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澳洲爆发四十年来最严重鼠灾,会带来哪些影响?这种严重鼠灾该如何治理?

[复制链接]
25983 20
堇年99yearS 发表于 2021-5-24 19:07:3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疫情会有影响吗?这么多老鼠该怎么办啊


下一篇:中澳关系持续恶化,澳政客怒批政府,澳研究院:别继续下去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fairly 发表于 2021-5-24 19:07:51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澳洲还是生态系统太孤立,太脆弱了,动植物缺少天敌和竞争对手,动不动就容易泛滥。
人类只好大量捕杀,营造“生态平衡”。
狐狸,兔子,骆驼,袋鼠,老鼠都捕杀过。
苍蝇要不是数量实在太多,捕杀难度大,真的不用捕杀吗?
Australian Solute的梗,就是澳洲人民调侃苍蝇多的,因为要经常用手扇扑面而来的苍蝇。新州自然博物馆用不同种类的苍蝇标本摆了个“AUSTRALIA”,揭示了澳洲人民与苍蝇相爱相杀的悠久历史传统。
这次还是人工捕杀为主吧,引入天敌这玩意儿不好预测后果,老鼠是控制住了,天敌泛滥了咋办?
我乎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总共才7个答案。不知道咋就上热搜了。
看来大家比较关心苍蝇这个梗,苍蝇是真的多。套用陈思诚导演的名言:“苍蝇多,是澳大利亚夏季给人扑面而来的感觉”。
至于苍蝇上钱币,我还真没注意过。可能因为我只见过新版塑料做的钱币吧。
我觉得苍蝇传播花粉这种事情吧。。。有可能,只要是在花丛中活动的昆虫,我感觉都能传播花粉吧。。。
捕杀野猫,也是因为野猫太多。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就是这样,压了葫芦起了瓢,狐狸和兔子的捕杀活动也是类似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其它岛国没有这种现象。咱不是搞生物的,不太懂。就不瞎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_一三五二四六 发表于 2021-5-24 19:08:43 | 只看该作者
 
《文明澳洲改变老鼠习性》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老鼠非但不是“四害”,而且被称为有益动物,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副总理的推特上。
为什么到处令人深恶痛绝的老鼠,在澳大利亚遭到如此礼遇?原来,澳大利亚老鼠,早已不是疾病传染的载体,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捕食害虫的劳模。
200多年前,澳大利亚老鼠也和其他国家的老鼠一样食腐,而且数量多得惊人。当时,澳大利亚人也讨论如何消除老鼠。有一种观点占了上风:消灭老鼠也就破坏了生物链;老鼠本身不是事,源头还是藏污纳垢的环境。
200多年来,为了彻底杜绝老鼠传播疾病,每个澳大利亚人都行动起来——每个公民不但洁身自好,而且殚精竭虑地把公共场所的藏污纳垢之处彻底清除,弄得老鼠居然无以逐臭。从城市到乡村,从山谷到河畔,举目是云朵般的鲜花和地毯一样的绿草。世代生活在肮脏环境中的老鼠,在这个国家,再也找不到一处肮脏恶臭的地方。
最终,澳大利亚的老鼠绝望了。老鼠们为了活下去,只得被迫改变亿万年来的生活方式,不得不痛苦地改变了饮食习惯。老鼠的先辈们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为这个物种找到了新食物——害虫。它们当然不习惯这种食物,可为了活下去,只好边咒骂边吞下这难以下咽的东西。
就这样,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老鼠,早已忘记它们吃腐臭食物的习惯,它们的饮食习惯竟与高贵的青蛙一模一样——捕食昆虫。同时,老鼠也承担起青蛙的职责——为庄稼和树木除尽害虫,成了保护作物的劳模。
肮脏转化为洁净,低贱升华为高贵。澳大利亚老鼠从被人唾弃的泥沼中奋力爬出来,摇身一变成为可爱的小天使,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尊崇。
老鼠是澳大利亚人的骄傲,是澳大利亚创造的人类奇迹。
(魔改自知名文学《澳洲苍蝇变蜜蜂》,一时想不起用什么动物代替蜜蜂比较合适)
(感谢评论区提议用青蛙代替!那么问题来了,文明的澳大利亚怎么会有害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智慧吧外交☆枫 发表于 2021-5-24 19:09:22 | 只看该作者
 
在澳洲生活过两年的人不请自来。在这个问题提出的前一周多我就知道了鼠灾的消息:我那个土澳哥们儿给我发了一条新州的新闻:当地老鼠泛滥,甚至出现了这种俗语才会出现的画面:
 第1张图片 真·老鼠骑在猫头上(其实老鼠已经死了)
在评论澳洲的生物(以及随之而来的烹饪)问题时,我觉得一些网民普遍带有想当然的概念,从“派四川厨子去消灭兔子”到“澳洲人还是不会做,放点料酒袋鼠肉根本不会腥”(刚说完,本问题下面就出现了“广西厨子申请出战”),回归到这个问题上,澳大利亚需要的是引进猫吗?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枪炮、细菌和钢铁》的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于探究:为什么历史上,是欧亚大陆(近代主要是欧洲)的人先发展出较为完备的科技树,从而有能力殖民美洲和大洋洲,而不是反过来,欧亚大陆的人某天睁开眼睛,发现港口外如天神下凡的玛雅战舰呢?作者给出的原因之一是这两个大洲因为地理原因和欧亚断绝了交流,这种断绝连带着使得它们的生物圈停滞在了演化史过去的某个阶段,以至于在欧亚大陆早已被淘汰的有袋类动物在大洋洲(少部分在美洲,比如负鼠)还能够在生态位中有一息尚存之地。
理解了大洋洲这种类似于“封闭保留地”的天然概念,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新闻中澳洲似乎总是受生物灾害的侵扰:因为任何一种引入的外来种,都已经在进化史上经受过时间的考验,天然对原有物种形成碾压,就好比80级的冰法跑回去刷血色,就算什么都不穿光放冰环,也够小怪喝一壶了。
历史上澳洲也曾经引进过赤狐(用于狩猎打着玩),按照部分网民“鸡鸭治蝗虫,狼搞兔子”的想法,这应该算相当针对性的生物防治了。然而现实是狐狸并没有让兔子的种群减少,反而是借着兔子的泛滥迅速扩大了种群,并且对其他本土生物造成了威胁。最新的消息是已经有护林员发现当地的狐狸学会了爬树,所以原本认为不会被狐狸威胁到的树栖动物存续也打上了问号。
 第2张图片 啥?有狐狸吃俺?
在猫的问题上,流浪猫和狐狸的处境极为一致:外来的小型捕食者对更易捕获的本地鸟类和有袋类等更感兴趣,同时又没有更上位捕食者对它们的约束(原有的本地捕食者袋狼在1930年代正式宣告灭绝,原有的小型捕食者袋獾则饱受可传染咽喉癌的困扰,正在塔州小岛恢复种群),所以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第3张图片 20年新鲜的调查数据:一只野猫每年平均杀死390只哺乳动物,225只爬行动物和130只鸟类,以此推算全澳洲的野猫种群每年杀死的动物数和前年互联网哭天喊地的19年大火相当
那么鼠灾应当如何控制呢?目前当地议会已经紧急批准了棉花田允许使用农药,另外加大了化学驱鼠措施,另外有居民寄希望于发洪水对老鼠窝和幼崽造成一次毁灭打击(好家伙,驱虎吞狼还能这么玩)。再就是等着,等鼠灾自然结束。现在闹灾一部分原因是农民丰收了,地里的庄稼够吃。历史上鼠灾五到十年就会有一次,一般在某个节点老鼠的种群数量会突然崩溃。但无论如何,寄希望于人工干预猫(或者狗)控制鼠疫,实在是不太可能。


睡前追更一波:目前题目中政府说的大批量毒剂是一批溴敌隆。溴敌隆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家用和工业灭鼠剂,但是,因为它在鼠体内不降解,会导致其他野生动物(比如猫头鹰、蛇等)二次中毒,所以很多人士是反对给主要发生在农场的鼠疫使用溴敌隆的。磷化锌相对安全一点,吃磷化锌毒死的小鼠一般不会造成二次中毒,但是磷化锌本身对于人、牛、狗等也是剧毒的,而且磷化锌的价格也在涨,溴敌隆政府承诺只要过审就免费分发给农民。现在一些区域在测试双倍剂量的磷化锌是不是更有效。目前随着农药投放,兽医接到中毒案例(主要是狗,包括宠物和工作犬)的报告已经开始上升,所以这波只能说是两害取其轻。
(结果没点发布就睡着了)
然后再说下猫的问题:老有人拿那个200w猫说事,再说下猫的问题。一方面是猫的繁殖速度很快,再一个是根据采样不同,不同来源预估的野猫有380w-1500w,再就是当地家猫的管控。虽然法律禁止放养并且要求绝育,但是很多人养家猫晚上会给家猫拴个项圈让它去屋外随意溜达,绝育率也不是特别乐观。我19年的时候住一片连排屋,附近的华人老太太开了个小卖部,她家的黑猫晚上就在外面随意逛。老太太说把它关在便利店里会刨东西。国内大部分在互联网发言的猫饲主(包括我)都是楼房养猫,每天想的都是怎么不让猫跑出门,很难一下换位思考想到对于低密度低楼层的人来说,散养是(对他们来说)更天然的选择。今天早上我又看了几篇文章,目前不同渠道对于猫的处理有不一样的路子。一些地方是在建立“无猫保护区”,可能也包括用围栏和长期监控一类的;有一些科学家在探讨给猫做基因改造的可能性,这个听着太扯了我怀疑是骗经费的;然后还有一个case是一个小试验区在让本地小动物“进化”,也就是培养它们对猫的应对措施。具体怎么做呢,就一片区域扔一猫进去,然后寄希望于优胜劣汰。
最后,peta似乎在谴责澳洲使用毒药药老鼠  尚不确定真实性,看着也太像假新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以下是一些个人私货,纯属无视其他客观条件和综合发展的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请各位看个乐:我个人觉得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脆弱的一b,也就比“生物圈二号“强点有限,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目前来看绝对是负面大于正面的,要我看来目前的人口和产业结构已经是在透支环境了,不如搞搞产业升级,学习一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把珍稀动物的保护区搞得再大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wangnawoain 发表于 2021-5-24 19:09:37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地广人稀的好处
呸,坏处。
有鼠患,引进猫,结果又有了猫灾。
有兔灾,放狐狸,结果狐狸泛滥。
猫不吃老鼠吗?
吃。
但是,猫的繁殖能力也超强。
不缺食物,牲口自然就急速膨胀。
老鼠繁殖速度比猫还强,一直母老鼠一年能生几十只老鼠。
再加上这广袤无垠的土地,就使得老鼠灭亡速度并不明显,而猫的数量却急速上升。
兔子和老鼠没死光,猫和狐狸越来越多。
这一下本来只有鼠灾和兔灾,这些好了,又多了猫灾和狐灾。
按理说,澳洲应该引进黄鼠狼。
因为黄鼠狼不挑食,老鼠兔子他都吃。只是,澳大利亚也不敢大量引进,澳洲本土也有黄鼠狼。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猫多了也是灾难?猫咪多可爱。
你们是没听过野外猫咪叫春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半夜在路边走着走着,就听到婴儿哭一般的叫声,那不得提着百鬼夜行灯才能壮胆?
 第7张图片 数万只野猫一起叫春,那就是地狱在呼喊。
靠猫灭鼠,已经是不可能了。
澳洲为了灭鼠,那可是煞费苦心。
澳洲与老鼠的斗争,持续了几百年。
每次鼠灾,灭鼠都是按吨计算。
 第8张图片 (图为1917年,2吨老鼠尸山)
其实鼠灾是短暂的,天气干旱和农作物减少,就会使得老鼠数量下降。
但是袋鼠和兔子,就没有很多有效的办法捕杀了。
当年因为兔子有毒,使得大量的兔子肉罐头厂倒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思考的张飞 发表于 2021-5-24 19:10:05 | 只看该作者
 
看似没有联系的事情,偶尔也会导致意外的结果。
2018年,澳洲下令猎杀200万流浪猫。
2018年,澳洲跟随美国脚步,禁止了政府采购大疆无人机。
2019年,由于缺少无人机的巡查,短期又没有找到替代品,导致美国和澳洲对森林火灾的防护能力大幅下降,相序爆发史上最多的森林火灾。
澳洲人和森林大火消灭了老鼠的天敌,鼠患自然就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aochen0319 发表于 2021-5-24 19:10:11 | 只看该作者
 
怪不得《三体》中智子要把人类都赶到澳洲去生活,还对大家说:“没有粮食?看看你们周围,都是粮食……”
你看,现在不单是老鼠泛滥,老鼠还食物短缺导致“鼠尽相食”。都说澳洲天高地阔地大物博,不内卷,我看除了盎格鲁撒克逊白人不卷,其他物种卷得很哪。
看着这黑压压窜来窜去的老鼠群,真是解压啊,我想起小时候有人告诉我,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干净最美好的地方,连苍蝇都和蜜蜂一样采蜜吃花粉……我想澳洲的老鼠想必也是草莓味儿的吧?
这澳洲就是个天然的养蛊池,生物上去了就走不开,只能卷啊。东南亚的家犬到了澳洲,就成了天下无敌的澳洲野狗,以前澳洲野山羊泛滥成灾,白人殖民者就刻意保护野狗,试图用野狗猎杀野山羊,结果野狗不但杀野山羊,还杀农民驯养的绵羊,成了澳大利亚的顶级掠食者,把澳大利亚本土的食肉动物的生存空间压榨殆尽;白人带着兔子到了澳洲,兔子就泛滥成灾,到处破坏植物;白人又引进家猫,家猫来了又没有天敌,称王称霸,不止咬死兔子,还屠杀鸟类和各种小型动物,不得已澳大利亚人只得大规模捕杀野猫……别的大陆猎人们都是打熊打狼,澳洲猎人武德充沛,屠猫杀狗……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第15张图片

 第16张图片 这回老鼠泛滥,澳洲白人肯定不会重蹈覆辙,引进猫猫狗狗来灭鼠了,他们准备下药放毒,对老鼠进行“种族灭绝”。
不过我担心老鼠灭不干净,岛上蠢蠢笨笨的无辜原生物种又要遭到毁灭性打击了 。
毕竟这种事情昂撒人干过很多遍了,轻车熟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幽魁 发表于 2021-5-24 19:10:48 | 只看该作者
 
鼠目寸光导致今日抱头鼠窜?
到底是去年山火太大,把吃老鼠的动物杀死了,老鼠繁殖快,吃老鼠的动物繁殖远远跟不上?
还是因为杀光了猫?
 第23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922itachi922 发表于 2021-5-24 19:11:08 | 只看该作者
 
手机码字
1看看澳洲爆发鼠灾的州,特产农作物是什么,全球出口占比有多少,
2看看澳洲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和后续的安排会不会有影响
3评估一下本次鼠灾是否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拍脑袋一下,本次会造成一些农作物涨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zhaonan 发表于 2021-5-24 19:11:42 |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讲欧洲黑死病的时候好像有这么一段儿,
黑猫是伊西丝的象征,被当作巫术崇拜,
欧洲捕杀猫咪也是促成鼠疫的原因之一,
虽然现在新冠还在肆掠,但是澳洲还是或许要注意一下会不会有以老鼠为媒介的恶性传染病出现。
至于偷吃粮食、破坏作物、啃木头房子,澳洲有铁矿石卖财大气粗不要太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4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