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复制链接]
67872 0
辛末庚子 发表于 2023-12-21 18:52:4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典藏文物是中华民族一笔庞大而具体的文化资产,其总数到底有多少?又来源于何处?
对于其藏品总数,一直以来有个笼统的描述称:接近70万件。
依据官方公开资料,具体而准确数据是:截止2023年10月31日止,典藏文物总计698,857件/册。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1张图片


截止2023年10月31日,台北故宫各项藏品数据表 数据来源:台北故宫官方网站  

这一数据历年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截至2019年6月31日,为698689件/册。到如今(2023年10月31日),四年时间新增藏品为168件。
而对比2013年6月30日的藏品总数——696112件/册,到2019年这六年间,新增藏品数量为2577件。
也就是说,最近这四年台北故宫鲜有新品入藏。
不仅新增数目有限,而且还有可能减少。



  • 1  最后一次大盘点与“附件未现”风波


迄今为止,台北故宫对所藏文物一共进行了三次全面清点。
最后一次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12年4月27日结束。这次盘点依据了第二次盘点(第二次盘点从1989年7月到1991年5月,另文详叙)所造的“1990年度清点清册”、原属“北平图书馆清册目录”与“文物登录单”为依据,对院藏文物进行对照清查。
这项历时3年又7个月的工作,完成了全部典藏文物的基本资料和表单的数字化建档。据参与上述清点的工作人员撰文回忆,上述清点时均以“文物箱”为盘点单位,清点时一箱箱打开,逐件盘点。以文物保管方式作为文物分类原则,其造册过程十分小心和严谨,也由此构建了如今博物馆藏品编目的基础。
最后一次大盘点结束后三个月,推动这项工作的时任院长周功鑫,于2012年7月31日正式辞职,新任院长冯明珠似乎并未做好盘点的结交工作,大盘点的最终报告直到2013年3月才被公众知晓。
据馆方“97—101年藏品盘点实录”(即公元2008年—2012年)报告称:至2011年底,院藏文物总计693507件/册。除新增文物部分,总数与1991年第二次大盘点结果数量相同。
虽然数量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在文物附件部分。这次大盘点的结果,首先新增了12件器物附件。
因为需要对文物进行数码拍摄建档,器物处才有机会将这些文物全面整理,结果发现12件已经与主件分离的附件(包括玉顶、铜铲箸、珊瑚勺、铜胆、木座、木匣、黄陵等);
其次,也因为需要对原始清宫档案进行逐一扫描,图书文献处在“清宫中档奏折”和“清军机档奏折附录”中,发现了原本作为附件的独立文献,将其单独列出。这类新增列文件共133件。
除上述新增项之外,外界最为关心的是这次盘点暴露的文物丢失情况。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2张图片


图 第三次大盘点中发现丢失了钥匙柄的铜镀金内填珐琅琵琶式怀表
“藏品盘点实录”显示,共发现了五件文物的附件、残件丢失。其中包括以下这件“清.铜镀金内填珐琅琵琶式怀表”的钥匙柄丢失——也就是说这块精美的怀表再也上不了发条了。(具体五件文物附件“未现”情况见下表)虽然馆方采用了“残件未现”的说法试图掩饰“丢失”、“失踪”等实际情况,而且用“附件丢失并不影响文物本身价值”等说辞减轻事态严重程度,但媒体却不依不饶,用“云深不知处”等标题,从2103年3月起对此事件进行连篇质疑。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3张图片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4张图片


第三次文物大盘点中五件文物附件“未现”情况 素材来源:“97—101年藏品盘点实录”
直到2015年年底,这次事故在“立法院”有了大致一个不了了之的结论。
笔者查阅2015年11月16日“‘立法院’第8届第8期教育及文化委员会第11次全体会议议事录”显示,台北故宫对此事故的说辞是“库房典藏行政疏失”,而“立法院”责成其改善检讨,并要求在1个月内将检讨报道送交教育及文化委员会。
也就在这次听证会前几个月,台北故宫还发生了一次匪夷所思的停电事故。
2015年7月,供电的变电箱因为被树木倒塌损毁,导致台北故宫停电长达3小时。
大家都看过不少类似《偷天陷阱》一类的盗宝节目,停电3个小时,意味着保安系统彻底失灵3小时,这对于那些有心于此江洋大盗来说,真是一个千载良机。此外,对于要求恒温、恒湿环境的文物本身,也让人担心其保护设备和环境的脆弱性。
自2013年3月爆发文物丢失风波之后,时隔8年,台北故宫再次传出文物受损系列事件。



  • 2  “三摔文物”与“裁切古画”


据多家媒体报道,台北故宫工作人员在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开文物包裹后,发现“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而在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时,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
直到2022年10月,上述事件被公众知晓后开始发酵。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5张图片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6张图片


图:破损前后的“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7张图片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8张图片


图 
破损前后的
“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9张图片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10张图片


图 
被摔坏
“清.乾隆.青花花卉盘”



针对外界所形容“挤牙膏式”掩藏真相的指责,当年11月1日,台北故宫发表声明,表示将公布“历年文物(破损)状况及修护记录”。
这份声明中提及:“近两年发生的伤损并非个案,根据历年的修护记录数据,陶瓷器因严重程度不一的伤损破裂情况,经评估送修之数量,一共有359件。”
两天后,又公布了对当事责任人的“行政惩处结果”:针对“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事故,“惩处2位职员,1人因执行公务疏失,致文物有重大毁损,核予记一大过处分。另1人未妥适照管提出的文物盒,于盒内尚有文物情形下,亦未确实扣上盒子系带,致他人因疏失而有文物毁损情事,核予申诫2次处分。”
而除上述器物破损事件外,同一时期,台北故宫又被爆出人为裁切以致书画文物损毁事件。
绘制于清代的《黄河兰州浮桥图》,在在2012年筹办展览过程中,由于展示柜台尺寸过小,工作人员施展了“削足适履”的手法,将画作原装裱的花绫左右两侧各裁切一部分。
在11月6日,台北故宫针对此事件发布四点声明,其二称:“关于当事人是否受惩处一节,经检视资料,查无该事件之惩处记录。”其三称:“遭裁切花绫之文物,经查事件发生后并无进行修护之记录。”对于这一系列文物受损事故,直到2023年11月,才有了一个最终的判词。
台湾地区监察机构2023年11月16日通过提案,就台北故宫博物院多件文物损毁一事提出纠正,并要求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督促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检讨改善。台湾地区监察机构调查发现:“台北故宫博物院库房工作空间杂物堆积,不仅防护设施不足,且人员分工及行动路线混乱不明,长期置文物安全于高度风险之中。”
台北故宫则表示“虚心检讨改进”,其改进措施主要途径是配合所谓“新故宫计划”,推动建设标准库房,逐步将文物从原山洞库房移至现代化新建库房,另外也将配套建设修护室设备。
对于外界关心的《黄河兰州浮桥图》,则表示:裁切花绫部分已于2013年9月4日前帖回,恢复其原来装裱尺寸。



  • 3  “兰千山馆”续约风波


伴随着“三摔文物”事件,从2022年开始引爆的“兰千山馆续约”事件,继续将台北故宫推入舆论旋风之中,这次风波涉及外界寄存的三百多件重磅级文物。
台北故宫所藏文物其来源大头为“迁台”文物(另文详叙),后来新增部分包括接收其他机关移交文物、外界捐赠和收购文物等。
依据1969年制定的“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也开始鼓励接受外界寄存方式,达到增加藏品的目的。
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前身——中山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林伯寿(1895—1986) 先生,从1969年7月1日起,将其私人收藏机构“兰千山馆”中精选的328件(书画219件、古砚109),寄存台北故宫以供大众博览,并支付新台币一百万元作为基金,供寄存文物的维护、装潢和出版使用。
之所以取名“兰千山馆”,因为林先生的藏品中有两件最为珍贵的藏品:《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唐怀素小草千字文》,又因其宅邸在台北近郊草山(后改为阳明山),他各挑一字,名为“兰千山”。
就王羲之的书迹藏品而观,台北故宫包括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等重磅藏品,但独独在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藏品方面,虽然有欧阳询所摹的北宋“定武系兰亭”拓本等,独缺后人摹写的墨迹本,而这件《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恰好可以填补藏品空白。
《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

风波中的台北故宫:文物总数知多少?四年鲜有入藏,或有减少之虞 第11张图片


《唐褚遂良黄绢本兰亭》局部



同样,藏于台北故宫的怀素《自叙帖》,也刚好可与《小草千字文》相互辉映,珠联璧合,互为补充。
“兰千山馆”所寄存的328件文物,还包括“苏轼书杜甫桤木诗”法帖、“宋高宗赐岳飞批札卷”、“赵孟管道昇书画双卷”以及多件明清大家真迹,比如八大山人的墨荷轴、清金农梅影图卷等。另外109件砚台也多出自名家之手,包括有明初方孝儒题铭的绿石砚等等。
林先生于1986年过世之后,家族后人继续发扬其精神,陆续增添寄存文物,其数量增至349件,包括133件名画,107件法书,以及109件名砚。新增藏品包括清初扬州画派代表华嵒一套24幅的写生册页,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而在2022年10月31日双方寄存合约到期之前,台北故宫决定不再续约,让林氏家族取回文物。其所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库房空间有限,保管自身文物已显狭窄,实不宜长年提供私人无偿寄放,耗费故宫资源进行保管维护,排挤自有文物的各项资源。”
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派不仅让舆论大哗,而且也让诸多专业人士扼腕。
不再续约的关键争议点,应不在于“库房空间”有限,而在取消“无偿寄放”的新条款。
在台北故宫近年来酝酿的系列“改制”动作中,规定对于寄存文物,合约中需要包括“必要之保管与维护费用”之外,要求寄存者为文物购买艺术品综合保险,这些在旧制中未曾规定。
实际上,林伯寿在1969年7月支付的新台币一百万元作为寄存文物维护基金,到如今合计利息结余为新台币118万余元,双分歧应在新制实施后,林氏后人需要支付巨额保费方面。
2023年8月31日,台北故宫发布行政公告,废止原“藏品征集办法”,实施新的“藏品征集作业要点”,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寄存期间,寄存者应依文物寄存审查后所订保险价值,购买艺术品综合保险,将本院列为共同被保险人。”
而在1969年制定的“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中,不仅未规定保费事宜,而且其中第十六条规定:“寄存之文物,其保管与维护由本院负责。”
新规实施第二天,2023年9月1日,台北故宫宣布与林氏家族达成一项为期五年的协议,“兰千山馆”的文物将续存台北故宫。实际上,按其“藏品征集作业要点”第18条规定,寄存文物年限最低为五年。
而五年之后,这些文物是否可以依然长久存放?一切还未可知。
众所周知,台北故宫藏品绝大部分为上世纪40年代末由大陆迁台文物。
当时“迁台”文物到底有多少?分别来源何处?又是如何统计保存的?
有关详情,且待下回再为您介绍。




本文为《台北故宫典藏文物详解》系列文章第一篇,文中部分素材取自相关网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勿随意转载并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上一篇:盲目信赖四驱系统,是对雪地胎的一种侮辱!
下一篇:法国介入!以军的无差别空袭,炸死法国外交官,法国的制裁不含糊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27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