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千亿药企遇险,被质疑掌握美国人生物信息,药明康德20亿回购稳股价

[复制链接]
76088 0
卧室恁跌 发表于 2024-3-13 10:09:31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亿药企遇险,被质疑掌握美国人生物信息,药明康德20亿回购稳股价 第1张图片


特约作者 | 陈方  
编辑 | 陈弗也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药明康德(603259.SH)的股价正在回升,3月12日,其股价涨幅达到4.44%,以57.2元收盘。虽然距离其171元的历史峰值相去甚远,但已经是连续3日的上涨。
过去1个多月,药明康德斥资20亿进行股票回购。2024年2月5日,药明康德回购了10亿元的A股股票,3月8日,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为进一步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拟斥资10亿元回购股票。
3天后,药明康德称,他们已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首次实施回购,使用了4999.55万元。
时下,这家总市值1700亿元的药企巨头正在遭遇难题,回购成为其稳定股价的重要手段。
从今年1月开始,美国的《生物安全法案》就像一把利剑,悬在了药明康德头上。根据该法案的相关规定,美国企业与药明康德的合作将受到限制,而美国又是药明康德最重要的市场,其客户大多来自美国。   
在这期间,药明康德发布多则公告,表示公司现有各类业务不会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在过去没有、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美国或任何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但资本市场上,受此事影响,药明系的股票出现了波动。
美国是最大市场
今年1月,美国众议院部分议员提出了一份《生物安全法案》,几乎同时,类似提案在美国参议院也被提出。两份提案都要求,限制美国政府相关的机构与外国某些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其中点名了药明康德、药明生物。
2月28日,美国白宫签署了一份法令,称要保护美国公民的生物信息。
这条法令和参众两院的提案给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美国人认为,药明系和华大系公司可能掌握了大量美国公民的生物信息,会有潜在的威胁。
药明康德一度非常乐观。公司内部的说法是:美国众议院专门组织了一场美中生物安全战略研讨会,会上探讨重点是基因相关内容,“邀请的三位专家都将华大视作正面对手,药明康德不是首要的目标。”    
业界一开始也都认为,立法唬人只是美国在大选年的策略而已。上海元达温斯顿律所国际合伙人詹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美国大选,美国国会又会固定在7、8月份休假,从立法技术角度看,2023年度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很低。”
但在3月6日,在《生物安全法案》的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听证会上,委员们以11-1的票数通过了听证,其中明确保留了针对药明康德的条款。下一步就是送往参议院进行全体议员审议投票。
这意味着“禁令”距离成为法律又近了一步。
海外法律界人士早就注意到了相关提案,有资深美国律师分析说:“美国参众两院的意见往往不统一。两院同时提出同样的提案极其罕见,历史上几乎都最后立法成功。”
药明康德是一家CRO公司(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医药研发过程复杂,有时为了实现化合物的特定功能,科研人员要不断尝试上万种不同的分子结构,这些琐碎的工作往往交给CRO公司来做。
药明康德对外常用“端到端”一词来自我宣传,它不仅能提供新药研发服务,还能代理大规模生产服务。
这样的工作与生物信息相去甚远,但因为研发药物,这让美国人开始警惕这家药企。因而,美国参众两院的提案,期望从立法层面限制药明康德在美国开拓业务。   
事实上,药明系的主要客户来自美国。据药明康德披露的2023年三季报,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总营收为295.41亿元,其中美国客户带来的收入占其中65.67%,而中国区收入占比仅为17.74%。
千亿药企遇险,被质疑掌握美国人生物信息,药明康德20亿回购稳股价 第2张图片


去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的全球销售人员共计207人,其中有116人为美国人,占比达56%,亚洲人则只有59人,董事会的11位成员也有6位为美国籍。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美国医疗费用也是全球最高的,能为最新最好的药物买单,美国药企也愿意把繁琐的周边工作交给药明康德这样的CRO公司。
长期受到监管和限制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创始人李革是美籍华人,一开始就在美国接业务。
后来,他发现,中国的生物医药科研水平在快速提升,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的生物实验人才,成本要比美国低很多。
21世纪曾被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上世纪90年代末又恰逢高校扩招,不少优秀的学生涌入生命科学类专业,但他们毕业后才知道,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大爆发远未到来。“生化环材”至今都有四大“天坑专业”之称。
但对于药明康德这样的CRO公司来说,普通大学生就足够可以从事基础的科学研究,工资却远远低于美国。
于是,在大部分人还不知道CRO是何物时,药明康德就开始陆续把美国的订单接回中国来做了。
十几年来,药明系不断壮大,大到有足够能力依照小分子、大分子、ADC等细分领域,分裂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等独立上市公司。
药明系极大支持了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无锡日报》2018年专访李革时他曾提到:“以前(做研发)要租个实验室,招一帮人来,还要废水处理、消防等等。现在只需要拿张纸,把想做分子的结构画一下,拿手机拍张照送给我们就可以。”    
这样的CRO机构存在,对于中国和全球医药企业来说都是一种便利,而且研发服务属于商业行为,为何成为美国政府监管的对象?更何况这还是一家美国人创办的中国公司。
生物安全是全球都在关注的话题。2022年初,由于经营所用生物反应器等核心器件没有定期接受美国商务部核查,药明生物旗下公司被列入“未经核实清单”,面临市场受限威胁。
药明系的很多设备、仪器、试剂都是采购自美国,美国政府担心这些东西被用于研发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的产品,因此要求买方企业定期接受检查。
当时,这起事件令行业内外感到担忧,但药明生物很快把这件事摆平了。国内甚至出现一股声音:药明系做到了当今的业务量,无需再怕这种“制裁”。
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加起来的体量,已经进入到全球前三,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工厂不断向各地扩散,一直相安无事。药明系的“能量”也令不少国内企业羡慕不已。
但在这次风波,事情似乎不受控。在3月6日美国参议院提案听证会上,12个人参与投票,11个人给出了“同意”的意见。事情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几乎所有手握投票权的人都认为,美国应当立法禁止相关公司与药明康德合作。
深圳前海锐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基金经理赖传亮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CRO领域脱钩不符合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利益,代表产业界的理性声音或许会在后续的美参众两院中发出。   
很长一段时间,行业会以药明的接单量来判断创新药整个行业的研发热情,药明的一系列动向,会影响到创新药领域。
药明系企业如何自救,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影响到中国医药产业的大事情。


上一篇:《芳草》所发于坚的诗,到底是便条,还是诗?
下一篇:8.98 万元起,比亚迪 e2 荣耀版车型上市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4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