,上厕所,吃饭,这些都需要我们来帮忙做,就还担任了护工和卫生员的角色。


对新冠病毒,我们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一开始,病人到我们手上时,大都已经很重了。对于这个病到底会怎么样变化,我们不是特别了解,不是特别有把握。


前期治疗的时候,病情难以控制。我们接诊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90岁的老爷爷,从高干病房转过来的,看上去物质条件比较好,但转过来第三天就去世了。因为他年岁比较大,本身就有肺癌,还有其它基础病。


还有时候,一个病人很突然就死了,这也是新冠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你可能没有想象他会病得那么严重,但是病情发展很快。早上医生去查房的时候还好好的,转身查房结束,就停止了呼吸。后来发现,是因为没有及时观察到他的呼吸已经衰竭了。


那时我们接诊的都是发病时间比较久的重症病人。从生病到住院大概平均都已过去12天,我们看不到患者早期的疾病状况,没法了解整个疾病自然病程的全过程。没有看到全貌的话,治疗的方案,准确程度多多少少会受一些影响。


现在有一部分病人是从方舱医院过来,基本发病时间是在7天以内,时机很好,我们可以早一点进行干预。从病情相对来说比较轻的患者身上,我们慢慢看到了这个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对这个疾病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当然,还是没看到最早期的。


尸检的结果对我们认识这个疾病有很大帮助。一开始我们没有意识到,病人肺部会有很多粘稠的痰。这个病有一个比较讨厌的地方,病人自己咳出来的痰并不多,基本都是干咳,无痰。


所以前期治疗,我们主要以防止肺部纤维化为主。抗纤维化实际上是不容易的,难度也大,但是化痰相对容易。如果主要以化痰为主,反而比较好治疗,也能更快起效。所以,第一例尸检结果一出来,我就跟团队讨论,调整了治疗策略。




 第25张图片



轻症可以只用中药,重症不会抗拒抗病毒药物



我们治疗的特点是中西结合。轻症患者状态比较好的话,可以只用中药。但是重症病人,肯定是要中西医结合的,不会抗拒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这个病毒是未知的,不要自己把中医拔得太高,毕竟也没有特别大的把握,干吗不用抗病毒药物呢?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病人呼吸已经很困难了,已经符合转入ICU的指标,符合插管治疗的要求。但是他年岁大了,79岁,我们怕他一插管就摘不下来了,没有让他去ICU。


这样的状况,是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老大爷吃不了东西,就得静脉给他营养;继发了一些细菌感染,要给他用抗生素;不想喝水,我们要输液补充水分,补充人体需要的这些元素。糖、脂肪、蛋白、氨基酸这些东西都要给进去。这个就是西医的治疗,稳定患者体内的环境。


他进来前,在其他地方治疗的时候用了阿比多尔、莲花清瘟胶囊等药,但病情依然没有好转,还有40多年的高血压和30多年的冠心病病史。我检查了他的舌苔,红偏紫,右侧苔黄腻,左侧苔少,中部脱落。我从中医角度判断是,疫病疫毒闭肺、热盛津亏症。而我的这个辨证分型,是第五版指南里中医各个分期都没有提及到的,这就是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所以我给他用了以益气清热、养阴透邪的中药药方。后来我又和几个专家会诊,调整了方子。


我们的治疗不能局限于指南。指南是给学生看的,给没用过中医治疗的医生看的。就像你用手机似的,你第一次用手机的时候,你要看说明书,但买第二部手机的话,谁都不看说明书,就是自己开发了,对不对?


这个病人是2月5日进来的,到2月19日的时候,不吸氧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已经达到97%,符合所有出院标准,他就顺利出院了。


从中医的角度,我们讲扶正祛邪。比如这个病毒,它是损伤人体的,中医叫邪气。而靠自己的能力维持机体的这部分,就叫正气。邪气入侵,正气就虚了。


祛邪有好多办法,西医的思路,就是直接就把细菌、病毒枪毙。最典型的就是抗生素,抗病毒的药。中医的办法是把这个邪气赶走。


比如说夏天屋子里进来一只苍蝇,老在这飞,挺讨厌的。你把窗都给它关上,然后打这只苍蝇,这就是西医的办法。它老在那飞,你屋子又大,怎么办呢?你老逮不着它。但是也有个办法,开开窗户,然后拿个扇子扇一扇。这个苍蝇也不死心眼,它可能飞出去。飞出去你再把门关上,你这就好了。这是中医的思路,就是给邪气出路。


当然中医祛邪的方法有很多,给邪以出路只是其中的一种。以后还要好好研究,好好挖掘中医这个宝库。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治疗时机非常重要。在适合的时机上,用一个适当的方法,可能不一定要多大的力,病人可能就恢复了。这个时机要是错过去了,你可能不管用多大的力气也挽救不回来了。


这个时机不是医生定的。从重转危的过程,中医有一个说法叫做截断扭转。截断病势,然后扭转回去。掌握这个时机非常关键。


新冠病毒有一个特点,它可能会对血液系统有侵犯。有个指标是D-二聚体,我观察了这个指标,发现新冠病毒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的可能性比别的病毒性肺炎要高。


我们现在所有的精力都在急性期的治疗上。后期长久来看,到底这个病会怎么发展,谁也不清楚。但是,至少我观察到,在出院重症患者身上,还有一个指标偏低,那就是淋巴细胞计数。这说明免疫系统受损了,短期内还难以恢复。这个病毒对免疫系统到底是不是一个持续的损伤,还有待观察。


我们计划病人出院以后,要按一个月、三个月、半年这几个阶段,帮他们安排CT检查、随访。我们将来也可能会定期过来随访。这对医疗队来说是额外的工作,但我们还是觉得要观察。因为现在患病群体也不是个小群体,八万多确诊病例,将来如果能摸索出一些后续治疗经验的话,就更好了。




 第26张图片



偶尔治愈,总是安慰



除了治疗,我们还要去安慰和鼓励病人。


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测体温,先自我感觉一下,好像没有发烧,那今天挺高兴。


我们隔一天就要进一次病房,每次进病房都是一次新的被感染的机会。今天进病房,就意味着未来的14天都不安全。就怕哪一天一发烧,可能就是发病了。大家都有这样的压力。


有时候碰到有病人病情加重的情况,我能够感受到整个医疗队,包括医生,包括护士,都很不开心。病人前一天还好好的,来的时候没有那么重,但是急剧转化,后一天可能要带呼吸机,要带无创的机器吸氧了。这时候会很沮丧,有点有劲使不出来的这种感觉,很无力。


病人会焦虑,他会不断地问你,我的病情怎么样?我的化验单结果怎么样?我什么时候能出院?我这个病得治多长时间?每天都会这样反复问。


而大多数时候,病人即使没有病情加重,也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时间,都在陪伴和安慰病人,听她诉说。


有一个病人,六十多岁的一个老太太,有一天晚上暴哭。她老伴去世了。住院的时候,她住六层,老伴住三层,谁也见不到谁。


她刚来的时候就跟我们讲,能不能调整在一个屋子里,这样互相容易照顾。我们就说可以,就给她联系。一开始三楼医护人员说,老先生没有确诊,是疑似病例,她这边是确诊的,所以不能转上来。我们也就跟她这么讲。


实际上医护人员没有跟我们说实话。后来再过段时间,三楼的医护人员说老先生已经去世了。过了一周,老太太家里人给她打电话,告诉了她这个事情。她有一段时间不太吃东西。有一天晚上,她情绪一下就宣泄了,大哭。我们的护士就陪伴在旁边,和她聊天,疏解情绪,慢慢就过去了。现在她也已经出院了。




八点健闻:一个中医在武汉的新冠治疗实践:轻症可只用中药,重症需中西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