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西方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对亚洲人(华人)的刻板印象?

[复制链接]
楼主
暗暗de 发表于 2020-11-26 16: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侦探陈查理。
在陈查理小说第一部《没有钥匙的房子》中,为了突出陈查理的东方气质,描画了一个颇为女性化的出场:
「他确实很胖,然而却迈着女人似的轻快步伐。脸颊胖嘟嘟的,肤色犹如羊脂,黑头发剪得很短……」
尽管这是夏威夷岛上最好的侦探,但女主角看到他之后明显不信任,嫌弃地说:「可是,他是个中国人。」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人能么会有本事断白人的案呢?
那段时期,西方世界有两个大侦探非常出名。一个是福尔摩斯,一个是波洛。
如果从当时小说销量、影视剧改编的情况看,陈查理的火爆程度不亚于他俩。
在好莱坞,陈查理系列的电影,一直火了二十多年,拍了 47 部,差不多平均每年两部。
据说,1930 年代陈查理系列电影在中国上映,鲁迅先生都是深度粉丝,每部都跑去看。
 第1张图片
陈查理是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系列侦探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儒雅睿智,屡破奇案的警探。但他对于欧美上司谦恭温驯的「仆从」态度,也被一部分华裔认为是「奴化」华人的象征,而受到争议。
陈查理与傅满洲差不多是同一时间火起来的,但他们的形象截然相反。
陈查理极具智慧,能侦破非常复杂的案件,而且非常幽默,带有东方人的谦恭与礼貌。
一边害怕「黄祸」,想象出傅满洲这样的形象,一边又爱看华人神探的故事。当时的美国人心里在想什么?华人又如何看待这种形象?
这得从「陈查理」形象的诞生讲起。



1903 年,有个叫毕格斯的年轻人进了哈佛大学。
他爱好文学和写作,上学期间加入了著名的文学社团「印章社」。
这个社团的成员,基本上就是整个 20 世纪的美国文学史。
 第2张图片
哈佛印章社是建立于 1870 年的文学社团,加入其中的会员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成员包括许多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如诗人 T.S.艾略特,此外,美国第 26 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影星娜塔莉·波特曼也是该社成员。图为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附近 Dunster 街 46 号的俱乐部小楼。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诗人 T.S.艾略特,就是毕格斯的师弟,也是这个社团的成员。
作为严肃文学集中营,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都举止优雅地喝白兰地,背诵大诗人叶芝和雪莱的诗歌。
 第3张图片
叶芝(1865 年 6 月 13 日—1939 年 1 月 28 日)是英国爱尔兰著名诗人,以情诗《当你老了》为国人所熟知。雪莱(公元 1792 年 8 月 4 日—公元 1822 年 7 月 8 日)是英国浪漫主义著名诗人,代表作《西风颂》,《致云雀》等。
毕格斯却不大感兴趣,他喜欢的是那些讲通俗故事的人。所以聚会的时候,他的同学总是跟他开玩笑,起哄让他离开房间。
上课时,文学教授听说他喜欢那些通俗作家,也叹息:「哦,毕格斯,你为何要如此跟风随流?」
1907 年从哈佛毕业后,毕格斯跑到一间地方都市报《克利夫兰平原商报》上班,当晚间新闻记者,专门跑警察口,报道各种案件。
但是一般案件并没有什么刺激内容,而喜欢搞创作的毕格斯写新闻的时候喜欢添油加醋,甚至为了让新闻好看,瞎编情节。
报社只能把他开除了。
毕格斯就去了另一家报社,写一些花边专栏,内容包括笑话、讽刺评论、打油诗。
讽刺评论里包括当地的戏剧评论,他写得太尖锐,得罪了剧场主、戏剧制作人。
这些人在当地势力很大,给报社施压,毕格斯又被解雇了。
 第4张图片
被解雇的时候,他刚刚买了一件分期付款的毛皮大衣,贵得要死。他不得不想办法赚钱,于是就开始写小说。
他花了三个月写了本推理小说,在报社瞎编故事的能力派上了用场。
1913 年出版后,这本小说一炮而红,改编成百老汇戏剧,连演了 320 场。
 第5张图片
1920 年代正处美国经济鼎盛时期,娱乐业蓬勃发展,百老汇戏剧因地处文化之都纽约,成为其中翘楚。
他跟记者说,这本小说「拯救了他的生活和大衣」。
于是,写小说、写剧本就成了他的事业,他非常勤奋,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改两个剧本。很快身体就搞垮了,医生让他去度假疗养。
于是,1920 年,毕格斯跑到了夏威夷休养生息。
他入住当地小旅馆,找前台老妈子要钥匙,老妈子嘲笑他啥都不懂,说,在夏威夷我们都是不锁门的!
毕格斯惊讶极了,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小说素材。
度假的时候,毕格斯每天看当地报纸,看到很多抓捕毒贩的新闻。
当时的夏威夷,亚裔人群中的鸦片买卖很猖獗。
 第6张图片
毕格斯对这样的事情很感兴趣,于是一边吹着夏威夷海风,一边构思新的推理小说,要用的元素就是房间不上锁和鸦片生意。但毕格斯一直没有写出来。
故事还缺点什么。
三年后,毕格斯跑到纽约公共图书馆,翻阅其中存档的往期夏威夷报纸,想再找找灵感。
他在一张夏威夷当地报纸内页的角落里,看到一则新闻:一个沉溺鸦片的华人,被一个名叫郑平的华人警官逮捕了。
他眼前一亮,决定让一个华人警探加入到自己的小说中去。
1925 年,小说《不上锁的房间》出版。陈查理诞生了。
 第7张图片
图为陈查理系列小说开山之作《不上锁的房间》封面。
在毕格斯笔下,这位华人侦探有一点胖,非常讲究礼节,但英文口语不是很好,讲话语法经常搞错。
但是他有一流的侦探智慧。
在《不上锁的房间》这部小说中,夏威夷檀香山的首富在自己从不上锁的房间里被刺杀,这是一个牵扯了死者女儿的凶杀与遗产窃取案件,作为檀香山警察局最厉害的警官,陈查理突破层层障碍,跟据各种蛛丝马迹把凶手抓住了。
这部小说里,陈查理实际上还没有成为主角,但他的形象太出色,小说出版后读者纷纷来信,问什么时候能看到更多的陈查理作品。
于是,毕格斯接下来又写了五本以陈查理为主角的推理小说,把陈查理推进了推理文学的侦探名人堂。
陈查理走红之后,一次采访中,毕格斯说:「阴险、邪恶的中国人形象已经成为历史,而一个温和的、站在法律和正义一边的中国人,还没有过。」
而陈查理的那些优秀品质是他受人喜欢的原因。
好莱坞立即跟进,把陈查理打造成了一个大 IP。
从 1925 年改编《不上锁的房间》开始,到 1949 年热度渐消,好莱坞四家电影公司一共用「陈查理」 这一人物形象拍了 47 部电影,外加 39 集电视剧。
 第8张图片
图为陈查理系列电影的海报与剧照。左上:《陈查理在上海》剧照 左下:《陈查理在奥林匹克》宣传照 中上:《陈查理再接再厉》宣传海报 中下:《陈查理在埃及》剧照 右:《陈查理在奥林匹克》海报。
福克斯公司还成功地靠这系列电影的大卖躲过了 1929 年的金融危机。
陈查理系列电影中,一共有五个演员出演过,无声片时代是由两个日本人出演,而到了有声片,则都是西方人出演。
最为经典的,是华纳·奥兰德出演的 16 部。人们普遍觉得,这是最符合小说形象,也是最具电影艺术价值的。
 第9张图片
奥兰德在 1936 年《陈查理的秘密》拍摄现场。
奥兰德有一幅偏东方人的脸孔,加上一撇小胡子,表演时说话慢条斯理,看上去就完全像一个憨厚的中国胖大叔。
当时的影评人在报纸上夸赞他:「陈查理不仅是一个侦探,还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在这方面奥兰德扮演得非常成功。」
而陈查理最大的一个特质,是特别喜欢说各种格言。这是小说作家毕格斯的拿手戏。
毕格斯喜欢写格言的癖好,是在他年轻时给报纸写花边专栏时训练的。在陈查理小说中,他把自己编出来的各种格言安到陈查理身上。
好莱坞就把这个特质发扬光大,每部电影都让陈查理说一大堆名言。
比如讲案件线索的可能性:「所有可能都有个老婆叫不可能」;
讲破案独辟蹊径:「正门很少告诉我们真相。想知道谁当家作主,总是要看后院」;
讲谋杀:「谋杀就像吃薯片——不可能一片就完了」;
讲人言可畏:「舌头比身子更容易吊死一个人」。
这些好像是「孔子曰」一样的格言,加上陈查理的华人身份,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59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12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