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复制链接]
11#
@Xizi_Y6LIxBTX 发表于 2020-3-3 11:04:05 | 只看该作者
 
GW, 2016年CS毕业,现在在微软做一个搬砖工
1.学术:
首先我体会到的是我们学校的课业并没有那么紧张或者说那么压力大。但某些个别老师作业会比较多:比如数据库的老师,是一个南美人,上课总带着浓重的南美口音。他布置作业都特别任性,想起来布置了就丢给你3个(due day 两天后),没想起来就啥都没有。所以我们总是被他搞得欲仙欲死。这里重点推荐几个老师:
1)Timothy Wood
https://www.seas.gwu.edu/timothy-wood,虽然没上过他课,但他是我的导师,我经常会去找他交流,他是个看上去冷冷的美国人,但帮你办事是毫不含糊的,能感觉到他内心还是很热乎。我只知道他当时开设的分布式系统课被挤爆了。很多上过课的同学对他评价很高。个人最为推崇。
2)Abdou Youssef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超级大牛老师,讲课特别清晰,作业布置和上课的难度也合理(如果你认真学的话一定能懂)。当时上的是他的数据压缩,无论是各种压缩方式还是后面的理论证明,他都能讲的一清二楚。但他不好糊弄,是个很精明的老师,给分也很严格。但是你好好学,真的搞懂,他也会很公正的给分。他也是我们SEAS的院长。
3)Amrinder Arora
https://www.linkedin.com/in/amrinderarora/这个印度老师是我看到少数几个学术特别严谨而且干货满满的印度老师(但他让我们不爽的是自己编了一本书,然后强行要我们上课用,每年还用最新版,而且卖70刀,还很薄),他的算法课称得上是我们学校的一绝,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还会将各种算法运用到真实实践中。他自己在外创业,所以他经常会招来一些业界的工程师来介绍项目给我们,包括微软,亚马逊和google。这也是我最后悔的一个地方,如果当时好好跟着他混,个人能力可以涨的不止一点点。而且他不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就对我们有什么其他看法(最起码面子上),还是很愿意帮助我们,甚至接纳我们,他经常提供实习什么的,但我没去看过。据说他现在搞得风生水起,唉,错过了。
其他老师的话个人觉得也就听听吧或者说有的好老师我没发掘出来,希望下面帖子有人能给出来(本来还想推荐张楠的,北大的天才教授,但他去其他学校了)
2.就业+实习
收到过很多朋友的私信来问包括GW的就业如何,实习难找吗等问题。
我只能说:这得看你自己。但是还有一句话:要抓住运气!
先来看第一句话,看你自己:
当然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布置的作业好好完成,实践课好好操作。不懂就问。
然后努力提升自己的编程的水平,磨炼打码能力和刷题。
然后是第二句话:运气。
很多人抱怨找不到工作其实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这个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比如2016我毕业的时候正好是IBM打算扩大新程序员人数,所以面试就会相对简单并且流程很快,我当时电面被问到的题目是two sum!!!!对,就是leetcode的第一题!!!但OA相对难一些,需要用到树和图的算法知识。
然后是我朋友,我当时在网上看到了amazon 在那年的招聘乱象:你能想象两轮OA就能入职收offer这种事吗?那年的亚马逊就是这样任性!!!!厉害吗!!!当然那一批人后来很多被亚马逊PIP了(可以百度或者谷歌亚马逊pip)所以换句话说,能不能找到工作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你是否有掌握到足够的信息,你是否对市场有关注还有和朋友同学之间的信息是否有共享。一亩三分地是个好地方,你去读美帝读计算机一定要关注这个论坛。
那么回到这个点来看就是,除了你自己尽力掌握市场信息,还有就是需要一点运气吧,你能否掌握到那个信息,你能否碰上一个好面试官(这里我不认同打死所有印度人)。
3.租房
其实在dc这边中国学生一般会集中在三个地区:弗吉尼亚crystal city,dc学校旁和弗吉尼亚大中华超市旁边merrifield.
1)dc里学校附近很好理解,因为离学校近,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住在这个边的公寓。最有名的恐怕要数大小CP了,大CP全称叫做columbia plaza。可以说是全中国学生皆知的公寓,因为即使你不住这里你也一定有同学住在这里。这里除了就在学校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离白宫特别近,很多同学会选择早上跑步去白宫然后跑回来再去上课。这种感觉有没有纸牌屋的既视感?当然这边的房价是最高的,房子也很破,经常你需要晚上和老鼠互相瞪眼。蟑螂也是随处可见。1500能租个大卧了
 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弗吉尼亚crystal city.这个地方我去的不少,因为有一个costco(强力推荐我最爱的美国超市,远胜什么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之流)还有狼人杀同学聚会什么的。而且美女也多~这边的好处当然是房子比较新,而且住宅楼特别多,很多gw学生喜欢住在这边。这里要推荐一下这家店的羊肉锅
 第3张图片



是我在这附近吃过最好吃的羊肉料理。kabob palace.
这边最多中国学生住的楼是,crystal house, crystal tower,riverhouse和The Buchanan但是这边离学校稍微有点远,不过比起下一个地方来说还是会更近一些,地铁的频率也会更频繁。主要坐的是蓝线。
Crystal Tower
 第4张图片 Crystal House
 第5张图片  第6张图片 3)merrifield这里基本上就是农村了。但这里有一个无可代替的优势:就是-大中华超市。无论你是住在以上任何一个地方,你也要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这是必须的。不然连老干妈你都买不到 。所以虽然郊区,但仍然有很多同学选择住这里。我当时住在一栋独栋的房子里,地址是2729 Gallows Road. 这个房子我最喜欢,因为是私人的而且很新,比旁边的玛丽菲尔德小区好太多。当然价格会稍微贵100-200.但个人觉得物超所值。
Merrifield小区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更新就这些吧,最后贴一张DC的地铁交通图,你也可以在地铁沿线找一下房子。
学校在图里靠左边的foggy bottom站(GWU)
 第9张图片 希望大家享受在GWU的生活,努力学习找到好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Xizi_k7oogsnE 发表于 2020-3-3 11:04:5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采自小灰鸽留学学长平台——乔治华盛顿大学旅游管理硕士yue学姐
注:本文独家原创,禁止转载
hi,大家好,初次见面先说下我就先说下我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就读体验,然后会再分享下我非常难忘的申请经历。
就读体验

多图预警!!
就读体验非常棒,在华盛顿上学,靠近Georgetown,吃喝玩乐俱全。
 第19张图片  第20张图片  第21张图片四季分明


 第22张图片 老师中也不乏华人


 第23张图片 流口水
主校区就在地铁站旁边,在市区。华盛顿无论是从软硬件设施、城市干净程度、安全系数,都是华盛顿更有序、更干净,相对安全系数比较高,较为适合生活(比起纽约房价,物价便宜很多,周边人员素质也很高)。此外华盛顿公共交通如公交、地铁比较方便,基本日常生活区域都可以到达,出门逛街非常方便。
 第24张图片 华盛顿特区的楼也很好看。

 第25张图片  第26张图片

步行10分钟可到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白宫等“景点”,可以说是地理位置上离世界政治中心最近的学校。
 第27张图片  第28张图片 华盛顿纪念碑


 第29张图片 学校大门


有一件事是我入学之后才知道的,就是我们学校的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名列研究生项目第八名,可以说相当相当厉害了。
但是学校和旁边的Georgetown University 关系一般。
附近20分钟步行有Trump Hotel。
虽然黑人区犯罪率很高,但是其他区很安全。
华盛顿居民作为美国东部,周围人的性格开朗但是不过分热情,大部分人是很有钱的(我住的区平均收入是10刀一年)。
其实虽说私立学校学费很贵,但是大部分我身边的留学生都是选择合租,也并没有显出自己很豪。(学校附近的公寓1b1b价格在2500刀左右。)
难忘的申请体验:

申请条件:
GMAT 680, 托福105,GPA 3.55
软性背景:
在北京四季酒店和东隅酒店实习1年以上
Theme hotel business plan -- “Yitang” Cup Business Plan Competition
(主题酒店商业计划—易唐杯竞赛)
Business Model Analysis of the Hilton Hotel Corp -- “Challenge Cup” Competition
(希尔顿集团模式分析—挑战杯竞赛)


我是大三的时候开始准备,提前了一年。
14年3月份开始准备,然后实习开始。
14年7月和10月考了托福(准备了半年)
14年5月考了 GMAT,680分(准备了三个月)
2015年01月提交网申信息。
首先,因为有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学校非常少,总共加起来美国只有十几所,所以我的选择并不是很多。之所以选择酒店管理这个专业,因为个人喜欢餐饮行业,喜欢做饭。
这是我选择的几所学校:主要看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这几个都属于美国酒店管理排名前十的学校。


01文书

文书的话:就是突出我对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热情,以及我实践的经历,从实习中的到的经验看法观点。突出自己不仅有学术上的准备(参加了比赛和研究),还有工作上的准备。
文书的重要性占比在20%,我准备大概1个星期,修改了很多次,因为每个学校的要求不一样,大概8次左右。
写文书的技巧在于突出自己的优势,热情,经历,这样可以增加录取率。
申请文书是应该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构成了你展现给学校的个人过去经历,告诉学校这些经历的目的是为了申请这个学校这个项目。
整合过去经历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过去经历没有揉成一个很好的整体,那么对于面试官来说,你的某些过去经历对申请学校没有用,反而凸显你是个目标感不强的人,因此整合过去经历,把碎片化的东西串联在一起,围绕申请学校展开可以提高申请概率。
02推荐信

获得了两位导师的推荐信和一个酒店经理的推荐信。参加了两次竞赛,都是有关酒店管理的。
在参加面试中遇到了skype无法重新连接,第一次通话没有成功,于是只能重新选定时间。面试官问的大概是这些问题:
1.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yourself
2. Why does this school appeal to you?
3. How do you know our university?
4. What can you contribute to our school?
5. What is your major in your undergraduate studies? Why did you choose your major?
6.What is your study plan?
03面试问题:

关于询问选择学校的原因:首先准备面试的时候,需要熟悉学校课程和专业,学校的强项,并且解释为什么选择本学校。
关于未来的打算:
需要回答自己是打算做科研还是工作,我当时是解释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对酒店管理的热爱,并表示自己考虑工作,因为酒店管理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我就是照着自己经历和理解回答。比较难的问题是如何体现自己的leadership领导力。这方面我比较缺乏,我的应对技巧就是思考之前的经历,放大自己的优点,而尽量显得自信。
04选校

选择学校的经验是:院校全球排名很重要,一定要看,因为即使专业排名靠前,但是学校排名靠后的人其实学历认可度并不会很高。
需要做大量的资料研究和背景调查,考虑各种各样的复杂因素:地理位置,天气情况,学术水平,学校名气,私立还是公立,中国人占比……因为每个人看中的点不一样,所以选择也是截然不同的。
选专业的话,其实跟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关,跟自己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否有关。
需要了解:本科和研究生是否需要读同样的专业,本专业硕士申请需要多长的实习经历/工作经历。
避免异想天开:比如说美国的MBA需要几年的工作经验,研究生在美国学医很难,需要本科也学同样的学科。
值得借鉴:在申请前后积累工作经验,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该行业,能否接受工作强度,薪酬,未来发展方向需要确定好。选校的时候尽量避开申请那些天气严寒,校区偏远的学校,这样不利于找实习,而且生活便利性很低(比如说明尼苏达都几乎需要开车出门,冬季漫长,往往持续半年之久)。


其实我接到 MSU和GWU两所学校的offer,最后选择GWU是因为这个学校在市区,很好找实习,另外氛围很好,旁边就是Georgetown University,校园就在市区,生活很方便。但是MSU的学术水平比GWU要强,但是学校在密西根州,学校的环境虽好,但是不太适合就近找实习。所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的GWU。
05签证办理

去上海的大使馆面签,非常简单,需要准备资金证明等材料,但是面试官也没有看,很容易地通过了。
入学指南:学校的office会发邮件指导大家入学,另外可以和其他学生结伴入学,因此非常容易。
申请时间规划:需要从大三开始准备。
1. GPA成绩(至大四上学期)
2. 托福+雅思考试(大三上至大四下)
3. 申请专业,学校确定(大三下)
4. 推荐信(至大四上)
5. 留学文书写作(自我陈述、推荐信、个人简历)(至大四下)
6. T/G送分(可以多次考试,所以需要从大三准备,大四上学期也可以重考刷分)
7. 财产证明(预存现金3个月以上)(和网申同步)
8. 官网申请,纸质材料邮寄(大三下至大四上,和网申同步)
之后就是等待学校的结果啦。


专业就读体验

所在院校的专业是酒店管理,申请难度其实不高,据我所知GWU的留学生录取率是很高的,因为这个专业属于实践性偏强的专业,并不需要很强的本科GPA,但是实践经历非常重要,最好有半年到一年以上跨国公司的实习经验,托福低于100上语言班即可,GMAT 650-700以上,要求不高。
总体来说,学校教学质量与排名相符,就是一个50-70名的学校,在国际关系方面较强,是申请条件优秀同学保底校,并不是很多人的目标学校。因为它对语言分数的要求不高,可以读语言班所以非常好申请。
院校的师资很强大,实践性非常强。
学院及老师们也会比较关心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方向等问题。GW的职业引导工作可以说非常棒:
1. 在入学教育阶段,会举行一些职业规划讲座,请行业内的管理层或者校友现身说法,提供可能的职业选择。
2. 老师会举行很多讲座,对学校学习的内容是一个引申和拓展,另外这种讲座之后的networking对形成人脉,提高交流能力非常好的方式。
3. 我们的最后一学期课程有专门的职业规划课,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做公开演讲,解释自己的将来的职业方向。从老师邀请行业内的管理层分享经验,到要求我们采访行业内人员,一步一步指导我们朝着自己的职业方向前进。
4. 老师也会有很多人脉,会帮忙推荐空缺的职位。我现在也十分感谢GWU学校的培养。
选课的话直接从网上选,根据发的课程表,很多是必修课,选修课的话一开始选择可以选一些MBA和marketing这样的课程,对以后选择就业方向很有帮助,而且会对business有更宏观的理解。
3.酒店管理专业回国就业前景:
一,酒店咨询公司,比如HVS
二,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管培生,万豪Voyage,希尔顿,香格里拉,洲际
三,OTA酒店事业部,携程,阿里旅行
我一直都对管理和营销感兴趣,所以一开始做了行政,也就是管理岗位,但是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处理文档,考勤,会议纪要。因此并没有选择这条道路。之后尝试房地产营销也是和自己之前所学有些关系。
其实大部分学管理的朋友会从事会展方向,旅游社(比如说有同学在ALTOUR 做travel coordinator),酒店工作(revenue manager),还有在会从事金融或者咨询相关工作,有同学在Ipsos Business Consulting,Horwath HTL做consultant,也有在CCOIC/ICC China做project manager。
最后
送给学弟学妹们一些相关实习、选课等建议:拓展人脉,了解同学的工作,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推荐,会经常有公司拜托我们老师介绍学生实习,这样的实习工作一般都是非常靠谱的。其实实习并不局限于酒店管理,但是选择能发挥你最大长处的工作,或者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选课的话,根据自己的未来工作方向来,选对你最有用的,最具有实践性的课。


 第30张图片
这里是小灰鸽留学平台,国内最大的海外名校导师平台,目前已有1000+世界名校学长学姐、在校任课教授及名校面试官入驻,DIY申请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学长进行预咨询。
任何名校,任何专业,都可以找到未来学长一对一辅导。关注我有肉吃,任何留学不懂的问题都可以联系小灰鸽客服微信 duizhang02ha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樊梦轩 发表于 2020-3-3 11:05:25 | 只看该作者
 
12年来GWU读统计硕士,14年毕业。后来又留在DC工作了差不多两年。
首先,美国电影里的大学校园很多都是连着大片绿地,大球场,学生生活区。GWU这些全都没有。学校就是华盛顿城市圈的一部分,学校建筑和非学校建筑混杂在一起,唯一区别就是学校建筑门口会挂一面学校旗帜。
本科不太清楚,听说学费是全美第二,华盛顿生活成本也特别贵,所以能来读的不管美国人还是国际学生应该家境都非常好。
研究生学费在美国大学里算中等。因为很多当地学生是白天上班,晚上兼职读书,所以研究生课程有差不多一半是在晚上6点到9点。学校是私立大学,基础设施还是挺不错的。统计的SAS软件差不多几千刀一年,我们可以随便用,我同学在UVA就只能用R。
交通方便,有专门地铁站在校园内。所以很多学生节约预算选择住在郊区的地铁线附近,每天乘地铁来回。校园里也有体育馆,书店,图书馆,超市那些,都是步行距离就可以到达的。
偶尔会有安全事件发生,比如抢劫性骚扰什么的,校园内有警车巡逻,也有报警台那些。尽量不要在学校一个人呆太晚。
学校很多老师会在政府部门或者企业里寻个兼职顾问什么的,所以老师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望普遍不怎么样(投入精力不够),我们系中国学生申请博士普遍不行,申到的都是排名比乔治华盛顿大学还低的学校。
但是,华盛顿有大量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他们缺钱更缺人,所以如果想找个不带薪的实习那是非常容易的。实习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可以要到不错的推荐信,对以后申请全职工作非常有帮助。而且开学后可以选择part time internship,这样可以工作完一天然后坐地铁回来晚上继续上课。
有问题欢迎留言,随时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粒沙 发表于 2020-3-3 11:05:31 | 只看该作者
 
发个usps快递,google了个交通最方便的office直接过去了……
地铁到站一查步行地图才发现定位在白宫里面…还是明天再找一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nanduiwa8 发表于 2020-3-3 11:06:06 | 只看该作者
 
在亚马逊雨林做志愿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吕美霖就读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从小生长在大城市的她竟跑到亚马逊雨林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还与土著们度过了一个新年。面对蛇虫鼠蚁,刚来第一周她就打起了退堂鼓,就在导师都以为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吕美霖
乔治华盛顿大学
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
十二月的秘鲁仍处雨季,瓢泼大雨毫无章法地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随机降临,但很快又拂袖而去。雨季里的亚马逊河流水量充沛,搅和着南半球夏季的高温及空气中弥漫着的水汽笼罩在我的周围,粘腻腻的像化开了的冰淇淋,这实在不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好时机。
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我从被雪花和圣诞气息包围的纽约逃离,飞抵秘鲁后又几经辗转来到了 ARCAmazon 在 Las Piedras 设立的亚马逊中心(LPAC)。我的导师 Liselot 接待了我,从她那儿得知,我是站内来的第一个中国志愿者。


亚马逊河流在印地安人语言中是“撞碎独木舟之河”之意,它起源于秘鲁,流经巴西等地后注入海洋,其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ARCAmazon 所聚焦的是位于其源头的 Las Piedras 流域,该流域是西部安第斯山脉生物多样性热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未接触过现代文明的土著部落的家园。因此,Las Piedras 流域对于整个亚马逊热带雨林生态及文明来说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Las Piedras 几乎没有任何私人或政府的环境政策执法存在,导致如今除了土著居民在 Las Piedras 当地建立社区外,还涌入了一批为了提取森林资源而来的人们。他们将原木和森林开采快速转化为农牧场运营,使得这个原始地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因此,ARC Amazon在 WWF 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 11,000 公顷的生态保护区,其中 4,460 公顷被有机开发为 LPAC 用地。LPAC 作为该保护区开发与研究的前沿地,ARCAmazon 在此通过森林游侠保护制度、教育和志愿旅游等手段来进行热带雨林的保护性开发与研究,在努力解决目前威胁到 Las Piedras 流域生态问题的同时,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从 LPAC 的补给站到雨林内的前线工作区域需要乘船在亚马逊河上激流二十分钟。我们在雨林的工作之一就是追踪濒危物种的行踪,检测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数量及行为活动,并将观察数据和 GPS 定位信息录入雨林科研项目的数据库。
LPAC 哺乳动物研究小组目前正在其关键研究站点集中收集 40 多种哺乳动物的物种信息,负责带领我们进行志愿工作的 Liselot 是荷兰灵长类动物学家和保护主义者,她长期在此研究秘鲁当地社区和灵长类动物(尤其是濒临的秘鲁黑蜘蛛猴)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雨林中主要追踪对象为黑蜘蛛猴。
进行濒危物种的足迹追踪实际上是一个艰苦且枯燥的过程。黑蜘蛛猴是昼行性动物,因此我们需要和它“作息一致”,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带上装备进入森林,开始一天搜寻。但黑蜘蛛猴的生存习性非常不利于观察追踪,它适于树栖生活,主要出没在二十五米以上高耸入云、参差交错的林木枝桠之间,单纯依靠声音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因此,实际上整个搜寻过程大部分时间都在徒步雨林,平均每天在雨林中穿梭二十公里也鲜少能捕捉到黑蜘蛛猴的身影。
因为没有穿越丛林的经验,所以我经常穿着破洞牛仔裤进入森林搜寻。谁知原来蚊虫无法穿透牛仔裤叮咬,所以牛仔裤破洞处裸露出的皮肤往往被叮咬得惨不忍睹。加之雨季的亚马逊森林阵雨来势凶猛且频繁,常常刚听见一点儿声响,大雨就倾盆而下,打得人措手不及。于是每每傍晚归来之时,都是疲惫且狼狈不堪。
因为雨林中生存的动物出没习性不一,所以除了日间的勘测,有时也会需要夜间的搜寻。但是在夜间进行线路横切调查难度要比日间大得多,也更为惊险。
我们跟着导师举着手电筒在勘测线路上前进,只要把手电筒往附近水域方向照,就可以看见潜伏在周围的鳄鱼琉璃般眼睛反射出的光。除此之外一路上还会遇见蝙蝠、蟒蛇等等野生动物,但因为同行志愿者中有来自加州专门研究昆虫和有来自芬兰专门研究蛇类的学生,还有一位专门研究哺乳动物的老师,所以这段惊险的旅程反而变成了一次科普之旅。     


但是,从小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的我始终难以适应雨林中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在雨林中,我们需要每天睡在露天空地的帐篷里,夜里起来上厕所,马桶下面都密密麻麻爬满了昆虫。就连洗澡都得在露天的环境下,盯着爬在浴帘上带毒性的蜘蛛、蚂蚁,用冰凉的冷水进行。作为特别害怕虫子的人,在心理上完全没有办法接受,因此在志愿工作开展的第一个星期,我就萌生了要退出的念头,就连我们的导师都认为我会放弃。
除了追踪濒危物种的行踪外,还有一项工作是搜索记录森林非法分子的足迹。但经过搜寻我们发现,捕杀濒危动物的这些非法分子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当地居民。因为生活在亚马逊区域内的村落仍然处在非常初级的生产阶段,仅依靠贩卖农产品或简易手工制品获得微薄的收入,日子实际上过的非常清贫。没有钱,买不起肉,于是他们会去捕杀森林中的动物来取肉吃。
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他们并不清楚濒危动物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无法理解“我们应该去保护这些濒危动物”这样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会在保护区内设立结界和标识牌来阻止居民捕猎濒危动物。我们的志愿者导师 Liselot 还用西班牙语为当地的孩子们绘制了一份关于保护濒危物种的漫画,希望可以通过向孩子们传递“保护濒危物种”的观念,间接地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村落传递这个信息。
但是令我惊奇的是,在来秘鲁之前,Liselot 甚至连一句西班牙语都还不会说。像 Liselot 这样仅仅依靠着自己对动物、对森林、对环境的热爱与珍视来到 ARCAmazon 进行志愿工作的还有很多,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欧洲国家学习生物专业的学生,来到这里一边进行志愿工作,一边进行科研研究。
距离工作区二十分钟航程外是 ARCAmazon 在 Las Piedras 设立的补给站。但它实际上只是一个由木头和棕榈叶等亚马逊天然材料搭建而成的简易屋子。志愿者每周有一次前往补给站补充物资的机会,在此之前你需要提前告知他们你所需要的物资,但补给站所能提供的物资也十分有限。
补给站里的掌厨 Bladi 厨艺非常棒,他曾经在许多顶级环保部门工作过,如今却长期留在了雨林,致力于为 LPAC 团队的志愿者们提供后勤服务,因此他常常被人们视作 LPAC 的“灵魂”——为野外工作者烹饪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时也让我们在此度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新年。
日落后,雨林里的气温开始下降,河面上轻飘飘地荡着一层薄雾,我们需要依靠出发时每五十米系上一根红缎带的标记方式,才能在雨林中准确找到返回的路。在跨年夜的这一天,我们从水雾相连的地方乘船破雾前往补给站,所有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都团聚在此,伴着雨林中悉悉索索的虫鸣和星点光火迎接新年的伊始。
在这一天,Las Piedras 当地的村民会亲手制作一个稻草人,为它穿上衣服后点燃或是扔进亚马逊河流里,寓意着“过去的我已经过去,我即将迎来全新的自己。”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完成这项流传已久的传统仪式,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附近在跳舞喝酒的村民会跑来紧紧拥抱着你,欢呼雀跃地对你说“ FelizAño Nuevo(新年快乐)!”这是我在雨林中最快乐的时刻,你能轻易地被他们最简单质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
我们围坐在一块儿,听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讲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分享在雨林工作的感悟。在秘鲁的亚马逊地区除少数城镇外,分散在各地的 1200 个部落还处在刀耕火种状态。他们仍然保持着非常原始的生活状态,好像一整天都无所事事的,孩子们每天踢踢球,长辈们则在一旁看看亚马逊河上开过的船只,数数天上飞过的鸟儿,似乎也无意改变这样发展缓慢、落后的困境,这是和华盛顿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
志愿工作结束后,我从亚马逊返回到华盛顿继续我的学业,但我至今仍与 ARCAmazon 的工作人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对自然的呵护以及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深深影响了我。我相信在那个最遥远的丛林深处,我们所无意发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有所不同的、会出汗会疲惫的我们自己,我们窥见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发现了人类甘于物欲绑架,甚至不惜破坏自然的贪婪。
我们仍需要更多的人在这条丢失了原始自我的道路上去反思自己,仍需要联结更多的力量,去保护地球上这抹珍贵的绿。我是去到 Las Piedras 的第一个中国志愿者,但我仍希望那片森林里能走出第二个、第三个,很多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小阿萌_ 发表于 2020-3-3 11:06:32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商学院BA研究生刚刚毕业……真的是垃圾学校。
希望大家不要被上面充满溢美之词的回答欺骗了。总的来说,我这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过的如shit一般。
本科的学术方面不了解,不做评论。但是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教授学术水平是真的真的非常烂!怎么说呢,就是个圈钱项目吧大概……先不说这个专业内的人鱼龙混杂,各种破学校的人都有。教授的教学水平也是惨不忍睹,我看基本是混日子的老教授,和郁郁不得志的想要混日子的年轻instructor,以及花着我们的学费不知道那里请来的傻逼们。
本科是加州一个前30的吊车尾……本科四年没好好念书,以至于现在沦落至此。每当我看着gwu的排名一降再降,就忍不住窒息…
我一直很不理解的操作是,本科前三年强制住宿?这是真不要脸啊,太会骗钱了。
话说还有个不建议大家来gwu的原因:这地方真的破烂。想当初去年刚来的时候,一个姐姐听说我加州来的,一脸疑惑的问我:为什么来这个地方,是没见过雪吗?我一脸无辜…DC这个地方说是说什么美国首都,什么历史底蕴丰厚,什么博物馆林立,精神教育贼棒,但我是不相信大家是奔着这些理由一心要来DC。所以朋友们,有更多选择的时候就选点有意思的地方,不要像我一样后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q1015311954 发表于 2020-3-3 11:06:4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坐在图书馆里开始写一写。关于学校的概况,过来人Panopath的采访已经概括得很全面了。看见知乎 我就再来说说我们新闻传播学院(School of Media and Public Affairs,简称SMPA)的情况吧。
总体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对于新闻行业有理想有热情的人,那我很负责任地说:SMPA是一片适合新闻人,尤其是对政治新闻感兴趣的新闻人开发自己的潜能的沃土。但如果你的方向更注重公关、广告、或者娱乐/财经新闻的话,那来到这里可能并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相比与其他学院,SMPA要小很多。不仅仅是楼小,而且学院人也很少,一个年级最多四五十人,我是我们年级唯一一个国际生,相比于其他学院里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中国留学生相比,我一个中国人坐在教室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是好是坏,见仁见智,看自己想要什么。
学校虽然小,但是真的是卧虎藏龙。GW名校友不多,美国人耳熟能详的多多少少和SMPA有些关系。校主任Frank Sesno是前CNN记者,校友Dana Bash是CNN记者,Chuck Todd和Brian Williams是MSNBC记者。学校里大部分教新闻写作和采写的基本都在美国三大电视台(ABC/CBS/NBC)、或者在Washington Post、NYT、USAToday里担任过采写要职。
正因为这样的师资配置,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的时间大约是7分实践、3分理论。大部分时间你都会在华盛顿城里或者校园里找选题、采写、拍片、录音扒词儿。有的时候老师周一留采写作业,周三上课就要成稿成片,deadline抓得很紧,但是非常锻炼人,考验人的成稿能力和新闻敏感度。
再一个就说说实习。GW作为蝉联全美找实习大学第一名本身竞争就很激烈,SMPA实习氛围之浓厚有时候我真的会透不过气。很多人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实习,一直能实习到大四最后一学期。上课前,你总会听见有人张口闭口说自己在某某知名媒体有多累/加班加到半夜的故事,借用葛优那句话:没俩实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我现在在做自己大学生涯第六个实习,即便如此我都不敢在课上说自己在哪里实习,毕竟大神太多,说出去怕被人笑话。
再来说说SMPA的缺点吧。一个就是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虽然说DC很左大家都很开放包容,但真要说交朋友的话很难。一方面,我作为国际生,对于美国社会的了解从无到有要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期,所以在这个期间很难和美国人创造共同话题。另一方面大家真的很忙,每周五六节课再加上两个实习和一个兼职,谁有功夫坐下来谈心聊天?说到底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再一个就是SMPA,包括整个GW,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助。那边有同学问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很多时候,学校能给你提供的资源,包括career service和academic advisor甚至是教授的office hour,都是形同虚设。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不知道的就查谷歌,不懂的自己维基,不会做的去Lynda上自己去学。对于渴望独立自主的人来说,这的确是好事。但我就想吐槽,我每年付六万多刀学费,咋到头来啥啥都要我自己干呢?
还有就是GPA普遍偏低。这一点也没啥可说的,毕竟我校期末被戏称赶超普林斯顿全美第8难(何苦),平均GPA3.2摆在那里。对于想在未来深造靠法学院的同学们而言,一定谨慎再谨慎。
哦对了,多跟新生说一句,GW没有水课,SMPA更没有水课。你学长学姐们上了四年都没找着水课,既然来了,就安安心心学习吧。
关于SMPA的介绍我就说这么多了,关于国关学院的介绍,我诚心邀请中东关系专家、我的荣誉舍友@陈宇牧 来作答。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朔幽子 发表于 2020-3-3 11:07:45 | 只看该作者
 
谢邀!你会感觉你的同学都很有钱,不过DC的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都是非常好的。太晚了,改天继续补上
你要知道GWU是没有绝对意义上校园的一所大学,东西横跨17到24街,南北从I到C街。就跟你在北京学校西门对着中南海差不多的感觉
学校的体育馆如果不是学生那么你必须是GW的校友,并且住在雾谷
学校食堂我没怎么去过,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食堂,跟村里大学不太一样
基本不用开车,尤其是Uber大行其道的今天。我那车每天就是放在地库或者出去玩才用
机场很近,离学校四站地铁,飞美国国内非常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还是秋风 发表于 2020-3-3 11:07:55 | 只看该作者
 
资源非常丰富,毕竟在美国首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guoguo麻麻 发表于 2020-3-3 11:08:04 | 只看该作者
 
2014届商学院校友。
首先的首先,会经常被人和华盛顿大学搞混。尴尬的是我们的排名还不如他们。
教授里有圣人也有碧池,有神级学术狂人也有脱线的学究,没什么混的余地;常有世界各地的政治人物来访(毕竟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声名赫赫且批量出产政治人物妻子);因为是李承晚母校所以会有很多韩国同学(部分很爱聚集在图书馆星巴克门口抽烟);图书馆小操场的地砖上写着捐款校友的名字,土豪前辈们被我们日复一日地践踏;图书馆小操场的圆形小亭子里有时会有acapella团练,是晚上下自习的一个buff;图书馆2014年装修了,二楼许多Mac; 住在校园旁边可以常步行去白宫(看各种抗议,反堕胎反环切)去华盛顿纪念碑反射池边看书(被各国游客拜托拍照,一小时集齐五个thank you veli veli much);国家美术馆一呆一天;在NGO实习/工作的同学会比其他城市多非常多倍;院系会组织看Washington National's的棒球比赛。
最后,各种幕后新鲜八卦,请加入Facebook小组“Overheard at GW”。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仙人。值得观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6粉丝

421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4 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