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复制链接]
65 0
江湖十年 发表于 2024-5-21 10:18:3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1张图片


作者:桃子妈妈(爸妈精读作者)
有一位全职宝妈,照顾孩子尽心尽力,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做早餐,尽心尽力辅导孩子每一项作业,陪读,陪练舞蹈,抱着睡觉,谈心,周末还带孩子出去玩……
最让她糟心的就是晚上辅导作业,经常磨蹭到深夜12点,妈妈什么都不做,满身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但是到头来,孩子成绩不理想,性格刚硬叛逆,最后甚至和爷爷吵架离家出走。
妈妈半夜崩溃流泪,我付出全部了,为什么他还是这样?
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主持人杨澜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你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深以为然。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各自发力,而不是父母逼着孩子发力。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2张图片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3张图片


将所有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会适得其反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有个著名理论:“做妈妈足够好就行了。”
这个观点被我国心理学家曾奇峰翻译为“60分妈妈”。
60分妈妈不像100分妈妈那样时时刻刻围在孩子身边,回应孩子需求,而是让孩子做自己,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会及时出现。
经常有父母不理解,为什么我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孩子反而不领情,动不动就叛逆,离家出走。
其实当劲都用在孩子身上时,会造成过度管教。孩子感觉透不过气,被逼急了,不知道如何消解负面情绪,往往会把情绪反噬到父母身上。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抱着一只鸡来到武汉大学讲堂,然后摁着鸡脑袋让它去吃地上的米。鸡一直在抗争,死活不吃。
可当陶行知把手松开以后,那只鸡自觉地就去吃米了。
教育就像喂鸡一样,你越是狠命要求,玩命催促,孩子越是反抗,强行把知识塞给孩子,他们是不情愿接受的。
有一位妈妈,竭尽所能为女儿付出,她怕孩子营养不良,每天翻看营养食谱,对每一种食材严格把关。
听说3岁舞蹈启蒙,刷信用卡给女儿报最贵的私教班,听说5岁是学钢琴最佳入门期,便托关系找名师上门指导。
每天抱着一堆育儿书划重点,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引导孩子睡觉,全照书上来。
结果生活过度死板僵硬,女儿觉得每天被妈妈整得紧张兮兮的,得不到一点自由空间,就想离开妈妈的视线,躲得远远的。
每天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但凡爸妈多问几句,摔门就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
妈妈掏心掏肺地付出,结果却换来女儿叛逆不听话,好像前世的仇人。
妈妈越使劲,试图把孩子的一切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生怕有什么岔子,但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压抑,迫使孩子恶狠狠反击自己,最后母子成仇,两败俱伤。
在《你好,小孩》这本书中说道:“父母坐副驾驶,把驾驶座的位置还给孩子。”
如果父母站在驾驶座的位置,那孩子的人生乐趣在哪里?
父母应该回到副驾驶,同时管好自己的嘴巴,因为如果你一路不断指挥,不但帮不到孩子,还容易让孩子分神。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4张图片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5张图片


孩子自己有力量,过多压力影响孩子一生
樊登老师说:“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
邻居家有个孩子小陆,他活泼开朗,讨人喜欢。他个头小,喜欢游泳,刚开始只是小打小闹,跟着院子里的一群孩子随便游。
但是后来大家都发现这个孩子游泳速度特别快,甚至超过了比他年纪大的孩子,邻居们闲聊时都在说,这孩子长大没准能当世界冠军。
这话小陆妈妈当真了,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出人头地。
于是妈妈把小陆送到专业游泳队学习,接着取消了他所有的课外活动,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外,小陆全部时间都用于训练。
在妈妈严格要求下,小陆确实进步很快,这让妈妈更确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她辞掉工作全心全意鸡娃。
每天早早叫醒孩子晨练,并且花大价钱去知名游泳俱乐部。
高强度的训练让小陆苦不堪言,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只要一走到泳池旁,就紧张得出汗无法动弹。
最后孩子被诊断为有焦虑症状,这也导致孩子再也无法自如地游泳。
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打着“一切为孩子好”的旗号,对孩子下猛药,最后压垮了孩子,同时自己也伤心。
现实生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众多父母慌了神,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最后用力过猛,产生悲剧。
小美从小到大都是学习特别好的孩子,每次考试名列前茅,哪怕是在竞争激烈的高中,她的成绩仍然很好,父母老师都对她寄予厚望。
在多重压力下小美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是上一个不错的一本还是绰绰有余。
他父母坚持认为小美可以上更好的学校,所以在没有听孩子的意见之前,直接给她报名复读。
在复读的一年中,小美的妈妈辞掉工作,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房子陪读。
在妈妈的高压下,小美的心理压力更大,每次模拟考试都考砸,最后小美只留下一句“别救我,我太累了”的遗言离开。
教育孩子不容易,是个“技术活”,很多父母崇尚把活做精做细,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出类拔萃,这样的父母才算是一个称职的父母。
但是太精细会出现一连串副作用,与其这样,不如把眼光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把力气用在自己身上。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6张图片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7张图片


最好的教育,是各自用力
过度使劲的妈妈,就算付出100分的爱,也未必能养出100分的孩子。
真正觉醒的家庭,是父母不停止和放弃成长,孩子也跟着一起优秀。
1、父母学会把劲头使在自己身上
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先生曾谈过他关于育儿的感悟。
他说:“教育孩子,你自己先活好,如果你自己活好了,孩子想要和你在一起,想要成为你的样子。”
你不用说打骂了,连教都不用,他在旁边看,就跟着你学,这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
父母做人的行为和态度,孩子全看在眼里,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思维。
所以与其过分关注孩子不如把心思多花在自己身上。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影响孩子更多。
2、适当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然结果”
父母习惯对孩子用力,很大程度是怕孩子犯错误,但是,孩子只有犯过错误才会成长。
适当放手,大胆让孩子试错,只有承担过才会长大。
他赖床,不用一直喊,定好闹钟起不来让他承担迟到的后果。
他写作业拖拉,提醒几次后,那就先不管,让他自己意识到拖拉会丧失很多娱乐活动的机会。
3、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对任何人期待太高,都是一场灾难,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期待过高就会用力过大,用力过大就会适得其反。所以通透的父母都懂得降低期待,不问结果。
我们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内心,把生活还给孩子,无论孩子上名校还是普通学校,我们都应该无条件接受孩子,爱他、支持他。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8张图片


要想孩子有出息,别把劲儿全部使在孩子身上 第9张图片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执着栽培自己。
父母可以为自己选择几本好书,让自己再认真学习一门技能,每天为自己设立明确目标,慢慢地你可能会发现:
孩子在你努力的过程中,也在督促自己进步,远比使劲纠正孩子强得多。
父母认真努力的样子,会成为孩子心中难忘的一幕,这些将成为他一生的底色。
愿父母都能坐回副驾驶的位置,把驾驶座的位置还给孩子,让孩子找到自己人生的乐趣。
作者简介:桃子妈妈,富书专栏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妈进化论,富书重磅推出第4本新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斤斤计较的家庭,养不出快乐的孩子
下一篇:参加了科创竞赛,就能让孩子成为天子骄子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6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