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职场]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复制链接]
80673 0
城— 发表于 2019-9-14 16:18:15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1张图片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2张图片

“部门里有的人能把同事关系处理得很好,我却一塌糊涂”

行走在职场上,与同事相处时,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遵循这样一个发展规律:

首先是两个人完全处于陌生的状态,然后小心试探,看同事与自己是否合得来,认识的时间越久,彼此也会越加熟悉,再然后会开始讨论一些事情或八卦,或者一起吃饭、逛街。

然而这时两个人的关系会进入一个风水岭,形成两种不同的情况:
    这种关系就此止步,不会再往前发展

举个例子:

雅馨公司的老员工了,为人热情体贴,工作也从未马虎过。

一天,雅馨感觉刚来不久的小李好像不开心,很郁闷,热心肠的她便想要了解情况,想要问问小李,自己有没有能帮上忙的地方。

可不管雅馨怎么问,小李却不想多说,看这形势雅馨也只好摇摇头作罢了。

于是雅馨在心里便想:“还是算了吧,人家不说我也不好再勉强,以后也尽量离人家远点,表面上能过得去就行了。这么高冷的性格和我处不来。”
    这种关系持续发展,并越来越好

同部门还有个同事王妍也发现了小李不开心,但王妍找到了小李不开心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小李昨天下班之前忘记发资料,遭到了领导的批评。

王妍便开始安慰小李,并告诉小李一些工作的方法,到后来小李竟然和王妍倾诉了很久,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工作上互帮互助,业绩别提有多好。

看到这一幕,雅馨不禁感到疑惑:“为什么小李不愿意和我说、不愿意和我这样相处呢?”

不管雅馨怎么问,小李就是闭口不谈,还让雅馨误以为小李高冷、不好相处,进而停止交流,停止接触,但令雅馨惊讶的是,对自己闭口不谈的小李竟然愿意和王妍倾诉。

难道是因为王妍有什么魔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归根结底其实是因为王妍知道为什么烦恼,才使得小李视王妍为知己,无话不谈。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布朗定律”。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3张图片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4张图片

什么是布朗定律呢?


布朗定律: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他的某些心锁。它由美国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提出来的。

也就是说,找到心锁就是沟通的良好开端,知道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

就像王妍一样,王妍清楚小李由于疏忽被领导训斥,便“对症下药”,打开了小李的“心锁”,小李自然愿意和王妍深交流,而没有找到“心锁”,不明就里的雅馨只能在一旁疑惑了。

其实与其他方面的运行、活动一样,沟通也有活跃期和“死机”的时候,都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情况。

但身处职场,如果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只是“算了吧”,那么也会让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所以这时,努力寻找能够打开对方心锁的那把钥匙才是上策。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5张图片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6张图片

懂得布朗定律,是获得职场成功的秘密武器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7张图片

(一)有助于引起同事的好感,拉近彼此距离

徐明进公司不到一年就升了主管,负责跟进团队的业绩,可是最近徐明却发现自己布置的任务总有几个人不会按时完成,喜欢拖沓和敷衍,有的人还故意作对。

但徐明不知为何出现这种状况。

一次徐明在公司餐厅吃饭时,无意间听到两个同事聊天,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徐明自觉职位比以前高了,说话时常常很大声,批评人的时候也丝毫不给对方留面子,时间一长,大家都觉得徐明很讨厌。

可没过多久,大家又发现徐明变了。比如,徐明会对某个同事说:“你这张图做得不错,比我做的强多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大家的讨厌又变成了喜欢。

事实上,徐明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无意间了解到同事都不喜欢被严厉批评,所以改批评为褒奖,主动向同事“示弱”。

如此一来,同事便产生了优越感,便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认可,进而慢慢对徐明产生了好感,自然而然地就在无形之中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二)有助于避免和同事发生误会或摩擦

每个人都有自尊,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尤其是与同事相处时,若你不断地说你自己的生活多么美好,即使没有恶意,渐渐地也会让其他同事对你退避三舍,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王莉莉是公司新来的女同事,年轻漂亮,性格也活泼。

可在公司里,王莉莉并不受欢迎,有时她想主动和大家聊聊天,可大家一看到她竟然全都走开了。

王莉莉困惑不解,便特意请教了一位稍微年长的前辈。

“你注意过你平时与大家聊天时谈论的内容吗?”

王莉莉想了想,“嗯.....聊过我的家庭、我的男朋友、服装美容......”想到这里,王莉莉茅塞顿开,自己以前经常和同事说自己家庭有多好,新买的名牌包多少钱.....却从未考虑过同事的感受。

此后,王莉莉在和同事交流时,语言表达“笨拙”了很多。

她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倾听同事讲话,只是在必要时会附和几声或者加以提问,话题总能持续很久。她也惊喜地意识到,大家不再那么排斥自己了。

(三)有助于破解心理成见,化解同事的敌意

在和同事相处的过程,难念有起冲突,给对方心理造成不快的时候,这时,抓住对方的需要,打开对方的心锁,及时地扭转不良局面,表示自己的友好,便能够很快地破解同事的心理成见,化解敌意。

小汪和老陈是同事,这次单位要分房子,小汪分到了,而老陈没有。

老陈是公司的老员工了,这件事情使两个人的关系急转直下,小汪也清楚老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小汪便琢磨着:这根刺儿早晚要拔掉,不然影响工作和发展。

机会来了,老陈的儿子今年考大学,成绩却不理想,老陈忧心如焚,便和旁边的同事说要给儿子找一个家教,但费用昂贵。

小汪听到以后便主动找到老陈,说自己以前也做过家教,可以利用下班时间给孩子补习

老陈刚开始很犹豫,转念一想又答应了。果然经过几个月的补习,老陈儿子的成绩明显提高了,而老陈对小汪的不快慢慢也烟消云散了。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8张图片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9张图片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熟练应用布朗定律,在职场中顺风又顺水呢?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10张图片

(一)利用“晕轮效应”,也要避免被“晕轮效应”所左右

“晕轮效应”,又称“ 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 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估价其所有的特质。

小郭是某旅行的导游,一次他接待了一个外国游客团。

游览路上,游客团和小郭说:“到了西安,一定要带我们吃一碗羊肉泡馍”。然而事情太多,小郭后来就给忘记了。

当有游客提起时,小郭赶紧赔礼道歉,担心自己被游客投诉,没想到,游客却反而把小郭安慰了一番。

原来之前经过杭州时,有对游客夫妇的钱包被偷了,小郭发现后,纵身从高台上跳下去,截住了小偷的去路,把钱包拿了回来,这对夫妇很感激小郭,其他游客也对小郭赞赏不已。

经过这件事,游客们一致认定小郭一位人格高尚的导游,而忘掉“羊肉泡馍”也定是无心之举。

因此,我们在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注意树立和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善于运用“晕轮效应”,让自己的优点被同事认可。

与此同时,也要预防自己被“晕轮效应”所左右,在认识同事的问题上,要注重了解同事的内心行为等深层结构,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不能满足于表象,这样才能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始终处于有利位置。

(二)“亲和效应”:让同事感到你是“自己人”

在交际应酬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某种共同之处或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一种 亲切感,并且可以更加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交往对象由接近而亲密、由亲密而进一步接近的这种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亲和效应”。

心理学上通常用“自己人”来形容这种亲和关系。因为是“自己人”,所以相互之间自然更容易接近。

而建立这种自己人关系的首要点,就是找出自己与周围人的共同之处,它可以是地缘,也可以是兴趣爱好,还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

比如公司的小孙和小冯,两个人都是职场妈妈,恰巧两个人还都喜欢去同一家健身房和童装店,那么这时两个人就会觉得对方是“自己人”,就能够聊得来。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说某个同事有好人缘儿,不管到什么场合,只要一开口,就能马上调动起周围人的情绪,赢得大家的好感。有的同事即使心怀善意、满脸堆笑,也很难快速融入环境中,顺利地和其他同事交流。

针对这种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人缘好的人,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中利用了心理学上的“亲和效应”,其关键点是:挖掘共同点,使别人成为“自己人”。

(三)学会“识人”,提高“识人”能力

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识人”其实是一种大智慧,而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固然与相处时双方的人品、态度有关,但是也与“识人”能力密不可分。
    首先我们可以从观察同事的动作或表情做起

如:有些同事喜欢双手背在后面,两腿并拢或者自然站立,这样的人一般很少对别人说“不”,易于接近;

有些同事的头部动作十分频繁,他人讲话时会不断地“点头”或者“摇头”,以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回应,这样的人很会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等等。

除了动作,表情所蕴含的内心活动也同样丰富。

如蹙眉皱额表示不满、愤怒或者为难;皱鼻表示不高兴、遇到麻烦、不满等;面颊上抬、眉毛舒展,表示高兴等等。

但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右脑控制人的情感,反应在左脸上;左脑控制人的理性,反应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大多是真实的,右脸的表情则需要进行权衡。
    通过同事说话时的声音和语速

如:语速特别快,说话像机关枪,一口气说到底,这类同事通常性格外向、思维敏捷;

语速慢、性子慢,这类同事往往内心比较平静,具有亲和力。

再比如:一个平时说话比较快的同事,在公共场合突然放慢了语速,但说话依旧条理清楚,这时ta可能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或者一些平时沉默寡言的同事突然变得口若悬河,那么ta极有可能是在掩饰什么。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同事说话时的语速便可以大致判断同事是怎样的人。
    通过服饰来判断同事的性格

比如:白色代表纯洁干净,也易搭配,会给人一种亲切感;

喜欢蓝色、紫色衣服的人性格温和,但易幻想,自尊心比较强;

红色多个性张扬,代表精力旺盛的行动派,有强烈的好奇心等等。

一般来说,一个人钟爱的服装色彩属于什么色系,这个人的性格就属于什么类型。
“足够真诚热心,和同事的关系却一团糟?掌握这个定律是关键” 第11张图片


席勒有句名言是这样说:“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

因而,不看谈话对象,不知对方心思,只知自说自话,是无效的。聪明的人,总会在沟通前了解对方的“心病”所在,知道别人在意的事情是什么,从而清楚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才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越来越顺。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6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