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复制链接]
37932 18
papamaga 发表于 2019-9-1 14:34:3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里有6条给每一个加拿大华人的建议


加拿大的急诊室有多慢,去过的都知道。不过,慢还不算最严重,就怕医生给误诊!
加拿大一位大三的女孩子,因为“背痛”到无法忍受,两次被送到急诊室,然而都被医生给“打发”回家了。
在她第三次被救护车紧急送医之后,她再没有醒过来。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1张图片





《多伦多星报》今天就讲述了这个故事。

不幸死去的女孩叫玲(Leah Battista),两年前,她是皇后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家住多伦多。
如今,她的父母Paul Battista 和Cheryl Smith仍然没有从伤痛中解脱出来,他们说,要不是医生误诊,孩子大学都毕业了,也可能开始工作了……
玲的妈妈在接受星报采访时候说,她清楚地记得那是2017年10月26日半夜,女儿给她发短信说,“我的背疼得厉害。我忍不住,一直在哭。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害怕极了。”
妈妈赶紧给了孩子一些减轻疼痛的建议,并要她尽快去见医生。


在加拿大看医生通常都要预约。玲忍受着痛,打算第二天约医生。然而,到了第二天,玲病情加重,两位同学把她送到了急诊室。
因为玲呼吸困难,医生为她做了x光后表示,没有异常,于是给了她止痛片,包括Tylenol 和Advil,就请她回家了。
但回到住处之后,玲还是感觉很不舒服。吃止痛片也不管用,到下午呼吸越来越困难。
她用FaceTime与父母视频通话,父母要她再回急诊室,还告诉她,要跟医生详细说清楚自己的病情和症状,这样医生可以采取适当措施。
然而,尽管已经痛到不行,玲这二次到急诊室后,医生还是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给了她喷雾器以缓解呼吸困难。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2张图片





其实,当时的玲,已经处于非常危急状态中了。

36个小时后,玲已昏迷不醒,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再也没醒过来
5天后,玲被医院宣布脑死亡,她的器官被捐赠。
根据验尸官的报告,玲死于“大面积肺栓塞”,也称为肺部血栓。报告还说,在玲接受医院诊断和治疗时,医生没有遵循广泛采用的肺栓塞筛查临指南。验尸官要求医院进行“监护质量”审查,而在这宗个案中,也应该对急诊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查。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3张图片



失去女儿的父母悲愤不已,他们说,女儿去世后,这家医院从未与他们联系过,没有对事情做出任何解释,更谈不上表示哀悼或表示安慰。
玲的父母已经通过律师,状告这家医院的医生及护士。
该官司已提交法院审理,但目前没有任何指控得到证实。

摔一跤误诊2月后
她被截肢
发生在玲身上的悲剧,在加拿大还有很多。
加拿大医疗信息研究所曾发过一个调查报告,2014年到2015年间,共138,000个病人(每18个病人中就有一人)遭遇非故意的伤害。其中150人在经历手术之后,体内留下了海绵或其他不明物体。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4张图片



在所有医疗事故中,1/8的病人死亡。30,000个病人(每5人中就有一人),受到不止一次伤害。
该报告称,近几年来加拿大医院的事故比例一直维持在5.6%左右。
在一个论坛里,有关加拿大急诊室误诊的话题,网友们讨论十分激烈。
有人说,印象中我对这边急诊室医生最爱说的三句话:it’snormal, it's ok, you can go home.
有网友表示:“我就被误诊。心脏病发作当成哮喘,幸好我自己知道,逼着医生开检查单,不然就完了。”
案例很多:
加拿大一名30岁女子去年在家楼梯摔了一跤后,两个月多次到医院急诊室求诊,结果都不能确诊,医生看着她已经发红发肿的脚说没事,最后确诊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需要截肢防止蔓延。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5张图片



她是3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已经成了这样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6张图片



还有一名5岁幼童被蜱虫咬了一口,家庭医生和急诊室医生两度误诊,3天后恶化成莱姆病和脑膜炎而险些掉命。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7张图片



例子太多,随便一搜一大把,事故年年有,个个惊心。
难怪很多华人如今一听到自己得了重病,第一反应都是订机票回国。
在这里,我们无意去怪罪加拿大的医护人员,相信他们中没有人希望误诊。
但是,人手缺乏、病患过多,流程繁杂、医疗设备不足、急诊室被小病患者滥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会影响到医生的判断。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弱势的病人,一味地抱怨暂时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公费医疗制度下造成的问题,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
加拿大女孩因背痛去了2趟急诊室后去世 华人看病要注意​ 第8张图片



不做那个“倒霉者”,我们可以先注意这些:

1找对家庭医生:多听听朋友建议,找水平高并且靠谱的家庭医生。
2买医疗保险,才能保证你在这边生得起病。尤其是有探亲的家人过来的,如果没有买保险,很可能面临倾家荡产的风险。
3锻炼身体,注意定时做体检。

4小病不要怕麻烦就不去看医生,延误病情自己吃亏

5如果是大病,尤其是需要动用一些大的医疗设备做检查的,建议回国看病。
6如果英语不是特别好,去急诊室最好能有一个翻译


上一篇:那些年 明星们在多伦多开的餐厅 你都去过吗?
下一篇:震撼!大温哥华居民们居然为高油价花了五亿冤枉钱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8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neocacu 发表于 2019-9-1 14:35:31 | 只看该作者
 
邻居探女儿,去加拿大才回來,诉說在加拿大的遭遇:一次出游遇車禍,夜間車子侧翻在路边,打电话救援,救护車迟迟不到,三个人艰难地从車里爬出,混身是血,在冷风中痛苦地熬了好一阵,救护车才到,送到医院,医生查看了一陣,便吩咐护士把三位伤员用帶子固定在床上,倆位七十几岁的老人被绑了一晚上,連口水都沒喝,等到第二天早上,醫生上班又看了一陴,說是沒有骨折,可以自行出院,由于三位有二位沒買医疗保險,不想增加費用,就赶緊出院,回家养了一个多月才康復。想起这次经历,老俩口后怕,說下次打死也不去加拿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sumersun 发表于 2019-9-1 14:35:41 | 只看该作者
 
早就听友人说在加拿大看病什么都要预约,而且時間很長,碰到牙痛要等,性命攸关。还有澳洲、美国都有这情况,生活在日本就完全不是这样,服务一流,医疗先進,人々平等享受.急病救护车免费,立即送去对症医院.各類診所遍布車站、大街小巷.雖然都有預約制,但病情如有变化,可隨時联系医治。自己二年前发熱,就近诊所拍片認定是肺炎,馬上就介紹去大學附属醫院,当天就得到住院治療。在日本住院只要人去就行.醫院的小商店包揽了一切。至於個室病房从洗髮精、護髮素、香波、牙刷、牙膏、梳子、剃鬍刀等一应俱全.如宾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9-9-1 14:36:01 | 只看该作者
 
我朋友在澳洲得了乳腺癌,是发展比较快的一种,医生说交钱5千多一星期就手术,不想交钱就要等一或两个月,结果马上交钱四天后就做手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炬哥 发表于 2019-9-1 14:36:33 | 只看该作者
 
背疼如果是突然的…可能与吃了超量甜食,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的,因为我每次只要是吃多了甜食物,比如西瓜,葡萄,超甜甜品,背部立马疼痛,这时我就立马喝茶或喝水,来缓释,慢慢的背疼就消失了,由此说明我不能多食甜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爱你一百万年 发表于 2019-9-1 14:37:15 | 只看该作者
 
我重病都快死了都没相信西医能救我命,我自学中医自医自救最后花了4年的时间命保着了,后慢慢工作慢慢用中医调理后结婚生子,虽身体沒完全康复但我最终还是战胜了死亡,中医我爱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aJX60211 发表于 2019-9-1 14:38:00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华人怀孕初期有出血,去急诊希望保胎,急诊医生说,不会伤及生命,他们不负责保胎治疗,建议第二天去看妇产科医生。无奈被迫离开医院,由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痛失胎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紫轩xx 发表于 2019-9-1 14:38:14 | 只看该作者
 
可见我们中国的急诊室医生多么尽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灬洛儿灬 发表于 2019-9-1 14:39:06 | 只看该作者
 
□我□背□疼□几个月了去了三次医院检查先叫挂疼痛然后呼吸科花了2000多一颗药没有拍啥毛病也不说就是过三月复查一下然后告诉我背疼和这个没关系,叫我去看骨科!□现在医生都是没医德的!气的我跑回家了!不看了!也不觉得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藍色の憂鬱 发表于 2019-9-1 14:39:34 | 只看该作者
 
还说中国的医生不好,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医生每天看的病人是国外医半年的量,中国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是血与泪换来的。那些打骂医生的人应反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