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新的器官?荷兰研究者在鼻咽后部发现此前未知的唾液腺

[复制链接]
6710 15
nopq907 发表于 2020-10-22 09:22:5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的器官?荷兰研究者在鼻咽后部发现此前未知的唾液腺 第1张图片

在鼻腔和喉咙交汇的角落里,可能隐藏着一对此前从未发现的唾液腺

  人类对自身解剖结构的研究历史已有数千年,时至今日,科学家似乎已经对人体解剖学了解得非常透彻。数十个器官、数百块骨头和结缔组织连接在一起,组成了复杂的人体。然而,尽管经过了多个世纪的仔细研究,人类的身体依然能让科学家感到惊讶。
  近日,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组可能之前未被确认的器官:一对隐藏在鼻咽后部的唾液腺。如果该发现得到证实,就将意味着这是大约三个世纪以来首次发现这样的腺体。

新的器官?荷兰研究者在鼻咽后部发现此前未知的唾液腺 第2张图片

唾液腺有三种主要类型: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在任何一本现代解剖学书籍中,都会介绍唾液腺有三种主要类型:其一是位于耳朵附近的腮腺(parotid gland);其二是位于下颌下方的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第三种是位于舌头下方的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研究作者之一、荷兰癌症研究所的医生兼研究员马泰斯·瓦尔斯塔说:“现在,我们认为存在第四种。”瓦尔斯塔等人的研究结果于上月发表在《放射治疗与肿瘤学》(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杂志上。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病理学家瓦莱丽·菲茨休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她表示,这项研究的规模较小,所研究的患者人数也有限。“看起来他们可能取得了一些发现,”她说,“如果这是真的,那可能就会改变我们看待与该区域有关疾病的方式。”
  美国杜克大学的放射肿瘤学家伊冯·莫厄里表示,即使该发现没有直接的治疗应用,她也非常震惊,“到了2020年,我们还能在人体中发现一种新的结构。”

新的器官?荷兰研究者在鼻咽后部发现此前未知的唾液腺 第3张图片

人体其他较大的唾液腺通常靠近皮肤表面,可以很容易通过解剖发现,新的这组唾液腺隐藏头骨底部,不易找到

  瓦尔斯塔博士和同事们通常研究的是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一开始并没有准备寻找这些神秘的唾液腺。但对研究肿瘤学的研究人员和医生而言,唾液腺结构十分重要。瓦尔斯塔指出,每组唾液腺每天会分泌近1升的唾液,这能“让你享受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唾液能润滑口腔,使我们更容易说话和吞咽;唾液能将食物中美味的化学物质运送到能感觉到这些滋味的微小细胞中;唾液甚至具有原始的治疗能力,能够对抗细菌,加速伤口愈合。
  医生们在对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会采取大量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损伤腺体。放疗过程即使出现很小的差错,就可能永久性地损伤脆弱的组织。
  在仔细读取一组扫描图时,研究人员注意到头部有两个很不寻常的结构。这是两个扁平、细长的腺体,长约4厘米,不显眼地挂在连接耳朵和喉咙的管状结构上。研究人员对这些图像感到十分困惑。他们首先查看了100份历史上的扫描图像,还对两具尸体进行组织解剖,发现这些腺体与位于舌头下方的已知唾液腺有相似之处。这些新腺体还连接着较大的引流管,可能暗示着它们正在将液体从一个地方输送到另一个地方。

新的器官?荷兰研究者在鼻咽后部发现此前未知的唾液腺 第4张图片

根据这组腺体所处的位置,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咽鼓管腺”,因为腺体十分靠近咽鼓管圆枕

  我们尚不完全清楚这些腺体是如何逃脱解剖学家的“法眼”。不过,研究作者之一、荷兰癌症研究所的放射肿瘤学家沃特·沃格尔说:“这个位置并不容易进入,你需要非常灵敏的成像技术才能检测到它。”人体其他较大的唾液腺通常靠近皮肤表面,可以很容易通过解剖发现,但新的这组唾液腺隐藏在头骨底部,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了。根据这组腺体所处的位置,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咽鼓管腺”(tubarial glands),因为腺体十分靠近咽鼓管圆枕(torus tubarius)。
  沃格尔博士表示,这项新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接受头颈部癌症放疗的人,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和吞咽问题。他指出,由于医生对这些神秘的腺体并不了解,因此“没有人试图让它们免于(化疗等手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放射科医生阿尔文·哈桑哈尼表示,他不太愿意将这种结构称为“新器官”。除了已知的三组大唾液腺外,在人体的口腔和喉咙内壁上上,还散布着大约1000个的小唾液腺。它们更加“娇小”,更难以通过成像或扫描找到。哈桑哈尼博士认为,荷兰研究人员可能只是偶然发现了一种更好的成像,将一组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小腺体呈现在我们眼前。
  瓦莱丽·菲茨休和伊冯·莫厄里认为这项新发现非常有价值,但他们都呼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获得更丰富的数据。“只有一组临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莫厄里说道。菲茨休表示,这项研究的患者群体多样性也不足。研究人员最初检查的患者组别完全由前列腺癌或尿道癌患者组成,而且100名受试者中只有一名女性。她希望能在未来的研究中看到更多的平衡。
  在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扫描成像技术被称为PSMA PET/CT(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也被专门用于确定这些患者中肿瘤的生长。研究人员称,只有更新的PSMA-PET/CT成像技术才能检测到这些唾液腺的结构,这超出了超声波、CT和核磁共振(MRI)扫描等技术的可视化能力。
  菲茨休表示,将这些实验扩大到一个新的人群,并使用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助于获得更确实的证据。她补充道,“既然现在已经知道如何寻找它们”,那么用传统技术应该可以更容易地发现那些隐藏在镜头之后的腺体。(任天)


上一篇:盐城大丰居然藏着一个宝藏花海|荷兰花海秋游记
下一篇:这家荷兰小拍最低20欧起拍,捡漏必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潇潇雨霏阁 发表于 2020-10-22 09:23:44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这个腺体肯定与鼻甲黏膜有关!
这个发现,对空鼻症研究治疗大有帮助!
做过鼻甲黏膜消融或切除或药物腐蚀等破坏手术的人,尤其是利用激光、微波、等离子等利用温度产生热源消融灼烧鼻甲黏膜的手术,当然包括车祸、化学品腐蚀等等外力伤害鼻甲黏膜的人,普遍干燥,稍微严重一点,出现呼吸障碍,成为空鼻症患者,甚至窒息,产生全身并发症!!
触类旁通!
干燥,都与腺体分泌不足有关!
稍微有点医学常识就能明白,疤痕,肯定阻断腺体分泌!导致干燥,破坏鼻腔生态,阻断神经感知!
奇怪,如此多的耳鼻喉科从业者,为什么意识不到,手术产生疤痕,阻断腺体分泌,导致空鼻症呢?!
尤其是温度灼烧,伤及根本,无法逆转!
乞求有再生科学家研究鼻甲黏膜再生,拯救空鼻症患者和鼻炎患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脣脜S脭脩 发表于 2020-10-22 09:24:22 | 只看该作者
 
大概七八年前,正在家里吃晚饭,左边下巴与脖颈儿连接处突然鼓起个鸡蛋大小的包,突然鼓起来额,几秒钟!吓得我不敢接着吃饭,老公也放下碗筷马上陪我去医院,值班医生经过触诊和口腔观察得出结论:唾液腺结石堵住了唾液腺分泌出口!就是说的‘唾液腺结石’!说是基本不用管,能自愈。后来也没用药啥的,没再犯过。那么今天的新闻是啥意思?唾液腺才被发现?那么,我那次就诊经历是咋回事呢?恕我才疏学浅[黑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王宏千 发表于 2020-10-22 09:25:05 | 只看该作者
 
老年人总是用口水涂抹蚊虫叮咬的部位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王子的伟大 发表于 2020-10-22 09:25: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是在任督二脉周天循环上面,舌头抵住上颚搭上舌桥就把这些腺体连为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蒽蒽 发表于 2020-10-22 09:26:03 | 只看该作者
 
我很早也发现了,喝水的时候有感觉,口渴喝水会发现上颚有个吸水的地方,很解渴的,不知是啥通道[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3dq0q1ax7 发表于 2020-10-22 09:26:23 | 只看该作者
 
空鼻症是不是就是把这个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zz1044139236 发表于 2020-10-22 09:26:5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半天,呵呵新唾液腺干啥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加油丫头们 发表于 2020-10-22 09:26:59 | 只看该作者
 
可笑的是人类还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全知全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琪少 发表于 2020-10-22 09:27:0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器官中国农村长辈很久以前知道,称为口水腺。如果小孩子经常流口水收不住,长辈就说是口水腺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9 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