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是不是越抑郁的人对这个世界越温柔?

[复制链接]
33446 20
英英英英 发表于 2020-10-5 23:42:2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是不是越抑郁的人对这个世界越温柔?


上一篇:焦虑症的症状和表现?
下一篇:焦虑症的意思是什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chentao023 发表于 2020-10-5 23:42:4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温柔
温柔的人通常都是这样诞生的
他们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难过并决定让其他人不像自己这么难过
这份血淋淋的体贴人们称之温柔
抑郁的人们他们知道这种情绪有多么折磨人
所以他们总是希望用自己的一点点能力去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
可是啊
这个世界却没有温柔的对待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TC_Sven 发表于 2020-10-5 23:43:14 | 只看该作者
 
是。
因为这世界上的温柔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天的,自小就被善待,被呵护,被体谅,眼睛有光心中有爱,人是土壤,能很自然地吐纳外部世界的爱,然后开出很多美妙的花来。
另一种是后天的。
被伤害,被忽视,被人用脚踩在脸上摁在地上,一个人走过很多夜路,站上很多次天台,天空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
这样的人,他清楚世界上太多锐利的处事方法,因为他亲身经历过,被割破过,也痛过。
所以他会很小心地在待人接物时,避开那些锐利。
他其实不懂得真正的温柔,但他遭遇过很多不温柔,所以反向地学会了一些温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sunny_sy_ 发表于 2020-10-5 23:43:54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有部分抑郁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人特别好,处处为别人着想,他们很容易对别人理想化,喜欢做慈善,参加志愿组织。但是,这恰恰是他们抑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这种温柔其实是一种防御,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为了避免再一次受到伤害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
另外,抑郁的人之所以对他人温柔,是因为他们的攻击性从小就被压抑了。他的养育者认为攻击性是不好的,就去打压、否定,那么他为了保持与养育者的关系,不得不去压抑自己攻击性的需求,而表现出温柔、可爱好的一面来。所以,你会发现抑郁的人一般不会去拒绝别人,不会去否定别人,他们对其他人的行为一般都会给出一个很好的解释,即使这个行为伤害到了自己;他们也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一方面他们确实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因为从小就被压抑,所以抑郁者常常感到自己是无价值和无意义的。另一方面,他们即使意识到了自己的需求,也不敢提出来,因为他们怕一旦提出自己的需求,就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
但是,这些人对他们自己确实完全相反的另一个样子,他们充满着对自我的否定,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一无所事,没有任何优点,没有任何成就,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攻击。其实他们内心充满着攻击性,只不过是把这种攻击性转向了自己,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这跟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一个人从小被自己的父母忽略或虐待,这个时候她需要对这个忽略或虐待进行解释,由于我们天生的自恋,很容易从自身找原因,往往认为是自己的不好导致了这个结果,如果我变得更好,也许就可以改变目前的状况,这样解释也给我们带来了控制感和力量,从而让自己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改变这个状况的。所以他们就相信自己是不好的,别人都是对的,好的,这也是他们认为这个世界其他的人都是对的,都是好的原因。
另外一种家庭状况是,并没有像上面所说的有忽视或暴力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的父母看起来非常好,阳光、正直、上进,处处关心孩子,经常引导孩子要上进,要优秀,这些父母甚至被称为“心灵导师”。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听我的,我的标准是对的,你所做的一切都必须符合我的标准,一旦达不到,我就来“教育你、引导你”。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个信念:我不行,我什么都做不好。这个信念一旦形成,他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寻找证明自己不行的证据,并以此来功击自己。所以,有些抑郁的人在其他人看来己经很优秀了,但是他自己总能找到自己不好的证据。这种“优秀”,其实是一种假象,也叫假自体,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做给别人看,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孤独感、无价值感、无意义感是常态。
对他们进行治疗的一个原则,就是让他们重新觉察自己的这个解释和看法,让他们看到自己被忽略被否定,并不是仅仅自己的原因。让他们学会合理的看待自己和事件,并学会把适度的攻击性用合理的方式发泄出去,而不是只是去攻击自己。
另外,还要帮他们找到自我,去发现自己的需求和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我的名字一般 发表于 2020-10-5 23:44:35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是的。
我重度抑郁+中度焦虑,病因主要就是自己内心敏感,万事都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有一点点点的不开心,我都可以看出来在心里怀疑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然后变得小心翼翼,直到对方开心才松一口气。
长期压抑导致我很讨厌跟人交往,因为人前的我不是真实的,利他是我为了维护我的形象而做出下意识的举动。
只有我自己呆着,我才感觉到自由。所以我一度悲观厌世,厌恶去人多的地方,厌恶对别人善良的自己。
当然因为病,我脾气特别暴躁,但这种暴躁却不是对我的朋友、对陌生人,而是把我受到的委屈、愤怒,全部转移到我的家人身上,因为不论我怎样胡闹,他们都不会离开我。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没有办法控制我自己,我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发火、自责,然后继续发火。
回到题主的问题,的确大部分抑郁症在病后会变得敏感,照顾他人感受,但这种委屈不断自我消化,总得有一个途径发泄出来。于是这种途径总会指向家人
我们讨厌这个世界,但又不得不对世界善良,然后再把堆积的愤怒传给家人.....这的确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很累。
总结一句就是,对外人无限善良,与家人不断争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狠毒之狼 发表于 2020-10-5 23:44:50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光是活下去就已经用尽全力了,还要被说你这样下去不行的,你说你要改变,你改变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我已经努力控制不嗜睡了,还要我怎么样,我已经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开心点了,还要被说不务正业,无论我怎么做,总是不满,我真的好累。对这个世界,我真的没法抱着乐观的心了,连一点情绪都不想给这个世界,何况是温柔,真的有够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ok333 发表于 2020-10-5 23:45:37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因为其中不温柔的那些人,或者说不擅长压制自己负面情绪的那些人,看上去并不符合大家对抑郁症患者的普遍印象,所以大家会倾向于把他们看做“暴躁老哥”“暴躁老妹”而非抑郁症患者。
这样就形成了“抑郁的人都很温柔”的印象。
也可以打个比方,正常人就是老司机,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新手司机,新手司机开车一般都要比老司机温柔,因为他们一不温柔就容易出事。
我们还可以认为这里的温柔是相对于周围环境来说的,那么答案就很显然了——如果说抑郁和环境有关,那么抑郁症患者相对于“能够导致他们抑郁的环境”来说肯定是温柔的,因为环境太可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清影自怜 发表于 2020-10-5 23:46:01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其实确切来说并不是温柔,而且逃避和自我防御。
我工作以后心态越来越差,也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其实对于有点追求的人来说,产生抑郁最大的原因就是长期的理想和现实割裂,而且身边没有足够的榜样看到破局希望,那种看不到希望,就觉得世界一定会来伤害你的思维越发强烈。年龄越大现实越残酷,以至于理想没有选择正面和现实和解,而是变得更加纯粹,自己制造一个幻境,当了鸵鸟,以选择逃避
人会越来越没啥攻击性,同理心也变得强烈起来。确切来说这不是温柔,而是不想和人家争,温柔只是一种在公众面前,不会引起争端的表达方式。
恢复抑郁的过程一般伴随着对自己身体的惩罚,以逐步恢复自己的攻击性,这就是常说的抑郁需要长跑,其实更需要跆拳道和对抗性比赛等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张运午 发表于 2020-10-5 23:46:1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
越抑郁的人越憎恨这个世界
憎恨地不是自己死就是世界亡
最后仅存的善念选择消灭自己
越抑郁的人越会将世界人格化变成一个和你对抗的巨人
会不断地发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的质问
而始终得不到回应
最后在绝望和疯狂中将自己撕碎
真的 世界一点也不美好
但凡我病情稍微好一点都只会想着割掉世界这个整体里的一些毒瘤
而绝望到极点的时候 我恨不得所有东西都毁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那末慢 发表于 2020-10-5 23:47:15 | 只看该作者
 
有抑郁倾向、抑郁气质的人确实如此,大多数心理治疗师都是这类人(见N威廉姆斯的书),所以他们知道自己的过去,就更愿意帮助那些不幸的和他们有共同点的人。例如免费给穷人做治疗。
但是抑郁症的人就不是如此了。抑郁症的人已经丧失了能动性,怎么去对别人温柔。对世界温柔是要付出,去牺牲,去爱,去奉献。不是宅在家里不和外界接触就叫温柔,那叫无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6 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