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抗疫情稳外贸,须更加侧重稳出口

[复制链接]
18011 0
misszyy213 发表于 2020-2-7 16:13:24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提前做好政策应对策略,采取“稳订单、稳生产、稳物流、稳外资、稳客户、稳信心”的六稳措施。只要应对得当,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抗疫情稳外贸,须更加侧重稳出口 第1张图片
图/Unsplash



韩剑/文

2019年在全球复杂贸易形势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及时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通过深度优化国际市场布局,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稳住了外贸发展大局。2020年初,随着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完成最终签署,美国对12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由原15%降至7.5%,中国2020年的外贸出口本来大概率会触底反弹,出口增速有望重回正区间。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武汉向全国蔓延,不但打乱了中国各地民众欢度鼠年春节的节奏,也打乱了很多企业节后复工生产的计划。不少出口企业出现交货困难,资金链紧张,企业用工难等困境,同时还存在客户流失、订单转移以及部分国家设置隐形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出口的担忧,这将无疑使得今年中国的稳外贸形势突然变得异常严峻。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目前,对于本次疫情对中国外贸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观点较为乐观,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内需,对制造业出口影响较为有限。参照2003年非典疫情,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并没有受到太多牵累,当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别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4亿美元,增长39.9%,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55.3亿美元,出人意料地实现了外贸进出口的高增长。对比过去,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1.54万亿元,规模相当于2003年的五倍多,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58.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30.1%,中国外贸的韧劲和回旋余地越来越大,应该能够抵御疫情造成的影响。

另一派观点则较为谨慎,认为当前疫情对外贸影响不同于非典时期,对中国外贸来说是一次巨大考验。一是因为2003年中国外贸正充分享受着加入WTO的红利,市场开放、关税下降以及贸易壁垒消除等一系列利好都刺激着中国当时外贸的高速增长,而当前中国外贸增长的良好外部环境已不复存在;二是因为此次疫情呈现出爆发时间早、传播速度快、波及地区广等新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PHEIC, 全国范围内春节后复工时间延迟,加上近年来面临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和国际贸易摩擦压力,直接和间接损失都要远远超过2003年。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可参考之处,对待新型疫情可能的冲击,既不能忽视短期对外贸增长可能产生的较大影响,也不能对负面冲击过度悲观。科学评估疫情对中国外贸规模、不同行业及外贸方式等结构的负面效应,总结规律和经验,针对此次疫情可能产生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前做好政策储备的应对策略,在稳外贸的基础上重点稳出口,采取“稳订单、稳生产、稳物流、稳外资、稳客户、稳信心”的六稳措施,对于全面打赢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阻击战至关重要。只要应对得当,中国外贸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反而有可能转危为机,给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出新的契机,为推进中国外贸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新动力。
新型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可能产生的影响


要科学预测这次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影响,可以参照2003年SARS冲击下的中国外贸变化,但要剔除掉中国经济刚处于进入WTO后的贸易井喷期的影响,因此本文尽可能采用2001年——2005年5年的平均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我们侧重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贸易方式的受影响差异,更多地在于结构分析而非总量分析,从而有的放矢,采取更加精准的应对策略。

1、肺炎疫情对中国外贸的短期影响大于长期。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自然灾害包括传染病疫情的突发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既有供给侧,也有需求侧,对短期内产出水平的下降有较大影响,但只要持续时间不长,长期内产出水平一定能恢复到灾前水平,甚至基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出现灾后的技术置换,反而使得灾后的社会产出水平有可能增加。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2003年SARS疫情对中国总体外贸增速的影响,SARS的首位患者发现于2002年11月中旬,疫情扩散在2003年4月到5月初达到顶峰,到5月底到6月则基本得以遏制。非典疫情由于发现较晚,一季度对经济几乎没有影响,SARS对外贸出口的影响主要从6月份开始显现,外贸出口增速首次开始出现下降,但影响时间仅持续3个月,从四季度开始,中国外贸又开始恢复高增长,甚至12月份还出现了33%的修复式增长。2003年全年出口增长率高达34.6%,高于2002年-2005年25.5%的平均增速,主要原因是因为随着中国外贸经营权的加速放开,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活力得到释放,国际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形成了中国出口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样,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冲击也只是暂时性的,只要在3月份疫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出口的负面影响大概率会从二季度开始,最多持续到6月份,而下半年就有可能恢复到原有的均衡水平,在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以及人民币略微贬值的影响下,出口增长高于去年也未必没有可能,2020年全年出口增长应该会延续中国近年来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

进口方面,在疫情高峰期,由于国内消费品零售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短期内也会抑制进口需求的增长,2003年份非典期间中国进口由1月63%降至4月34%,但是疫情过后,中国进口需求会出现爆发式反弹,在进口商品结构方面,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会出现大幅度增长,2003年中国进口增速高达39.84%,是2002年-2005年期间的进口最快增速。因此,此次疫情对进口的影响较为有限,相反会刺激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进口,保证国内供应,尤其是可以遵循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增加从美进口医疗物资以及农产品。总体而言,当前稳外贸的主要压力在于稳出口,对于保持合适的贸易顺差规模,增加进口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疫情稳外贸,须更加侧重稳出口 第2张图片
图1 2003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金额月度变化



2、肺炎疫情对不同行业出口影响存在差异,食品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影响最大。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首先是与卫生、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类行业,其次是对人依赖性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机电类等高科技行业受影响则较小。虽然WHO强调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各国必须按照《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向世卫组织通报所采取的任何旅行措施,且不应采取歧视性行动,但是不排除有些国家将疫病用作设置贸易障碍的借口。2003年SARS爆发后,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政府或进口商都要求中国企业出口货物需出具无非典病毒的证明书,美国、阿联酋等国的进口商纷纷取消从中国进口食品的订单。

从2003年中国分行业出口变化的数据来看,受SARS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分别是HS第一大类(动物产品),第二大类(植物产品),第三大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第九大类(木及木制品)和第十二大类(鞋、帽、伞及其零件),出口增速在某些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相反,第十六大类(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第十七大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基本都能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也正是依靠这些行业出口的强势带动,保证了疫情后我国出口的强劲复苏。
抗疫情稳外贸,须更加侧重稳出口 第3张图片
图2 2003年中国代表性行业外贸出口增长金额月度变化



对比2003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已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变为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2019年中国出口中广义农产品仅占5%,其中动物产品仅占中国2019年出口金额的0.7%,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额的份额为15%,相反,机电产品出口10.06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4%。因此,有理由相信,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国整体外贸出口影响也相对有限,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近年来,纺织行业受成本高企影响,参与国际竞争压力加大,出现了国际市场份额流失、投资向境外转移等趋向,此次疫情对纺织品产业链无疑是“雪上加霜”,应组织部分企业生产医用防护服和手套,从而缓解外贸出口下降压力。

3、肺炎疫情对国际旅游、工程承包的负面影响最大,一般贸易其次,加工贸易影响较小。对于不同的贸易方式而言,由于疫情的爆发,影响最大的是人员流动,目前各国纷纷出台入境管制措施,禁止入境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等。签证停批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越南、菲律宾(停落地签)等,日本、英国除了常规湖北相关管制以及健康申报外,在入境管理方面暂时没有其他措施,美联航、英国航空、维珍航空等多家国外航空公司出台措施,削减或停飞至中国航班。

未来处于疫情扩散风险的担忧,某些国家会针对中国海外劳务输出实施严格的管制,而一般贸易由于更多涉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有更多的国内生产成分,会比加工贸易更加受到疫情的影响。根据2003年中国不同运输方式的出口金额比较可以发现,SARS疫情对工程承包的影响较为剧烈,甚至出现从60%下降到负数的断崖式下跌局面。

相比较而言,一般贸易仅在三季度出现小幅下降的态势,而来料加工、来料装配等加工贸易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甚至出现灾后大幅上升的局面。要重点关注疫情爆发后的海外劳务输出风险,尽量减少海外工程中方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当地工人数量,变劳务输出为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本输出。
抗疫情稳外贸,须更加侧重稳出口 第4张图片
图3 2003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外贸出口增长金额月度变化



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国际旅游,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入境游,负面影响都较大,甚至灾后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2003年SARS对旅游业影响比较大的是5月~10月,之后也花了16个月的时间恢复到此前的国际入境水平。2019年中国出入境人员达6.7亿人次,出境游全球第一,入境游收入有望突破1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只要疫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民众压抑的情绪寻找释放,旅游业会进入快速恢复期,甚至会出现井喷现象,数据表明,非典后的首个“五一”黄金周 携程机票预订暴增511%,熬过非典的70后男性更爱旅游。

4、肺炎疫情对受灾影响较大地区冲击较大。无论是2003年的SARS非典还是今年的新型肺炎疫情,爆发都主要集中在少数地区,非典爆发时中国的广东、北京、山西、香港台湾被世卫组织列为“疫区”,而今年疫情到目前为止影响的还是湖北和周边省份。分析2003年中国外贸出口各地区的变化可以发现,广东外贸出口受SARS的影响要明显超过其他地区,出口全国份额下降了2%,进口份额下降3%。今年肺炎疫情的影响对湖北冲击最大,2019年湖北省进出口总体增速、出口增速、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9.7个、5.3个和16.6个百分点,而作为疫情的重灾地,武汉同时也是中国汽车行业举足轻重的城市,汽车产业连续8年位居第一支柱产业,连续4年保持产业贡献率首位。在全国汽车产业主要城市中,武汉汽车产业产值位居第6位,武汉成为全国六大“车都”之一。

另外,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武汉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最有希望率先突破万亿规模,成为武汉首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因此,本次肺炎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和光电产业供应链的冲击不容忽视,需要采取必要的上下游风险防范,保障零部件供应安全性与稳定性,防止断供风险。
采用“六稳一进”措施降低新型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力度可能要强于2003年非典时期,但政府应对肺炎疫情的反应速度与反应能力也明显更快更强。目前,从中央到各部委,都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减少疫情经济损失的政策文件,下一步应针对重点受灾产业、受灾地区、受灾企业采取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推动外贸稳中提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稳订单。一般来讲,每年3月-4月是出口订单的高峰期,5月-6月是订单生产高峰期,7月-9月份是订单交货的高峰期,因此,为保障全年出口总量不受太大影响,考虑到5月份后疫情基本消失,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稳住出口订单,防止订单流失到其他国家。为防控疫情,不少国家采取了出入境管制措施,这将影响到春季国内外各种展会活动,可采用线上展览+样品或电子会刊的模式,短期内代替线下展会延期或取消等不利影响。一旦疫情有所缓解,组织产品到国外展示,通过网上贸易与实地展示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吸引国际买家的订单。

二是稳生产。短期内应推动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鼓励弹性工作制,线上办公、远程办公。采取更加积极的减税降费政策,对面临经营压力的中小企业缓解社会保险。给企业提供临时性短期融资,为疫情冲击较大行业的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给予政策性担保和财政贴息支持。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急需用品纳入国家储备,避免企业担心疫情过后的产生过剩。出口退税政策在2003年非典期间有效地提升了中国外贸出口的增长,但目前这一政策在中美贸易二阶段谈判即将开启下应该谨慎使用,防止美国以此为借口指责中国的产业补贴。

三是稳物流。除了生产的影响,物流行业受疫情冲击也较大,海运方面,码头工人和货船短缺,运力过剩等现象的出现助推运价的上涨从而在关税的基础上再次给企业成本施加压力,企业担心影响零部件的供应,造成发货推延,导致供应链问题加重。物流行业在当前疫情中发挥中重要的稳定作用,应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运输,鼓励企业采用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手段推动物流无人化技术发展。

四是稳外资。在全球化环境下,跨国公司由于形成较为完善的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一般都会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当面临外部不确定冲击性冲击时,虽然也会调整物流和供应链,但不会因为短期突发事件而改变整个供应链体系,因而外资出口受疫情影响较小。2020年是中国新外商投资法实施元年,要高度重视稳外资工作,通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稳外资,也稳住外资出口。

五是稳客户。出口企业应主动向客户解释这次疫情,以缓解客户的担忧。与海外客户通信、通电、通情,订单不断、信息不断、渠道不断,千方百计防止客户资源流失,宁愿牺牲一些利润也要保持市场份额。对于及时交货造成困难的,尽可能征得对方谅解,耐心地与客户沟通订单延期原因,及时向客户确认新的交货期。努力提高出口履约率,主动做好货物消毒措施,尽量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六是稳信心。疫情的主要影响有时并非疾病的传播,而是人们恐慌心理的传染。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断建立公众信心,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除疫情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影响,振作精神,沉着应对,维持正常秩序。大型外贸企业可以成立疫情项目小组,负责预防措施执行,政府法规和最新疫情的收集、联络各地卫生机构掌握和宣传医疗知识工作。

七是促进新型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危机是挑战,也蕴藏新机遇。在上述六稳措施的基础上,我们相信全球对于中国制造的商品需求并不会减少,中国出口的竞争力也不会下降,新型疫情对中国外贸整体负面影响不会太大。相反,2003年非典造就了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网络零售巨头,这次危机也会给中国外贸发展带来一些新机遇,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展,通过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求进,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近年来,跨境电商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外贸增长突出亮点,倒逼了国内产业升级,释放了市场消费潜力,促进快递等流通业发展,带动了创业创新和大量就业。此次疫情爆发,受生产物流影响,中国跨境电商的线下活动也会受到较大冲击。但相比传统的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的调整更加灵活,创新空间更大。另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国内也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因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聚焦服务贸易主题指出,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提升,平均增速超过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字技术已经完全重塑了商业模式,让原先难以面对面提供的服务,比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金融等现在可以远程提供。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其占全球服务贸易的占比将增长15%。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诸多行业对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需求凸显,云视频市场逐渐升温。并带动整体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革新了生产服务的跨境合作过程,并通过数字平台和实体设备,提供了新的交付方式,不仅会大幅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同时也会推动数字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贸易增长。可以预见,在此次疫情冲击推动下,中国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将被彻底打开,新兴服务贸易有望高速发展,成为推动整体服务贸易增长的主要力量。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编辑:王延春)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31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