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复制链接]
76980 16
江伟玉1 发表于 2021-8-2 09:28:5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1张图片
作者:关不羽
中国经济发展不能选择第三产业为主的“美国模式”,而要选择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模式”——这是时下颇为流行的一种论调。
出现这说法和近年来中国经济政策调整有关。
房地产、互联网产业、教培等产业纷纷遭到政策调整,进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都属于服务业即第三产业,遂有了上述“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的说法。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2张图片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说法,那就是荒谬绝伦。
1

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模式”出于想象

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是有依据的,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80%左右。
那么德国呢?服务业占GDP的70%以上,也就是说农业和工业在GDP中占比小于30%,更不用说二产中的高端制造业了。
“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模式”是没有依据的,美、德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差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而且,德国的工业在GDP中的占比近年来呈波动下降趋势。最低点是2009年的19.7%,2019年出现了次低的21.5%,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将近1个点,比美国的19%并没有明显优势。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3张图片
实际上,英法日德的服务业占比都在70%上下,不分轩轾。欧盟整体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也要达到66%以上,内部差距不大,德国的排名也不低。
德国的高端制造业发达,只是相对而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高端制造业的底子都很厚,连金融立国的瑞士在高端制造业上也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哪里有什么“高端制造业为主的德国模式”?只有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发达国家模式,各国之间区别无非是产业结构的细部差异,有的服务业占比更高些,有的工业部门更强一点,共性远大于差异。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4张图片
那么,德国的金融业就不发达、缺乏全球影响力了?
当然不是,德国金融产业是有跨国巨头的。德意志银行是货真价实的全球金融巨头,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巅峰时期的德意志银行,在华尔街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德国的金融不是不强,而是因其自身特点而显得低调。
德国金融业是混业经营,以银行为主,没有华尔街的投行那么瞩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国金融机构在投资领域没有实力。
德意志银行在巅峰时期,投资部的员工达到了3.8万人,与高盛不相上下。其业务规模也可以想见。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5张图片
德意志银行近年来的颓势,不是德国政府主动放弃金融业的政策调整,而是规模扩张太快、负面事件频发,被迫走了下坡路。
但是,即便近些年来“流年不利”,甚至被迫宣布退出全球股票交易,德意志银行依然在全球金融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一季度,德意志银行因SPAC热潮,重回全球IPO承销商的前十。
这哪里是金融不强大呢?说德国轻金融、重制造,是对全球金融体系缺乏常识的谰言。
比如德国股市常年不温不火、规模偏小、新闻不多,并不是德国金融产业政策有意抑制,而是全球金融产业长期分工的结果,这确实和所谓“美国模式”有关。
2

“美国模式”是制造业衰弱吗?

今天的全球金融产业格局二战后的产物,美元在二战后获得了全球货币的地位,其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球金融产业的中心。
华尔街吸纳全球资金的同时也在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德国乃至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在华尔街摆摊设点甚至开疆拓土,金融产业“一头在外”。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6张图片
美国的金融管制较为宽松,更亲和风险和活跃度较高的投融资业务。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产业高风险业务在华尔街,国内市场自然是相对平淡了,让人误以为金融产业不发达。
德国如此,瑞士也是如此,甚至日本也一样。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国内中规中矩,但是在华尔街是自我放飞的,瑞银、德银、日本的软银在华尔街可不是“乖孩子”,都是翻江倒海善于折腾的狠角色。
相应的是,德国传统企业融资更依赖银行贷款,上市意愿不高,国内金融市场也就表现得波澜不惊。
海外市场大展拳脚,国内市场不温不火,是德国金融产业的跨洋模式,是欧美之间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这在其他发达国家中也是普遍现象。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7张图片
川普当初指责德意志银行在美国金融市场吸“吸血”补贴德国企业的原因,虽有过分之处,却也不是空穴来风。
德意志银行的混业模式,确实很方便“以外养内”的操作。由此可见,德国并非金融产业不发达,而是以美国资本市场为主的海外业务被打包在了华尔街名下而被忽视了。
因此,所谓“德国模式”的鼓吹者把德国经济说成是制造业立国的独立自主发展模式,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美、德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深层次、结构性的,双方不仅贸易关系紧密,还有比贸易关系更紧密的金融联系。甚至德国的高端制造业,也是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
不存在和美国模式抗衡的德国模式,只有在美国模式衍生的德国模式。
正因为美国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和海外玩家,其金融产业才会如此发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制造业衰弱了。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8张图片
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表示,“美国一直以来没有放弃制造业。去年美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81%,但其中60%以上都是为制造业服务的”。
这段话正确反映了美国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真实关系。
美国制造业在科研、设计方面的能力是无可置疑的强国,而且美国的高端制造业无论是在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依然保持强势。
以激烈竞争的汽车行业为例,2020年美国销量前25的车型均为美国本土品牌和日系车,德系车无一上榜。
美、德之间谁是制造业强国?新能源车的全球销量,特斯拉遥遥领先。这是制造业衰弱的迹象?
制造业早就不是陈旧观念中的粗放式工业,而是科研、设计、营销的庞大产业链,有着诸多的产业部门。
美国制造业的问题出在了生产部门在本土“空心化”——不是美国制造不行了,而是美国工厂不行了。
这也不是第三产业金融业发达导致的结果,而是国际产业分工变化的大势所趋和美国政府长期干扰制造业生产部门的错误政策所致,这种政策干扰大都是政治性的,而不是产业思维。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9张图片
所谓金融产业挤占制造业生产部门资源的说法完全没有依据的。美国全球金融中心,金融资源高度富集,并不存在和工业部门的资源争夺。
目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仅是1.22%,都可以找到大把买家,为什么美国工厂无人投资?
问题显然不是出在了金融产业或其他服务业,而是美国本土诸多政策限制导致美国工厂陷入了经营困难、无利可图的窘境。
金融业再发达,也不可能去投亏钱的项目,这并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也无需复杂的解释。
因此,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理解为制造业全面衰弱是片面的,将制造业空心化理解为“服务业比重过高”所导致的,更是倒置了因果。
3

“美国模式”学不到,陈旧经济观念制造的“德国模式”不能学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催生了美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远未实现,“美国模式”离我们还很远。无论美国模式的利弊如何,其实都没有办法学,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弃美学德”的选择。
至于所谓德国模式,“高端制造业为主”本属臆想,不符合事实。又谈何学习呢?
从德国的经济结构看,和所有的发达国家一样,都有着强大的金融体系和服务业支持作为基础,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仅53.4%,连全球平均水平的65%还相差甚远,谈何抑制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呢?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10张图片
事实是,我们的制造业获得的优质金融服务太少了,而不是太多了。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太低了,而不是太高了。
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庞大,“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市值,在全球金融业中都排名第一。
论体量,远远超过了德意志银行,但是论业务范围、全球影响力则是远远落后于德意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一头在外”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相比,工行等国有大型银行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没有金融力量的支持,中国制造业要发展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产业升级,是难以想象的。这是中国制造业的困扰之一。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11张图片
至于中国制造业还未实现升级,就已经出现了空心化的风险。那么,就该参照国外的经验教训,对症下药,把“锅”甩给服务业是毫无道理的。
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是千丝万缕、联系紧密的。
实际上,没有任何服务业可以脱离制造业而存在,比如房地产行业带动了大量的制造业,从建筑材料到家居日用,范围很广。
即便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但制造业发展不好,也不能说全系房地产所累。
而互联网产业的新兴服务业,更是对制造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没有拼多多、淘宝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廉价高效的商务平台,中国制造业将会损失多少内需市场?
没有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支援,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将会提高多少,劳动力成本难道不会因此水涨船高吗?
风向突变!中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当心掉入这些误区 第12张图片
更重要的是,中国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吸引和利用大量外资服务于中国经济,弥补了中国金融体系内向封闭、活力欠缺的短板,这才有了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前十五年的高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产业是中国制造业遭遇发展瓶颈时的续命药。
因此,抑制服务业以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主张,完全背离经济发展规律、脱离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的异想天开。
总之,以讹传讹的“德国模式”罔顾事实,是轻视第三产业、重工轻商、重工轻金融的陈旧观念借尸还魂。
这既是对德国经济结构的严重误读,也是对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紧密关系的人为撕裂。如果按照这种臆想出来的“模式”搞经济,无中生有地搞“模式切换”,于中国经济而言绝非幸事!


上一篇:气急了!没有收到全额付款,德国建筑承包商开挖掘机捣坏全新住宅楼
下一篇:中国企业是时候向德国学习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16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河柳树 发表于 2021-8-2 09:29:19 | 只看该作者
 
实体经济为根为主是王道。钱生钱靠不住!!别美国德国的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夜悠然1984 发表于 2021-8-2 09:29:44 | 只看该作者
 
不管何种模式,首要任务是消灭寄生阶层,让劳动者得到实慧,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暗暗de 发表于 2021-8-2 09:30:28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好多都是违背事实的,就是因为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我们才出现了这么多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Xizi_Jhm11R40 发表于 2021-8-2 09:30:46 | 只看该作者
 
脑筋急转弯并不是智慧……[吃瓜群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我还是挺唐僧的 发表于 2021-8-2 09:31:14 | 只看该作者
 
若大个中国,为什么要延用个什么模式去效仿他们?防西方的陷阱,解决所有卡脖子的事是当务之急,前提是要有家国胸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yidi 发表于 2021-8-2 09:31:39 | 只看该作者
 
更多技术工种没有人愿意干,国家政策出台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想透气的鱼 发表于 2021-8-2 09:32:3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没有自己灵魂,走得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ligen135815 发表于 2021-8-2 09:32:59 | 只看该作者
 
小工厂低端的也不要淘汰,我们那么多人口,不可能都从事高端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zyu1129 发表于 2021-8-2 09:33:39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有一句说对了!金融是唯利是图的!金融服务业的回报是巨大的,又是多快好省的!他们的主流必然会导致资金的主要流向不能流入生产业!谁不喜欢低风险!所以生产业总会处于鸡肋的状态!没干过生产相关行业不要这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4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