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房产] 房子,涨不动了

[复制链接]
10222 0
没事压压马路 发表于 2024-1-19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子,涨不动了 第1张图片



我有个朋友今年一直在卖房,但是他始终犹犹豫豫,不愿意降价卖房,最终拖到2024年也没有把房子卖出去。
这个房子在上海的仁恒滨江园,位置特别好,好到什么程度?
就在黄浦江边,东方明珠旁边,毗邻豪宅汤臣一品;
上海房产可以说是国内房产的龙头,而仁恒滨江园则是上海房产的标杆之一,也就是说这朋友的房子是国内房产龙头中的龙头。
所以,他的房子刚开始往外出售的时候报价不低,挂牌价4950万元。
房子也确实人气不错,位置好,又是上海的顶级学区房,不少有实力的买家都是奔着孩子能有个好学校上。
不过,现在的经济形势也摆在眼前,买家都希望能够再降个30、40万;然而朋友很坚持,没有让步。
之后,房价一路下行,头也没回地往下跌;4800万、4500万、4200万,最终跌破4000万整数心理关口,直奔3900万。
到了2024年,房价已经跌去1000万。
全国房产龙头中的龙头表现尚且如此,一叶落而知秋,可想而知整个房产的冷暖状况。


1



回顾过往,我国房产牛市周期走了20多年的时间,历经波折,一步一个台阶,也最终登向过世界舞台的高点。
我个人觉得国内房价从平平无奇,到北上广深房价超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韩国首尔有两个大的时间段。(见下图)
第一个大的时间段。
1998年,我国房产市场开始实行“住房商品化”;不仅意味着房子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通交易,也意味着“福利分房”时代渐行渐远。
一同被埋进历史的,还有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工作,以及钢铁、棉纺等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市场化浪潮似乎席卷了各行各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这种热情彻底被激发,迅速点燃了财富之火。
国内的房价也有了第一次的腾飞,伴随而来的也还有国内股市的一鸣惊人,直冲6124点。
那一年,谁也不曾想到6124点居然成了后来10多年一直仰望的山顶。
房子,涨不动了 第2张图片

数据来源:泽平宏观、numbeo
第二个大的时间段。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实施了4万亿计划,房价在盘整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缓慢上涨。
2015年股票市场的泡沫破裂之后,资金快速涌入房产市场,直接使得房价上涨的斜率迅速升高,由缓慢上涨变为快速上涨。
当时,我有个朋友要在2016年结婚,看中了一套上海中环附近的房子,交了50万定金,并且约定下周把尾款交齐。
后来,我朋友准备交尾款时,被卖家告知房子已经卖出去了;
朋友,不仅收到了房东返还的50万定金,还收到了房东赔付的一笔违约金。
这种疯狂的跳价,把北上广深的房价快速拉高;
随后的2017年,北上广深的房价上攻到历史高位附近,并且开始了最后的缓慢上涨。
也正是在2017年,许家印以2900亿元登顶当年的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首富。
那一年谁也不曾想到后来恒大坍塌得如此之快。
2020年,CBRE世邦魏理仕发布了《2020全球生活报告》显示,全球住宅价格排在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区)、温哥华、洛杉矶、巴黎和纽约。
其中,上海、深圳和北京的住宅套均价格在550万人民币以上,超过温哥华、洛杉矶、巴黎和纽约四个城市的套均价格460万人民币。
此外,据泽平宏观数据,上海、北京城区的套内面积均价接近20万/平方米,更是超过了新加坡。(见上图)
中国的房价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2



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房价也一样,无论是上海的浦东新区,还是东北的鹤岗小镇,价格的调整都是一浪接着另一浪。
我特地扒拉了一组数据,是国内房产自98年房改以来的两个关键指标。
一个是国内住宅施工面积,截至2023年12月份,大约有58.9亿平米在施工;
另一个是国内住宅竣工面积,截至2023年12月份,当年竣工7.2亿平方米。(见下图)
这两个数据都是剔除了烂尾楼、写字楼等,就是纯粹的住宅数据。
我国房产形势经过这20多年的奔跑,已经有点儿过剩了,到了价格调整的周期。
房子,涨不动了 第3张图片

数据来源:wind
这里有两个核心逻辑。
先解释第一个。
假设,我们2024年开始没有新增开工,也就是保持现有的施工面积58.9亿平米,那么按照2023年的竣工面积来算,一年差不多是7.2亿多平米。
这就是说,需要8年多的时间,才能把施工面积全部竣工,把库存清完。
这个数据在10年前差不多是5~6年左右,20年前差不多是2~3年左右。
我们的房子越盖越多,越卖越贵;但是悄无声息中,库存相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相比20年前增加了三倍多。
显而易见,供应大于需求导致了库存的增加,而且这个静态的库存需要我们用8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消化掉。
假如是动态的库存,比如房企现金流趋紧,竣工进度变得更慢,那么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消化完毕,也许是5年、10年,甚至更持久。
再来解释第二个逻辑。
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一胎比例参照2022年的数据(2023年数据截至发稿没披露),二胎占比38.9%,三胎以上占比为15%。
换句话说一胎人数差不多在415万左右。
假设这里的415万个新生一胎背后的家庭都是刚需买房消费。
注意,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一方面有的新生儿家庭没有买房,有的新人买房但没要孩子;所以这里只做简单的逻辑方向推演。
那么,等于说是7.2亿的竣工面积除以415万个刚需家庭,等于每个刚需家庭平均住宅面积约在173平米。
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家庭户均面积在92平米左右。
当下,173平米比92平米高了近88%;173平米也远高于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韩国,并且也超过了美国、法国德国
所以,房产市场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市场并不缺房子,而是缺票子。
综上,基于施工面积的庞大库存,及新生一胎家庭户均面积来推演的话,房地产行业过去20多年突飞猛进的周期可要画一个句号了。
如果,硬要给句号加上一个时间周期。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5年、10年,也许更久。


上一篇:亏超20亿,“股神”退圈了
下一篇:最近苹果的打折该怎么买?看完这篇心里就有数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4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