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孙中山的母语石岐话:可追溯至北宋末年,在夏威夷也有人使用

[复制链接]
83062 0
杨大道 发表于 2021-8-2 12:47:2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中山的母语石岐话:可追溯至北宋末年,在夏威夷也有人使用 第1张图片


编者按: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方言则是其中多姿多彩的一部分。方言既是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交汇和输出也在对外交流和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走读岭南方言”系列报道,带你了解广东特色方言故事。

石岐位于广东中山最具标志性的烟墩山下,紧挨中山母亲河岐江,是中山市的中心城区。这里是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石岐话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渊源。

这门方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在民国时期曾盛极一时,一度在上海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美国夏威夷,因为华侨众多,至今还有不少人能用石岐话交流。

近日,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采访多方人士,深入了解这门孙中山先生的“母语”。

孙中山的母语石岐话:可追溯至北宋末年,在夏威夷也有人使用 第2张图片


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末年

这里是香山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中山市86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精髓,走出过如明朝儒学集大成者黄佐、“中国现代音乐之父”萧友梅、“粤乐宗师”吕文成等历史名人。

石岐话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渊源。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然曾于2018年出版过一本《中山方言志》,并在书中提及,会说石岐话的人在中山境内原香山岛,自南蓢镇翠亨村始往北至崖口、南蓢、至张家边宫花、陵岗一带,往西至濠头、石岐一带,再往西南渡头、竹秀园一带,再往南往板芙湖洲、深湾一带,到三乡的白石止,呈现新月状分布。

书中介绍,中山讲石岐话的约有18万人。除了中山石岐,因曾属原来香山岛的一部分,现在的珠海境内也有不少石岐话村落。虽然使用范围不算宽广,然而石岐话却能让说此方言的人们引以为傲,因为孙中山先生的母语也是石岐话。

高然告诉南都记者,石岐话属于粤语广府片,是中山最古老的粤语方言之一,也是中山六大粤语方言之一。这种方言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在南宋达到石岐话村落的建成高峰。元代仍属小高峰时期,明代和清代各都有超过20个村落建成,随后沉寂。

石岐话的声调只有6个调类,平声分阴阳,入声也分阴阳,上声和去声不分。与普通话相比,石岐话有部分词的语素与之相反。比如石岐话把客人叫作“人客”,把公羊叫作“羊公”,把秋千叫作“千秋”,“刮台风”在石岐话里则会表述为“打风颱”。

孙中山的母语石岐话:可追溯至北宋末年,在夏威夷也有人使用 第3张图片


歌谣记录民间故事

“60后”冯东航是土生土长的石岐人,在中山历史文化研究“朋友圈”中小有名气。他著有《石岐话词语笔记》《石岐方言故事》等作品。为出书做准备,他曾经尝试收集石岐本地的童谣,最后惊讶地发现,居然收集到了400多首。这些歌谣中,反映了不少石岐、中山的故事。

比如一首流行于石岐及其他说中山粤语石岐腔地方的《月光光》,唱的是新嫁娘拜堂的场景:“月光光,俾把头毛妹梳妆,梳大髻,插红围。插起花围沃沃贡,着起红袍拜月公。你又拜,我又拜,拜到出年好世界。接埋心抱嫁阿拉。拉姑嫁落渡,一篮番薯一篮芋。”

歌词中的“梳大髻”指的是中山一种传统婚俗,准新娘要在婚礼的前一天举行上头礼,仪式主要是把做女孩时的发式改成妇人梳的髻。一般由有福气的妇女充当梳髻的人,新娘沐浴更衣后,面向吉方坐好,负责梳头的人点起红烛,开始给新娘开面梳髻。梳髻的时候,负责的人要吟唱起三梳歌:“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面。”梳髻完成,还要插上一对如意簪。之后让新娘吃汤圆,再拜祭天地家神。

上头礼结束,需要拜月公,贡品除了必不可少的月饼,还有“补碌(即柚子)”、香蕉、芋头、柿子等。拜完月光后,全家围坐,分享各种贡品,外加炒田螺等,畅叙天伦。

为儿子娶到“心(新)抱”,接下来就是“接埋心抱嫁阿拉”,指的是把年纪小的女儿嫁出去。《月光光》中的“阿拉”一般写作“阿孻”,指的是年纪最小的儿女,还会细分为“孻仔”和“孻女”。

短短一首童谣,里面浓缩了不少中山、石岐的传统习俗及用语。

孙中山的母语石岐话:可追溯至北宋末年,在夏威夷也有人使用 第4张图片


见证历史演变

作为当地的一门方言,石岐话也记录和见证了历史演变。

石岐有一个名为“沙岗墟”的墟市,据《香山县志》记载,真正的“沙岗墟”始于南宋,成型于明初。明洪武年间,原来的香山人在现民族路西路口至太平路口一带的迎恩街设墟,明弘治年间墟址迁到东附廓,因附近有个名为沙岗的小山丘,此后,墟市就被人们称为“沙岗墟”。

孙中山的母语石岐话:可追溯至北宋末年,在夏威夷也有人使用 第5张图片


旧日沙岗墟。路华 摄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墟市中买卖货物,用石岐话交流。至今,太平路的街巷仍保留着和墟市相关的地名,譬如卖鸭街、蓑衣街、猪仔街等等,一看路名便知道当年这里卖的是什么类型的货物。

据冯东航回忆,他曾经遇到过一位6岁就随母亲到沙岗墟摆卖货物的开叔。开叔还记得当时墟市里有人先是用耍蛇来吸引市民,然后唱歌招徕生意卖他的所谓专治咳嗽的蛇胆姜:“入门问咳嗽,医生眉头皱,咳嗽咳嗽,越咳越瘦,肥佬都咳到你瘦。”

开叔还记得一个卖蛇药的人,也是先耍蛇来吸引人,然后通过唱歌叫卖产品:“饭铲头,铲两铲,买定四块半板。家有寮刁竹,唔怕蛇大碌,唔怕毒蛇走入屋。”饭铲头就是眼镜蛇,歌词的意思是被眼镜蛇咬了之后,买他的“寮刁竹”就行,即中药徐长卿。

夏威夷也有人讲石岐话

据史料记载,石岐话在民国时期曾盛极一时,原因是孙中山等名人都是用石岐话来交流。而且随着由中山人一手创办的四大百货在上海崛起,许多中山人到上海滩工作,石岐话渐渐在当时的上海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在中山人开设的食店,上海人和外国人都会用石岐话来点菜。

冯东航向南都记者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前往澳门逛街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石岐话。据他介绍,甚至在美国夏威夷,因为华侨众多,至今还有不少人能用石岐话交流。

但现在在石岐本地,用石岐话交流的人逐渐少了。冯东航说,他也只有在同学聚会、家庭聚会这种特定的场合才会讲石岐话。

随着广州话对石岐话的影响,现在部分石岐话的读音也已经向广州话靠拢。比如上述“打风颱”,现在不少年轻人已经读成“打台风”或者“打风”。传统的石岐话会将纸皮读成“纸迫”,但现在也会跟着广州话的发音,念“纸皮(音‘陪’)”。

75岁的黄植文(文叔)来自中山市石岐西区的长洲村,从小伴讲石岐话长大。2015年,他开始整理石岐话,到今年,手写的笔记已经攒了厚厚6本。文叔告诉南都记者,由于担心石岐话有一天会消失,他走访石岐老街坊,将他们所说的内容做了记录,“我随时带着纸笔,有时走在街上,听到老人家路过说的话,我都会赶快记录下来。”

文叔整理的笔记中,有经典词、谚语、过时词、谜语、杂谈等诸多分类。比如手枪在石岐话里叫“炮仔”、小偷叫“差私仔”、右边叫“大手边”。部分的词语现在已经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听见。

文叔说,现代方言容易收集,但有些已经过时、不应用的方言词很容易消失。但他没有放弃,他说还要继续努力收集,绝不让石岐话消失。

“走读岭南方言”系列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杨天智


上一篇:天安·夏威夷杯2021伯牙奖钢琴艺术节菏泽赛区颁奖盛典圆满落幕
下一篇:没想到“小小”夏威夷竟有那么多条海底光缆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3-29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