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两岸] 深圳宝安 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复制链接]
40471 0
刘旋 发表于 2021-8-26 10:58:2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宝安区持续强化在珠江口两岸乃至大湾区的引领作用,主动为前海建设服务,在服务和支持前海战略中实现新发展。

深圳宝安 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第1张图片


宝安推动发展层级不断攀升,形成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深圳宝安 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第2张图片


宝安区先进制造业格局初步形成,为深圳守好工业基本盘。

深圳宝安 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第3张图片


宝安以大区的格局、湾区中“小区”的精细,谋划发展,为深圳发展担当作为。

大潮起珠江。新发展格局下,大湾区城市“走向珠江口”正成趋势,珠江东岸的深圳宝安,也奋楫迎风破浪,起笔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日前,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结合前两批企业名单,深圳共有169家企业入围,分布在深圳9个区。其中,宝安区拔得“头筹”,数量为51家,位居深圳各区之首。在此之前,宝安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连续4年居深圳市之首、全省第二,总数达5842家。

宝安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经济大区,以雄厚的制造业和完善的产业链享誉国内外;宝安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优势资源不断汇聚的区域,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双双居首,足以证明在强大的产业基础之上,宝安的发展势能优越。

当前,深圳“双区”建设如火如荼,新的版图正在形成。面对历史性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宝安区作为“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的引领区”,在新的蓝图下,正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以大区的格局、湾区中“小区”的精细,谋划发展,为深圳发展担当作为。

位居湾区地理中心 产业元素深嵌全球链条

人类向海,世界向湾。千百年前,远洋探索逐渐描绘出世界的版图;而今,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纽约湾、东京湾三大湾区比肩而立,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崛起。

在这个城市群中,宝安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高空俯瞰粤港澳大湾区的版图,宝安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南北向的广深港澳创新走廊与东西向的深中和深珠发展轴在这里交汇,四周环绕着前海自贸片区、东莞的滨海湾新区、中山的翠亨新区、广州的南沙新区和珠海的横琴新区,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交互地带。

四通八达的交通更凸显地理优势,宝安境内汇集了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对内,1号线、12号线、20号线等地铁线路让其加快融入特区发展,对接城市优质资源;对外,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铁路、大铲湾码头、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其“西北门户”的地位,湾区“1小时城际交通圈”和“六位一体”交通枢纽全面建成,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点对点”的高效衔接以及与全球资源的紧密联动。

宝安在湾区中的不可替代,不止于“表”,更深于“里”。

宝安区的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已走过40多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深嵌入深圳、大湾区,乃至世界产业的发展。同时嵌入的还有宝安“人”。以宝安企业日东电子为例,这家有近40年历史的企业,通过不断裂变,为智能制造领域贡献了超过500个创业者。

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训学院特约研究员、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杨海波博士总结了宝安在湾区先进制造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宝安有完整的产业链,有了技术和创意几天就能落地成产品,是大湾区的成果转化中心;大量电子信息产品的加速器、减震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都生产于宝安,是大湾区的中场产业集群中心;大批企业从宝安起步,成熟壮大之后通过产业转移和外溢,带动湾区和国内更多城市产业层级提升和裂变,是大湾区的产业能级辐射中心。”

先进制造业格局显现 为深圳守好工业基本盘

近一个月,与宝安有关的信息纷至沓来。

8月3日,宝安区公布了2021年的“期中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宝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7亿元,同比增长20.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07亿元,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27.8%。

8月9日,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由宝安区人民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举办,旨在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研发保障。

8月12日,主营PCB研发制造的深圳中富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敲响深交所上市宝钟,成功登陆创业板,这是宝安今年新增的第10家上市企业。几天后,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宝安以总数51家的数量,领跑深圳。

一组组数据,打破以往对宝安“工厂遍地”的刻板印象。在时代变迁中,宝安紧跟发展趋势,不断推动发展层级迈向高端,形成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

在宝安,“创新+智造”蔚然成风。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明显提升,激光技术、机器人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逐渐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动能,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造。

在宝安,“千亿集群方阵”蓄势待发。广东省着力培育的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共有企业4792家,全市最多,占全市比重为28.2%;其中13个集群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涌现出了智能终端、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超高清视频显示、宽带网络通讯4个千亿级集群,工业母机、新材料两个500亿级集群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6个100亿级集群。

在宝安,“专精特新”活力涌动。劲拓自动化、韶音科技、绘王动漫、英飞源、易天自动化、深科达……52家“小巨人”犹如宝安的一支“生力军”,在创新进取的汪洋大海中奋勇弄潮。

在宝安,“创新力”蓬勃生长。目前,宝安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42家,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专利授权数总量32471件,占全市25.6%,全市第一。今年以来,新增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7家;新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28人;新增上市企业10家,均为智能制造行业相关企业。

在“双区”建设与前海战略下,这些强劲的内在动能,就是宝安最稳固的基石,也赋予了宝安最大的底气,让宝安有能力、有信心在“双区”建设中建功立业,为深圳守好、发展好科技创新的工业基本盘。

精细谋划开启新机遇 在服务前海战略中实现新发展

今年4月,宝安中心区的超级摩天轮“湾区之光”正式启动,成为崭新的城市地标。坐上摩天轮,极目远眺,宝安中心区和前海间的高楼大厦、城市绿地交融一体,形成一串优美的音符,沿前海湾畔次第跃动。

沿着宝安中心区一路向西眺望,49.5公里长的海岸线峥嵘已现:农商行、怡亚通、vivo、亚太卫星等优质企业总部项目集中扎根;全长2公里的宝安滨海廊桥实现主体贯通,体育场、图书馆、商务区、“湾区之声”演艺中心等重要节点串珠成链;宝安机场气势磅礴,飞机、海面、云霞相互辉映;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空港新城、海洋新城、国际会展城、宝安综合港区等重大项目落子布局、连点成线……山海相连、城海相融,深圳西部岸线“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区已初步显现。

宝安、前海之间的界河仅有10余米宽,通过入海口处的十一号桥,宝安中心区早已从空间上和前海实现了无缝对接。今年4月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再次明确前海建设要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进一步扩展合作区发展空间,用好有关支持政策,促进深港开展深度合作。

面对“双区”建设加速和前海“扩区”加快落地,宝安既迎来历史性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等不得,慢不得”,宝安应当站在积极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高度上思考谋划,为深圳发展担当作为。

前海开发开放、珠江口两岸融合、深圳“西协”战略叠加,“十四五”规划蓝图铺展,宝安在多种因素叠加下,大项目接踵而来,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深中通道顺利实现E11管节对接,预计2024年通车,届时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总投资318.9亿元,计划2026年11月完工,新的科技产业集群即将形成;海洋新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潮涌珠江畔,风起宝安湾。深圳版图上,新的增长极正在西部强势崛起。站在新的出发点的宝安,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释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发展活力,持续强化在珠江口两岸乃至大湾区的引领作用,主动为前海建设服务,在服务和支持前海战略中实现新发展。

观点

征程再启

宝安如何起笔?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拉开序幕,到不久前47条“深圳经验”响彻全国,深圳正奋力在赶考路上交出新的答卷。作为深圳西部版图上全新的增长极,宝安也正扬帆奋楫,向着新挑战、新目标、新格局奋进。

征程再启之际,宝安从何起笔,如何谋划?多位关注宝安发展的人士表达了观点。

宝安是连接湾区魔方的“轴”

如果要问,在湾区城市群中,宝安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许多人的回答是:连接。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如果将粤港澳大湾区比做魔方,宝安就是魔方中的“轴”,这根轴连接起了魔方中的各个模块,并转化成了支持魔方的内在动力。

张克科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深圳任何产业在发展中都会涉及到宝安,是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产业配套方面,宝安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可以承接南山等地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又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产业向珠江两岸进行扩散;在空间格局上,宝安是贯南穿北、连东跨西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宝安作为转换轴,通过转换其价值和资源的配比,为湾区提供新的市场;作为功能轴,通过其功能方式,优化各类资源在湾区中的配置;作为连接轴,主动地承接上下左右、东西南北的连接。“我们看到的魔方只是表面,如果能通过中间的轴激发出内在动力,宝安这根轴就拥有无限空间。”

大开放体现宝安产业核心价值

“开放”是湾区的重要特征。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认为,在大湾区的格局下,宝安要全面推进大开放建设,率先完成经济动能的转换,率先落实市场驱动、产权保护、信用经济的机制体制变革。“宝安在不断积累能量的同时,需要不断向外释放形成动态平衡。只有大开放才能让宝安这个核心地带产生巨大的核心价值,只有大开放,才能完成宝安的核心使命。”

如何将“开放”理念落到实处?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学院特约研究员杨海波借鉴了上海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的例子。

7月29日,大飞机创新谷、罗氏中国加速器、百度飞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等首批20家浦东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集中亮相,几乎全部专注重点硬核产业创新。浦东将在三年内建设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100家以上、赋能高质量创新企业5000家以上,这说明浦东科技创新已经由科技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到创新中心再到开放创新中心的转变。

杨海波认为,目前,宝安拥有拥有产值过百亿的企业14家、4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已经具备打造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条件,可思考推出宝安版大企业创新中心计划,打造“创新孵化器的孵化器”。

建设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宝安面临的压力也不可避免。深中通道的开通进一步打通了珠江东西岸的联通通道,也给宝安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前海战略下,宝安如何依托前海实现自身跃升;迈向全球价值链顶部的过程中,哪些产业应当提前布局?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富海认为,深中通道开通后,宝安成本优势减少,部分产业可能会出现转移和外溢,因此宝安应当挖掘更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效益优势、密度优势、效率优势、机会优势、总部优势、改革优势、制度优势等。

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学院特约研究员杨海波认为,宝安可借助前海战略契机,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学习前海经验,降低学习成本。

愈向价值链顶部迈进,人才与产业配套服务愈发重要。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院长张作泰表示,宝安区在深圳产业发展中有重要地位,但大学、研究机构欠缺的短板不容忽视,亟需在全球发展视野之下吸纳人才。此外,生产性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引领性、高附加值的消费性服务业也应当提前布局。

同时,“坚持先进制造”成为社会各界对宝安的共识。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瞻表示,在深圳当前“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的发展战略下,宝安是真正对大湾区有直接辐射作用的,其原因就在于“产业基础足以支撑深圳的辐射力向珠江两岸扩散”,宝安应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撰文:崔洁 胡百卉 摄影:何俊

编辑统筹:甘韵矶


上一篇: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立陶宛发“台独分子”文章,断交应提上日程
下一篇:拆迁现场一片荒芜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