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复制链接]
29727 20
拉杆命中 发表于 2019-8-19 20:56:1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2期: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今天,我们提到唐代和唐代的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而提到唐诗,我们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名垂青史的诗人。
但是,如果回溯唐代的诗坛,特别是唐代文人对本朝诗歌和诗人的评价审美的话,就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很多为我们后世推崇备至的诗人,在唐代并没有特别受欢迎。
其中,最典型的位,就是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杜子美。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第1张图片

杜甫,在我们今人眼中,是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用一些学者的话说,杜甫是中国自有文学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连《红楼梦》中,写诗写的极好,眼光又特别挑剔的林妹妹,都说想学诗,想学写诗,应该读王维,读杜甫,再读李白。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
——《红楼梦》48回
但是奇怪的是,在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主要的唐人选唐诗的选本里,基本上见不到几首杜甫的诗。
在今存十余种唐人的唐诗选本中,备受后人推重的殷蟠的《河岳英灵集》、高仲武的 《中兴间气集》二集不收杜诗,选诗千首的《才调集》也未收录,仅晚唐韦庄的《又玄集》收其诗7首。
其他有名但已经散佚的唐诗选本中,杜甫诗的收录情况也有些惨淡。
比如唐玄宗天宝三年即744年编选的三卷本《国秀集》,收录作者88人,收诗220首,杜甫的诗无一首入选。据查史籍,755年至965年编选的六部唐诗集,只有两种选了杜甫的诗。
那么,唐代的这些诗歌批评家和选诗者们,为什么如此不待见杜甫的诗呢?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第2张图片

一个原因是,杜甫的大部分作品与唐代所流行的诗体格格不入。
初唐和盛唐时期,主流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音韵流畅和通俗易懂,而且篇幅都很短小。当时所流行的诗歌风气是:以咫尺写天涯,有要写,有要不写,就像国画有的地方要画的细密,有的地方则要留大片留白,这样才显得格调高雅,美在其中。也正因为如此,在初唐和盛唐,七绝、五绝和五律成了诗歌的主流体裁。
另外,篇幅短的诗歌,除了"逼格高"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通俗易懂。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从初唐到盛唐,诗人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诗体就是七律和五言排律。因为七律和五言排律的规则特别复杂,诗人们不愿意受这些规则的约束,也就不愿意写七律和五言排律。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第3张图片

但是,其他诗人所不推崇的,偏偏就是杜甫喜欢的。
为什么林黛玉说学诗要读杜甫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杜甫的诗十分讲究音韵格律,十分的标准。但在崇尚自由风气的唐代,标准、严格的东西,反而不那么受欢迎。杜甫的诗读起来不够朗朗上口,内容也不够通俗易懂,动不动就喜欢追忆古人,聊聊典故。
此外,杜甫特别钟情于五言排律。他的五言排律有两大特点。一是篇幅特别长,动不动就是二十韵、三十韵,甚至一百韵。二是用典故特别多。
于是,杜甫的诗在唐代那些诗歌评论家和收录者们的眼里,就不够好。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第4张图片

另一个原因是,杜甫的诗的风格,与初唐、盛唐时期推崇的诗歌风格不符。
初唐、盛唐时期流行的是什么样风格的诗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有古风的诗。
无论是殷蟠的《河岳英灵集》还是高仲武的 《中兴间气集》,他们选诗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求“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当时的人们所推崇的是陈子昂便是那种对汉魏诗歌风气的"复古"的诗人,当时的人不喜欢南北朝,特别是在南朝时期那种“四声”、“八病”音韵格律要求下写出来的近体诗。
而且,当时的人们非常看重的是诗的功用。所谓“功用”,那就是让大多数人能看得懂,让大多数人都能喜欢。清代的纳兰性德若生活在唐朝,他的诗定也能广受好评,因为他的诗便是如此。即使是乡村老妪,也可以轻吟《饮水词》。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第5张图片

在这个主张的影响下,盛唐、中唐时期的众多的唐人选唐诗选均以收录五古为主。比如《河岳英灵集》就十分推崇建安诗人曹植和刘祯的五古诗。
杜甫的诗呢?以杜甫从开元二十五年到天宝十三载所存的116首诗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五古20首,七古24首,五律50首,七律5首,五排14首,七绝2首,五绝1首,共计古体44首,近体72首。
而《河岳英灵集》选录开元、天宝时自常建至阎防等24人诗,共234首,今本实数为229首,其中五古125首,占55%。
诗词杂谈|杜甫在唐朝为何不受推崇? 第6张图片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杜甫的诗在这个时期,并不受到诗歌评论家和收录者们的青睐了。
杜甫的诗,一直到推崇诗风、诗体多样性,并且注重诗歌内容和思想的晚唐时期,才开始被当时的诗人和评论家所推崇。
晚唐人孟棨。在其《本事诗·高逸》中叙述李白"才逸气高,与陈拾遗齐名,先后合德"之后,盛赞杜甫咏李白之诗"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
由此,又顺笔论及杜诗的史鉴价值:"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而著名诗人韦庄,在其诗选中收录了杜甫的七篇名作:《西郊》、《春望》、《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南邻》。
此文为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2期,头条号独家文章,不得转载。


上一篇:苏联时期,让美国都害怕的“情报机构”克格勃还在吗?
下一篇:顺治皇帝一生独爱董鄂妃,24岁就去世的他,为何能有14个子女?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最爱石兰女神 发表于 2019-8-19 22:10:50 | 只看该作者
 
杜甫是社会讽刺诗人,与李白的浪漫诗风不同。壁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冬死骨。也许,象您所说的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贺超亲 发表于 2019-8-19 22:18:49 | 只看该作者
 
杜诗立意高远,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实为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静至远行 发表于 2019-8-19 23:02:44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粉红猪TJJ 发表于 2019-8-19 23:10:5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在唐朝,而是在盛唐不受推崇。中唐韩愈、元稹、白居易就非常崇拜杜甫。韩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晚唐杜牧有“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李商隐有模仿杜甫诗《杜工部蜀中离席》。所以自中唐以后,杜甫便在诗人中扎下了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骆先森 发表于 2019-8-19 23:11:49 | 只看该作者
 
杜甫就是唐代的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重庆华爱4 发表于 2019-8-19 23:13:54 | 只看该作者
 
晚唐已经被极大认可了,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后封神封圣,在民间可能还有人更推崇李白,但在古代的文人骚客圈公认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林家2哥 发表于 2019-8-19 23:47:07 | 只看该作者
 
杜甫是写诗,比较注意诗的形式上的东西!李白写情,浅显易懂,回味无穷!挥洒自如,手法炉火纯青!李白描写一位僧人弹琴:为我一挥手!就这幺简单直白,不拘泥形式,更强调的是意境!具体怎么谈的,自己去想象!手指飞舞,人琴合一,弹奏者和听琴者都应该如醉如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onesun001 发表于 2019-8-19 23:48:53 | 只看该作者
 
学近体诗离不开杜诗。杜诗开创了不只一个时代,而是一千多年,直到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暖朵儿 发表于 2019-8-20 08:28:15 | 只看该作者
 
推崇杜甫的白居易元稹韩愈不是唐朝人?如此乖张无知之徒,真想顺手一个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9 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