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财经] 八万岗位空缺,内地人开始涌入香港

[复制链接]
九星神算 发表于 2023-11-20 15: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1张图片


作者 | 熏风窗记者 伍如是
“你的机遇来了。”
今年十月底,香港特区政府新一份《施政报告》公布后,在香港大学读研的张琪频频听到同学如此激励她留下。
扩大“高端人材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计划”)合资历大学名单、人材置业“先免后征”、建立人材办事办公室……半年来,来港、留港条件频频放宽,频频夸大港府要人的决心。
与政府抢人相照应的,是逐步兴旺的香港人材市场。2023年,香港失业率逐步降至2.8%,回落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作为首要劳动年龄中失业率最高的20-29岁年龄段,在2023年第二季度亦降至5.5%,接近2019年同期的5.2%。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2张图片


各种数据,汇成一句话:“香港缺人,挺急的。”
顺势而动,香港重新成为人材流入的高地。
今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国际人材高峰论坛中暗示,停止今年9月,各项输入人材计划收到约16万宗申请,其中超10万宗获批;“高才通计划”收到超5万宗申请,其中约3.9万宗获批。
至今,已有6万名流材来港,远超特区政府年头定下的全年3.5万人方针。
“缺人”之声如此急切,人材回应如此热烈,但在热烈之下,香港以金融为主的成长形式、各种隐形生活本钱,仍给逐梦者带去压力。
香港和人材,此番能否真警告竣一场双向奔赴?
01

重启留学

留学香港,再度成为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项。
新东方年度留学白皮书数据显现,近年硕博留学香港的意向逐步爬升,一转2019年以来的低潮,香港现在成为仅次于英美的留学目标地。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3张图片


多位受访者告诉盐财经,在斟酌留学去向时,香港因其兼享国际化情况和更低的学业本钱,成为短期自我提升的首选。 
开初,留学是人材赴港的一个跳板,而在与香港进一步打交道的进程中,它的活力和包容给来港的学子带来了更多震动。
“它的限制更少。”在申请香港大学公共治理硕士(MPA)项目时,张琪萌生了这样的感受。
研讨生结业后,张琪已工作两年不足。在发现自己的成长渐渐与公司成长不符时,她希望经过升学翻开另一扇门。
在本地升学考试人数激增的布景下,张琪发现,双非本科学历成为她难以跨越的一道坎。此外,即使结业后找工作,严苛的社会时钟也限制着她。
“有的工作明白要求27、28岁以下求职者。并非我不挑选它们,是它们不挑选我。”
但年月带来的经历,却成了张琪在申请港大研讨生时的亮点。
由于MPA项目更重视申请人的社会经历,提倡在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条件下进一步进修,张琪酷爱应战的性情,让她具有丰富的工作履历,并在众多高学历布景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昔时唯一的面向大陆登科名额。
回忆起口试时教授的提问,张琪暗示:“它更关注你介入了什么工作,在工作里获得了什么。”
这份务实也贯串到往后的进修中。来香港读研的门生发现,进修不但发生在课堂上。生活中多元的交往布景,让很多书籍上的看法变得新鲜。
张琪发现,由于很多教授都有在单元或企业中的工作经历,授课时,他们的课堂总是围绕着具体的事物展开。除张琪外,修读港大MPA的多为香港在职公务员。
曾在香港读研的邱阳也有一样的感受。“我们教授曾约请美国前驻华大使给门生上课,当你和一个真正做交际工作的人扳谈,你会逼真感遭到,为什么某件事要这样做,为什么分歧的人会这样想。”
近三年,香港高校非当地生数额逐年增加。香港自资专上教育委员会统计显现,2022-2023学年,香港高校非当地生达63200人,比上一学年增加9300人。人数增加背后,是香港自动增加学额,打造地区教育关键的展望。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4张图片


香港大学MPA项目副总监王晓琦暗示,香港是一个唯一七百多万生齿的小市场,不管是黉舍还是企业,都希望和内地产生更多毗连,以培育更多与国际法则接轨,也与国内市场接轨的复合人材。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计划,也让在香港的本地门生增加很多挑选。
以她地点的MPA项目为例,2023年11月,港大启动了该项目第一次正式面向本地门生的招生。王晓琦先容,为更符合本地门生需要,港大MPA项目与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告竣合作,往后来港进修的本地门生,亦能介入北大或国家行政学院的相关课程。
“我们起头得太晚了。”项目总监林维峰说。
02

抢人不限量

香港高校订人材的渴望,与港府“抢人”布景相得益彰。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主座李家超公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公布“优才计划”不限量,一举打响港府“抢人”先声。
所谓“优才计划”,即“优异人材出境计划”的简称。作为人材获得香港身份的首要路子,优才计划从刚推出时的每年1000个配额,放宽至2021年2000个配额、2022年4000个配额。直至2023年配额限制取消,人材进入香港寻觅成长的希望节节拔高。
除优才计划额度放宽外,2022年年末,港府新推脱手续更少的高才通计划,进一步表白了抢人诚意。
只需满足一定支出水平,或学业水平及工作年限,即可申请高才通计划。申请成功者,可在香港勾留两年,而不受其他勾留条件限制。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5张图片


甫一推出,高才通计划便在本地引发一场言论高潮,其中b、c类申请者需满足的“获合资历大学颁授学士学位”条件,被戏称为“重新界说C9”。
这番会商虽是戏言,但其热度也侧面反应了高学历群体对香港的关注热情。据香港出境事务处数据,高才通计划在2022年12月28日开放实施后,4天内便经过该计划签发875份签证、出境答应证。
今年10月26日,高才通计划申请条件再度放宽,港府公布从11月1日起新增8间合资历大学,全球合资历大学增至184间,原本9间顶尖本地黉舍增加至12间。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6张图片


人材来港标准放宽,但若何让他们真正留在香港?为此,2023年《施政报告》中,港府再度推出两招,削减外来职员在当地工作及置业的限制,为人材先来港体验缔造了更宽松的条件。
一方面,港府出力吸引更多非当地门生来港升学与体验。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打造国际专上教育关键”(即国际高档教育关键),在2024-2025学年进步八所受政府帮助高校的非当地生限额。
此外,从2023年11月起,在香港念书的全日制非当地研讨生,可以在当地介入兼职工作。相关政府讲话人暗示,“有关试行放置可让这些门生就学时代有更大空间寻找工作,促进他们对在港工作的亲身材验和熟悉,提升他们结业后留港成长的意欲。”
另一方面,港府放宽人材来港置业条件。
原本,非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买房,需交纳15%的新室第从价印花税,和15%的买家印花税。
但按照2023年《施政报告》,从10月新政公布起,买家印花税和新室第从价印花税均减半,缩减为7.5%,大大下降购房者负担。
此外,合资历外来人材在未拿到永居身份时购房,可以先免缴买家印花税,若前期没有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再停止补缴。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7张图片


张琪暗示,“购房政策的改变,赐与人很多希望。”
从增加非当地生在港的数目与时长,到放宽中高端人材准入条件,港府展现出其广纳贤才的心胸。“它想让你留下来。”张琪说。
03

窘境,机遇

争抢人材背后,是香港这一细小的外向型经济体深深的忧患认识。
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确当下,谁能争抢到人材,成长高端制造业,谁便对未来经济成长更有底气。
当前,香港劳动力生齿数据显现老龄化趋向。据《香港青年成长蓝图》,香港12-39岁的青年占全港生齿百分比逐年下降,由2011年的三成七跌至2021年的三成,2021年15-39岁青年劳动听口占全港劳动听口39%,相比十年前下降6.5%。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8张图片


与下降的青年劳动听占比相对的,是逐步走高的职位空缺数。据统计处数据显现,2023年6月,香港有8.15万个职位空缺,同比增加30.3%。“招工难”成为企业平常。
青年劳动听口占比低,常常意味着更重的养老负担和更守旧的社会挑选。
近十年,香港25-39岁青年与怙恃同住比率延续上升,由2011年的45.7%上升至2021年的52.7%。
成家立业的负担一定水平表现在青年的职业挑选上。
2021年,公共行政、教育等相对稳定的行业成为吸纳香港青年工作生齿最多的行业,青年从业生齿占总青年工作生齿的23%。此外,金融、收支口、地产等香港传统支柱行业,也是吸纳青年失业的主力。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9张图片


但这些以办奇迹为主的产业结构,使香港经济更易受内部情况影响。
以香港四大首要产业之一的旅游业为例,2021年,受疫情这一意外冲击影响,香港旅游业增加值由2018年1205亿港元骤降至23亿港元,仅占当地生产总值0.1%。
此外,金融办奇迹亦要抵抗多方风险。按照毕马威中国今年10月公布的《香港IPO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摘要》显现,香港2023年前三季IPO唯一44宗,集资额246亿港币,比上一年同期削减65%,香港买卖所跌出全球前五。
八万岗位空缺,本地人起头涌入香港 第10张图片


被誉为天下经济晴雨表的香港市场,苦制造业空心化久矣。其亟需成长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以稳定其经济成长步伐。
2015年,香港便提出再产业化计谋,希望引进和支持以新技术和智能生产为根本的高增值制造业成长。高科技产业成为香港新的产业成长锚点。
这并不是香港初次转型尝试,但房地产带来的挤出效应、缺少科技创新生态、缺少制造业集群,致使人材大多流向更成熟的传统行业,也让香港在每次风口上,都仅充任口岸脚色。
为支持当地制造业成长,香港2023-2024年度财政预算中,拨出100亿港元重金支持产学研连系。在整体预算比上一年下降的情况下,港府设立 “产学研1+计划”,帮助有潜质成为草创企业的大学团队、大学及业界。
香港科技园公司CEO黄克强曾在采访中暗示,“香港有才能也有条件鞭策创新科技,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必要做的。”
在多重政策的刺激下,2023-2025年每年最少引进3.5万名流材的方针,今年早已达标。答媒体问时,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暗示,“我们希望继续尽力,越多人材来香港,对香港的成长越有益。”
当前看来,香港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区条件,以及持久不饱和的失业,使其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人材市场。但归根结柢,这仍然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来自各方的人们聚集在此处,希望在这个布满机遇的市场中,碰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机遇。
原本,只想来香港读一年书的张琪,已经逐步喜好上当地的情况。
“在这边,每小我都和你说,留下来。”积极的空气让她起头斟酌留在香港失业。张琪说,这是很朴实的逻辑。“当它喜好你的时辰,你就会喜好它。”
-END-
编辑 | 江江
新媒体编辑 | 宝珠
排版 | 八斤
熏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制止转载


上一篇:太阳双加时胜爵士!马尔卡宁空砍38分,杜兰特轰39+10,布克转型成功
下一篇:消息称华为麒麟 5G 平台行将落地中端机型,但产量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3-12-5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