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复制链接]
52826 20
呆呆的梦house 发表于 2020-4-10 15:09:0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疫情结束后会爆发消费狂潮吗?


上一篇:中国足球最该归化的球员:33岁巴西外援昨天大赞中国医生
下一篇:疫情当下有哪些方面可以运用到语文作文中?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jiajvqj486 发表于 2020-4-10 15:09:41 | 只看该作者
 
其他先不论,本00后表示不会去报复性消费的。
这次灾难让我有了些危机意识,为自己之前的消费观念感到后悔。
以前我总喜欢告诉爸妈:“你们买房子没有必要带厨房,一个厨房的钱够你们吃30年外卖。”但当商铺关门,餐厅几乎全部歇业的时候
妈:打脸了吧?
我:。。。
 第1张图片 油泼面+流心蛋


 第2张图片 黑椒肥牛饭


 第3张图片甜水面


 第4张图片 可乐鸡翅
作为第一次下厨的娃子自我感觉良好,就算以后父母不在家我也会少了笔外卖的支出。
还有就是十二月末就有人建议买n95口罩防病毒,我也加了购物车。那时候3m医用n95,蓝绿色的那种,165元30个。
结果你猜怎么着?十二月末我买了一堆steam打折游戏(现在还没玩过),一月又咬牙买了个小贵的包(现在还没背过),除此之外还有美甲衣服美食等乱七八糟的开销。
到要买n95的时候:我没有钱qwq
这次疫情让我感觉以前的自己就是被消费主义洗脑的憨憨,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愤怒的驴马 发表于 2020-4-10 15:10:21 | 只看该作者
 
大概率不会。
咱们从「2003年的消费复苏曲线」、「2020年疫情时间节点」、「消费赛道行业分布」、「消费人群心理」这四个方面做个简要的分析。
    首先,2003年非典后的消费市场,只是反弹,并没有报复性爆发。
2003年的非典,从2002年12月份的第一个广东病例,到2003年3月北京第一个输入型病例,总共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期间,4-5月最为严重。因为非典死亡率高(致死率11%)的特点,对生活日常用品,也就是快速消费品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从图表可见,4、5两个月的快消品消费总额几乎腰斩。但从6月份开始,消费反弹之后的数字,也就是将将把前两个月的坑填上。从全年拉平来看,还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基本符合消费市场的数字趋势,并没有在大跌之后出现报复性增长。
 第8张图片 数据来源:凯度消费者指数全国15城市家庭样本(2003年)
而2003年是什么时间点?
是国内电商还完全没有发展的状态,大家只能去线下超市、仓买、商场去购物,还没有形成网上消费的习惯。彻头彻尾被憋了两个月之后,也就反弹了那么一点。
在电商已经这么发达的2020年,啥东西在网上买不到?当然,口罩、酒精、84消毒液和防毒面具除外。因此,消费压抑并不如2003年强烈。现在,不是不能下单,不是不能买,只是买了之后拿不到(物流通路受限)。
补充一个变量:和2003年相比,消费人群变了、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也变了,所以也有朋友在评论区提示说,2020年不会重复2003年的的曲线。但能否引起「消费狂潮」,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变量。
当我们分析一个问题时,先从历史看现在,这是对标维度。
    其次,2020年的疫情节点,已经把2019年的大部分消费动能消耗了。
这次的疫情刚好出现在春节期间。武汉封城发生在1月23号上午10点,而年三十是24号。以国人过春节的传统,该送的礼已经送了,该买的年货已经置办了,该回家的也已经到家了。所以封城和开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疫,已经是过年前置消费的尾巴。而过年期间的消费品类,其实又是集中在:餐饮消费、旅游消费、快消消费上。
而以上三类消费中的最大头,旅游消费是和时间点强相关的。春节没出去玩,复工之后就没时间出去了,这个旅游计划会被压后到暑假、十一,但不会出现在疫情消退之后。餐饮和快消有类似的属性,在此次抗疫中损失惨重。但疫情结束后,大概率重复2003年的情况。这一点,甚至餐饮要比消费品好一些,毕竟餐饮需要到店消费。
从时间节点看消费趋势,这是时间维度。
    再次,从消费行业的细分情况来看,消费方向会被分散。
我们老说消费分级,但是,到底什么是消费?都有哪些消费呢?行业里面会是这样的大概分布(基本是衣食住行的老祖宗分法):
a、衣物(泛指服装、箱包)
b、食品
c、住宿
d、交通(包含物流和客流)
e、用品
f、教育
以上,abe完全可以通过线上电商解决,其瓶颈在于d,也就是物流部分。可以看到,现在的物流师傅、快递小哥其实仍然是非常忙碌的,这里的商业链条并没有断掉。
补充:评论区有朋友说现在的网购已经崩掉,商品拿不到。这里其实只是因为城市、区域、小区的阻隔,导致物流效率受限。而不是链条断裂。
受影响比较大的b(餐饮)、c(旅游)、d(客流)部分,bd属于阶段性消费反弹,c属于季节性消费,有反弹但没法持续爆发。另外,由于疫情后的服务能力恢复需要时间,即使爆发,一时半会儿行业也不见得反应的过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教育行业。现在的学生在家和白领在家,前者是把学习焦虑传递给了家长,后者是把职业压力传递给了员工,让大家意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而且,由于线下培训和教育行业基本瘫痪,疫情中和疫情后,一定会有大批量教育服务渗透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所以,教育行业的小规模持续爆发,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这个层面,是从「消费」角度看行业细分的行业维度。
    最后,从消费心理来说,疫情结束后很难有报复消费的欲望。
这场战役,没人幸免。这样的休克疗法,也让我们充分的感觉到,就算这样1个月宅在家里,睡衣扛一周,天天吃泡面,素颜一整天,也是可以活得下来、过得下去的。这样的静默,会让整个消费环境安静下。
我们只见过各种购物狂欢节,没见过购物静坐节吧?消费是需要大环境的,当人们的心理依赖和关注重心不在消费了,这种欲望和动力就会降低。即使有人大量购物,旁边的人没有羡慕嫉妒恨,他的消费欲望也会冷下来。
所以,缺少了群体性的驱动,也导致了很难有大规模的消费狂潮。
这是从消费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维度分析。
疫情当前,我昨天晚上做梦都开始梦到和同事「在一个会议室开会」了。但是当下的形势,还是需要我们能沉得住气,不给别人找麻烦,也别给自己找风险。我想,这样的强制冷静期,也会让我们每个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尝试一种新的体验。
希望,当春暖花开疫情结束结束之时,我们又能相拥而笑、击掌共鸣,到时候,咱们一起消费去!


 第9张图片 前几天下雪,儿子堆的雪人和写的标语。虽然拼写错了,但是表达个心意吧。大家一起努力!
没想到过了一夜破千赞了,评论区也有不少朋友的观点,这里补充一下。
1、大常:我觉得您分析的最好,不过我是一定要吃一个礼拜火锅的,不管是家里做还是外面买[大哭]
我也好想吃火锅!
2、畅畅小熊:尤其认同第三条。这些天把家里的存货消耗得差不多,深深体会到如果不是这样的特殊情况,不知道有多少东西要放到过期也不会吃和用。之前的便利已经造成严重的物质过剩和浪费了。以后也不会再买买买,简单的生活,清爽的冰箱,挺好
3、冒牌绅士:有一点您可能没考虑到,就是春节拜年用的这一波货,如今很多人都是现买现去拜年,因为今年不登门拜年了,经销商的货往年能买50件的今年20件都没卖到。
确实大环境被冷却了,这对经济发展来说挺致命的,趋于冷静的消费,日用快消因为刚需能回到正常水平,但是客单价高的/卖附加值的,例如中高端餐饮会受到重创。
4、四隻胖貓的媽媽:之前都是叫外賣,一份加外送費人民幣都要五六十起跳,最近都自己煮了,一份外賣的錢,我可以吃兩三天吧,又省錢又健康,疫情結束之後,應該不會瘋狂消費了⋯⋯講不出為什麼,就是覺得平安健康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了,之前那種不買難受的習慣,最近趨於冷卻冰封,發現夠用就好,更容易滿足了。不過不知道疫情結束之後,我會不會改變想法⋯⋯⋯武漢加油,中國必勝!祝大家平安喜樂!!!
5、蜥蜴怪人:其实老哥我跟你讲,中国人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存钱性社会了,你这是理性分析,但是忽略了人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一旦大手大脚花钱习惯了,没钱了他会借会贷款也会维持他的一切习惯[好奇][好奇]
2003年和2020年的消费情况确实有巨大的改变,这也是消费人群的变化带来的。这里补充一个群体年龄维度的认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透明的躯壳roar 发表于 2020-4-10 15:11:02 | 只看该作者
 
疫情结束后,从消费者的角度,很有可能爆发消费狂潮。因为疫情后购物的心理,与过年前疯狂购物、上班报道前购物……甚至过生日买生日礼物,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我们会在「重生日」买新东西,借此暗示自己:过去已经过去,未来即将更好。
什么时候我们其实做了和新年买新衣相同的事?
我读小学的时候,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早餐去街上买回来吃是非常隆重的。9 月 1 日早上,我外婆会去街上给我买早餐,因为,今天是开学第一天。
疫情解禁的第一天、和开学第一天、和生日有什么相同之处?其实,一年 365 天的任意一天,可能都具备同样的属性。这些日子的共同名字叫「重生日」。
心理学家把这样的日子称为「心理新纪元起点」,标志着某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研究发现,这类日子里人们的重启动力特别大,很适合用来起步追求一个重在目标的实现。这种日子有两类,一类是社会通用时间表上的标志性日期,例如建国日、新年第一天,每个星期一,甚至是 9 月 1 日这样的开学日;另一类是个人特殊日期,是个人经历转变的重要时刻,例如生日,与爱人认识的第一天,结婚纪念日,重大手术日期,孩子出生日,入职第一天,退休日、分手的某天等。
「心理新纪元起点」就是分割心理时间帐户的里程碑,我们以这一天为界,把过去和未来放入不同的心理时间帐户。心理新纪元有两个作用:
一是代表一个时期的结束,把过去的日子放入一个已经结束的心理时间帐户,和过去告别(Dai 等,2015);
二是代表新的心理时间帐户的开始,它将人们的「视线」带离当下,帮助人们远观将来(Dai 等,2014)。
心理新纪元,有点重生的意思。你可能不信,「不就是个日子嘛,重生的想法那么容易被启动?」没错,我们太容易被「重生」这个概念打动了。
有很多实验证明了「重生信念」启动我来介绍一个(如果对实验过程感到枯燥,可以直接跳到下一处图片处):
研究者在网上招募了 454 个人,大概男女各一半,跟他们说做完一个调研就给 1.25 美元(你没听错,的确很便宜,American Mechanical Turk 这个网站可以了解一下)。我们要说的这个实验就被植入在这个调研里。因为有 24 个人没有通过埋伏在问卷里的注意力测试,所以最后他们用 430 个样本进行了分析验证。
这些人先是随机进入了三个组:重生可能组、重生不可能组和控制组。实验组的操纵的方法是让被试看一份《今日美国》的某个版面的一篇文章(《今日美国》是美国唯一的彩色全国性英文对开日报。注解来源:百度百科),耗时三分钟。
其实文章是实验人员自己编辑的,不过不是瞎编的,所用的故事和观点都有出处,文章先描述了人生的种种困难,例如信用卡欠帐,节食减肥,犯罪行为等等,这些描述都能抑制一个人的重生能力感知。
如果被试进入的是「重生可能组」,那么 TA 看到的文章标题是「崭新的开始是可能的」(Fresh Starts Are Possible),在描述完人生困难之后,文章讲述了几个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生的素人故事。如果被试进入「重生不可能组」,那么 Ta 看到的文章标题是「崭新的开始是不可能的」(Fresh Starts Are Not Possible),在描述完人生困难之后,文章列举了一些统计数字作为证据,例如负债累累中走出来的比例,服刑后开始新生活的比例,来说明获得重生实在是太困难了。如果被试进入控制组,那么就是什么文章也不看。
这些研究者之前开发过一个心理测试量表叫 FSM,包含 6 个问题(就是我一开始请大家回答的六个问题),测量人的「重生思维」强度。他们让被试看完报纸后,填了这个 FSM。
接着,他们告诉被试说,有另外一个不相关的调研任务也需要帮忙完成。这是一个太阳眼镜的生产商想要测试产品广告诉求,广告上的男主和女主都戴着太阳镜,上面有句广告语「新造型,新的你」(New look, New you)。被试需要回答他们看到这个广告后的对广告的态度,回答自己有多想买这副太阳镜,以及他们愿意为这副太阳镜付多少钱。
调研结束前,被试又被告知说实验人员正在为一个「流浪青年希望计划」募捐,请看一下这个计划的方案。每个被试其实是随机看到了两个方案里的一个。两个方案是:重新安置方案(代表「强变革型的重生方案」,做法是通过地理上的重新安置让这些流浪青年可以长久地开始新的人生),今日之家方案(代表弱变革型的渐变方案,做法是向流浪青年提供短期居所,以帮助他们暂时度过难关)。看完方案后,被试要回答自己是不是愿意为这个方案捐款。
数据分析先是证明了「重生可能组」和「重生不可能组」在 FSM 上的表现不同,前者显然更强。这说明,仅仅一篇报纸上的报导,就可以启动人们的「重生理念」。
数据分析接着证明了「重生可能组」对于那副太阳镜的广告态度更积极,购买意愿更高,愿意付的钱也更多。而且,FSM 还能有效预测人们愿意为重新安置方案捐赠的意向,当 FSM 高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用重新安置的方法长效地帮助流浪青年开始新的人生。
这个实验和其他若干重复获得相同结论的实验们说明 FSM 完全可能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是一个可变性很强,很容易激活的信念。
重生理论的存在证明:虽然日历是连续的,但是人们一生所过的日子,在心理感受上并不连续,而是被某些里程碑一般的日期切成了一段一段,一段时光和另一段时光之间节奏、气氛、心境、目标都可以完全不同。
简单讲,就是以这一天为界,过去和未来割裂了。
像这样:
 第12张图片
心理学家认为,重生就意味着人们会把不同的时间段放在不同的心理时间帐户里(Rajagopal and Rha 2009),不同的心理帐户的时间是可以割裂的。
这还仅仅是表象,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认知在「心理新纪元」初始日可能发生变化。研究者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会在同一个心理时间帐户里倾向于作出一致的选择,也就是说一个觉得自己不可能瘦下来的人会在同一个心理时间帐户里持续地这么认为;但是在新的心理时间帐户期,人们作出新的判断的可能性会变大,上一个阶段不行不代表下一个阶段不行。
这个有什么用吗?很有用,尤其是我们觉得自己不行时,特别需要: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小尾巴也有春天 发表于 2020-4-10 15:11:25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不会。
疫情中我学会了自己做饭,不再出去吃饭或者叫外卖
疫情中我结识了很好的健身教练,开始跟着她每天花更多时间在锻炼身体上。
疫情中为了少收快递我改掉了过去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毛病,现在发现有些东西即使喜欢也是可以不买的,也挺好。
我的消费应该会比之前下很大几个台阶。
没人希望疫情发生,但往好的方面想的话,这次的疫情帮助我提高了很多自理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405470018 发表于 2020-4-10 15:11:3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在于
经济已经衰退到

很多人觉得出去吃几顿饭,理一次发,买一件衣服就是消费狂潮了。

商家们眼中的消费狂潮类似于报复性消费,不论价格,不论需求,只要喜欢,随心所欲。
现实中顾客们眼中的消费狂潮很多都是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
而且经过短暂的一波正常消费之后,很可能就不再肆无忌惮的消费了,同时调整自己的理财观念,尽可能的在灾难发生的时候留下“预备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月竹凝霜 发表于 2020-4-10 15:12:18 | 只看该作者
 
今年的目标是活下去



有钱人愁的是在家呆的没地儿消费,普通人担心的是没有工作,挣不到钱各种贷款生存成问题
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社会阶层会越来越明显
社会底层的人民抗风险的能力实在太差了。。。
社会大机器停摆,没有工作,挣不到钱,
温饱都难以解决,那什么消费,经不起折腾,再折腾就玩完了
可能有部分家庭富裕的的学生会疯狂消费一把,因为家里有钱又不是自己的钱无所谓。。。
上流社会的精英阶层绝大部分已实现财务自由,房产增值,资产投资,早已做到在家里躺赢的阶段,最不济可以旱涝保收、或者少赚点,抗风险的能力远远大于普通老百姓。
过去的历史早已经告诉我们,不管发生多大的天灾人祸社会底层的人民才是受伤痛最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夕阳依旧 发表于 2020-4-10 15:12:52 | 只看该作者
 
嘿嘿,考验居民杠杆水平的时候到了。
一般来说,只要有余钱,灾疫之后的短期报复性消费是有这个主观动力的。
但是,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也会使财务状况岌岌可危的中小企业、它们的雇员、极限走钢丝的背房贷者、消费贷月光族们带来雪上加霜的压力。
我们当然可以从各种分析报告里看到各个部门尤其是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数据,不过这一次又是一个直观的验证机会。
中国人迟早要经历一次债务清算,让全民和大大小小的机构组织接受一次深入灵魂的教育,变的更加理性成熟。
而入不敷出的消费贷,极限水平的房贷,一有赚头蜂拥而至,一看要亏闹事兜底,这本来就是欠债务危机教育的体现。
但是如果正常情况下,人都有惰性和路径依赖,多半是要饮鸩止渴,续无可续的时候才爆发清算,这伤害就大了。现在如果因为一次黑天鹅而提前开始受教育(训),未尝不是好事。
潮退了才能看出谁在裸泳,消费贷透支的是未来的消费能力。
也许灾疫结束之后,报复性消费并不太显著,但人们对自己的钱财规划观会变一变,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能力提高反而有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哈哈镜099 发表于 2020-4-10 15:13:2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疫情不是那种戛然而止的结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伴随人的小心翼翼,例如:
哪怕有一天武汉解封了,我相信不少人还是会保留戴口罩的习惯,
而医院对于发热咳嗽的患者仍然会小心翼翼。
一些旅游行业带来影响更大,例如邮轮这种。
甚至于2021年春节,外出旅游串门的人数也会少于2019年,因为大家在记忆上并没有忘记。
直到最后一例过去1年的时间,人们才会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
本次疫情带给人的影响远远大于2003年,
要知道2003年下半年,基本上一切都恢复正常了,而本次影响的范围,巅峰延续的时间,都已经超越2003年,加上媒体的传播,及停工停课的时间,可以说我国已经30多年没出现这种情况了。
而湖北想从悲痛中走出来,需要花费的时间会更长。
疫情结束后,需要社会稳定,秩序恢复正常,之后国家会出台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
之后商业的恢复,自然会刺激人们消费欲望。
另外,疫情时间越长,物价会越贵,而老百姓因为停工带来钱包缩水,相信可能出去大吃一顿或聚会的人有一些,但是爆发性持续性消费的人并不会太多。
所以只能说疫情结束后,消费会缓慢回升,你说要吧春节耽误的聚会给还回来,这个可能性不大。


下面视频可以看看!
光华在线 | 彭泗清教授:疫情冲击下的社会情绪与消费者信心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倒是免洗消毒水,口罩会成为日常必需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羽墨隰 发表于 2020-4-10 15:13:36 | 只看该作者
 
先来看一个问题:
疫情期间,为什么有人选择打游戏,有人选择疯狂工作?
我先申明哈,这并不是一个道德评价。我只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刷屏时好奇地观察了一下朋友圈,看看身边的人们都在这个时候干点什么?
然后,我想起了一个非常经典的研究领域:Mortality Salience(死亡显化)。
 第14张图片
2020 年春节期间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启动了人们对死亡的感知(作者涂鸦)
我第一次听到「死亡显化」这个词,是和一位营销领域的大牛聊天,我们当时不知道讲到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大概是观察到一个什么现象,想解释它,他说了这个词。我才突然意识到:对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死亡」一事讳莫如深。
「死亡显化」的相关研究大概是想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有人提醒你:你是会死的!你会做点什么?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研究者们在实验室做过不少这样的实验(这样的实验不能随便做,必须要经过一个叫学术道德委员会的同意),有人发现人们会因此更积极投身于健身塑形练习 (Arndt, Schimel, and Goldenberg 2003),可是 911 之后,却显然有更多人汇报他们变得暴饮暴食,仿佛不再想减肥这档子事儿。这些结论看上去互相冲突,是不是?
如果你去找文献看,会发现有的研究发现人们因为 Mortality Salience 而更喜欢买奢侈品(Mandel and Heine 1999),还有人发现人们会变得更加物质主义 (Arndt et al. 2004),甚至还有研究发现人们对性生活更有兴趣 (Goldenberg et al. 2000), 或者驾驶汽车更加狂野(Ben-Ari, Florian, and Mikulincer 1999)。
不知道春节这段在家自我隔离的时候,你属于哪一款?
这些表面上杂乱无章的研究结论意味着这个话题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这些行为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有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叫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 Greenberg, Solomon, and Pyszczynski 1997)。
TMT 理论

 第15张图片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 TMT 理论,当人们觉得自己其实和其他动物一样,不可能永生这个事实的时候,就会感到害怕,这是天生的,同时,我们天生也具备对付这种害怕的策略,免得自己被吓死。
这种天生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其中一个是:把力气花在那些你的自尊所依附的事情上,努力去达到社会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有的最高标准(这里还有个前提,稍后附上)。
先稍微解释一下「自尊」是什么?知乎有个高赞的回答写得非常全面,我这里就不需要过多展开的。按那篇高赞的回答,这里主要是指认知自尊,就是人对自己各项能力的评价,人们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地位和道德水平的评价,也包括人们认为自己是否被爱。
TMT 理论认为:害怕死亡是人类的天性,当人们被提醒死亡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会陷入深深的「存在焦虑」(existential anxiety)。一般情况下,对付这种焦虑的策略有两种 Greenberg(1994):
一种是捍卫自己的世界观(例如,我老爸就在春节高频和我争执一些个人空间的问题,你老爸呢?)
另一种是试图增强自尊(Pyszczynski et al. 2004)。
有人的自尊依附于社会对自己身材的评价,所以在这个刷屏的每一天都能刷出新增死亡病例的春节,这类人会坚持在家健身,时不时还去没有人的江边跑上几圈。
那怎么解释那些死亡显化后(这个春节的疫情影响后)没有去健身的人呢?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的自尊不依附于此,二是在身材这个领域,他们的自尊太低了(真的有种自尊叫身体自尊,body-esteem),他们觉得自己怎么也达不到社会的标准。
 第16张图片
关于身体自尊的莫名涂鸦
解释得可以了,让我来介绍一个实验(Ferraro, Shiv & Bettman,2005):
研究者先找了一些文献,证明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为身材管理而控制饮食(这个就略过了哈),所以性别可以成为这个实验的调节变量
第一步
招募一些女性大学生被试,她们先回答了一些关于身体自尊的问题,研究者得到她们的身体自尊的高低。
然后,这些女性被试被随机分入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高死亡启动组)的被试们回忆了 911,而控制组则是回忆同年的一次校园火灾,那场火灾无人丧生。
根据前面的假设,身体自尊低的人,在死亡唤起时,不会将「自尊提升」的希望依附于「身材管理活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很难达到社会对于身材的要求。所以,他们会把自尊提升的希望放在其他事物上。
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些人的自尊提升会依附于其他什么东西,只需要知道他们此时肯定不会把自控资源放在健康食物选择上。那么,这可能意味着如果我们在这些低身体自尊的被试前放两份食物:巧克力(代表没有自控的纵享食物)和水果色拉(代表需要自控的健康食物)的时候,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巧克力。(请先不要和我讨论这两种食物凭什么代表纵享和健康,文章里列举了一些文献,证明这种实验材料在北美是有效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留言,我下次写一期健康和纵享的研究笔记给大家看看。)
相反,身体自尊高的人在死亡唤起时,就倾向于将自尊的提升依附于身材管理活动,那么当那两份食物放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会更容易启动自我控制,选择对身材管理更有利的健康食物。
 第17张图片
当死亡显化时身体自尊高的人更多选择健康食物(图片来自网络)
如前文交待,相较于女性,男性通常不是身材管理的热衷者,所以这种高低身体自尊者在死亡显化后体现出的食物选择上的差别不会发生在男性大学生被试中。
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 2*2*2 的八组实验,招募了 127 个被试,证明了上面这个发现。接着又招募了 129 名女性重复了一次实验结果。
总结一下这些实验的发现说明什么:
当你觉得死亡其实就在眼前的时候,就会把力气花在那些你的自尊提升能依附的事情上,努力去达到社会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有的最高标准。前提是你觉得这件事情的社会标准你是有希望达到的,离你不是太远
现在你会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了吗?
为什么当疫情来临时,有人会选择打游戏,有人会选择写拼命工作?
答案是:
第一, 有些人的自尊依附于王者荣耀的「星耀玩家」、「荣耀王者」或「国服最强」的称号所能获得的同伴评价,而另外一些人的自尊却来自自然科学基金结项通告能够获得的社会评价。
第二, 对于有些人来说,「星耀玩家」是能力可以达到的,而另外一些人觉得工作业绩是可以达到的。
我在对着电脑工作时如何防止吃太多?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4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