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头条] 理解中美关系的“情绪视角”

[复制链接]
68044 0
高枪盼 发表于 2021-6-15 17:04:2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关系不好,人文交流中止,我也很久没有和老美面对面沟通交流,好在可以在国内听很多相关的会议和报告,线上偶尔也会见到一些美国同行。

所谓“有千万个读者,就有千万个哈姆雷特”,理解中美关系,本来也应该是千万个读者,千万个中美关系。更进一步讲,由于个体并非一成不变,因此随着个体经验见识的不同、年龄阅历的增加,往往也会增多认识和理解中美关系的视角和维度。最终,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动态的个体所理解的中美关系,这样形成的理想图景就是无数个你的理解、我的观点,TA的见闻等合在一起,(理论上)帮助我们更加接近——那个无论是冷热对峙、激烈冲突、深度竞争、定点合作——中美关系的本相。


理解中美关系的“情绪视角” 第1张图片

然而,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令人遗憾的是,事情越来越向相反的地方去:中美彼此看待对方的方式都越来越单向度,越来越狭隘,甚至越来越偏激。这真是令人遗憾,也让身边很多人都深感忧虑,还有无力感。

若有人问:为啥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理解形成中美关系的图景是好的?这样的认知有什么好处?你怎么回答呢?

我想我会说:你看,咱们的脑袋都是圆的,这就是为那些丰富多样的观点预备的。一个执拗到底、一根筋到底的人,他们的脑袋早晚会变成长方形的。而人的脑袋不可能是长方形的。否则,就异形异化,异常难受。


理解中美关系的“情绪视角” 第2张图片

我所能接触到的有关中美关系的讨论会,有的能增加新知并结识新友,我因此很愉快。但也会因为从头到尾都是老生常谈,或者是听到一些让人费解的故作深沉、引经据典,或者是为吸引眼球、迎合受众而出现的网红言论感到失望和无聊。

中美关系出了问题,应该是、甚至肯定是中美两边都有问题,对不对?我们用日常的生活逻辑、普通的为人处世常识,就会得出这个结论,是不是?美国精英层似乎在过去几年就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认知转变,对我们的评论非常负面。对华强硬似乎也成为新时期的政治正确,在这一点上,川普人走茶未凉,拜登政府还在延续前任的对华战略的主基调。

真正让人担忧的是,当我们的讨论仅仅关注其中一方,并且是浓墨重彩地、感情饱满地关注其中一方,而忽略了其实是双边的互动造成今天的局面,那么,我们还能算是坦诚认真讨论中美关系吗?因此很多研讨会开得很累。

最近听会,有位老师提出他曾经听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系主任大卫·兰普顿先生,一位资深的研究中国的专家,曾经几年前亲口用中文告诉他,美国人面对中国的感觉就是“委屈”。并且认为是这种“委屈”的感觉成为美国战略焦虑的根源,因此才有这川普政府时期泥石流般的对华政策。

听到他这么一说,我一方面点赞这位老师的提问,一方面马上陷入自责模式,心想:我也曾有机会和大卫.兰普顿先生同桌就餐,咋就没能问出这么好的问题。当时中美关系已经不好了,但还没到特朗执政期,双边关系也没有现在这么差。我当时听到大卫说他的父亲(当时都快一百岁了)也关心中美关系,就顺着问了一个个人化的问题,具体是什么我也忘记了。但是他的回答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到研究中国,对中国的兴趣,以及他自己在中国的实地走访调研,其中他提到他曾经亲自下到中国的煤矿中,他语气中表达出对中国矿工的怜悯同情,这一点让我印象相当深刻。

不过,当我很快离开这个自我指责的应对姿态后,就顺着“委屈”的话题进入新的思考:如果说美国人对中国的主导情绪是“委屈”,那么我们中国人对美国的主导情绪是什么?厌恶、鄙视、愤怒、喜欢、羡慕、向往、恐惧、忧虑、困惑、无奈……

我猜想,或许是愤怒,当然这是被层层筛选出来的主导情绪。那位提出好问题的老师,继续提问说:面对双边激烈的负面情绪,该怎么办呢?中美该如何管控目前这种非正向的情绪呢?他的回答中有“熬”!是啊,人生不如意还十之八九呢,享受是少数,熬却成常态。国家关系大体也应该是这样吧!

话说回来,理解中美关系是否就可以等同于理解情绪,掌控情绪?

远非如此。

这让我禁不住想起弗吉尼亚.萨提亚女士(萨提亚家庭治疗流派的创始人)提出的冰山理论,无论是她的《萨提亚治疗实录》、《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中,还是在我所接触和经验到的现实中,冰山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体外在行为的内在系统模式,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概而言之,冰山理论指出:人的外在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行为背后的内在系统才是冰山的主体。真正的问题的解决,应该把目光和资源聚焦在冰山之下,而非冰山这一角。冰山探索得越深入,越细致,越准确,问题解决起来往往就越彻底、越根本。


理解中美关系的“情绪视角” 第3张图片

萨提亚女士运用她专业的分析、细腻的感受、丰富的案例,对人类行为之下的冰山做了层层剖析,就好比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自我下面还有本我和超我。萨提亚女士将人类行为冰山之下的内容由浅及深依次呈现给我们看,分别包括:人的感受、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认同的本质。因为两个个体在口头、行为层面的交锋,实质上是两座冰山的交锋。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沟通在开口之前”,因为内在冰山系统的能量可以突破语言,传递给对方相应的感受。

那么,如果我们把理解中美关系等同于理解中美之间的情绪,会发生什么?我想这就会让中美双方在非常浅表的层面上,进行非常深入的互动和激烈的纠缠,这实在对双方是很大的战略消耗。就是那种今天你批评我一句,明天我立即怼你十分钟,有时候甚至等不到天亮。

而情绪作为一个信使,原本是要带领我们进入更深的维度和更高的境界,去解决更大更真的问题,现在却被按压在门口,或者是对簿在公堂。中美关系由此成为一台戏,任凭世人评说。

唉!

我继续想象,将中美关系类比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带着目前的困境去做沙盘演练,去做咨询推演,我不无惊奇地发现,那个冲突的根源,那个我自以为是“更大更真”的问题,其实早就被一个十足智慧、先知般的前辈给说透了,这个人就是萨缪尔.亨廷顿以及他的那本书。

我知道很多人不赞同这本书,我也希望现实不是亨廷顿先生说的那样。

BUT, IF NOT, WHAT?

说到这里,就陷入更加的困惑和悲观。中美关系的改善,究竟路在何方?



上一篇:“川藏第一桥”横跨天堑 惠泽大渡河两岸
下一篇:贸易看广州,工业看柳州。当年的柳州工业有多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19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