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复制链接]
52607 1
a3383308 发表于 2019-9-1 02:55:0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世界的格局愈发明朗,盟军的地位是一步步提升,战争已经快要结束,那么战后问题的归属也要提上日程,德国分割问题最终也有了定论。

上文中提到德黑兰会议的情形反映出私交甚密的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德国问题上意见存在严重分歧。

虽然罗斯福的努力尽管对赢得斯大林的信任确有助益 ,但却没有带来他所期望的美苏一致。

斯大林的保留使罗斯福有理由认为,他刻意讨好的分割方案似乎并不合乎斯大林的心意。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1张图片
(德黑兰会议)



摩根索计划

1944年,罗斯福放弃原有主张,接受了其财政部长亨利 ·摩根索拟订的对德处置方案。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2张图片
(亨利 ·摩根索)



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将德国一分为二,并使这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变成"农田和牧场'。

客观地讲,摩根索方案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分割方案,就其本质而言,它主要是力图通过经济方面的极端手段去杜绝德国再次破坏和平的潜在可能。

在 1944年 9月的美英魁北克会议上,考虑到德国问题久拖未决,罗斯福拿出了摩根索方案征询丘吉尔的意见。

丘吉尔起初对方案中建议的过激经济措施是否允当表示质疑,但经不住摩根索的一再劝说,最终还是草签同意了该方案。

诚如战后不少分析人士所指出,丘吉尔之所以赞成主要是出于英国无论在当时或是战后财政方面均有求于美国的考虑。

但就方案中的分割建议而言,摩根索"两分德国"的主张无疑十分投合丘吉尔希望德国能被"分成较大单位"的心愿。

而罗斯福和丘吉尔围绕摩根索方案所达成的共识意味着,德黑兰会议上美英在德国分割问题上的分歧基本得以消除。

摩根索方案被否决

可是,好景不长,此后不久,摩根索方案在被提交英国战时内阁审议时遭到了否决。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3张图片

回到国内的丘吉尔经过审慎考虑,终于断定摩根索使德国"经济田园化"的主张注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转而赞成内阁作出否决决定。

与此同时,由于同样的原因,摩根索方案在美国国内亦招致强烈反对。

迫于朝野各方和民众舆论的巨大压力,罗斯福也迅速撤回了其对摩根索的支持。伴随摩根索方案"超逻辑"经济主张的破产 ,美英之间短命的第一个共同对德分割方案迅速夭折了

英苏观点有所变化

于是 ,抛弃了摩根索方案的丘吉尔重新拾回了他在德黑兰会议上的分割主张。在 1944年 10月的英苏莫斯科会议期间,当丘吉尔与斯大林再次就德国的前途问题交换意见时,

丘吉尔建议把德国划分为三个国家:普鲁士,由鲁尔邦、威斯特伐利亚邦和萨尔邦组成的国际共管区,以及包括南日耳曼诸省在内的奥地利一巴伐利亚国们。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4张图片
(苏联)



上述建议中,除了国际共管区的部分看来是采纳了罗斯福的某些意见之外,其它不过是对德黑兰方案的重复。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 ,这个在德黑兰曾被斯大林坚决抵制的方案,在莫斯科倒并未招致过于激烈的反对。

斯大林不仅对建立国际共管区的建议表示赞成,而且在苏联政府一直以来极力反对的多瑙河联邦问题上,态度也似乎有所软化。

与其一贯所持的观点相反,斯大林告诉丘吉尔:"他希望看到维也纳成为南日耳曼联邦的首府,联邦包括奥地利,巴伐利亚,符腾堡 和巴登。"

尽管这个将匈牙利排除在外的南日耳曼联邦并不完全符合丘吉尔所一直追求的大多瑙河联邦的初衷 ,可是,这一表态及其背后所传达出来的调和气息却表明,曾经尖锐对立的英苏分歧似乎也并不是不可克服的。

时局再变,德国问题依然前途迷茫

不过 ,如果人们注意到以下两个事实,恐怕就会发现,讨论所获的上述进展其实并不像其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令人乐观。

因为其一,上述谅解只是口头上达成的,没有形诸于协议,故而对讨论双方均不具有实际的约束力

其二,对于这次没有美国参加的会谈 ,罗斯福事先曾明确表示 :更愿将其看作是将来三人之间会议的一次预备性会谈

美国政府在斯大林和丘吉尔商讨的所有问题上均保留"行动上的完全自由"。(美国说,你搞你的 反正我不承认就行了)

诚然,鉴于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竭力迎合苏联要求的情形 ,如果丘吉尔和斯大林果真具有此次会谈所显示出来的解决分歧的诚意,那么美国的保留并不真正构成障碍。

可是 ,问题在于,当斯大林终于表现出愿意在多瑙河联邦的问题上作出一定让步时,丘吉尔私下里对于如何处置德国又慢慢萌生出了新的想法。

1944年夏、秋两季,随着苏联红军进入东欧、中欧国家作战,欧洲地区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5张图片
(苏联红军)



由于红军的作战努力,共产主义的威望和影响在欧洲空前高涨。面对共产主义在欧洲扩张的威胁,丘吉尔分割德国的意愿进一步削弱。

1944年底,丘吉尔打定主意:在落入苏联军事掌控的欧洲广阔地区的政治前途得以最终确定之前,必须阻止或者至少应设法延迟作出分割德国的决定。

在 1945年 1月 4日致艾登的电函中,丘吉尔指出:"战后德国的处理,现在要我们决定这些重大问题还为时太早。"

可以说,丘吉尔的这项决定不仅一笔勾销了 1944年英苏莫斯科会谈的成果,更预决了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德国问题的讨论前景。

雅尔塔会议,最终结局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6张图片
(雅尔塔会议)



从德黑兰到魁北克再到莫斯科 ,盟国间就如何分割德国的问题已再三进行了讨论。可是,雅尔塔会议上,一切的讨论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三巨头争论的焦点不是究竟如何分割的问题 ,而是究竟要不要分割的问题

雅尔塔会议第二天,斯大林首先提出希望讨论"关于分割德国的提案"。他指出,盟国之间就德国战败后分割德国的问题已多次交换过意见,但"都没有作出任何决议","现在应该对这个问题作出某种结论了"。

丘吉尔试图拖延问题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7张图片
(丘吉尔)



丘吉尔对这个问题上,尽管他口头上声称"原则上同意分割德国",但又以"划定德国各部分边界的方法本身过于复杂"为由,建议将整个问题延至日后召开和会时再研究。

丘吉尔的这项建议遭到罗斯福和斯大林的一致反对。

罗斯福认为,即使不可能立即确定德国各部分的边界,但是,此次会议必须"决定基本的一点 :即我们同不同意分割德国?"

斯大林对此表示赞同。由于罗斯福和斯大林的一致坚持,丘吉尔不得不勉强作出妥协。

三方最终达成协议

会议最终决定:

(1) 三方原则上同意德国必须分割,并在德国无条件投降条款第 12款中加入"分割德国"的词句。

(2)另设一个分割问题委员会负责拟定如何分割的详细计划

因此,雅尔塔会议根本没有讨论如何分割德国的问题,而仅仅是把三巨头早已同意的分割原则写入了德国的无条件投降条款之中。

就此而言,雅尔塔会议的讨论不仅未比德黑兰会议前进一步,反使就此问题达成一项三方均能满意的解决方案的希望变得越发渺茫。

丘吉尔曾说 :"我确信我们只有在由于共同敌人把我们联合起来成为伙伴关系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同俄国达成妥善的解决。"

倘若如此,丘吉尔所谓德国的分割问题理应放在战后的和会上去研究的建议说白了不过是一种拖延时日的老套伎俩。

而他之所以有所退让,同意以书面形式将分割德国的原则加以确认,与其说是迫于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共同压力 ,毋宁说是基于最后的战争仍在继续的现实考虑。

战后年代,面对西方世界对于英美与苏联在雅尔塔所达成一系列协议的普遍质疑,丘吉尔辩称 :"当德国还有二三百个师在战线上,如果我们跟俄国人发生了争吵 ,试问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同样,作为熟谙现实政治的老手,对于丘吉尔的上述盘算、考量 ,斯大林自是了然于心。

斯大林十分清楚:除非美、英、苏一致赞成分割,否则分割计划注定无法实现。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的搪塞推诿使斯大林对英国的立场不再抱有希望。

斯大林判断:一旦战争结束,丘吉尔必将公开反对分割。诚如此,苏联将会陷于被动。因此,假如苏联势必放弃分割 ,那么,与其被动放弃,不如主动放弃。如此,尚可争得宣传上的好处。

斯大林态度再变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8张图片
(斯大林)



于是,雅尔塔会议之后,斯大林决定率先摊牌

1945年3月 26日,欧洲咨询委员会中的苏方代表古谢夫致信艾登声称 :"苏联政府认为克里米亚会议关于分割德国的决定不是一项必行的分割德国的划 ,

而把它看成是当其它方法不足以防止德国危害别国时对它施加压力的可能的前途。"这是苏联方面改变立场的最初迹象。

而 1945年 5月 9日,斯大林在就德国投降发表胜利演说时更明确宣布:苏联"既不打算分割德国,也不打算消灭它'。(结果竟然是这样)

不出斯大林所料 ,对于苏联的上述单方面决定 ,英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美国私下虽有所质疑,但也没有追究。继斯大林作出上述声明之后,英国和美国也悄然打消了分割德国的念头。

在三大国稍后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分割德国的话题再未提及

战争期间,美、英、苏围绕战后德国前途问题的争论自此不了了之。

不过,尚需指出的是,尽管丘吉尔的阻挠的确是导致斯大林最终放弃分割主张的一个直接因素,

但促使斯大林作出放弃决定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雅尔塔会议通过的"分区占领"德国的协议实际上使苏联在德国问题上继续拥有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发言权和决定权。

因此,尽管德国投降之时,三大国先后放弃了分割德国的主张,但是,三方围绕德国问题的争论还远未结束。

随着欧洲以及远东战事的相继结束,支撑盟国合作的基础大为动摇。与此同时,战争后期以来苏联在东欧谋求势力范围的努力与美国夺取世界霸权以及英国恢复欧陆均势、抵御共产主义扩张的目标全面发生碰撞。

利益的冲突与抵牾使得战后初期苏联与英美之间分歧迭现,摩擦不断。由于矛盾不断激化,大同盟的合作关系迅速趋于破裂。

美苏冷战由此爆发。

德国随之成为苏联与英美之间冷战对峙的前沿阵地。由于对抗双方都竭力想把德国纳入自己的战略范围,原本为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的德国逐渐被合并、打造成东、西两个不同的政治、经济实体。

冷战态势下 ,德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分裂命运
二战后,雅尔塔会议放弃分割德国,为何德国还是被分裂40余年? 第9张图片

在苏、英、美放弃分割主张的4年之后,德国以及战时三巨头谁也不曾料想的方式一分为二。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极大讽刺 。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作者】

【您的关注,点赞,转发,都是作者前进的动力】

【如有不同观点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


上一篇:德国名宿:德甲球队中,只有拜仁能欧冠小组出线
下一篇:纳粹德国为数不多的“多国籍”部队——第五党卫维京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DY木木 发表于 2019-9-1 02:55:19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8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