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说《百年孤独》是拉美的历史缩影?

[复制链接]
楼主
banita1984 发表于 2020-2-20 20: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百年孤独》中最能反应拉美近代史的应该是关于香蕉公司的章节,香蕉公司发生的事情和历史上一模一样。
比如火车的到来,十九世纪中后期,拉丁美洲的铁路网进入高速发展的建设时期,背后就是外国(尤其是英美)资本的影子。借助于铁路网的铺开,阿根廷得到大规模开发(类似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同一时期的发展过程),秘鲁在1849-1875年迎来了9万名建设铁路的华工。
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女人,异常兴奋地奔上市镇大街,狂叫起来:“那边来了一个吓人的东西,”她终于说道。“好象安了轮子的厨房,后面拖着一个村镇。”在这片刻间,马孔多被可怕的汽笛声和噗哧噗哧的喷气声吓得战粟起来。几个星期之前,许多人曾看见一大群工人铺设枕木和钢轨……马孔多居民们从喧噪的汽笛声和喷气声中清醒过来以后,都涌上街头,看见了从机车上向他们招手致意的奥雷连诺·特里斯特,看见了第一次晚点几个月的五彩缤纷的一列火车。这列样子好看的黄色火车注定要给马孔多带来那么多的怀疑和肯定,带来那么多的好事和坏事,带来那多的变化、灾难和忧愁。
香蕉公司是外国资本的代表,拉丁美洲是重要的原料产地,而今也被称为纳入不断完善的世界市场了。美国资本的涌入一面带来了近代科技和大生产的经济形态——
比如电影:
生意兴隆的商人布鲁诺·克列斯比先生,在设有狮头式售票窗口的剧院里放映的电影,搞得马孔多的观众恼火已极,因为他们为之痛哭的人物,在一部影片里死亡和埋葬了,却在另一部影片里活得挺好,而且变成了阿拉伯人。
比如现代新式住宅(电气化的街区):
这市镇已经变成了一个营地,搭起了锌顶木棚,棚子里住满了外国人,他们几乎是从世界各地乘坐火车——不仅坐在车厢里和平台上,而且坐在车顶上——来到这儿的。没过多久,外国佬就把没精打采的老婆接来了,这些女人穿的是凡而纱衣服,戴的是薄纱大帽,于是,他们又在铁道另一边建立了一个市镇;镇上有棕榈成荫的街道,还有窗户安了铁丝网的房屋,阳台上摆着白色桌子,天花板上吊着叶片挺大的电扇,此外还有宽阔的绿色草坪,孔雀和鹌鹑在草坪上荡来荡去。整个街区围上了很高的金属栅栏,活象一个硕大的电气化养鸡场。
比如不可思议的科技力量:
他们借助上帝才有的力量,改变了雨水的状况,缩短了庄稼成熟的时间,迁移了河道,甚至把河里的白色石头都搬到市镇另一头的墓地后面去了。
一面也“切开了拉丁美洲的血管”。阿根廷和乌拉圭依赖小麦和牛肉,巴西依赖橡胶、咖啡和糖,智利依赖铜和硝酸盐,洪都拉斯依赖香蕉,如此等等。而以联合果品公司这么出名的商业帝国,甚至创造了一个政治术语:香蕉共和国,用于形容政治和经济上被美国新殖民主义控制的拉美国家。
关于导致马孔多衰落的屠杀和大雨,活脱脱就是美国军事、政治、经济三重干涉的艺术化再现:洪都拉斯遭到七次军事干涉,联合果品居然能在危地马拉挑起内战。
举过人们头顶的孩子从上面望见,慌乱的人群开始接近街角,那里的一排机枪开火了。几个人同时叫喊:“卧倒!卧倒!”前面的人已给机枪子弹击倒了,活着的人没有卧倒,试图回到广场上去。于是,在惊惶失措的状态中,好象有一条龙的尾巴把人群象浪涛似的扫去,迎头碰上了另一条街的另一条龙尾扫来的浪涛,因为那儿的机枪也在不停地扫射。人们好象栏里的牲畜似的给关住了:他们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旋转,这个漩涡逐渐向自己的中心收缩,因为它的周边被机枪火力象剪刀似的毫不停辍地剪掉了——就象剥洋葱头那样。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双手合成十字,跪在空地中间,神秘地摆脱了蜂拥的人群。霍. 阿卡蒂奥第二也把孩子摔在这儿了,他倒在地上,满脸是血,汹涌的巨大人流扫荡了空地,扫荡了跪着的女人,扫荡了酷热的天穹投下的阳光,扫荡了这个卑鄙龌龊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乌苏娜曾经卖过那么多的糖动物啊。
连着四年的大雨自然是荒诞的夸张,然而新殖民主义至今还在拉美作用呢。难道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与此无关么?马孔多暴雨成灾的苦闷气氛,恐怕是拉丁美洲近代史上挥之不去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374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5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