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儿时的端午粽

[复制链接]
22877 0
羊宝宝 发表于 2024-6-10 11:56:2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文共
1955
字 | 阅读需
2
分钟
编者按: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或是划龙舟、包粽子、挂菖蒲、插艾蒿,或是参加文艺活动、旅游打卡,以传统或时尚的方式,传承人文力量,涵养家国情怀,展现民族文化自信。本公众号精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和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两篇相关文章,以飨读者,祝各位端午安康!


儿时的端午粽 第1张图片


儿时的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儿时的端午粽 第2张图片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儿时的端午粽 第3张图片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后我了解到,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文章来源:
统编版
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
本文作者屠再华,选作
课文时有改动。



儿时的端午粽 第4张图片


节日与文化
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 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种“四时八节” 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些节日,现在我们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如端午的酒雄黄酒、六月六的晒衣物及年终的掸尘等),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如新年的家人团聚、亲友来往以及追傩、钉桃符等)。后者往往带着幻想和迷信的色彩。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知识又比较低。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于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这就必然要使这种文化带有消极的因素。它标志着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原始的或近原始的阶段。
儿时的端午粽 第5张图片




但是,人民文化具有一种自然调节、改进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实际活动能力和心理智能也不断变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 (包括节日活动在内)中的不合理的、过时的部分,往往不自觉地或半自觉地加以改动,使之合理化(或比较合理化),使之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例如本来是一种禳灾法术的放纸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大人或儿童的文娱活动。又如本来是江滨人民驱除瘟神等的宗教行事一一送瘟船,后来却被联系到楚国忠臣的沉江故事,使它具有历史的和伦理的意义。这种事实,教行事实,不仅说明了民间文化的进步性,也增强了文化进化理论的可靠性。
民间节日,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有一个颇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它的复合性。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节物等活动。至于那一年之首的春节,活动事项就更加繁多了。宋人陈元规编纂的 《岁时广记》,“元旦”这部分的资料(包括活动和故事),就占了三卷。18世纪中叶文人学者所写作的新年民俗诗集《武林新年杂咏》里,关于艺术、技艺一类事项的题目就有40多个这些表明,民间的许多节日是包括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在内的。从社会文化的门类说,它包括经济、宗教、伦理、艺术、技艺等活动。它是许多文化活动的集合体,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展览会。
儿时的端午粽 第6张图片




由于上述这种特点,民间文学的功能必然也是多方面的,关于人际的团结、社会规范的保持、技能的表现、医药的运用,以及对各种心理的慰籍......总之,民间节日,在过去,尽着各种社会的功能,是民族文化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地以旧文化、旧生活模式一笔抹杀它。


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许多社会礼制和观念都起着新的变化。我们的风俗、习尚(包括节日)也不能安于旧态。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 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还有些地方把重阳节改为老人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加春节、清明、中秋节等。不过由于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变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不能不作相应修改,如传统新年改为春节,并加人新的内容(慰问军烈属等);清明节主要作为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部分。   我以为传统节日行事中,还有些是颇有意义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掸尘等,符合新学理和新社会要求。此外,如清明踏青、踢毽子、重阳登高(南方并放纸鸢),甚至如七夕的女儿月下穿针、中秋的玩兔儿爷等,虽没有显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予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吧?
文章来源:《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本文作者钟敬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儿时的端午粽 第7张图片





上一篇:官宣!湖人锁定主帅,詹姆斯合同曝光,勇士拆队重组,哈登又降薪
下一篇:《神雕侠侣》再度翻拍!小龙女造型被吐槽,公孙止选角出人意料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7-27 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