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复制链接]
48191 20
mankal 发表于 2021-4-21 21:17:4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人初二,最近看了黑神话悟空的实机演示,很是震撼,但这种震撼却仅限于人物建模的逼真,画面细腻,战斗流畅,最后孙悟空用金箍棒阻止另一个孙悟空打杀大狼时,随着金箍棒一个个亮起的字时,弹幕都在刷泪目,震撼之类的词,但我却一点感觉都没有(有没有看过外国人看时机演示时的样子,除了能听懂中文外,我就跟他们一样,对最后冒出来的猴子大感迷惑)


下一篇:巴西单日新增逾十万新冠病例,民众敲锅抗议政府应对不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msacer50x 发表于 2021-4-21 21:18:34 | 只看该作者
 
这话看要好听了说,还是难听了说。
难听的话在后面,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人都可以看一下。


好听了说,那就是还小,接触的东西也少,认知能力也差,毕竟不过初二而已,议论文可能都只能是写的空洞无物的阶段。
如果说这个年纪你就已经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了,那绝对是扯淡,即使能,那也是一鳞半爪。
你没有见过鲜血,不知道什么叫抗争,不懂得何为震撼,无法理解朦胧美,这些都没有错,只是阅历不够而已。
你知道这个民族可能伟大,知道中华文化可能灿烂,但是你也只是听说,听别人强行对你说的,甚至没准你还会产生一点抵触的情绪,因为你叛逆,想与众不同以彰显自己的个性。
并且你也不知道的是,并非只有中华文化,全世界每个地区的文化都同样灿烂。所以你不仅仅是没有活成一个中国人的样子,你也并没有活成外国人的样子。
换句话说,你还只不过是在成长阶段而已。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需要有自己的见识,如果要给你建议的话,我并不会建议你非要去接受或者去认同中华文化,而是希望你可以去了解文化,人类的文化,人类整个文明中创造出来的文化。
哪个地区人类的文化都可以,因为每一段文化都值得你去了解。只是你作为中国人,使用汉语,可能了解中华文化对你来讲难度最小而已。
接下来就是难听的了。
以上的好听的回答,都是我为了给真正有这种困惑的人写的,而不是给题主你写的。
 第1张图片 8月22日提问说自己是个初二学生,8月29日就开始大学舍友排辈分了?
7天从初中到大学,你是哪个文曲星下凡了!?啊!?
黑悟空火了,终于让你找到了热点,这顿蹭热点的操作也是可以,轻松获得了400多关注度,想必你还是很满意的吧?
碰瓷初中生,碰瓷黑神话,碰瓷中华文化。
退一步讲,即使你真的是初中生,那么你也假装成过大学生,无论真假,你提问的内容就暴露了你的动机。
难听的话就是,以后少做这种哗众取宠的事情,否则对你的成长只会有害无益。
果然还是被建议修改了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中国最好好好 发表于 2021-4-21 21:19:04 | 只看该作者
 
先给大家看两张图,第一张是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画的神奈川冲浪里,第二张是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画的富春山居图。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虽然我不懂艺术,但就个人的审美角度,我是更喜欢第二张的。
下图是动画鬼灭之刃里借用了浮世绘风格来表现的水之呼吸,看过的观众应该都印象深刻。
 第5张图片 而下面这部电影是多数人听到富春山居图之后的第一反应。
 第6张图片 所以你说是中华文化没有魅力吗?反正我肯定是第一个不承认的,关键是现在的文艺创作者在搞些什么玩意?
当然我们也有很优秀的发挥出了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例如牧笛、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放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顶尖的作品。
 第7张图片

 第8张图片

 第9张图片 但它们离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就像我们不能始终把四大发明挂在嘴上,这些过去取得的成就对当下的局面是无益的。
06年的时候,卡普空出了一款和风神怪题材的游戏叫大神。
 第10张图片 十年后网易也出了一款和风神怪题材的游戏叫阴阳师。
 第11张图片 为什么中国的游戏公司要去做日本的文化?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人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开拓,我们只需要模仿就可以了,如果是从头钻研如何从自家文化里获取灵感,成品质量肯定是不如这样做的。而玩家又很现实,大家是玩游戏,而不是玩养成,只有粉丝才喜欢玩养成,成品质量当然才是最重要的。
这里并没有批评厂商或是玩家的意思,因为日本人也是这么起家的。
 第12张图片

 第13张图片

 第14张图片 题主说自己感受不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很正常,因为我们技不如人,包装能力不行。当然近年来也有很不错的从传统文化里寻找到了灵感的作品,例如雾山五行中的毛笔作画和导演从香港武打电影里学到的兵器打斗。
 第15张图片 但严格意义上说,香港武打电影虽然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也不是从大陆本土发展出来的,实际上还是模仿借鉴。而且这样的作品数量太少,整体影响力也有限。
总而言之,我们在文化方面还是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还没有能力让我们庞大的文化宝库发出应有的光芒,所以暂时只能接受以模仿外国文化为主的现实。
虽然不免感到灰心,但不能对中华文化失去了信心。光是从日本人把一个三国题材翻来覆去地进行改编也该知道,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宝库是绝大多数国家红了眼也羡慕不来的,只是它一直在等待有一天可以在国人自己手中绽放出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三宅宝宝 发表于 2021-4-21 21:19:58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化最大的魅力可能就是:你甚至感觉不到她的影响。
你不必崇拜神,你不必为地狱恐惧,你不必为世界末日担忧。也不必因为不相信宗教荒谬的真理,被送上绞架或者火刑场。
虽然外敌入侵,你需要抵抗。但是,你不必为了神,或者国家、民族去征服别人,来证明你的神、民族、国家伟大。
虽然,中国人也有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但是你出生的时候,大概率是一个农民,不是一个农奴、奴隶或者低种姓的印度人,虽然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大,但是总是还有希望,还有相对的自由,没有被人当成会说话的工具,被人贩卖或圈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对于其它国家来说,王侯将相就是有种的。贵族,是生出来的;农奴或者奴隶,也是世代相继的。
世界文明当中,只有中国是世俗的、人本的、自然的。中国先哲提倡不言之教,天地不言,万物服从。因为中国先哲立志认识客观的规律,要根据客观的规律修身、治国、济世。没有天堂的诱惑,没有永生的欺骗,没有地狱的恐吓、世界末日的威胁。你所向往的,大多是先哲和中华文化所提倡的、维护的。
当然,你可能很享受征服、屠杀的快感和宗教的虔诚。非常不幸的,你的祖先已经征服了大多可以耕种的土地,建立了泱泱大国,不需要你再冒险;早已认识到世界是辩证的,没有永恒的地狱、天堂,也没有永恒的神,所以中国人无需宗教。虽然,西方人以宗教作为自己“文明”的标志,但是,即使从2000年前的中国人来看,也是愚昧和落后的。
为无为,味无味,最为普通、平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成为英雄?你没有看到英雄背后大量的无名牺牲。
要去探险?你没有经历野外的各种危险和挑战。
成为富豪?你不知道多少人因为投资失败,而    。
为了平常的生活,你不知道多少人在努力,多少代人在努力,有人流血牺牲、有人卧薪尝胆。
平常的生活,才是最为魅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筱晨12 发表于 2021-4-21 21:20:49 | 只看该作者
 
我跟你好好唠唠,后面有些话如果脾气太冲,那是口不对心,你原谅我。
咱们就从你说的黑神话悟空以及《西游记》开始吧。
那个宣传片的原设定是原来网上的一个故事,一只花果山的小猴子听说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传说,瞬间被这种反抗尘世的魅力感动,于是勤学苦练试图走上这个自己偶像的道路,像他一样对抗压迫,可等他准备大闹天宫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偶像成了灵山座下的斗战胜佛,不仅屈服了权威,也似乎忘却了曾经的本心。
在宣传片里,最后出现的真悟空让无数人泪目,这个情节没有官方的解释,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大圣没有忘却初心,他不是以佛相出现的,拿出的如意金箍棒就意味着他还是那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不是拈花微笑的斗战胜佛。
《西游记》也是一样,取经四人组历经艰险,饱经风霜,与妖怪斗法,与神佛斗智,你可以理解为他们最终达成理想,入证大道,也可以理解为他们最终是被驯服了,宛如每一个幼年志向千变万化改变世界的男孩子成年后目标都是买房一样。
至于《三国演义》就更残酷了,刘关张桃园结义有情有义、诸葛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曹孟德东临碣石波澜壮阔、孙十万拒守江东也算是三代如一……关羽的勇义,张飞的豪情,孔明的智慧,曹操的大气……可以说这些主人公身上都分别具备了每一个优秀人才理想的气质类型。然而最终的结局是天下没有在这轰轰烈烈的时代征伐里酣畅淋漓的得到归属,反而是在一个充满阴谋诡诈的宫廷斗争中被司马家窃取,理想主义的蜀汉人才凋零,留下一个痴傻的后主,磨灭所有人的希望。
此时,年过半百的人一旦再回头看到书头第一段:“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很容易产生一种一生奋斗熬不过天命的无力感,感触深重,这便是老不看《三国》啊。
中华文化的魅力,多绽放在逆境中的不屈,似文天祥零丁洋叹息、于谦北京城外拒敌;
亦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如诸葛亮六出祁山,屈夫子愤然投江;
还会是为践行责任九死不悔,像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安西军死守龟兹满城白发……
中华文化,有不少如强汉盛唐那样的雄浑风光之时,以卫霍之志,李杜之才来教导和劝谏年轻人积极向上。
但中华文化的魅力,更多的是体现在忍辱负、坚持不懈、不忘初心、千难万险、以及最终面对世俗挑战这些故事和记载里的。
每一个人小时候都宛如《水浒传》中武松鲁智深一般豪气冲天,可当他们成年以后,有的人变成了投降主义的宋江,有的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林冲,有的人甚至变成了欺男霸女的高衙内……最终,大部分人的人生就宛如宋江像朝廷投降一样,也向世俗妥协,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闭两只眼去做违背本心的事情。


你才初二,主要任务不过是学习,这是一个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的工作,你不会有任何的无力感,你不需要做与你自身三观冲突的事,不会有任何人强行要抹平你的棱角,改变你的志向,因为你还没到时候,你连家门都没远离过,最简单的漂泊之苦思想之痛都还没经历过,你不需要从所谓的中华文化中汲取任何精神上的支撑,你自然觉得他没有任何的魅力。
如果你一生都感觉不到中华文化的的魅力,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意味着你一生都不需要从其他地方找到精神寄托,你自己幸福的生活已经可以完成这一切了,但如果有一天你想去寻找这种寄托了,那你就会体会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了。
每个人出生时是个方形,而世界不断的想把你磨成圆形,中华文化的魅力,就在这方圆之间,让你慢慢体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汪汪叫的猫 发表于 2021-4-21 21:20:56 | 只看该作者
 
当你喊爷爷奶奶姐姐妹妹叔叔伯伯婶婶嫂嫂姐夫姑姑外公外婆姥爷姥姥舅舅大姨小姨姨父的时候,你就处于中华文化中。全世界其他的国家没有几个把亲戚的称呼分得这么清的。大多是爷爷外公不分,叔叔伯伯没区别,舅舅叔叔一个样。
当你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物,感冒了喝开水、去医院开药,你就处于中华文化中。全世界没有几个别的国家的人喝开水,不喝生水。感冒了基本都是先扛着。
当你学习累了,想玩一会,你爸妈走过来跟你说,现在不努力学习,长大后别人坐办公室、你去外面搬砖,你就生活在中华文化中。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真正把学习当回事,并没有感受到学习有用,不认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欧美人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是收获,拉美、非洲人怎么都没有收获,中东人信真主才有收获。
当你走到一个景点,抬头一看,关帝庙,上面写着:
上联:存心邪僻 任尔烧香无益;
下联:扶身正大 见吾不拜何妨。
你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放眼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怪力乱神,拜一个虚拟创造的万能之主。只有我种花家尊重的是自己的祖先。
 第29张图片 世界宗教地图。印度是印度教,其余是一神教,中南半岛是佛教


-----------------------------
破万赞了,感谢乎友们的支持。
关于喝开水这里,有人认为外国饮水干净,所以直饮。并不是这样。
为什么英美老外宁愿买更贵的进口水,都不喝中国的饮用水?



相关回答:
中华文明的自信来源于何处?华夏的文明有没有中断?为什么这么说?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一个长时间屹立不倒的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未夏言 发表于 2021-4-21 21:21:0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能亲眼见过,
你的缅甸同学听到“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一个xx省有xx千万人”时那种震惊的表情;你的泰国同学老师各个用筷子用得跟你一样熟练,甚至有的用得比你还利索。
如果你能亲身感受过,
那种不用学英文,只用母语就能轻松获取世界上绝大多数信息的便利。
如果你能亲自和你学医的泰国同学聊天,
如果告诉他们你的医学课本都是用中文写成的,里面的所有专业术语都有中文翻译,他们多半会露出一脸的难以置信。因为泰语里几乎没有英文医学术语的翻译(所以他们只能用英文课本学医),甚至连“电脑”这样的词都得用英文原词。
如果你亲眼见过,亲身感受过这些东西,我想你大概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但如果你不能亲自到现场感受,那也没关系,网友分享的经历大概也可以帮助你体会一些,比如:
一位在澳洲网友发现,太平洋岛国来的居民们英语都非常流利,尽管他们的母语不是英语。问他们怎么学的,答:看英文电视节目——原来他们用自己语言办不起好的节目,要看也只能看英文的。


总的来说,你“体会不到”的原因很简单:你的相关阅历还太少。
你不知道,
原来我们的习以为常,是他们的不可思议。

我曾经也有和你相似的疑惑,而且即使现在读到了研究生,我还没读过一部四大名著的原著,更别说什么四书五经,但这并不影响我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强大。
我在另一个问题的回答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让你从另一个视角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大。
往者不谏: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要“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简单来说,你可以:
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到不同国家亲自生活体验,了解他们的人文历史和民俗。

相关阅历越多,你越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强大。


为什么这么做可以帮你“体会”?
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用了评论区的话)。
如果把各国文化比作一座座大山,而你一辈子都生活在“中华文化”这一座大山里。现在你说你要“体会这座大山的美”,那该怎么做呢?
是继续呆在这山里死磕,还是走出这山,站在其它山(其它文化)的角度看待你的山?


最后,我刚好也写过一篇《黑神话》和文化有关的文章,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看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360070感谢各位的支持和热烈讨论
我想做些补充,也顺带回复一些朋友的评论
1.“出山”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在逐渐被国人熟知的方法——翻墙。
这里不便多说具体方法和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你在墙内看到的东西,太单一也太美好。翻出去看看墙外世界的那些妖魔鬼怪,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谦虚仁爱”、“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合作共赢”、“自强不息”等等主张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牛逼的东西,尤其是在西方掌握话语权的今天。


2. 有朋友劝我多出去走走,接触身处底层的人们,看看世界。
谢谢提醒,其实我现在就在做着这事,虽然我现在阅历还很有限,还需要继续“多看看”。
在这里分享一句话,是我的一位泰国教授分享给我的:
我们需要旅行,它可治愈偏见、固执和狭隘。如果我们一生仅生活于某个方寸之地,我们将无法变得善良、健全和宽厚。
——马克·吐温 《傻子出国记》
这是我自己的翻译,因为网上的翻译都不合我意,下面是英文原文:
Travel is fatal to prejudice, bigotry, and narrow-mindedness, and many of our people need it sorely on these accounts. Broad, wholesome, charitable views of men and things cannot be acquired by vegetating in one little corner of the earth all one's lifetime.”
- Mark Twain. The Innocents Abroad
这位泰国教授很有意思,对我的价值观影响也很大。他在美国读了全奖的流行病学博士,读博前独自在孟加拉国工作了一年,读博期间去了非洲好几个国家做现场调查。他总是说自己很后悔自己在读博期间把太多时间花在了美国的舒适教室里,没有去更多的国家,接触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劝我要去印度、肯尼亚之类的国家做现场调查,他说只有亲自在那些地方生活过,亲眼见过那里的人们,亲自和他们接触/交流过,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才会变得不那么狭隘和傲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摇曳的梦 发表于 2021-4-21 21:21:2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骂你,说你,但是我倒觉得你挺正常。
其实外国人(特指)不爱过圣诞,不信基督,不喜欢政府那一套自由说辞的人也很多。哪怕是日本,也有些青年真不爱看日漫逛漫展,不喜欢逛庙会,对JK美少女不感兴趣,他们也在推特上发“感觉自己不像个日本人。”
所以你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是一个中国人却活出了一个外国人的样子,
你也就是活出了普通人的样子罢了,跟外不外国没关系,多开开眼界,就知道你这情况属实平平无奇,没什么大不了的——哪怕你才初二。
我觉得你看什么,玩什么,都是自由,真的。
如果有人为此说你不正常,说你不爱国,直接怼回去,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评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中华文化其一就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心。
中华文化不局限于几本名著国学,不全在几句古诗几个节日上,它已经彻底地融入了人民的朴实生活中。(贯穿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如果一个文化,需要人们把它供起来,那教条礼数给它严格地框起来,高高在上地脱离人民群众,那感受不到也罢。
然而中华文化的魅力就在于“你想怎么感受都行,你觉得它没有都可以,只要你不伤害其他人。”因为它本身就无处不在。
文化的根源是源远流长的。
举例子:你只要是中国人,吃一口大米啃一口包子,你就享受到了中华饮食文化了,就这么简单。所以放下书,给自己煮一顿饺子,或点个冒菜火锅牛肉包子炒菜砂锅等等,吃得开心就行了。
因为这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了,民以食为天,菜米酱醋盐,一日三餐谁都不能离.....(怎么唱上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你随时都在感受中华文化,只是你自己根本没意识到,随着时间与阅历的提升,你自然就懂了,何必为了这个徒生心结呢?
至于感受魅力,后天慢慢领悟嘛,你急什么,先把圣贤书读好。你想的越多越没用,思而不学则殆啊。
比如过春节,你嫌吵,从一片喧哗中逃离进了自己的房间,只想打打游戏,吃点东西,躺一下午加一晚上,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个说法就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样的心境,你与古人皆有。
你觉得你与主流与时代格格不入,巧了,很多古人也这么想!——你看老外就没这个想法。
你想在这片土地上完完全全不感受中华文化,还真挺难的,我的意思你不可能过成一个外国人。也许你连圣诞节也不稀罕。
因为我自己都知道,道家学说——巴蜀文化(不是巴蜀文明)——四川人悠闲自在的个性,这一切是有关联性的,因为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才养成了我独特的性格与思维方式。
对于四大名著里很多的常识我都不是从书里知道的,像从王者荣耀里才知道有五虎将。之前印度发了一份中国阵亡的108名士兵的名单,我看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看了评论区里才知道原来是108将,这种get不到中华文化的笑点事常有发生,我感觉与你们有一种很大的割裂感
纠正下,这不是get不到中华文化,这是你知识点不到位而已,多读书就行了,你这个扯得太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我是你们的皇帝 发表于 2021-4-21 21:22:19 | 只看该作者
 
亲戚出国定居比较早。据他说,他们夫妇吵架时都用英语,孩子在家也不许说中文,因此勉强能听几句家常话,还不能带成语,虽然五官长相是中国人,但表情神态思维方式已经完全“非我族类”。亲戚很满意这个结果,还暗示他们不打算和华人成亲家,当然黑人也不行。
刚刚到国外生活时,华人的身份对亲戚来说,就算不像宋江脸上的刺字,也是令人不安的。她说同袍们说话太大声,穿衣打扮家居布置的品味堪忧,有了钱只知道买买买,排队时贴得太近像是跳辣舞,公婆对她说感谢你为我们家生了孙子孙女,这句歧视女性的话令她不舒服很久……传统文化里,音乐不能流传,建筑缺乏高度,绘画不讲透视,他的发语词是,按照洋人的习惯,怎样怎样,你们中国人啊……
从前,我不知道怎么反驳,只觉得羞愧,现在,我不想反驳,只想笑笑。
亲戚的孩子,失去母语,意味着和传统失联,切断了回家的路,而又无法真正融入另一个传统,仿佛一只处境尴尬的蝙蝠,想加入鸟类,鸟儿说它不能生蛋,想加入兽群,兽嫌它会飞。
传统,就是活在眼前的过去。大概只有这两种人,是完全感受不到它的魅力的,前者主动阉割,后者被动去势。而你,题主,迟早会体会到的,越是有价值的东西,越不会轻易被你肯定。历史,地理课没有被主课占用吧,都粗略读过吧,我们的文明,诞生在广袤的内陆平原,东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西部是巨灵般的喜马拉雅,漠北苦寒,19世纪中叶之前,打劫的都从那里来,不过从长远看,皆不足为患,那些没有被长城挡住的铁蹄,不都陷入华夏文化的沃土中不可自拔吗,这何尝不是传统的魅力。
今天,我们的政治和司法制度,城市标准,知识体系,都有西方的影子,关于平等,独立,自我,女权等观念也多半来自西方,我们小时候看迪斯尼动画片,去迪斯尼乐园玩,长大了看好莱坞电影,听别人的音乐,欣赏别人的艺术,吃穿住行都陷入西方文化的浮光掠影之中,审美趣味和父辈已经大相径庭,不光是我们,全世界都不得不卷入西方式的全球一体化中,不可能再有孤立发展的文明。
我们这一代的困境是,在接受了现代科学和西方价值观之后,很难对传统遗存感到自傲,甚至不相信这遗存中还有所谓的“博大精深”。因为缺乏对自家的文化清醒的认识,不得不把别人的拿来变成自己的,而在植入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排异。
可是,有一样东西它是有生命力的化石——语言。语言是存在之家,大地山川万物因语言向我们呈现,我们的思想,情感都来自汉语,它早就是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只要汉语还是母语,我们就活在传统中,犹如鱼儿在水里。
母语是家园,就像一本圣经对曾经流落番邦的犹太人来讲,是可以装进口袋里的祖国。
透过汉语,我们知道了祖先是怎么理解人生生命,世界,爱,以及真善美。凡是最能体现中国气质的语言,很难翻译成英文,比如:缘分,境界,气韵,孝道。而中国人一听就明白,无需解释。
汉语之美,恐怕无人感受不到吧。它的画面感来自象形,看见“田”字,自然联想到阡陌纵横,看到“山”字,仿佛看到山峦起伏,看到“仁”字,原来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关系应该是仁爱…相对于符号化的字母文字,汉字把我们直接带到真理面前;它的音乐感来自四声,在诗词中,平仄,押韵和对仗的使用,使得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竟然也有人不喜欢的,台湾柏杨就说过,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样四,六句一组的骈文,好似乞丐唱的莲花落,油腔滑调的。所以他会写丑陋的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自称“中国人”?”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何等响亮,何等壮美,何等自豪,何陋之有?
我们那农耕的祖先,把他们的浪漫与务实,温厚与放浪,伤感与旷达,失落与得意,通通都封存在诗词中了,那些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穿越千年的风尘交到我们手中时,仍然是鲜活滚烫的。小时候被逼着背诗总是苦不堪言,有过打死李白的想法,没事写那么多诗干啥?因此有人批评我们的教育就是死记硬背,可是,那些文,史,哲不分的诗句和绝美的意境,小朋友怎么可能理解?那些藏在心里的诗,像一株不动声色的植物,暗自生长,会在某个季节,开出满枝花朵,才发现,我的喜悦和悲伤,族人早已感同身受,我能说的,和说不出的千言万语,都在祖先的诗句里了。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就算独自站在星空之下,也不会孤单了。
中国的诗词是浸在酒香中的,它的感染力像自家酿的米酒,上头比较慢,但有后劲,常常要待你积累一定的程度,才能沉醉其中,从此就上了瘾,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中国有很多唯美的地名,像扶风,云梦,瑞丽,墨脱,修水,宜春,婺源…,我们的祖先爱给寻常物起一个诗意的名字,像是沧浪亭,扫叶楼,容膝斋,寒山寺,莫愁湖,歌熏桥,桃花坞,花驳岸…高人在沧州隐逸,神仙住在蓬莱,天帝的书房叫琅环,太阳沐浴的地方叫咸池,天庭的神树叫扶桑,若木,扶摇,云神叫云中君,命运之神叫大司命,希腊人的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在我们这儿是曦和,望舒…就算是卖酱肉,做糕点的,也有那么优雅的名字——陆稿荐,采芝斋。像是钟鸣鼎食家庭出来的孩子,打小见惯了好东西,汉字带给我们的美,也早就化成了集体无意识融入我们的血脉,滋养我们的心灵。我的祖籍是一个叫“梅村”的地方,想象故乡千株梅花盛开,疏影横斜中,暗香浮动里,可以吹笛到天明。
看不懂自己的文化中最好的东西,对我来说,就像小时候做游戏,小朋友说,不带你玩,那是一件很绝望的事。
为什么那么多人爱苏东坡?实在是他身上无可救药的乐天精神太吸引人了。苏大学士,既以天下兴亡,国家盛衰为己任,又迷恋美景佳肴,达时鲜衣怒马为帝王师傅,穷则大庾岭外天涯倦客,见过鲜花着錦,烈火烹油的富贵,也尝了九死蛮荒的艰难,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看清世界的真相仍然爱这个世界,成为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全仰赖当时已经合流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有儒,可以讲担当,有道,可以逍遥,有佛,可以解脱。苏轼采用实用主义方法,什么环境用什么,但没有人说他不真诚。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后来,人人都得了苏轼的真传,成家立业时,是儒家,失败碰壁了,学云淡风轻的道家,死亡时,又成了佛家——3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虽然,他可能不清楚这些实用的智慧从何而来。
宋明之际,像苏轼这样的文人,是生活观念的引领者,在今天,生活是由影视明星引领的。


像苏轼这样,做人做到极致,便是艺术,把对人生的领悟,化成审美意识,发展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喜怒笑骂,皆成文章。不伪善,至情至性,纵使不堪,也要磊落,既捍卫自我,又宽容世界,活在人间,又不属于它。这就是苏轼的意义,这就是传统的魅力。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人间的生死,祸福,成毁,兴亡,都处在不断的互换中,因此做人也当随机应变,水无定形,随物赋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通权求变而已。喜欢的觉得这是智慧,不喜欢的说这是滑头。但也许正是我们文化里的宽容,变通,折中,调和,随缘,破执,韧性,才让苏轼走过至暗时刻,才保全华夏命脉在屡遭劫难后仍绵绵若存,成为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让我们读千年前的文字,犹如读一封家书。
这种危机中的生命力,是传统文化最迷人的地方,它是有生命的,会自我更新。中国人爱山水,山上有神仙,而水,不只具有适应性,它还拥有一种坚硬的事物无法理解的力量,它能磨平岩石,冲走看似永恒的骄傲的丘陵。


与其说传统被外来的工业文明,资本文明打败,不如说它已步入老境,早熟就必然早衰。它不是被抛弃了,而是腐烂了埋葬在我们心底里,被新生长起来的文化群落覆盖吸收,化成养分,渗透进血脉骨肉,不让我们的灵魂贫血,我们却不知道,好像春天的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评论区有朋友表示不觉得汉语美或不爱苏东坡,不希望被我代表。好吧。我有些武断了。
作为地球人,我有权欣赏任何一种文化,但对自己的东西情有独钟,也是常情。像是丘吉尔写《英语民族史》里,有克制不住的骄傲和得意。
对汉语不来电的朋友,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有人反对说女权来自西方,想想也是,老子提倡的女权——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谁也早不过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sljswy21 发表于 2021-4-21 21:22:47 | 只看该作者
 
分两方面说好了,首先题主可以先说说,中华文化之外,你能够深刻感受到哪种文化的魅力?比如你说对春节感受不强烈,那么你对圣诞节开斋节感受强烈么?你对四大名著看不下去,那么你对外国的经典名著看得下去么?你说你不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很多笑点,那么国外的文化常识你了解的多么,你不知道五虎将,那么你说得出耶稣十二门徒么?说得出亚瑟王十二骑士么?说得更直接一点,题主你需要先搞清楚,你是只缺乏中华文化常识,还是单纯地缺乏所有文化常识?你是只对中华文化感受不强烈,还是因为文化积淀不足,对所有的文化感受都不强烈,只对流行娱乐文化感受强烈?
另一方面,西游记当然是中华文化,但斗罗大陆难道是西方文化么?你不要看斗罗是个玄幻小说就觉得它是西方文化,网络玄幻小说或者说网文这玩意,首先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流行文化,甚至某种意义上还是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输出的中国文化,网文里的西幻、玄幻、魔幻等题材很多只是披了一层背景的皮而已,其实里面的价值观,故事脉络很大程度上还是带着东方文化的内核的。黑猫警长题主觉得是中国文化,那喜羊羊难道是外国文化么?就以题主的问题描述里自己的叙述而言,“我感觉西游记还没斗罗大陆好看(被语文老师知道一定会完蛋)但一些重要章节还是知道的(考试要考)”,在我看来,括号里那两句话可太中华文化了。出了泛东亚的儒家文化圈子,恐怕不会有这种思考模式存在,老师的权威和对应试的重视,这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吧?


在我看来题主其实就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导致要么缺乏感受,要么感受到了也不知道那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是年龄太小阅历太少,没有真的脱离过中国文化的圈子去接触其他文化,缺少对照,感受不出文化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0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