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中国感染率近 60% ...

[复制链接]
56800 20
anqi602603 发表于 2022-1-6 08:50:3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言

本回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幽门螺杆菌的预防,第二部分结合官网报道及其他文献,聊一聊幽门螺杆菌致癌那些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光是知乎热榜就出现过不下三次。
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先看一下我的高赞回答:
另外,问题描述中提到的《致癌物报告(第 15 版)》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国家毒理学项目(NTP)发布。链接如下:

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中国感染率近 60% ... 第1张图片
Part1.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主要有以下建议:
① 重视手卫生。除了饭前便后洗手,在制备食物前也要洗手。
② 应避免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并改正不良的喂食习惯,如将食物用嘴吹凉或咀嚼后喂给孩子。
③ 提倡实行分餐制,或者使用公勺、公筷,餐具应定期消毒。
④ 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不吃霉变、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⑤ 保证均衡膳食,多吃新鲜食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1]。

Part2. 幽门螺杆菌致癌那些事

1. 幽门螺杆菌致癌,并非新鲜事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把 Hp 感染列入 1 类致癌物清单[2](注:1 类致癌物,即对人为确定致癌物)。

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中国感染率近 60% ... 第2张图片
2.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引起哪些癌症?

主要包括两种:

  • 胃癌(尤其是非贲门部胃癌)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3]

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中国感染率近 60% ... 第3张图片
3.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患癌吗?

关于这点,官网[4]的FAQ部分给出了解答:

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中国感染率近 60% ... 第4张图片
概括而言,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癌症,可能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与其他菌株相比,某些特定菌株引起胃癌的风险更高;
另一方面,高盐饮食、常吃加工食品和红肉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可能会增加受感染者的癌症风险。
因此,相应地,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除了必要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吃得太咸,或进食过多加工食品及红肉(即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只要能做到这些,就不必过于担心。
参考


  •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 (05): 397-402.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https://www.nmpa.gov.cn/directory/web/nmpa/xxgk/mtbd/20171030163101383.html
  • ^Helicobacter pylori (Chronic Infection) https://ntp.niehs.nih.gov/ntp/roc/content/profiles/hpylori.pdf
  • ^RoC Review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Chronic Infection https://ntp.niehs.nih.gov/whatwestudy/assessments/cancer/completed/hpylori/index.html



上一篇:RCEP正式生效,15国发起了对美国霸权的反击
下一篇:美国海外仓了解一下!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ihfhqsr33236 发表于 2022-1-6 08:50:46 | 只看该作者
 
前言

本回答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幽门螺杆菌的预防,第二部分结合官网报道及其他文献,聊一聊幽门螺杆菌致癌那些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光是知乎热榜就出现过不下三次。
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先看一下我的高赞回答:
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会有什么影响?如何避免感染?另外,问题描述中提到的《致癌物报告(第 15 版)》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国家毒理学项目(NTP)发布。链接如下: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15th Report on Carcinogens

 第9张图片
Part1.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主要有以下建议:
① 重视手卫生。除了饭前便后洗手,在制备食物前也要洗手。
② 应避免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并改正不良的喂食习惯,如将食物用嘴吹凉或咀嚼后喂给孩子。
③ 提倡实行分餐制,或者使用公勺、公筷,餐具应定期消毒。
④ 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不吃霉变、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⑤ 保证均衡膳食,多吃新鲜食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1]。

Part2. 幽门螺杆菌致癌那些事

1. 幽门螺杆菌致癌,并非新鲜事

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把 Hp 感染列入 1 类致癌物清单[2](注:1 类致癌物,即对人为确定致癌物)。

 第10张图片
2. 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引起哪些癌症?

主要包括两种:

  • 胃癌(尤其是非贲门部胃癌)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3]

 第11张图片
3.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患癌吗?

关于这点,官网[4]的FAQ部分给出了解答:

 第12张图片
概括而言,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是否发展为癌症,可能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与其他菌株相比,某些特定菌株引起胃癌的风险更高;
另一方面,高盐饮食、常吃加工食品和红肉以及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可能会增加受感染者的癌症风险。
因此,相应地,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除了必要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吃得太咸,或进食过多加工食品及红肉(即猪、牛、羊等哺乳动物的肉)。只要能做到这些,就不必过于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狗屎公主一朵朵 发表于 2022-1-6 08:51:4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基本科普前排已经说的很详细了,这里我就说一个。
没孩子的情侣先别恐慌接吻会不会传染,而家里有孩子的,要重点预防。
先别恐慌幽门螺旋杆菌(HP)通过接吻会传染

情侣中一方有HP的还是要尽早治疗,但没必要那么「恐HP」,先不说这个可以治,目前的研究证据对成人通过接吻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方式尚有争议。
虽然在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口腔中发现过这种细菌,但可以肯定的是口腔内没有稳定的定植,微生物只是基于生理性或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短暂存在[1]。
换句话说这些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虽然不能排除口腔传播的可能性,但口腔内的细菌量相当低,如果免疫系统正常的成人(口腔黏膜无破损、无重感冒状态)引起感染概率也很低。
孩子才是预防的关键

相比之下,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的家人更有可能传播给孩子,例如吃饭、亲吻时都存在密切接触,而且由于孩子更容易感染,且较低的细菌载量就足够了致病。
因此,假设家人中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家里绝大多数人都可能感染这种细菌,我们国内的家庭中大都实行共餐制,这种菌有一定几率存留在筷子上面,相比免疫系统完善的大人,共餐的一家人中幼儿会受到更多的感染风险。
所以说,共餐如此,那么家里有幼儿的,更要特别杜绝用嘴嚼碎食物或试温再给幼儿喂食的习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实行分餐制,避免餐具混用,使用后餐具要进行消毒,烹饪食物要保证熟透,饮用水要煮开,拒绝吃生肉,吃水果也要注意清洗干净,饭前便后注意洗手。
如果家里的大人患有幽门螺旋杆菌,小孩子要马上检测吗?

适用于成人的那套方案,不管是检测和处理策略并不能直接套用在儿童上。没有症状、正常孩子不需要特别去做HP筛查。
不仅是因为过度的检查往往会增加心理负担,更重要的是儿童在生长发育、免疫反应和药物代谢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因此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疾病谱和临床处理方面,都和成人存在一定差异。
与成人相比,儿童感染后发生严重疾病的概率低;可选择的药物种类少,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低;根除后的再感染率高[2][3]。
因此,14岁以下的健康孩子不建议常规做幽门螺旋杆菌的筛查[2],只有明确不适的儿童则需要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如下[2]:  

  • 消化性溃疡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慢性胃炎。  
  • 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儿童。  
  • 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 (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 不建议做为常规检测
但是成人如果确诊,还是得需要尽快治疗的,特别是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与人之间已经习惯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经常聚餐,减少交叉感染,可能正是治疗的好氛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1072004954 发表于 2022-1-6 08:52:19 | 只看该作者
 
内容较多,如果静心看下去会让你对幽门螺杆菌有个全面的了解。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它能够经口到达胃黏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后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受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在我国就有超过一半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感染率为40%。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般来说,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也就是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口-口途径或粪-口途径。
口-口途径是指感染者含菌的唾液直接污染了食物或餐具,然后被他人吃下后感染,比如情侣间的热吻、聚餐时未使用公筷、家长亲吻婴儿或用嘴喂婴儿吃饭,与感染者长期的密切接触都属于口-口途径传染。
而粪-口途径就比较重口味了,粪-口途径是指感染者含菌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饮食,其他人吃下后感染。
除上述两种感染途径外,其实还存在一种较为少见的感染途径——即医源性感染,这主要是感染者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后,未彻底灭菌,导致为其他人检查时传染幽门螺杆菌。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表现?

大多数患者在感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部分可出现急性胃炎症状,包括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当出现慢性上腹疼痛、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晨起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时,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改变,即慢性胃炎。
当少数患者由上述慢性胃炎表现逐渐出现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疼痛或体重减轻等相应症状,这提示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在导致胃黏膜从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这一进程中恶化。

 第17张图片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1%的患者会发展成胃癌。70%-80%发展为慢性胃炎、15%-20%发展为消化性溃疡、1%发展为胃恶性肿瘤。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鉴于侵入性不太适合普通人群进行筛查这里我们主要讲解下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尿素呼气试验
通过简单的呼气就可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8%左右,诊断快速且无痛苦。常见的有13C-UBT或14C-UBT两种方法,效果相似。
需注意的是:

  • 14C-UBT可造成放射性污染,不适用于小孩和孕妇。
  • 此外,采用尿素呼气试验前半个月内最好未服用过抑酸剂或消炎药。
2、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一般采用较少,主要通过测定相应粪便抗原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约为90%,快速、简单且方便检测,目前网上有很多在卖。
3、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试验
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抗体试验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廉,敏感性达98%,特异性约为88%,但由于无法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正在感染,一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第18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鉴于幽门螺杆菌的严重性,除了儿童不建议治疗外,其余人群都推荐进行正规根除性的治疗,以免传染给幼童以及其他亲朋好友。
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目前最为常用的有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1、三联疗法
由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组成,具体为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PPI+克拉霉素+甲硝唑。
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幽门螺杆菌可对这些抗生素发生二重、三重或更多重耐药,因此,三联疗法基本已被弃用。
2、四联疗法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经典铋剂四联方案由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组成,目前已有将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置于同一胶囊中的新型制剂(Pylera),有望在全球推广应用。
其中,抗生素组成方案有7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四环素;四环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
抗生素为餐后就服用,PPI和铋剂均为每天2次,餐前半小时服用,PPI可选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等。四联方案疗程一般为14天。
需要注意的是:

  • 无论采用何种方案,治疗原则最好不要超过14天;
  • 在治疗期间不同药物会有各自独特的不良反应,比如阿莫西林的皮肤过敏反应、呋喃唑酮会引起药物热、克拉霉素会导致口腔异味、铋剂导致大便发黑。
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可根据严重程度交由医生评估后处理。
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 分餐、公筷:集体用餐时提倡采用分餐制、公筷制,食具要注意消毒,避免接触感染。杜绝家长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
  • 避免吸烟、喝酒,不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饮食要营养丰富,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 杜绝吃生肉: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 饭前便后洗手:洗手应着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不要给幽门螺杆菌机会。
  • 及时检测:如果自己感染Hp,让家人也做个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的话一起做根除。
关于幽门螺杆菌你需要知道的一些知识

1、感染了Hp一定会得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胃癌唯一的致病因素,只是导致胃癌的一个条件之一,因为胃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胃癌家族史、不良的生活习惯、癌前病变等。但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中重要的风险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得胃癌,但是必须警惕Hp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
2、经常吃大蒜能杀死幽门螺杆菌吗?
只有高浓度的大蒜才能杀死幽门螺杆菌,而我们日常吃的大蒜根本达不到杀死幽门螺杆菌的浓度标准,并且人体也耐受不了,所以想通过大蒜来治疗幽门螺杆菌是不现实的。
3、抗幽门螺杆菌牙膏管用吗?
杀死幽门螺杆菌需要多药物联合使用,而牙膏中的一丁点添加剂怎么可能起到清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呢。
此外,口腔中虽然也会存在幽门螺杆菌,但是由于口腔环境并不适合其生存,所以活性一般不高,大多数都是随胃食管返流而来的匆匆过客,所以只有解决了胃部的幽门螺杆菌才能起到真正的根除作用。
4、治疗结束后多久进行复查?
如果采用呼气试验,至少要在治疗结束后的28天后才能检测。更具体点来说,检查前4周未使用过抗菌药物、铋剂,检查前的2周未使用过各种拉唑、替丁等抑酸药物。否则可能会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5、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是否会复发?
成年人根除治疗后,很难再次感染,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再感染率只有1%左右。
大多数人的复发其实是根本没有根除成功。如果没有规范用药或定期复查,导致自以为根除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又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这其实是原来的细菌再次活动,而不是重新感染。

希望上面的这些知识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有用的话就辛苦给点个赞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华消化杂志[J]2017:364-372.
2.全国中西医整合幽门螺杆菌处理共识专家组.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症”共识.中华医学杂志[J].2018:2066-2079.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杂志[J].2017:3060-30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kuaimeng 发表于 2022-1-6 08:52:2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幽门螺杆菌,你是不是也有许多问号:
1、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2、如何确定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3、平时应该如何预防呢?是否一定要公筷和分餐制吗?
别急,今天就跟你聊聊幽门螺杆菌。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顾名思义,它主要寄生于胃的幽门。(就是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
它的生存能力极强,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


 第21张图片

这里插一段。
很长一段时间,医学界普遍认为在酸性极强的胃部环境中,
细菌一定会彻底杀死。
直到1984年,一位澳大利亚的胃肠学家
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发现一款细菌,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这位胃肠学家为了证实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关系,
亲身喝下了含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
使原本健康的自己染上了急性胃炎。
从此,这个“小强”慢慢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


 第22张图片
那么,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在酸性极强的胃部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呢?
原来它可以将存在粘膜上的尿素转变成氨,
由于氨具有碱性,因此能降低幽门螺杆菌周围的酸性,
使得幽门螺杆菌得以存活。
根据实验室的研究发现,
幽门螺杆菌能够在pH值2以下的环境中,存活超过30分钟。


二、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
全世界的患病率达20% -80%,
发达国家患病率为34.7%,发展中国家患病率为50.8%。
中国也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
统计感染率高达59%,也就是将近8亿人感染。
不过大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并没有明显症状。
只有少量感染者才有明显症状,
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有时候会进入胃内壁造成破坏。
而胃内壁是胃酸和其他组织的隔断层。
如果出现损坏,胃酸就可能透过胃内壁造成溃疡,
甚至还会引起出血感染等。
常见的症状有: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具体可参考下面图表。


 第23张图片

据统计,90%的十二指肠溃疡,
和80%胃溃疡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还把它列为一类致癌物,
也就是有确切证据证明的胃癌风险因素。


三、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



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明确。
主流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
消化道传播,包括有粪-口、口-口、胃-口传播、医源性传播等。
而且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而且经济条件落后、卫生条件、生活习惯较差的人群,感染概率也更高。[1]


1、是不是一定要分餐制或用公筷呢?



不一定。
目前确实有部分研究证明
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可能会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比如一项针对广州地区141名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
有使用公筷或分餐习惯,和无使用公筷或分餐习惯,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分别为 2.9%和24.3%。[2]
但是还需要更大规模更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明。


 第24张图片
图片来源:http://unsplash.com


不过,使用公筷或分餐制,确实更卫生健康的。
所以,家里条件允许的话,
实行分餐制,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四、如何确定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非侵入性检查。

通常把不需要做胃镜的检查,统称为非侵入性检查。
包括13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最方便快速的是,同位素标记的13C尿素呼气法。
检测者先喝入标记有放射线同位素碳13的尿素,
幽门螺旋杆菌分泌的尿素酶,
可将尿素转为二氧化碳与氨。
通过测定病人所呼出的气体,
有多少含放射线同位素碳13的二氧化碳,
便可确认检测者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


 第25张图片

②侵入性检查。

利用胃镜检查时并做胃黏膜切片,
再将检体送做细菌培养,
还可做幽门杆菌抗药性基因检测,
确认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
并可针对菌株作出进一步的检测。


五、关于幽门螺杆菌的N个迷思


1、补充益生菌,可以治疗幽门螺杆菌吗?


不能。
益生菌只能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它主要帮助减少药物的胃肠道反应。
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
益生菌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功效。
如果下次再碰到哪个商家说
靠吃益生菌就能治好幽门螺杆菌,直接拉进黑名单吧。


 第26张图片

2、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吗?


不一定。
虽然幽门螺杆菌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认定的一类致癌物,
但并不意味着感染了
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
胃癌发生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酒吸烟、遗传因素等。


3、是不是所有感染者都需要治疗?



不一定。
虽然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很高,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或不是特别担心的话,可以暂不治疗。
不过对于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来说,
强烈建议根除治疗。[3]



 第27张图片

六、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

①经常洗手。尤其是如厕后、准备食物前后和饭前都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②避免不干净的食物。不吃没有完全煮熟的食物,并且尽量少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吃饭,尤其是路边摊。
③定期进行餐具消毒,注意不要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尽量不要亲吻小朋友的嘴。
④如果有肠胃不适的症状,例如长期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建议及时就医。如果是胃癌高危险群体(比如有家族史),可与医师讨论是否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感染者须接受除菌治疗并建议定期检查。


 第28张图片

参考文献:
[1]苏青, 徐三平. 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进展[ J]. 临 床消化病杂志, 2014, 26(3): 132 - 133
[2]谢知睿, 侯婧瑛, 吴雅娴, et al. 广州地区141名大学新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3(06):54-56.
[3]刘文忠,谢勇,陆红,成虹,曾志荣,周丽雅,陈烨,王江滨,杜奕奇,吕农华.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7,22(06):346-360.

备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寂寞I90 发表于 2022-1-6 08:52:53 | 只看该作者
 
幽门螺旋杆菌被美国列为明确致癌物,感染就会得胃癌吗?如何预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七月未央 发表于 2022-1-6 08:53:37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我叫幽门螺旋杆菌。什么?你问我到底是何方神圣?其实很简单,我就是一种以人类胃肠道为“家”的细菌。我的家很多,在中国,平均每2个人就有1个人的胃肠道是我的家[1]。在这温暖的港湾里,我可以大干一番事业!

 第37张图片
来源:自己画
可如今随着人类医学科学的发展,我的生存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啊!这其中的委屈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故事从这里讲起
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一名叫马歇尔(Marshall)的澳大利亚内科医生,当时可是只有三十多岁啊。他和他的合作者沃伦(Warren)发现,很多胃病患者的胃里,都有我的踪影。
他们把自己伟大的发现到处讲给世人听,但换来的只有同行们的冷眼嘲笑:哈哈哈,胃液这么酸,怎么可能有细菌生长呢,细菌和胃病没有半毛钱关系!

 第38张图片
来源:自己画的
最后马歇尔医生实在没办法,一怒之下,他把自己培养的一杯幽门螺杆菌

了了了!

 第39张图片

来源:自己画的
几天后,他出现了难以忍受的反酸、呕吐和口臭,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终于得了胃病啦啦啦!好开心!
后来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漫长的等待,世人终于承认了这一事实。2005年, Marshall和Warren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能干的大事
据聪明的科学家们统计,在将近100%[2]的慢性胃炎患者体内能寻到我的踪迹,约95%[2]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2]的胃溃疡因我而起病,甚至一些人的口臭跟我也有关系,更厉害的是我是胃癌的头号杀手,63.4%的胃癌[3]都跟我息息相关。
Oh,my God! 想不到我与胃肠道疾病有那么深的“孽缘”。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怪不得这些年科学家们想尽各种绝招来对付我,可谓是赶尽杀绝啊!
绝招一:发现我
为了对付我,科学家们专门把不同的人群感染我的概率都整了出来。

 第40张图片
不同的人群的感染概率
他们还推荐下面的人群要到医院对我进行筛查:

  • 消化道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
  •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
  • 胃MALT淋巴瘤
  •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及糜烂
  • 胃癌家庭史
  • 其他: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个人要求治疗。

 第41张图片
来源:自己画的
绝招二:干掉
科学家们不仅仅告诉人们需要积极发现我,其实更猛的还在后头!
为了干掉我,科学家们给人类灌输了最新的观念:一旦发现我应进行根除治疗,就算感染了也不必为此恐惧,也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一定要端正心态,正确治疗,争取最大获益。
因此科学家们研究了最经典的四联药物对我“左右夹击”: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1],据说成功率达90%以上。

 第42张图片
来源:自己画的
绝招三: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在干掉我的过程中万无一失,科学家们还特意列出了一系列注意事项:
治疗中

  • 前两种药物空腹吃,并且四种药物一定连续吃足10或14天。提前停药不仅仅会导致治疗失败,还会产生我的后代—耐药菌株,对付它就很棘手了。
  • 即使胃部症状有所好转,也要坚持服药。根除治疗不是为了缓解胃部症状,而是为了彻底杀死我!
  • 吃药可能会出现软便、腹泻及味觉障碍等副作用,这时要及时咨询医生。
  • 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及饮酒会妨碍根除治疗。
根除后

  • 疗程结束4周后来医院复查,检查根除是否成功,一般来讲,最佳复查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包括碳 13 尿素呼气试验和碳 14 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作为备选,根据病人意愿也可以选择胃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2]。
  • 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 4 周进行。
  • 根除我后,少数人会发生反酸、嗳气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大多数症状都很轻,根本不需要治疗。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口腔卫生,减少再感染即可!
听说干掉我后人类受益很多
科学家们从不说没根据的话,这不,又来一大串数据了!据统计,根除我后,人类受益匪浅:慢性胃炎风险降低73%;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年复发率可降至5%以下;胃癌发生率降低39%。
其实,我很简单。
只要人类置我不理,我便依依不舍;
但若人类奋力抗我,我便
逃之夭夭!
参考文献
[1] 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癌学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5):310-31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3] Donald Maxwell Parkin.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in the year 2002. Int J Cancer. 2006 Jun 15;118(12):3030-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小阿萌_ 发表于 2022-1-6 08:53:57 | 只看该作者
 
感染8亿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过 50%,我国平均感染率近 60%,8亿多人,其中儿童感染率约为 40%。

幽门螺杆菌是唯一可生存在人类胃部的微生物,是人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胃癌。

因此,IARC早就已经把它列为 1类致癌物。

这么看来,幽门螺杆菌一定是“坏”细菌。

 第49张图片

随着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研究的摄入,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
胃癌并没有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上升而“水涨船高”。
对于有些人而言,当胃部不存在该病菌时,反而引起胃食管反流或是容易发生荨麻疹等。

既然这样,幽门螺杆菌到底要不要根除?


2015年,国际幽门螺杆菌专家大会达成共识:为减少胃癌、慢性胃炎等疾病的可能,幽门螺杆菌一经查出,就应该根除。

但目前有观点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特例,本质上应以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为主,不应该为了根除它,破坏体内的益生菌生态。

原来,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典方案为多种抗生素协同作用,但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副作用或杀死有益细菌。


 第50张图片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严雪敏介绍:
幽门螺杆菌并非人人都需要根除

对于有明确消化性溃疡、某种胃淋巴瘤、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患者,才建议根除。
不治疗幽门螺杆菌,会发生什么?


有些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但若是上述几类人,长期不治疗,身体会可能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① 口臭
一张嘴,就有一股“浓郁”的味道散播开来,这很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口臭。幽门螺杆菌可寄生在牙菌斑中,在口腔内感染,直接产生臭味代谢物。

② 胃肠疾病症状
恶心、腹胀、腹部不适、餐后嗳气等,都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肠疾病表现。有些患者很可能没有明显表现,只是出现食欲下降。

而且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证实,幽门螺菌与增生性息肉相关。

 第51张图片

③ 癌变
这也是幽门螺杆菌破坏力最强的“输出”,随着病情严重,幽门螺杆菌可破坏胃肠道壁,胃粘膜反复多次的损伤修复,可能引发癌变。
幽门螺杆菌,一只牙膏就能解决?


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惧怕”,让许多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知识盲区,推出“抗幽牙膏”,这些牙膏并不便宜,价格在几十到几百不等。

调查发现,这些牙膏的抑菌成分包括乳铁蛋白、金银花、板蓝根和百里香酚。确实,每一样成分都具有抑菌作用,可清洁口腔,保持口气清新。

但想要对付幽门螺杆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52张图片

幽门螺杆菌虽然可寄生于口腔、唾液、牙菌斑上,但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才是部队的“主力军”,通过刷牙使药物到达胃部,显然是不现实的。

目前,想要根治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服药物,需要连续 7~14天口服三联或四联用药。而牙膏的作用只能清洁口腔,减轻口臭。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该这么做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就是我们的“嘴”,如何守好这一道关口,我们要牢记两点。

① 吃饭要分餐
幽门螺杆菌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传播特点,这是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共用餐具、分享食物、亲吻等习惯导致。因此,养成分餐的习惯非常重要,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第53张图片

② 少吃刺激食物
食物污染也会给幽门螺杆菌创造入侵机会,因此避免饮用和食用受污染的水,少吃过烫食物,特别是火锅、烧烤或辛辣食物,都会对胃粘膜造成刺激,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

幽门螺杆菌虽说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代表一感染就会得胃癌,或者根治了就一定不会得胃癌。想要预防胃病,一定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当发现胃部不适,还是尽早前往医院检查。

我是 @39健康网 (公众号同名),欢迎关注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大概我们都忘了 发表于 2022-1-6 08:54:05 | 只看该作者
 
相信医生,大不了做个胃镜,搞个取样化验。
多年前,我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炎严重到吃不下饭 ,每天有很多时间胃都是难受的,最后还出现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住院,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后来找了一个专家,胃镜下切片取样,肯定是比较严重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三联治一个月 ,这个胃病完全根治。
冷的,热的,软的,硬的,随便吃。偶尔也有胃不舒服的时候,那个专家对我说,正常人都会不舒服,何况像你这样的曾经的病人?
相信科学,相信医生。
顺便说一句,中医中药对我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点用都没有,治疗五年毫无效果。
一直感谢苏州市立医院的那位上海阿姨老专家,讲话高度自信,治疗效果说到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q002132 发表于 2022-1-6 08:54:27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胃病历史的人,每每看到胃病方面的信息,我都很是关注,比如今天热榜上就有了这方面的讯息。
但心中还是有些纳闷儿,题目中说的是“美国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到底该怎么理解。我想听一听,中国是不是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明确致癌物?咱中国的专家肯定也对这个玩意儿有深入的研究吧,到底是不是,好象还有些左右摇摆不定,感觉还没底的样子。估计只好先引用美国的这一结论了。
有可能再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美国的这一结论不符合咱们的实际情况呢,也不一定呐。

 第59张图片
中国感染率近 60%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前排的大佬们阐述得一个比一个详尽,作为老胃病患者,我把众多详细答案集结成书,详加研读,对照治防。
我一直在治胃病,总也治不好,早年在较大的医院胃镜检查,说我这叫“慢性浅表性非萎缩性胃窦炎”,名字挺长的,还有个什么HP阴性,估计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指标吧。
最近一次查是抽血化验的,也说是阴性,具体的也不太懂。

 第60张图片
应该没问题吧。
日常预防,按前排大佬们的步骤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4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