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复制链接]
37581 0
孙玮 发表于 2023-11-6 10:23:1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导读
如果和你说,摇头丸正在被制成药物,你会不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今年9月,非营利性组织迷幻研究多学科协会(MAPS)宣布,MDMA(摇头丸的主要成分)辅助治疗已进入了试验阶段,相关数据将提交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申请MDMA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而这,也只是迷幻药物走入主流视野的一个缩影。
从过去的禁忌药物,到如今成为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特效药,迷幻药物到底是要证明自己,还是在打开潘多拉魔盒?
周   晨 | 撰文
在谈论迷幻药物之前,先让我们理清概念,什么是迷幻药物?
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迷幻药物这个词在历史上指的是引发幻觉的药物。其中一部分提取自植物,如哌啶、赛洛西宾(裸盖菇素)等。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1张图片


01
迷幻药物正大举进入临应用

近年来,迷幻药物正在精神医学领域掀起风暴,从以前的禁忌话题,摇身一变成为精神类药物。
2017年,FDA授予MDMA辅助疗法“突破性疗法”地位,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2张图片


2019年,一种氯胺酮的变种,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2022年4月11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天然致幻剂裸盖菇素(psilocybin)能够通过增加大脑功能网络连接,让难治型抑郁症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3张图片


今年5月,美国俄勒冈州开设了第一个使用迷幻蘑菇中的致幻化合物哌啶的治疗中心;
今年9月,非营利性组织迷幻研究多学科协会宣布,MDMA(摇头丸的主要成分)辅助治疗已经进入了最终试验阶段,,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过去,迷幻药物总是会被与“毒品”挂钩,如今何以在精神疾病领域大放光彩?归根到底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举个例子,在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每年影响约5%的美国成年人口。但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效果一般,传统疗法和药物充其量只能帮助大约50%的患者。
而在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MDMA辅助治疗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试验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与安慰剂的标准化治疗相比,MDMA辅助治疗在严重PTSD患者中效果显著,治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4张图片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5张图片


或许也是迷幻药物在临床治疗上展示出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迷幻药物都在走向研究和临床,FDA对此关注有加:
今年6月,FDA发布了一份新的指南草案,强调研究人员在使用迷幻药物治疗疾病(包括精神或物质使用障碍)时应当考虑的基本因素,这也是FDA关于致幻剂的第一份指南草案。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6张图片


对于迷幻药物应用到神经和心理领域外,许多研究人员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不过不少人也表示了担忧,我们是否正在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
02
迷幻药物是否会开启潘多拉魔盒?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在于迷幻药物治疗尚还存在许多“未知”的地方。
首先体现在其作用机制上。
最近,Nature一则报道提到,包括氯胺酮和MDMA在内的迷幻药物被认为是“非常复杂的”。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麻醉师Boris Heifets曾表示,“它们会与大脑中的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传统的迷幻药物,如LSD和哌啶,会与神经元表面的一种叫做5-HT2A的5-羟色胺受体结合,但这个反应并不包括常常与迷幻药物一起被提及的氯胺酮或伊博甘。
此外,即便是LSD和哌啶,也会与除5-HT2A之外的多个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关于这些受体对药物所提出的精神疾病益处的必要性,目前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03
迷幻药物进入临床:机制不清、还会成瘾

不过,许多科学家都认可的一种说法是,迷幻药物促进了大脑“可塑性”,而正是这种可塑性,使形成神经回路的树突和轴突能够多样化并建立新的连接。
迷幻剂大举进入临床:或许是精神类疾病的大救星,但机制不清还会上瘾 第7张图片


可塑性帮助抑郁症患者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将记忆与恐惧反应分离开来。
而这种可塑性却不完全都是有利的,大脑的可塑性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目前还是科研界所广泛争议的一个话题。
耐人寻味的是,在药物机制还未梳理清楚之前,迷幻药物就已经涌入了研究和临床领域。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物化学家David Olson提到,“从临床角度来看,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并不重要,你不需要知道药物的机制就能进行非常有效的疗法”。
除了作用机制不明外,还有一个问题格外让人担忧,那就是成瘾性。
事实上,迷幻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走近医学领域不超过一百年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麦角酸二乙酰胺(LSD)在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和精神类疾病治疗,在约15年的时间内,有数以万计的患者接受了 “致幻心理治疗”。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迷幻药物管控趋向严格化,有关的研究项目最终走向终结。
举例来说,自1985年以来,以MDMA为主要成分的摇头丸一直是种非法物质,并被归类为I类管控药物,可现在这类药物正在流入医学市场。
许多科学家都在担忧的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药物监管不当或者药物滥用,会让更多人药物成瘾。
在2020年全球毒品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表示在用迷幻药自我治疗各种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数有所增加,其中许多人对于实验室检测的物质的潜在污染以及医疗监督的缺乏表示了担忧。
目前看来,迷幻药物走向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不过在其最终面向大众之前,我们仍有许多预备工作要完成。
参考资料
1.Psychedelic treatments are speeding towards approval — but no one knows how they work.Nature.
2.浅谈迷幻疗法(Psychedelic Therapy).临床社工日志
3.FDA Issues First Draft Guidance on Clinical Trials with Psychedelic Drugs.FDA.
4.MDMA Therapy Inches Closer to Approval.ny times.
5.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sychedelic Drug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Nature.


上一篇:冷知识+1:你冬天盖被子的顺序,可能一直是错的
下一篇:最快11月17日执行!英伟达显卡即将限制出口,有望掀起国产替代潮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7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