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战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复制链接]
长林库芬王乃吾儿 发表于 2023-11-20 10: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比来寒潮来袭,全国气温骤降,黑龙江已经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大雪。笔者地点的都城北京也是大风降温,有道是北京特点,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西北风要穿棉。趁此“双十一”,大师有没有把购物车里留着过年的冬装提早清空一下?
此前我们已经会商过我们的老祖宗们怎样过冬(详见断崖式降温!没暖气、没空调……前人怎样取暖?),现在无妨给自己加一点“全球史”的视野,把眼光投向亚欧大陆的另一端,看看生活在地中海四周的古罗马人又是怎样应对严寒的。
提到罗马,大师的印象能够是这样的——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1张图片


差池,放错了,这是古希腊,应当这样的——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2张图片


还有这样的——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3张图片


可是亚平宁半岛地中海天气的冬季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个体时辰甚至降到个位数甚至零下,必定也不是挂一片布便可以度过的,那古罗马人天冷时穿什么呢?
羊毛织物的利用
在考查古罗马人的打扮之前,先让我们来领会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政权更迭的大致情况。对古罗马已有详实领会的读者朋友可以略过以下两段。
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三面环海,北部挺拔的阿尔卑斯山脉为它阻挡了来自北欧的冷空气,也在山脉南麓构成了丰富的降水。半岛首要为典型的地中海天气,夏日酷热枯燥,冬季温顺多雨,加上境本地盘肥沃,合适人类居住,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一部分印欧语系的部族连续从北方进入意大利。公元前753年左右,罗马建城,古罗马进入王政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在履历了对意大利以致地中海地域的征服后,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古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但是,在成为地中海天下名副实在的霸主今后,古罗马国内情势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很多本来隐藏的冲突起头显现。在履历了冗长的“内战期间”以后,公元前44年,元老院录用凯撒为毕生独裁官,“共和国”名存实亡。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公元14年,元老院选举提比略为天子,罗马由此进入帝国时代。公元3世纪,罗马履历了经济凋敝、政治动乱、群众叛逆、异族入侵等一系列危机,史称“三世纪危机”。公元284年,戴克里先获得帝国政权,实行“四帝共治”。公元323年,君士坦丁夺取政权,同一帝国,并于公元330年正式迁都拜占庭,将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割裂为工具两部,进入了最初的历史阶段。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初一位君主罗慕路斯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正式衰亡。东罗马帝国则继续存在了近千年,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衰亡。
从政权角度来说,古罗马一度征服了古希腊,但从文化上而言,古罗马又深深遭到古希腊的影响。打扮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部分人以为,作为古罗马男装代表的“托加”(Toga)就起源于古希腊的希玛纯。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4张图片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5张图片


“托加”系拉丁语,意义是“战争常的衣服”,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一种宽松的缠裹式外袍,也就是像一条大围巾把身材缠绕起来。在王政时代,托加巨细还和希玛纯相当或更小,缠绕方式也比力简单,不管男女都可穿着。随着穿法的复杂化,托加的体量也逐步变大。到共和国期间,托加外形为近圆形,且成为男人打扮。而到了相对昌明的帝政早期,托加形体继续扩大,显现出作为号衣的森严表面,甚至成长为长6米、宽2米的半椭圆形,需要他人帮助才能穿上(经笔者尝试,假如自己穿确切有些困难)。后来,随着罗马国力衰微,托加又变得局促,到帝政末期已经几近完全落空了它宽松的特点。拜占庭早期,托加已经酿成了宽15-20厘米的长条带状物,直到公元7-8世纪消失。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6张图片


假如单看这些古罗马雕塑,能够我们会以为托加该当是一块很轻薄、垂坠感很好的布,美则美矣,实在没法御寒。但现实上,托加通常为羊毛织物,厚重而广大,裥褶繁重而又活泼,整体显现出庄重崇高的气质。普通市民的托加通常为羊毛自然的红色,相对朴实,而古罗顿时层人士则和中国现代贵族不谋而合地挑选了用紫色彰显身份。据专家揣度,古罗马帝王穿着的紫色托加,就是用最柔嫩、最细致的羊毛制成的,外袍概况还布满了金线刺绣。
除了作为天子朝服的紫色地金线绣棕榈枝叶纹样的托加·帕尔玛塔(toga palmata),托加的范例还有加紫色滚边的文官礼服托加·普莱泰克斯塔(toga praetexta),加紫色边饰的彩色祭服托加·托莱贝阿(toga trabea),班师的将军和天子穿的紫色地加金线绣或缀金星的托加·佩克塔(toga picta),经过漂白处置的竞选者公用托加·亢迪达(toga candida),普通男性市民穿着的本红色托加·普拉(toga pura),以及作为丧服和下层公众打扮的黑色或深灰、深褐色托加·普拉尔(toga pulla)。可以说,古罗马已经演变出了较为完整的衣饰品级系统,可以经过打扮的色彩、装潢等区分社会品级。
关于托加的缠裹方式,笔者查到了两种,接待大师自行尝试一下。一种是说要以整块布的长轴为中心对折,把直线的一边作为里面,把全长的1/3端挡在前面,紧贴胸部,然后把其他部分从左肩搭上去并绕过背部,接着从背部与另一端毗连起来,最初把最起头从左肩垂在前面的布从胸部提出来一部分,适当地构成疏松自然的衣褶。另一种是将布料从右侧乳房起头向后缠绕,由左臂下方折回,使布料两头在胸前中心连系,用饰针或小皮带系牢,布料再从左臂下方沿后背缠绕身材一周,接着拉紧向右肩,打褶牢固,在腰手下方再将布料翻倒起来,让饰边露在里面,切近胸前,然后将衣服绕过脖颈,再经过左肩,与起头的一端接合系在胸前左侧。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7张图片


冷就多穿几件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应对严寒可以采用叠穿的方式,秋衣毛衣羽绒坎肩,只要还能塞进外衣里,叠,都可以叠,究竟“美丽冻人”不是谁都能对峙的,不要伤风才是这类天气出门最重要的事。而对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而言,多穿几件一样是应对严寒的穿衣方式。
古罗马打扮以贯口式亵服加缠绕式外衣为主。所谓贯口式打扮,就是找一块长大约相当于两个衣身,宽充足人体活动的衣料,在中心挖洞,将头从洞中心伸出来的衣服,一般以为出现在距今三千年前左右。古罗马人常穿的内搭衣物丘尼卡(Tunica)就是这样一种贯口式打扮,有厚一些的用羊毛织物,也有相对轻薄一些的用夏布制成。这类衣服会在留够袖口的条件下将衣片两侧缝起来,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挡风保暖,和明代上衣袖子收袂有殊途同归之妙。丘尼卡袖长及肘,男装衣长及膝,女装衣长及踝,室外穿着时腰部系带。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8张图片


后来,随着托加日渐广大,未便平常穿着,原本作为内搭的丘尼卡反而成为大师平常穿着的首要打扮,并一样用装潢来区分穿着者的社会职位。这类装潢是两条紫色饰带,凡是由双肩一向延长至底襟,饰带越宽代表穿着者职位越高。而天子穿着的丘尼卡·帕尔玛塔(tunica palmata)则一样是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着棕榈枝纹样。
假如单穿丘尼卡还不够,古罗马女子还可以在里面叠穿斯托拉(Stola)。用比丘尼卡更宽的面料做成;在肩臂处用别针牢固,使其窄如现在的背心肩带;腰间系带,偶然在乳下和低腰处各系一条带子。斯托拉一样有毛织物和麻织物两种,上层人士还用进口的中国丝绸来建造,冗长的丝绸之路将这两个陈腐的国家联系了起来。斯托拉首要为已婚或有罗马市民权的女子穿着。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9张图片


在丘尼卡或斯托拉的里面,古罗马女子凡是再叠穿帕拉(Palla)。这一样是一种仿古希腊希玛纯式的外衣,是一块长宽比大约3:1的长方形毛织物或麻织物,看起来就像一块庞大的披肩,外出时披在身上,缠裹方式和希玛纯不异,在家时可以围在腰间。帕拉色彩丰富多样,有紫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和别的衣服一样,上流社会的帕拉一样有的用中国丝绸制成,有的用金线刺绣各类装潢纹样。
外衣、裤子和鞋
固然,说到御寒,一件合适的外衣总还是必不成少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有风衣、毛呢大衣、羽绒服等诸多挑选,那末古罗马人的御寒外衣穿什么呢?
随着古罗马的邦畿向北扩大,拉塞鲁那(Lacerna)成为古罗马男装中一种适用的御寒斗篷。这类打扮一样能够是在古希腊人的短斗篷的根本上成长出来的,原本为军官所穿,到帝国末期,也被普通市民和兵士拿来做御寒服用。拉塞鲁那一般用厚重的毛织物做成,有紫色、红色、褐色、黑色等分歧色彩。衣服下摆呈圆形,衣长略擅长腰线,穿着时在右肩或胸前用别针牢固,可以穿在一切衣服的里面。有的拉塞鲁那还戴有风帽,这类斗篷称为“卢库鲁斯”(Lucullus)。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10张图片


古罗马人的别的一种外衣名叫“佩奴拉”,最初是下层男女为御寒、防雨或观光时穿的一种贯口式打扮,用厚重的毛织物或皮革制成。衣料一般裁成椭圆形,中心挖洞伸头,两侧做出袖子,后来也有做成开襟式样的,用扣子牢固。佩奴拉色彩从红色到紫色都有,衣长及腰至及膝不等,也有像卢库鲁斯一样戴风帽的格式。后来,佩奴拉被基督教僧侣和贵族们穿用,具有了一定的意味意义,到中世纪已经完全成为一种礼节打扮。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11张图片


同时,古罗马人还有一种更加保暖的双层外衣,大约风行于共和国末期至帝制早期。这类衣服虽然因厚重广大而显得有些拙笨,但色彩非常艳丽。衣料呈半圆形,穿着时用饰针牢固于右肩。
看过上衣,再让我们看看下装。对我们现代人而言,裤子实在是每小我衣柜里不成或缺的打扮品类,但是对古罗马人而言,裤子却已经是蛮横的意味。有人以为,这是由于他们以为这类将两腿分隔的打扮起源于他们的北方仇敌高卢人,高卢说话称裤子为“BrAIes”,罗马人称之为“Braccae”,属于同源词。但是由于帝国的扩大,古罗马兵士们在北方比年交战,也不能不放弃抵抗,入乡顺俗地穿起了这类御寒性能好又便于行动的“蛮族”打扮。但直到公元6世纪前后,遭到波斯的影响,拜占庭帝国风行起了裤子,穿裤子才成为一种时髦
古罗马的鞋子一样被以为是由希腊式鞋子成长而来的,有露脚趾的简便凉鞋,凡是在室内穿;也有覆盖脚面的带帮鞋子,为大都人所穿用;还有高帮系带的厚底靴,多为礼服。军官们的皮靴有的靴筒高至小腿肚,还有一层折叠面料作为饰边翻在里面,不但可以保暖,还能避免腿部擦伤。
天冷了,影视剧里挂一块布就上疆场的罗马人穿什么呢? 第12张图片


回首古罗马人的打扮,我们可以发现,打扮的成长不但反应天气的变迁,也表现了政治的兴衰更迭。就像“蛮横”的裤子在“文化”的古罗马终究具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文化的成长与打扮一样,也许只要不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延续下去,源远流长。虽然罗马帝国已经永久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但贯口式的T恤衫、裤子和羊毛大衣却留在了我们每小我的衣柜里。
参考文献:
赵刚,张技术,徐思民编著:《西方打扮史》,上海:东华大学出书社,2022年。
华梅:《西方打扮史》,北京:中国纺织出书社,2020年。
王朝晖,曹姗姗,吴雨曦,褚天舒:《18世纪西方男士马裤的形制及结构研讨》,《丝绸》2019年第6期,第89-96页。
张竞琼,曹彦菊:《本国打扮史》,上海:东华大学出书社,2018年。
[德]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重庆:重庆出书社,2018年。
周启发主编:《天下上古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书社,2009年。
华梅,王鹤:《古韵意大利》,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书社,2008年。
芦茵:《中西方裤子文化比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周思雁)


上一篇:斯大林去世到底留下了几多财富?苏联清算终了,堕入沉默与惭愧中
下一篇:OpenAI新CEO:将观察奥特曼离职全部进程并天生报告,鞭策构造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3-12-1 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