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未成年人犯罪后怎样矫治?我们和五位管教所民警聊了聊

[复制链接]
58975 5
胡建伟 发表于 2024-4-3 17:55: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姚抒廷 阚纯裕):“他还只是个孩子。”
“未成年的犯罪成本太低了,他们怎么能长记性?”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需要被保护;但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影响,让不少人产生动摇:犯罪的未成年人还应该被法律保护吗?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此次刑法修正案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岁,修改后的法律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因此,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并接受矫治和教育。央视网《新闻+》记者走进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对话监区民警,深入了解未成年犯“高墙内”的生活
“一人一策”
教育改造是未管所的核心任务,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副所长晁文轩表示,未成年犯入监之后,首先要让未成年犯体验到法律的制裁,其次,引导未成年犯不断自省,认识到错误,迷途知返。另外,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好接下来的路,帮他们补充知识、检视内心、提高生活技能。
监区的生活规律且严格:未成年犯早晨6时起,洗漱、打扫后进行“微习惯·经典诵读”活动,早饭后开始集体学习,12时吃午饭,下午参加车间劳动,晚饭后开始“微习惯·乐享运动”,主要以俯卧撑、仰卧起坐为主,晚7时收看新闻联播,晚7:30之后接受民警授课,晚9:30点名后统一休息。
未成年犯入监后的第一课是“入监教育”,为的是让他们尽快了解和适应接下来的生活。“他们以前都是从电影电视里看到监狱的生活,其实根本不了解真实的监狱是什么样子的,刚来的时候都很忐忑,有的是恐惧,有的是焦躁,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一监区副监区长冯志武介绍道。
未成年人犯罪后怎样矫治?我们和五位管教所民警聊了聊 第1张图片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实现矫治,未成年犯监区的民警们做了大量工作。每一位未成年犯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也各有不同,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制定了“一人一策”的工作策略。
挖出罪恶的“种子”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一监区民警刘金见深入了解每一位未成年犯,他会在沟通前翻看未成年犯们的档案,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信息,增加谈话次数,逐渐建立情感互信,“每个月未成年犯和亲友会见后,是我和他们沟通的‘最佳时机’”。
作为一名民警教师,刘金见和每一位未成年犯朝夕相处。他发现,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本就逆反心理较重,再加上“未成年犯”的经历,仅仅靠严厉管教很难达到矫正的效果,“严管厚爱”就成了他与未成年犯的相处之道。
慢慢地,未成年犯们愿意把一些“心里话”告诉刘金见。他对未成年犯李荣的印象很深,“这个孩子入监之前属于‘社会大哥’’的角色,后面还跟着一帮‘小弟’,价值观比较扭曲,认为金钱至上”。刘金见不断尝试和李荣沟通,后来他了解到,李荣从小就父母离异,一直照顾他的外公后来也去世了,缺乏家庭关爱及自我满足感的他,误入歧途……
得知这一切后,刘金见也找到了“症结”所在,他安排了一次“计算抚养费”的活动,让每个未成年犯估算自己从小到大的开销,“巨额的抚养费对未成年犯们的冲击力比较大,他们会产生后悔或者自责的心理”,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让未成年犯们意识到父母或家人的付出和不易。
“其实他们心理都挺自卑的,但表现出来的都很强势,普遍心智不成熟且较为自私,不会换位思考,性格冲动,沾火就着!”冯志武在一线工作多年,他发现,不少未成年犯都存在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的情况,“大多数孩子都是家庭发生了变故,比如父母离异甚至失去双亲,缺少关爱,有些孩子初中还没毕业就走向社会了。”
家庭,几乎是每一位未成年犯走向歧途的起点。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教育改造科民警刘耀祖介绍,未成年犯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学历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从而造成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等特点。
在对未成年犯进行管教的过程中,对于家庭的矫治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刘耀祖介绍,监区会定期组织活动,尽可能邀请未成年犯的父母到场,共同进行家庭管理及教育,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鼓励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帮助未成年犯构建健康的家庭支持系统。
未成年人犯罪后怎样矫治?我们和五位管教所民警聊了聊 第2张图片


矫治教育,是一场“持久战”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评估矫治中心民警史腾云介绍,“微习惯”和“内视观想”是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施行的主要改造项目,源于行为认知疗法。“微习惯”是实现行为矫治的重要环节,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化,比如每天早晨读书、晚间运动,以及对于愤怒的控制等,在民警的帮助和监督下,未成年犯们长期坚持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咨询和引导也是未成年犯的“必修课”,除了基础的心理辅导外,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首创,将“内视观想”引入未成年犯心理矫治当中。在七天的时间里,导引师会带领未成年犯们在独立密闭的空间内对人生经历中重要的部分进行系统回忆和反思,帮助他们接纳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正。
民警教师还会组织开展数学、语文、英语、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课程,同时为他们提供高等自学考试的机会,鼓励未成年犯不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成了被同学欺凌的对象,同学们给他起外号,排挤、辱骂他。后来因为他情绪实在控制不住了,年龄小、容易冲动,所以采取了暴力的措施解决问题。”这是让冯志武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位未成年犯。“他本意是想用刀吓唬那些欺负他的人,结果手里没轻没重,割伤了同学的脖子,最后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冯志武回忆道。
在几年的时间里,刘金见十分欣慰地见证了这位未成年犯的改变:“他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矫治过程中读了很多中外名著,还积极报名参加了高等自学考试,跟他刚来时相比,话也多了一些。”
晁文轩能够明显感受到未成年犯在日积月累中一点一滴的变化:“在这里,他们提高劳动能力、学习能力、共情能力、法纪意识以及道德水平。”
冯志武认为,未成年犯管教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需要将关口前移,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才应该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阵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到《民法典》,对未成年人的普法教育应定期进行,有效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巩固道德根基,“知法懂法,才不会犯法”


上一篇:晚9点半后可直接停做作业?关于作业熔断机制,家长学生这样说
下一篇:杭州一家长投诉小学一年级打卡任务多,教育局答复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5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汤姆翠花 发表于 2024-4-3 18:12:46 | 只看该作者
 
​河北邯郸!保护未成年人是保护他们安全长大,不是保护他们肆意杀戮!他们残忍的剥夺别人的未来,自己就不该再有未来!杀人偿命,血债血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愿亲安好 发表于 2024-4-3 18:29:18 | 只看该作者
 
没用的,本质坏基因坏,放出来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江南河畔 发表于 2024-4-3 18:50:35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犯罪得严罚…… 不打油来学打油,少年犯罪不用愁。霸凌害人有自由,演艺杀人无尽头,谁把人杀谁最🐂…… 少年犯严惩严罚就是教育,就能矫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哥们儿 发表于 2024-4-3 19:03:2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从新成立少管所,才能有效控制少年犯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高安强 发表于 2024-4-3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不能只宠,该打时还是要狠狠的打,否则后患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3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