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暑假回国,频频遭遇文化冲突,我是如何解决的?

[复制链接]
无涯就是乌鸦 发表于 2023-9-18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看点
一转眼已经有五年没回过国。今年年头刚过完年,就火烧眉毛地买好了暑假返国的机票,兴趣勃勃给孩子画了三个月回中国若何吃香喝辣游山玩水的大饼。谁料想返国不到两周,我和孩子就相继出现了“不服水土”的症状。
这个症状,并非心理上的“不服”,而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文化“不服”,也就是常说的文化抵触。细细分化起来,这些抵触并非只存在于外洋华人家庭,也普遍存在于国内家庭,只不外改头换面被包裹在了城乡文化抵触和代际文化抵触这些名词之下而已。
这些抵触背后的动力学是怎样的?应当若何指导孩子去面临息争决?本文迁就这些题目停止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症状初现
孩子上次返国才一岁半,没有什么机遇体验“文化抵触”。今年返国的时辰刚过六岁,正是自我认识飞速收缩的年龄段。虽然心里也做了一些预备,并不曾期待过返国的生活会是一派承欢膝下其乐融融的气象,但也没有预感到抵触会发生得如此频仍、又如此剧烈。随意举几个例子。
抵触一
加入家庭集会宴席。孩子磨磨唧唧不愿意上桌,由于这类宴席上的菜她大部分都不能吃(坐标四川,大部分菜都带辣味),少数不辣的她也不习惯吃。这个时辰,先是几位亲戚尊长轮流劝戒:“要懂规矩”、“不能挑食”,一番劝说下来孩子情感已经很是紧绷了。接下来是百口一路碰杯道贺环节,孩子闹性质不愿意碰杯,又是一番轮流劝戒。等大师都举完杯坐下来,孩子完全解体爆发:“我都还没有碰杯,你们都喝完了!” 然后堕入哭闹。
抵触二
孩子在表亲家跟几个表姐表妹一路玩。需要用到一些铰剪白纸之类的道具,孩子就去找表亲家的大人。大人对峙要孩子用正确的称号唤她才能给工具,孩子不愿叫。一路头估量是不晓得应当怎样叫,大人就教了她一遍应当怎样称号,但孩子还是不愿叫。如此对峙了几分钟,孩子就放弃走开了。前面的两个小时一向到分开,孩子兴趣都不高,而且情感明显处于一种易激起的急躁状态,不外总算控制住了没有爆发出来。
抵触三
和表妹一路玩,一个工具掉到地上,孩子说:“我自己来捡”。表妹却间接捡了起来。孩子不晓得怎样的忽然犟脾性上来了,又说了一遍:“我说了我自己来捡”,然后把工具扔了回去,没想到表妹又捡了起来。这下两小我就堕入了僵局,一个非要重新扔了自己重新捡过,一个非要帮手捡起来。几个回合下来,双双解体。
暑假返国,频频遭受文化抵触,我是若何处理的? 第1张图片


二、 “病”因探访
这些大巨细小的抵触,一路头大师都看成是情况陌生不太习惯,我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但两周曩昔了,不单没有好转,孩子反而脾性越来越急躁,抵触也越来越频仍。我这才意想到能够需要采纳一些干涉办法了。
要停止干涉,就需要先搞大白在孩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抵触的内在动因究竟是什么?
1
第一层探访
首先我想到的是孩子能够对国内“人太多”这类情况不顺应。人多并不是指绝对意义上的人多,比如走在大街上、去任何景点、吃饭逛街等等一切的活动场所都是满满的人。虽然这也是究竟,但这些陌生人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大。真正影响到她的,是平常生活的空间里忽然挤进来了太多的人。
在孩子的成长履历中,一向都是三小我的大家庭。就算经常跟朋友约着玩,“顽耍”和“生活”这两个空间也是分隔的。而回到国内,“生活”的鸿沟忽然模糊了。在各类亲戚尊长家中游走造访,走到那里都稀有不清的表亲陪伴,更糟糕的是经常需要在亲戚家落脚一两天,致使小我空间被严重入侵。
已经有一次抵触很能表示孩子的这类“被入侵感”。
在回爷爷奶奶家的路上,孩子问奶奶:“我们是要去你的家吗?”
奶奶说:“是爷爷奶奶的家,也是你爸爸妈妈的家,也是你的家。”
孩子却不依:“那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美国。”
奶奶一向想压服孩子这也是她的家,孩子始终不认可,最初靠我转移话题结束。
可见对孩子来说,她的生活空间不但被那末多忽然出现却素未碰面的亲戚塞得满满的,而且还完全落空了自己的“安身之地”。这类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上的两重紧缩,也许是形成她频频出现情感失控的一个缘由。
暑假返国,频频遭受文化抵触,我是若何处理的? 第2张图片


2
第二层摸索
沿着这个思绪,我起头成心识地削减她需要加入的多人集会场所,也只管下降走亲访友的频次,还时不时放置一场母女零丁出门游玩。在我零丁带她出门的时辰,孩子的情感简直要好很多,两小我的相处也很轻松,跟在美国时的平常形式很接近。
孩子也跟我表达过好几次:“我不喜好中国那末多人,他们都来烦我。”
我就捉住机遇问她:“你为什么感觉他们在烦你?”
孩子就说:“他们每件工作总是要跟我说好多遍,我都晓得了还一向说。还有的时辰我明显说了不需要帮手,他们总是来帮我。”
我回忆了一下,孩子说的这些场景确切经常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一些生活习惯上的题目。比如孩子在家里不喜好穿拖鞋、随地坐地板、吃饭不捧碗、喜好喝冰水等等,这些是我和孩子爸爸平常根基上不会在意的题目;也有些是我附和需要留意一下、但也并不是值得过度夸大的题目,比如吃饭磨蹭、不自动叫人、措辞偶然辰没大没小(比如说“外婆你的肚子好大,可以玩生宝宝游戏”)。但在很多尊长的眼里,这些都是需要反频频复改正的题目,这就让孩子感觉在“烦”她。
第二种情况稍微要复杂一点。我家孩子素性是一个自负心比力强的人,也可以说是极端好体面。在她做一件工作遭到挫败的时辰,一大忌讳就是随意上去帮她,十有八九会激发她情感上的激烈匹敌。家里的亲友尊长一来不领会她这个特点,二来尊长确切也轻易有大包大揽的习惯。比如孩子在拼乐高的时辰碰到麻烦,我会静静等她来自动乞助,尊长能够就不由得要自动上前帮手。而这一帮手,常常就是踩爆一颗地雷。
因而经过更深入一层的分析,发现在“人太多”、“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被紧缩”的浅层缘由下,可以挖掘出两个更清楚的深层缘由:1. 烦琐的规矩太多让孩子感觉拘束;2. 尊长一些鸿沟感不敷的行为,能够激发孩子的匹敌情感。
3
第三层摸索
挖掘到这一步,我原本感觉已经充足到位。把这些想法和孩子相同了几次,也略见一些效果,孩子的情感爆发频次有一定下降。我以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偏向,只是需要假以光阴渐渐相同磨合。但有一天跟孩子睡前夜谈的时辰,孩子的一句话却打破了我的空想。
我问孩子:“你感觉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孩子回答:“我感觉中国和美国都有好的地方。可是我感觉你在美国的时辰对我更好,你在中国对我欠好,经常跟我吵。”
孩子这句话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忽然贯通了我的分析中缺少的最重要一环:我自己。
我一向在分析她和新情况之间的互动,却忘了我是毗连她和这个情况之间最重要的桥梁。
返国见的那末多亲戚朋友,实在对于她来说根基上都同即是陌生人;返国去过的一切地方,对她来说也都是陌生的情况。站在她的角度,我是这趟旅途中她与外界最重要的毗连。她经过我来感受外界对她的态度,也经过我来判定她应当若何回应外界。
我前面分析的那些压力和抵触固然是客观存在,但真正激起孩子情感反应的,实在是我的反应。假如我能稳定地接管住那些压力,自己转化吸收以后,再去告诉她应当怎样做,那末她的反应就是相对和蔼稳定的;而假如那时我自己状态也不够好,不单没有做好孩子的缓冲,反而能够将外界的压力放大了传递给她,那这类情况下她百分之百会情感爆发。
回忆一下返国遭受的几次大抵触,每一次都合适这个形式,无一破例。
孩子的情感控制,实在真正反应的是我的情感控制。
分析到这里,我相信自己是真正拨开云雾见天日了。
暑假返国,频频遭受文化抵触,我是若何处理的? 第3张图片


三、 处理之道
终究找到了病因,那应当怎样有的放矢呢?
寻觅病因的进程,是一层一层由外向内探查;治疗病症则需要调转偏向,从最深层的病因动手,由外向外一步一步消除。而最深层的病因已经找到了,就是我。
是以,我制定的处理计划第一步就是稳定自我。
为什么返国以后我的情感也变得升沉不定?实在缘由很简单,孩子面临的那些压力,我也一样在面临;甚至由于需要帮助孩子隔断影响,我还需要承当额外的压力。频仍走亲访友,我也并不喜好;尊长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干与,我也并不附和;被他人随意入侵鸿沟的履历(比如在我睡觉甚至洗澡的时辰随意进入房间),也令我很是困扰。
总之,持久反面怙恃尊长同住,忽然要在一路生活难免会有各类磨擦抵触。在这类种压力之下,我自己的情感都经常处于易燃易爆的状态,又怎样可以帮助孩子保持稳定呢?
认清了这一点,我采纳了以下几条办法:
调剂心态,把自己的留意力多放在与家人无关的工作上(比如工作),削减对家人行为的关注,也就是俗语说的“眼不见心不烦”。
对孩子坦诚相告:妈妈比来压力也很大,由于妈妈和你一样在中国也有很多不顺应的地方,所以也会和你一样轻易生机。
在每次没有稳定住自己、致使孩子面临抵触升级的场所,都一定在冷静下来以后顿时对孩子诠释:刚刚是妈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是你的错。假如孩子行为上确切有不妥的地方,就明白指出:虽然你刚刚做的xx工作是差池,但后来妈妈吼了你让你起头大哭大闹不是你的错,是由于妈妈先没有控制好自己。
第二步,帮助孩子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性,但同时更重要的是果断地站在孩子这边和她一路抵抗压力。
在孩子情感安静的时辰,和她探讨一些若何处置和尊重人和人之间差别性的题目。这个进程中要避实就虚,避免指责,最重要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大白几多事理,而是让孩子感遭到我的了解的支持,让她深信我是站在她这边的。
比如生活习惯差别这个题目,我用每小我喜好的食品来和她会商:
我:每小我都可以有自己喜好的食品,像你喜好吃面条、披萨、黄瓜、生菜,你的表妹喜好吃肉、吃鱼,而妈妈还有四川很多人都喜好吃辣的。每小我都可以有自己的偏好和挑选,这都很一般。
孩子:他们总是让我吃我不爱吃的工具。
我:由于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感觉那些都是好吃的工具,所以很想让你尝试一下,说不定你会喜好呢。你不是也晓得这个事理吗?什么工作都要尝试了以后才晓得喜不喜好。
孩子:我就是不习惯嘛。我历来没在中国住过,我能够需要很长的时候才能习惯。
我:你说得很对。像中国很多人,他们去了美国也会不习惯,也会挑食。倘使有人不停地劝他们吃披萨汉堡,他们能够也会感觉很烦。只不外他们都是大人,所以会更晓得控制自己,不会大哭大闹。
孩子:那等我长大了我也不会大哭大闹了。
我:对,就是这样的。你现在还在进修怎样控制自己的情感,会有很多时辰都控制欠好,这很一般,妈妈还经常控制不住自己。可是妈妈会一向陪着你渐渐长大的,我们可以一路进修。
第三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处理抵触。
针对里面的病因下了几剂猛药以后,最外层表示出来的抵触明显已经减缓了很多。这个时辰,我就挑选罢休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大部分抵触。非论是跟尊长的相同还是跟表亲的玩闹,虽然还是免不了有些磕磕绊绊,但有一多数的时辰能自己处理。甚至在我不介入的时辰她能把自己的情感处置得更好,也算是不白费我一场尽力。
暑假返国,频频遭受文化抵触,我是若何处理的? 第4张图片


结语
暑假这两个月的履历,实在对孩子是个很是好的成长机遇。回到美国以后,我能明显感遭到她的情感认知才能有了一个门路式的跃升:
可以更好地停止换位思考、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题目;
可以自动感知他人情感并调剂自己的状态停止顺应;
在情感被激起的时辰,可以更有用地让自己冷静下来,削减演酿成情感大爆发的几率;
在情感爆发以后,也可以更快地平复;
可以更有用地相同自己的情感感受和述求,比如在爆发的时辰会告诉我为什么生气、需要我做什么才能让她不再生气。
虽然这些才能都尚不熟练,还处于段誉初练六脉神剑的阶段,时灵时不灵。但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我已经没有更多的要求了。情感进修之路漫漫兮,我将和孩子一路高低求索!
暑假返国,频频遭受文化抵触,我是若何处理的? 第5张图片


作者备注:孩子的爸爸在文中周全隐身,是由于今年暑假孩子爸爸没有和我们一路返国,所以碰到的题目都只要妈妈出头处理。特此诠释。


上一篇:7岁女童骑车被撞身亡,出行平安隐患家长们务需要为孩子把好关
下一篇:满眼都是孩子的弱点,常常是怙恃出了题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3-9-29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