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文化] 农村举办丧事,为何流行“摔瓦盆”的习俗?背后的原因少有人知

[复制链接]
67054 0
白羊hao1234 发表于 2021-3-2 02:41:3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往今来,追求长生不老者屡见不鲜,像秦始皇、汉武帝、嘉靖皇帝,为了寻找所谓的永生方法,几乎尝试了各种方法,最后全部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世间根本不存在长生不老的法术,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要面对死亡,毕竟生老病死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这种结局。

农村举办丧事,为何流行“摔瓦盆”的习俗?背后的原因少有人知 第1张图片


既然改变不了,不如看淡死亡,道家创始人老子曾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管如此,但真正能看透生死的比较少,当亲人去世后,心情都非常悲痛,为了表示对亲人的悼念,古人对丧葬礼仪极为重视。

关于丧葬礼仪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经过几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一些丧葬习俗并没有消失,在很多农村仍然很流行。在笔者家乡,举办丧事的时候,有一种必不可少的习俗,那就是“摔瓦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习俗呢?背后原因少有人知。

农村举办丧事,为何流行“摔瓦盆”的习俗?背后的原因少有人知 第2张图片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摔瓦盆,顾名思义,就是用力把瓦盆摔碎。另外,通常是由长子或长孙摔瓦盆,之所以如此,与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人看来,如果没有继承香火的儿孙,会感觉抬不起头,甚至对不起列祖列宗。

倘若去世的人没有儿孙,只能从家族中找一个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为他摔瓦盆,往往选择年长的侄子。万一既没有儿孙,也没有侄子,那就比较尴尬了。换而言之,谁负责摔瓦盆,就意味着享有继承人的身份,别人不能跟他争夺。摔瓦盆讲究一步到位,即使因某些缘故没有一下摔碎,不能摔第二次,只能用脚踢碎。

农村举办丧事,为何流行“摔瓦盆”的习俗?背后的原因少有人知 第3张图片


除此之外,瓦盆的选择也有讲究,随便找一个瓦盆是不行的。但凡家庭条件不太差,都会花不少钱,到专门售卖瓦盆的地买一个,或者定制一个。同样是摔瓦盆的习俗,不同地方或许也有细节的差异,并不是完全一样。有些地方,会选择底部带孔的瓦盆,孔的数量不固定,其中大有讲究。

每个习俗都不是凭空而来,也非一朝一夕形成,背后必然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问题来了,民间摔瓦盆的习俗,也有感人的故事吗?答案是肯定的。

古代有一位读书人,刚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考虑到儿子年幼,需要有人照顾,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个女人也就成了孩子的继母。原本邻居亲戚还担心继母对孩子不好,但继母温柔贤惠、勤俭持家,对孩子更是没得说,呵护有加,视如己出,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她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女人。

农村举办丧事,为何流行“摔瓦盆”的习俗?背后的原因少有人知 第4张图片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父亲身患重病,没多长时间就病逝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如今更是雪上加霜,孤儿寡母的日子几乎陷入绝境。继母很坚强,用弱小的肩膀,扛起了家庭重担,不怕苦不怕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继母的努力下,日子一天天好转。继母竭尽所能供孩子读书,平时自己省吃俭用,却经常给继子买好吃的。继母每次上街,都会给孩子买不少零食,然后放在头的瓦盆里。多年以后,孩子学业有成,并且考中进士,踏入仕途。正当他准备好好孝顺继母时,继母却病倒了,没多久撒手人寰。

农村举办丧事,为何流行“摔瓦盆”的习俗?背后的原因少有人知 第5张图片


他伤心欲绝,每天沉浸在悲痛之中,尤其是看到那个以前放零食的瓦盆,更是嚎啕大哭,那里面装着继母对他的满满的疼爱。亲戚担心他伤心过度,经过一番商量,悄悄把瓦盆摔碎。从此之后,摔瓦盆的故事流传来了,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丧葬礼仪中的习俗。

有人认为,摔瓦盆的习俗带有封建迷信思想,应该被取消。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是孝道的体现,非但不能被取消,反而应该继续保留。各位读者,你们那里有摔瓦盆的习俗吗?你觉得取消好,还是继续保留好?欢迎留下你的观点。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5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