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历史上有哪些「点错技能树」的例子?

[复制链接]
71408 20
那年河川三月 发表于 2021-9-15 14:23:2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问题: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自然科学、技术相比,哪一项对人类社会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力?关注者
36,373

被浏览
20,637,048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好问题 570
​29 条评论
​分享









<div class="Question-mAIn"><div class="Question-mainColumn"><div id="QuestionAnswers-answers" class="QuestionAnswers-answers" data-zop-feedlistmap="0,0,1,0"><div class="Card AnswersNavWrapper"><div class="ListShortcut"><div class="List">535 个回答

默认排序


<div class="" role="list"><div class="List-item" tabindex="0"><div class="ContentItem AnswerItem" data-za-index="0" data-zop="{"authorName":"独鱼仅一","itemId":50646413,"title":"历史上有哪些「点错技能树」的例子?","type":"answer"}" name="50646413" itemProp="acceptedAnswer" itemType="http://schema.org/Answer" itemscope=""> 历史上有哪些「点错技能树」的例子? 第1张图片 独鱼仅一​
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持证人






7,651 人赞同了该回答

<div class="RichContent RichContent--unescapable"><div class="RichContent-inner"><span class="RichText ztext CopyrightRichText-richText css-hnrfcf" options="[object Object]" itemProp="text">埃及分数应该是科学史上,或者准确点,数学史上点错技能点的典型粒子
古埃及是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其数学水平也是非常高超的。几何学的源头就是古埃及。每年尼罗河泛滥之后,岸边被淹没的耕地淤泥一片,要重新划分,促成了原始几何学的诞生。在埃及各种建筑,包括金字塔的建造中,我们都能看到古埃及人先进的数学水平。
但是,非常神奇的一点是,埃及人做代数、特别是分数的时候,却点错了科技树,采用了一种现代人几乎无法理解的计算方式。而这种计算方式,直接葬送了古埃及代数的前途。后人称之为埃及分数。
比如说,10个人平分9个面包,求每个人分到多少。现代人直接就可以回答,十分之九,但古埃及人不是如此。古埃及人的回答是“一个三分之一,加一个四分之一,加一个五分之一,加一个十二分之一,加一个三十分之一”
你没看错,古埃及人无法理解分子不是1的分数。在他们的计算体系中,所有的分数分子必须都是一。为了能更快地进行这种计算,他们甚至有专门的分数表,用来做各种拆分。但是这种拆分之后的分数,要再进一步进行计算,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古埃及从来就没有达到过较高的代数水平。
点错一个计算方式的科技点,真要老命了。


上一篇:葡萄牙值得移民吗?
下一篇:出口欧盟的产品有哪些常用认证你了解吗?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rui650 发表于 2021-9-15 14:23:58 | 只看该作者
 
埃及分数应该是科学史上,或者准确点,数学史上点错技能点的典型粒子
古埃及是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其数学水平也是非常高超的。几何学的源头就是古埃及。每年尼罗河泛滥之后,岸边被淹没的耕地淤泥一片,要重新划分,促成了原始几何学的诞生。在埃及各种建筑,包括金字塔的建造中,我们都能看到古埃及人先进的数学水平。
但是,非常神奇的一点是,埃及人做代数、特别是分数的时候,却点错了科技树,采用了一种现代人几乎无法理解的计算方式。而这种计算方式,直接葬送了古埃及代数的前途。后人称之为埃及分数。
比如说,10个人平分9个面包,求每个人分到多少。现代人直接就可以回答,十分之九,但古埃及人不是如此。古埃及人的回答是“一个三分之一,加一个四分之一,加一个五分之一,加一个十二分之一,加一个三十分之一”
你没看错,古埃及人无法理解分子不是1的分数。在他们的计算体系中,所有的分数分子必须都是一。为了能更快地进行这种计算,他们甚至有专门的分数表,用来做各种拆分。但是这种拆分之后的分数,要再进一步进行计算,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古埃及从来就没有达到过较高的代数水平。
点错一个计算方式的科技点,真要老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曹文辉 发表于 2021-9-15 14:24:2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狂点陶瓷和铅钡玻璃,忘了点钠钙玻璃…
--------------------------------------------------------------------------------
170501加点东西
铅钡玻璃是琉璃,故宫墙头上金晃晃的瓦,外面就是琉璃;那些花花绿绿,颜色诡异的珠子也是琉璃
钠钙玻璃是窗户上的玻璃
-------------------------------------------------------------------------------- 陶瓷和铅钡玻璃,几乎都是不透明的。症结几乎在这里
铅钡玻璃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不能做反应器皿……所以,孙猴子到底被炼成什么样子了,只有开炉的时候才知道……如果八卦炉是钠钙玻璃的话,老君就能看到猴子好好的在哪呢……不会冒冒失失的开炉子……
而且,琉璃(铅钡玻璃),中国人还喜欢搞得花五草绿的……

 第3张图片

这些玩意儿,肯定是无法制成光学器件的……也就不会有光学的发展……
虽然墨子就发现了凹凸面镜的现象,但是也就仅仅就是发现了……几千年……一直处于发现的状态……
到了明朝(甚至是宋)已经有了眼镜(叆叇),但是没有廉价的材料,只能用昂贵的水晶制作……杂质还多……无法普及……更不可能有千里眼之类的……所以,航海、天文学就一直处于懵懂状态……衍生出来的数学,就没有用武之地,更不会有人研究……不用大航海,火炮造船,也就用老东西将就用用……物理化学材料力学等等也不会有啥发展……靠着经验一代代的传承,无法形成技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天阑夜雨 发表于 2021-9-15 14:24:39 | 只看该作者
 
二战时,在世界情报界曾出现过一位「神人」。
此人一人分饰 20 多个角色,同时参与指挥英德两国情报工作,靠着「编」情报,左右逢源、一顿操作,最终直接影响了二战决定性战役之一——诺曼底登陆的结果。
在他死后发现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
「你知道,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我会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编剧……」
一、英国小丑加尔西
1941 年 4 月 2 日,英国伦敦军情五处的一间办公室里,负责招收和训练特工人员的米尔斯少校无可奈何的看着面前这个喋喋不休的秃头男子,感觉有些头疼。
事情还要从整整一年前说起。
众所周知,英国的情报机构主要有两大部门,分别是负责国内安全和反间谍工作的军情五处(MI5)和负责海外间谍工作的军情六处(MI6)。
然而,因为「二战」前军情六处负责人奎克所·辛克莱始终缺乏权威,军情六处一直处于组织涣散的状态。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开打,军情六处在欧洲看似强大的间谍网一夜之间就被德国方面摧毁殆尽。
军情六处垮了,军情五处只能硬着头皮国内国外一肩挑,很快就出现了人手紧张的问题,于是他们史无前例地在 1940 年面向社会进行了一次公开招聘,并委托米尔斯少校负责此事。米尔斯少校为显郑重,就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招聘启事。
结果就是这张招聘启事,硬生生炸出来一位旷世大神。
不过,当 1940 年 4 月 2 日,这位名叫胡安·普约尔·加尔西的「秃头」大神走进招聘办公室的时候,米尔斯毫无「天选之子降临人间」的觉悟,只是单纯地觉得面前这个人的长相属实有点……说相貌平平都算昧着良心,公允一点应该叫「长相奇丑,难以接受」。
加尔西自我介绍说他是西班牙人,1912 年出生,父母跟妹妹都死于纳粹德国挑唆的西班牙内战中,他怀着对纳粹德国刻骨的仇恨流浪到了英国,现在只缺一个机会,一个能向纳粹德国复仇的机会。
米尔斯看着这个号称只有 29 岁却已经谢顶的男人:潦草的大胡子,肥胖的大肚子,浑身上下毫无一名特工该有的精明跟干练,怎么看都不像「只缺一个机会」。
外貌观察给了零分的米尔斯耐着性子继续追问加尔西,都会些什么。
加尔西没有让米尔斯失望,他果然不是「只缺一个机会」,而是什么都缺……一名特工人员应该具备的速写、译码、格斗、射击、驾驶等技能加尔西通通不会,甚至英语都说得磕磕绊绊,一句话里要加好几个西班牙语单词……全身上下唯一厚的只有脸皮,明明什么都不会却依然在喋喋不休地自吹自擂。
米尔斯终于忍不住了,直截了当地问他:「既然什么都不会,你哪来的自信应聘海外特工人员?真把你派去了海外,你准备靠什么来获得情报?靠你的大秃顶吗?」
面对米尔斯刻薄的质问,加尔西不但毫不尴尬,反而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你猜得没错,少校,正是靠我这聪明绝顶的头脑!你知道,情报不应该是被发现的,而应该是被推理出来的,如果不是这该死的战争,我会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编剧……」
在确认了这家伙确实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应聘者,而不是同事们在愚人节找来整蛊自己的演员之后,米尔斯毫不犹豫地在他的申请表上打了个×,然后挥挥手赶走了加尔西:「你的特工基础太差了,等学会了再来吧!」。
如果真的有时光穿梭机,相信米尔斯一定会穿梭回去狠狠扇一年前的自己两巴掌——「蠢货,谁让你告诉他再来的!」
在之后的 1940 年 7 月、10 月和 1941 年 2 月,加尔西又「如约」回到了军情五处,每次都大摇大摆地跟门口的警卫说:「是米尔斯少校约我来的!」
见到米尔斯之后,加尔西分别向米尔斯展示了自己新学会的间谍技能:
1940 年 7 月,学习了射击技术,但因为自己没有配枪而无法向米尔斯演示;
1940 年 10 月,学会了驾驶汽车,但因为自己没有汽车也无法向米尔斯演示;
1941 年 2 月,学会了电报发报技术,这次因为军情五处就有发报机,终于有了演示的机会,但整个演示过程中发报手法生疏,速度极慢,看上去真的是「刚学会」的;
最后是 1941 年 4 月 2 日,在被米尔斯拒绝了整整一年之后,加尔西第五次来到了军情五处米尔斯的办公室,请求米尔斯能够录用他,而这次他展示的技能是——学会了简单的德语。
米尔斯已经实在没有耐心跟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磨牙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来,英国方面可以说是节节败退,不但在军事上遭受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主要盟国法国投降、伦敦大轰炸等一系列打击,情报战线上也是屡遭重创,来自欧洲大陆的情报源越来越少,整个欧洲大陆都快陷入到「战争迷雾」当中去了……
想到这些烦心事,米尔斯不由猛地一拍桌子,把依然在喋喋不休「秀」德语的加尔西吓得差点咬了舌头:「够了!等你学会了德语,说不定希特勒都已经加冕欧洲皇帝了!」
「我可以阻止他!你们一定会需要我的能力的!」加尔西急忙表态。
「我们需要的是精英!是天才!不是你这种一无是处的废物!骗子!」米尔斯把一年来积攒的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
「就是因为你这种不学无术的蠢材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战争才会变成现在这个糟糕模样!外面的人都进来,给我把这个人赶出去!不要让他再浪费我们一秒钟!」
说着,怒不可遏的米尔斯在几名下级军官的帮助下,亲自拽着加尔西的衣领,不顾加尔西的挣扎,拖死狗一样将他拖出了军情五处的大门,把他当一块抹布一样扔到了街上。
余怒未消的米尔斯又当着加尔西的面严词命令了军情五处门口的警卫:「下次再见到这个人接近军情五处,立刻把他赶走!只要我还活着待在军情五处一天,就决不允许这个人踏进军情五处的大门!」
二、德国英雄加尔西
眼看着米尔斯怒气冲冲地走回了军情五处,又看看冷冷注视着自己的警卫,加尔西默默叹了一口气,爬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当天午夜,加尔西神秘地出现在了土耳其驻英国大使馆门口,全身西班牙政府官员打扮,指名道姓要见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人员。
当时的西班牙就是欧洲的间谍乐园,充斥着各个国家和组织的情报人员,所以土耳其大使馆一时也被整得有点蒙,不知道这到底是何方神圣,谨慎起见就把他放了进去。
而当时躲藏在土耳其大使馆里的德国军事情报局特工听说有人指名道姓要找他们,也觉得有点好奇,于是派了几个人穿着土耳其大使馆的制服在旁边不露声色地观察。
这是加尔西间谍生涯中的第一个舞台,在土耳其大使馆的会议室里,加尔西将自己装扮成了一位狂热的西班牙亲纳粹官员,自费潜伏在英国整整一年,终于打探到了英国军情五处的重要情报,特来汇报。
朗朗乾坤之下,还有如此忠贞的异国志士?
德国军事情报局的特工们也来了兴趣,主动跟加尔西攀谈起来。经过一番询问后,这些特工们不由惊叹,加尔西真是一名特工天才,不到一年时间竟然将素以保守严谨著称的英国军情五处渗透得如此之深。不但熟稔一大批军情五处下级军官的姓名,而且就连军情五处的发报机是什么型号,办公室走廊上的灯泡是什么颜色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眼看着那些身着土耳其制服的德国军官们一个个面露钦佩之色,加尔西不由得心中发笑:那几个下级军官的名字和军衔是米尔斯招呼他们动手拖他时听到的,发报机的型号是他跟米尔斯演示自己发报技术时顺手记下的,至于走廊的灯泡颜色……你要是也被人仰面拖着从走廊过去,你也能记得!
心里发笑,加尔西脸上反而表现的更加大义凛然,干脆利落地拒绝了德国人的现金奖励和免费送他回西班牙的试探,慷慨激昂地表示一定要为纳粹事业「做更大贡献」,然后再回西班牙。
刚好,当时德国在英国本土的间谍网其实展开得并不是很顺利,面对如此忠贞又「天赋异禀」的加尔西,德国特工们简直如获至宝,高喊着「天佑德意志」就通过秘密渠道把加尔西送回德国本土去了。
1941 年 8 月,加尔西来到了位于慕尼黑的德国军事情报局大本营,在这个德国情报机构总部里接受了系统培训。1941 年 12 月,这位被德国方面认证的「情报天才」顺利出师,军事情报局为他伪造了全套身份证明文件,给了他充足的活动经费,挥泪将他送上了去英国的轮船,准备让他借道瑞典前往英国。
结果加尔西一走就是一个多月没有消息。
这可把德国人急坏了:这位爷虽然看上去「聪明绝顶」,但凸起的大肚子,满身的大肥肉已经暴露他资深「宅男」的事实。现在「宅男」出门失联,不知道是在北欧的冰天雪地迷路了,还是被英国的情报部门抓获了。
正在着急的时候,加尔西的情报终于传了回来。在情报里,加尔西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抵达北欧,如何变换身份搭上前往英国的轮船,如何在轮船上巧妙摆脱了英国特工的跟踪,又如何在英国「伙伴」的帮助下顺利潜伏下来的全过程,情节惊险曲折,整个就是一出「北欧历险记」。在情报的最后,加尔西提供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表示因为这一趟潜伏工作过于曲折,之前发给他的活动经费已经全用光了,请求立即增加经费,以方便自己马上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虽然对加尔西一个多月就花光了预计半年的经费有点疑惑,但好歹自己的「天才特工」已经顺利在英国潜伏下来,所以慕尼黑方面也没有太多抱怨,爽快地又拨付给了加尔西一大笔钱。
要说这笔钱的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没过多久,加尔西的情报就源源不断地传了回来。更难得的是,这些情报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涵盖了军事、物资、矿产、政治等多个领域。
军事情报局的领导们简直激动坏了:没想到这小子还是个全才!
当然,秉持着德国人特有的谨慎性格,军事情报局专门通过其他渠道对加尔西传回来的第一批情报进行了鉴定跟实地核实。结果核实结果是:准确度非常高,甚至有的情报跟德国空军冒死突袭英国所拍摄的照片一模一样!
这下德国军事情报局算是彻底放了心:原来他们无意中发现的这个西班牙小伙子真的是一名对纳粹忠心耿耿的情报天才!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mochou3523 发表于 2021-9-15 14:25: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的活生生例子必须是在国内看来充满了神秘主义的玛雅文明啊!
回答这个问题就顺便回答“在玛雅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种早晚会出现的问题
============该点却没点技能的分割线=============
1.冶金术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玛雅文明其实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级别的文明。说好听点叫玉石文明,实际上就是玩石头玩到了高级状态的意思。如果你有幸(或者说不幸)穿越到了玛雅的古典时期(全盛时期,公元4世纪到公元9世纪以前,差不多是中国东晋时期到唐朝中后期这段),你会惊讶地发现,当地人民全用的是石器、骨器、木器之类的,青铜的仅有一点外来货,铁更是稀缺到只能成为贵族的首饰。因为玛雅文明远离任何一个铁矿、铜矿,最近的都在墨西哥高原,所以玛雅文明一直凑合着石器用,一直停留在新石器时代,而大洋彼岸的中国,这个阶段大概是良渚文化时期,早在三皇五帝之前。所以说,你会发现当地农民的生产是很艰辛的:要松土没有犁,要耕田没有锄头,要什么没什么,所以玛雅农民怎么种田呢?很简单:任性。既然工具技能不够努力用手刨不现实,那干脆就刀耕火种吧!所以尽管是种植文明,但以种植业为生的玛雅人种田方式可谓简单粗暴,和主攻游牧的日耳曼人一个揍行:烧出一片地,种子随便一撒,齐活儿。玉米们你们看着随便长长就行。但是玛雅偏偏又是世所罕见的热带文明。热带雨林嘛,万物疯长,养分充分利用,所以土地贫瘠,一块地不休耕个三五年绝对种不出像样的粮食出来,刀耕火种看天吃饭,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农业生产能力可想而知。
2.畜牧业和农业
玛雅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明显的就是没有大型牲口。大家耳熟能详的十二生肖,中国只缺了龙,但玛雅除了狗和鸡基本都指望不上,连猫都没有。有人会说哎不是还有草泥马吗?那玩意儿据说也挺好吃的?醒醒,那是印加的地盘好么,玛雅和印加的关系就跟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一样——基本没联系。因为没有各种人类的好朋友,玛雅人一直过得很孤独。这就导致他们什么都得自己来——自己抬轿子,自己翻地,自己奔跑……本来工具已经不发达了,再在出力气方面没有很好的辅助,就导致玛雅人的农业一直很不景气。当然,玛雅的农业其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不能武断地说属于科技树点偏了,但主要是配套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了农业产量的惨淡。如果你看玛雅人的菜谱,那绝对是今天的标准健康食谱:玉米为主食、各种热带水果和蔬菜(鳄梨、南瓜、辣椒、西红柿等等)、偶尔一点鱼肉鸡肉甚至是蜥蜴肉,条件好点的还有用蜂蜜调味的甜玉米酒。高纤维、低热量、低脂肪,碳水也够,就是蛋白少点。但是这对于玛雅人而言并不是那么地美好。因为在玛雅,虽然副食种类丰富,但主食基本只有玉米(可能也有木薯),所以玛雅人主要是就着玉米棒和玉米饼来吃各种菜。然而,玛雅人的玉米饼和今天大家食堂里吃的玉米饼几乎是两个概念,少油无糖不说,口感真的是粗糙到难以下咽。因为没有畜力、风力的帮助,玉米要磨成面只能靠手磨,效率极其低下也就算了,杂质更是种类丰富,如果不是反复地舂、磨、筛,那做出来的粗玉米面和今天的精玉米面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但加工过程人力成本是如此之高,因此往往最后如果想吃口不那么硌喉咙的玉米面,那价格往往跟同重量的肉类价格差不多——如前所言,玛雅人的肉类来源单一又稀少,特别是在玛雅全盛时期,人口超过1400万,土地大量开垦,雨林并不丰富,热带天气炎热又不容易保存,靠渔猎补充的肉类量可想而知,那么自然肉价就是,very的high。


 第5张图片

所以,穷逼只能啃棒子,富人才能吃到多次加工的玉米饼。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玛雅人独有,在古代农业产量低、加工成本高是普遍现象,以水稻为主食的日本人也只有武士阶级以上的人才能吃得到加工过的精米,普通人只能吃舂过一两次的糙米,以至于日本农民将加工过的精米称为“银舍利子”,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有贵客来访时才舍得拿出来吃一点。两者的口感差别有多大呢?这么说吧,举个我们的邻居的例子。近代日本在建立了成体系的后勤补给制度之后,所有部队一律配发精米不再吃糙米,从此之后日军几乎从来没有像当今的美国这样愁招不到兵,尽管日军当时的新兵训练以严苛到近乎灭绝人性出名,但仍然挡不住农村青年踊跃报名,对这些新兵而言,吃大米饭几乎成了唯一的乐趣,以至于当日军后勤部门发现日军因为只吃精米导致脚气病想要换回糙米时,日军全军上下居然前所未有地高度一致群起抗议,差点酿成兵变。
当然,比起高纬度的日本来说,万物生的热带提供了各种补充,有各种昆虫蜗牛可以拿来补充蛋白质,各种可可等热带植物拿来当饮料,当然,还是由于没有加糖,玛雅人的巧克力的口感和今天的白色恋人差若天渊,和减肥时吃的黑巧克力以及美军二战时候配发的土豆味的巧克力能量棒有得一拼,与其说是带来快感的暖心饮料,不如说是提神的功能饮料。因此,虽然玛雅人农业生产能力低下,但仗着热带雨林的丰富物产以及热带炎热天气带来的低消耗,普通玛雅人倒不至于路有冻死骨。
然而,如前所言,玛雅人的饮食结构对今天饱受冠心病高血压困扰的人来说算得上健康,但对当地人却是另一种烦恼:玉米的单位热量比起大米白面来说实在是太低了。同重量的玉米提供的热量只有大米的一半,所以就算古人食量小、热量耗散少,玛雅人消耗的主食量估计也比同时代的中国人多。而前面已经说过,普通人的主食是很粗糙的,因此结果就是牙齿磨损和营养不良的问题格外严重。更不要说各种粗糙的主食对于肠胃的负担,也增加了玛雅人罹患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
3.武器系统
石器时代的环境一旦确定,就几乎奠定了玛雅人的军事能力。但是,就算是作为石器时代的军队,玛雅人的军事技能也是非常的令人捉急——玛雅人的唯一远程攻击武器是标枪(投枪),连【弓箭】都没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通通没有,长矛的战斗部是磨尖的石头(当然还是挺锋利的,就是比较脆);【铠甲】是什么东西我们连铁都没有这么热真的懒得穿;要什么【战旗】啊热带雨林里你把手挥断了别人也看不见啊纹身就是识别码;除了在【匕首】这个小武器上技能点满了之外,其他大型战斗武器科技点基本没点。
在防御科技方面,玛雅连基本的【城墙】科技都没有,尽管他们有与埃及媲美的石头金字塔,但是却和帝国时代里的哥特民族一样没有石头城墙,这可能和当地茂密的丛林所起到的屏障作用有关系。只有在玛雅文明的最后阶段,才有几个少数的城邦点了【城墙建造术】,比如卡拉科姆鲁的北面就是有城墙的,还有城垛等现代城墙的特征,比较高级。当然可能城墙的防御作用并不是那么突出,所以玛雅文明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狂点城墙技能,升级出【马面墙】、【超高墙】、【水长城】、【烽火台】等逆天的工程学科技。
战术方面资料不是很多所以了解甚少,但玛雅人的军事能力在全盛时期也算是比较强悍。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玛雅士兵的战斗指挥系统看起来也很落后,日本好歹背后还插个旗呢,而对玛雅人来说,战术协同、诸兵种协同作战的概念几乎不存在。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辅助基本靠狗。可以推测如果在平原摆开打阵地战,玛雅人的部队战斗力和同时代的中国军队肯定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当然,人家主攻丛林作战,擅长近战偷袭战。因此,当面对鲜衣怒马的一小撮西班牙殖民者时,“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精神文明高度发达(这点后文会讲)的玛雅战士和阿兹特克战士在人数占了优势的情况下终于还是毫无悬念妥妥的跪了。(当然,当时玛雅文明已经近乎衰亡)


 第6张图片
上一张玛雅人的战刀,当然这么浮夸的配色不一定是实战的,可能表演性质更多点。
4.交通系统
玛雅人在交通系统上最匪夷所思的科技树发展观就是没点【轮子】科技,是的,他们发明了带轮子的玩具,知道用滚木搬动大石头,然而,他们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轮子,完全没有【车】这个概念,甚至车马炮象的概念都没有,只有相士将帅兵卒,所以自然玛雅人也没有点出【中国象棋】技能,嗯o(*≧▽≦)ツ┏━┓
嗯,据说是因为他们没有驮拉车的大型动物,所以就再一次破罐子破摔,干脆连车都懒得发明了。
(这点我又去查了一下资料,主要原因是因为,额,玛雅文明是石器文明,缺乏锋利坚固的金属工具,要将木头加工成木条,再烤热变弯、组装、加上辐条、固定…一系列工序折腾下来连固定的钉子都生产不出来的玛雅人要想造个轮子造价堪称天价,自然广大劳动人民是用不起的。
当然我觉得这可能还和玛雅地区的交通状况有关系,由于万物生(又是环境原因)的热带,永久性的道路不仅修筑费时费力,维护更是成本高昂,再加上玛雅的邦联性质大家普遍小国寡民,修筑道路不仅好处有限(比如方便对方揍自己)而且心有余力不足,因此基本上石板路这种高贵的永久性道路只有城市中有,城邦之间是基本靠走的泥泞小道,到处都是树根没有标志物没有沿途4S店的情况下,发展出车辆几乎没有意义,与其费劲儿在泥汤水里推车,不如走着快呢。但就算条件再恶劣,也不至于连个手推车都发明不出来吧?但是人家就是不点【手推车】技能,高冷如此。
(感谢评论区中 @看看 提出的玛雅人没发明轮子是因为没有金属作为各种结构支撑的观点,没有冶金术玛雅的人生真是如此的艰难)
=============不该点却玩命点的技能===============
1.宗教主义——技能全TM点在宗教上了
作为“美洲的希腊”,玛雅文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邦联性质的松散城邦文明,当然,说寺庙邦文明可能跟贴切。因为城市中占据黄金地段最耗费国家财力物力的建筑——不是给人住的。或者在玛雅人奇怪的世界观中,城市一开始就是神和半神(祭司、国王、贵族和武士)们居住的地方。只有他们和服侍他们的侍从才能够居住在城市中。而普通农民则基本只有在国家召唤他们修金字塔(寺庙)等国家工程的时候才会进入城里,带动城市商圈发展。
迷信在古代是普遍的现象,但玛雅人似乎把这种迷信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大家攒够了钱去旅游,会发现玛雅遗址中很多城市都很空旷,没有中国古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高密度民居,也没有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天际如线污水横流的肮脏拥挤,而像是一个专门为开展旅游业的大公园一样,各种高大建筑尽收眼底。因为城市人口实在是少得可怜。
在全民信教的玛雅,会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宗教几乎是一切活动的中心。比如玛雅人就狂点“血祭”技能,基本放眼全世界除了其他两大美洲文明其他文明真心在这方面难以望玛雅项背。这是因为玛雅人民普遍有被迫害妄想症情节,总觉得太阳随时可能挂掉。(作为太阳能转换效率最高的作物之一,种这么多玉米霸占太阳能玛雅人可能多少有点心虚吧)那怎么办啊,当然是放血啊!唉,他们就是这么想的,逻辑什么的不重要,开心就好……所以玛雅人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的理由戳破自己向红太阳表忠心。现在大家开车进城难免要遭遇收费站收点费,但如果你穿越回玛雅的某个城邦,在你要进城的时候你不用交钱(可可豆),而是要献血……啊,尊敬的外乡人,当你来到我们的城市,向诸神献出你的贡品吧!然后啵,一把小匕首或者鱼刺就戳在你身上了,你把血滴在神庙石阶上了之后才可以进城。进了城之后,你会发现诸如一排人跪在地上一边高唱赞美主一边互相戳大腿蛋蛋丁丁屁股等部位搞得血流一地,比如会有人嚼着各种带棱角带刺的东西把血染在各种东西上然后虔诚的献给神明……


 第7张图片
这么一说,玛雅人的【SM】技能也很突出,当然这貌似不属于科技树…所以虽然玛雅人还是比较爱好和平的,但就算你今天去玛雅看看他们的遗址,除了绿草如茵圣洁高大的寺庙之外,你也会发现神像上有各种厚厚的一层血渍,状如魔窟,煞是恐怖。当然,由于玛雅人国小力弱,因此也搞不出阿兹特克这种把【屠俘虏】技能点满的文明一次性向神献祭几万战俘的这种大新闻,但在血祭方面,玛雅人也是格外卖力,如果要说他们在工具上有所建树的话,那在折腾自己或者放血工具这一项科技上,他们可是深有造诣。
特别诡异又符合常理的是,玛雅人因为血祭经验实在是太丰富,进而升级了【解剖术】技能。在早期,玛雅祭祀们献祭的时候也只是草率地把俘虏大卸八块,然后把血涂在神像上把剩下的踢下祭坛了事(想想祭祀用的金字塔那么高滚下来都要好久),发展到了后期,活人祭品会被开膛剖肚挖出心脏示众,然后剥皮供奉在庙宇里,或者干脆任其腐烂。这个场景在哆啦A梦里面都有描绘。


 第8张图片

对于活体解剖,条件好的城邦可能会用点迷药(这个在毒品这章会讲),条件不好的就直接活体解剖哦不献祭了!当然,貌似在那个设定比较特殊的年代,大家对这点也习以为常,包括要被献祭的俘虏,大家都情(手)绪(舞)稳(足)定(蹈),一片欢乐祥和。甚至还有俘虏听说自己要被献祭的也很高兴的……额,逻辑什么的不重要,你们开心就好。


 第9张图片
网上随便找了张类似的图大家凑合着看
正因为高度迷信,所以玛雅人点偏了一系列的科技树,这点我们接下来慢慢絮叨。
写了那么多有空再更
今天就到这里吧……
==============6.13更新=========
既然有点赞的我就继续啦,有人在留言区说想要看整容术的我就先更整容术
2.整容术
经常有人说玛雅人是外星人的后裔,这个当然是跟玛雅奇怪的科技树结构和玛雅文明迥异的画风有关,但也与玛雅人的审美观有关系。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唐朝以胖为美,极端穆斯林以看不见为美,当代以蛇精脸为美,但玛雅的画风就比较鬼畜了——他们的漂亮标准是斗鸡眼、扁额头和畸形颅骨。
如大家所料,孩子要长成这样靠先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后天非常努力才行。这就催生了一大波旁支科技——【整容术】。
比如要斗鸡眼,那靠天生的概率太小了,所以玛雅妇女们排除万难,发明了【斗鸡眼矫正术】,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就在眉中的头发上挂一个小球或者其他的能吸引注意力的物件,这样经常在两眼之间晃荡,小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去瞅啊,时间一长就变成斗鸡眼了……
至于说畸形颅骨,这个就比较残暴了,在小孩刚出生的时候,颅骨尚未完全硬化,因此玛雅贵族们就会用各种夹板挤压,有挤压成玉米状的,有挤压成美洲豹(尼安德特人或者北京人的样子)状的,有挤压成三角形的,大头孩子的等等……总之就是完全无视小孩的苦恼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怎么闪耀怎么抓眼球怎么来。和以前中国的裹小脚概念差不多。


 第10张图片
这张画的是玛雅贵族,因为画风的原因所以这些贵族看起来尚且正常,实际上可能更夸张
为什么玛雅人会有这么畸形的审美观呢?因为宗教。在贵族的眼中,他们是半神,和服侍自己的下民不是一个级别的生物。因此天赋异禀自然要从外观抓起,费劲儿折腾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将自己和普通大众区别开来,当然,总要付出点代价嘛,开心就好……
在整容术这个技能分支上,玛雅人继续在古代世界一马当先,尽管凭借着在起跑线上的努力甩出了其他文明一大截子,但仍然居安思危,为了保持自己的折腾之神地位不被撼动与东南亚、太平洋和黑非洲原住民进行着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比如玛雅人就领先欧洲数百年点亮了【磨牙术】和【镶牙术】,将牙齿挫成锯齿状丝毫不顾及牙神经的感受,或者干脆直接在牙齿里镶嵌各种玉石,玉石文明嘛。甚至还早垄断整容行业的宇宙第一大国上千年发明出了【垫鼻术】,在鼻子里垫各种东西。对于穿环这种在全世界各地都普及的领域,玛雅人也是拼上了民族荣誉,发展出了胸部、生殖器的各种环,并且在数量上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普通玛雅人,身上不带十几个洞出去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玛雅贵族在这方面就更是国民表率。
除此之外,为了使自己的外表更加具有迷惑性,玛雅人还将【刺青纹身】技能点到了最高级。几乎玛雅人全民纹身,花臂花背都是大路货,玛雅贵妇们将各种新潮的复杂花纹从额头一路纹到脚背,甚至丧心病狂到连舌头都不放过,对于脸那更是任性到怎么复杂怎么来,而且这些刺青很多都是永久性的,所以,如果你在丛林中发现远处有一块快速移动的调色板,估计可能就是个玛雅贵族。
那有人会问,这样大动干戈,热带那么热,不会发炎灌脓吗?答案是:当然会啦!
在当时不知道消毒是何物的情况下,玛雅人民不畏艰难不惧死亡毅然决然折腾到底,这其中感染致残很正常,皮肤大面积溃烂是常态,甚至稍不注意就可能出人命。但是玛雅人民依然乐此不疲,哪怕风险极高,也要把自己“整的美美的”(吗)。话说回来,就算整容失败,估计也没人察觉到,说不定还以为是出的新款呢。唉,人生如梦。
感谢大家回复,我要去做菜了,等明儿有空再更咯
=========6.14 更新===========
一早起来两千赞吓尿了,赶紧在出门前解锁天文学
3.天文学
玛雅之所以能够享誉全世界并且在灭亡之后500年还能吓死一大波生存狂,基本就是靠科技树的【天文学】分支集赞。玛雅在这个分支上,将跑偏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丧心病狂地照着【天文学】一路疯点,解锁了高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三历法】、逆天工程学的【天文台】还顺带解锁了【高等算术】、【二十进制】、【十八进制】,并且将【肉眼观测术】点到了最高点。
先说说【三历法】吧,顺便旧事重提说说2012对玛雅人来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玛雅在四季轮回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风花雪月的诗句里玛雅在年年的成长。尽管在玛雅很多城邦光负责天文的祭司就多达4个,但世界上对天文感兴趣的并不是玛雅一家,比如吴哥窟和吉萨三金字塔就严格对应了天上星星的位置,希腊人、阿拉伯人都独立制作出了星表,印度和中国都有自己的历法等等,然而,玛雅几乎做到了以上的一切,并且领先世界点出了【三历法】科技。也就是说,中国人即使在今天也只是阴阳历混用,但玛雅人在一千多年前就解锁了三历法混用的技能。三个历法中,第一个是【太阳历】,包含了季节更替节气变换等信息,主要指导农业,可以说是三个历法中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甚至每个月的名称都或多或少的跟农业有关,比如种植之月、浇灌之月等等,当然也有跑偏的,比如蝙蝠之月、乌龟之月什么的就不太知道这个月的主要任务是啥(大雾)。这个历法规定一年是365天,但月份设置和今天的格里高利历(阳历)略有不同,玛雅人将一年划分为18月,每个月20天,加起来360天,那还有5天呢?玛雅祭司觉得这5天多出来的,嗯,不吉利,要藏起来。所以过这5天的时候并不宣布,就当这5天没过过。并且这几天有很多禁忌,不能洗澡洗头什么的,用心良苦自欺欺人这么多年,唉,还是那句话,辛不辛苦无所谓,你们开心就好。第二种历法叫【圣历】,这个就和普通大众没什么关系了,主要用来指导祭祀。之前说过了,玛雅人几乎任何活动都或多或少和宗教有关系,所以编个类似黄历的东西指导一下工作也算是有必要,但这种历法的周期和前一种不太一样,只有260天,一年只有13个月,每个月还是20天。为什么是260天呢?因为玛雅人钟情于13,什么东西挨着13都会很高兴,和西方恐13综合征形成鲜明对比。这两种历法还算比较正常(吗),但这两种历法有个缺陷,就是不知道今夕是何年,两种历法都只说几月几日,但不说今年是多少年。在中国这种情况一般会根据皇帝制定的年号来判定,比如康熙58年道光2年什么的,但玛雅人坚持折腾不动摇,搞出了第三套叫做【长计历】的历法专门负责计年。第一年第二年这么算下去,年年天天无穷匮也。但是和其他民族不同,玛雅人觉得10进制太没有逼格了,所以在长计历中连点【二十进制】和【十八进制】两个异端。这里科普一下进制换算,这个当年在考银行的时候钻研过,就是每一位拆开相加,比如二十进制的3.2.3,就是第三位(百位)的3乘以20的平方,加上第二位(十位)2乘以20加上第一位(个位)的3,就是1200+40+3=1243,也就是十进制的一千二百四十三。如果不熟悉的人还是挺麻烦的,但玛雅人不怕麻烦呀!所以在计算长计历的时候在第二位是按照十八进制来的,换算的画风又为之一变,一不小心就会算错。为啥这么折腾?因为这样修改有个好处:1.0.0所代表的数字就变成了360(18×20),这与一个太阳年(约365天)是比较接近的。现在的考古表明,玛雅人的历法起点换算成今天的历法应该是BC3114年8月11日,这个起点不仅远超过玛雅本身的历史,甚至也早于玛雅文明的母文明奥尔梅克文明(Olmec)的历史,为啥起点那么早现在学界也不知道(大雾)。
说完历法我们插播一段说说2012和玛雅人的预言是什么关系吧。


 第11张图片
当然情况不是上面那个,不过玛雅人并没有预言2012年是世界末日,类比今天,玛雅人心中的2012年和我们历法中的千禧年差不多,只是一个历法周期的终结,是个找借口表白、结婚、大肆庆祝或者靠吓人赚黑心钱的好日子。
前两套历法因为周期不同,所以自然就会出现错位和重合,这个重合的周期大概是52年一次,所以每过52年玛雅人就会普天同庆啊,世界又过了一轮!赶紧盖一层金字塔纪念一下啊!和我们现在60年一个甲子的感觉差不多。而考虑到第三套历法,这个重合点就更远了,远到了在公元2012年12月21日,这个历法的计算显示的是13.0.0.0.0。玛雅祭司觉得,卧槽,这个数字好吉利啊!好,世界大轮回就它了!到时候我们再大肆庆祝一下!到时候要更任性,金字塔盖两层拆一层!然而,不幸的是玛雅人并没有撑到这一天。
当然,没有撑到这一天并不妨碍这个提法的意义。因为研究表明,当时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某个玛雅国王去了盟友那里,安慰刚刚被击败的盟友。为了振奋人心,拿出了这个计算的概念,说,你看我们的友谊山高水长,统治千秋万代,本轮周期剩余时间还很充足,大有可为!对于周期后是否会有大灾难玛雅人想都没想过。丝毫不顾忌这么一说会吓死一波玻璃心的现代人。
【天文台】天文台其实很多文明都修过,但玛雅的天文台修出了水平修出了风格,和其他同时代的民族相比,玛雅的天文台怒甩其他民族十多条大街,最有代表性的是奇琴伊察(就是有羽蛇神的那个城邦,玛雅文明的代言人)的天文台。这个天文台被称为卡拉克尔,翻译过来就是蜗牛,和今天我们管央视大楼叫大裤衩一样,都是结合自身粗浅的人生经验得出的粗暴描述。上个图


 第12张图片
中间那个蜗牛壳里有螺旋式的阶梯连接各层,上部有观测室,形状已经十分接近今天的天文台。这些窗户开在哪儿都经过了精密计算,能从各个方向上观察到整个天体并且还能测算天体的角度,极大地控制观测误差,使得实际误差仅仅在0.005左右,最大也就是2。精密的天文观测助推了数学的发展,使得玛雅人领先世界其他民族解锁了【亿】和【0】这个概念,想一想中世纪很多意大利贵族都不知道比3更大的数就知道这种解锁实在是太超前了,当然,超前是好听的说法,不太好听的说法就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对于玛雅人来说,【亿】这个概念除了拿来数收获的玉米粒实在是没啥用处。
此外,玛雅还解锁了【石表】和【日晷】,在天文工具方面完爆其他民族,和其他民族在其他方面完爆玛雅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需要特殊指出的是,由于玛雅的历法没有点【置闰】技能,所以玛雅人尽管在太阳年长度上(365.242203天)做到了精确度略高于通行的格里高利历(365.2425天)更接近于实际值(365.242189天),但是实际上,玛雅的历法没有闰年这种设定,是会每年发生偏转的,日积月累,玛雅农民可能需要在种植之月收割,在蝙蝠之月播种……为此,玛雅人在历法上经过紧密计算提出了替代解决方案:每过1508年则减去一年。也就是说,每1508年就会有一年历法与实际情况是完全吻合的!但效果嘛……唉,还是那句话,你们开心就好。
当然,解锁天文学的各种高级技能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振奋人心树立权威,这一点很有代表性的就是因为天文学成就突出使得玛雅人顺利解锁的【光影特效】技能,我们来打个例子举个比方,比如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奇琴伊察的一座金字塔上就会因为阳光照射产生的阴影的关系而产生“巨蛇游动”的效果,在当时人看来就像他们的羽蛇神下凡了一样,那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即使到今天也是当地旅游业的一大卖点。
贴个视频大家感受一下
http://baidu.v.ifeng.com/watch/06252644551818819041.html?page=videoMultiNeed
当然,这个技术还是比较原始,和当今的3D光影技术效果差距甚远,但在古代那绝对也是牛得一逼的科技了。
4.毒品
物产丰富的美洲为当今世界贡献了无数的高价值原生作物,像玉米、土豆、红薯这种高产作物,也包括花生、番茄、辣椒、可可这种经济作物,当然也有烟草、古柯这种“提神醒脑”的经济…额…作物。
美洲的毒品历史几乎和美洲文明历史一样悠久,即使到今天美洲的毒品问题也依然领先世界,早有几乎把持国家政府的南美麦德林毒枭集团,近有创记录靠伏击全灭联邦特警的墨西哥海湾贩毒集团,再加上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大麻合法化,毒品在美洲不说群众基础良好,至少大家对这玩意儿并不陌生。
既然烟草是玛雅人的本土特产,那自然人生如梦的玛雅人不会放过这种片刻的欢愉,刚开始玛雅人是将烟草和其他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药草混在一起嚼着吃,提前现代文明几个世纪点了【嚼烟】科技,从此之后玛雅人再也没回过头,很快就水到渠成地解锁了【雪茄】、【鼻烟】和【烟斗】科技,最终,踏上了【致幻剂】的不归路。
和主攻各种伞菇的北亚萨满和沉醉在曼陀罗中不能自拔的南亚巫师不同,玛雅人走迷幻路线主要靠的是蟾蜍身上的毒脓液,或者直接将鼻烟粉末溶入在配置的液体中。除此之外,他们的毒品成分还包括可可粉,各种天然香料,毒蘑菇和蜂蜜。甚至为了装毒品他们还制作了专门盛装的细口陶瓶,而且这种毒品和现在不一样,是可以公开贩卖的!当然,看过前面的知友就知道,这么复杂的合成品制作工艺复杂,原料难得,自然价格不菲。连玉米饼都吃不起的普通人看看也就好了。果然经济戒断才是最有效率的禁毒措施啊。
当然,就像玛雅人不知道自己会被后来人叫做玛雅人(他们觉得是玉米养活了自己,所以非常自豪地自称“玉米人”)一样,在玛雅时代这东西不叫毒品,而是唤作【灌肠液】。当然这不是为了暗渡陈仓取个好听的名字躲避市场监管,而是它的使用方式实在是让现代人哪怕是全身针眼的瘾君子也难以接受——这种毒品是用肛门来吸收的。在灌(吸)肠(毒)的时候,玛雅人需要小心地把肛门戳破,然后通过将毒品倒入直肠来反向吸收,这种方式的特点是起效神速,当然难度和姿势嘛……唉,都写了那么多了,估计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变态路线大家也习惯了吧……
和现代人飞叶子图个乐不同,玛雅人在吸毒方面具有更多的宗教使命感。毒品是祭司和国王的重要工具,主要作用是“同神明和先人交流”。玛雅人在【血祭】上面技术水平突出,国王和贵族的表率作用功不可没,这一点在祭祀这种大事上自然不例外。当需要国王和上天通感指引前进道路的时候,国王或者祭司就会拿着技能点点满的小刀猛戳自己放血,而且刀刀都是丁丁蛋蛋这种过经过脉的地方,豪气得简直就像是在放别人的血一样。这种行为有两个目的,表达自己敬神效古的思想感情,以及迅速失血以便出现幻觉,这个时候再加点毒品,效果就更好了。当然,这种醉生梦死是否真的能够得到来自上天的指示,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PS:两天就突破5000赞了,真心感谢大家的支持,答主也会尽力更新以飨知友,不骗赞只填坑
明天应该能顺利解锁最后一部分,如果有空并且资料充足也会补充一些大家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彩蛋。谢谢大家耐心等待,对于一些答案中不太明确或者不准确的地方,也感谢大家指出,答主一定争做纠错小标兵,填坑小能手!
今天就到这里吧 o(* ̄︶ ̄*)o
========6.15更新=======
很多同学说想要看玛雅的两兄弟阿兹特克和印加,这两个我不太了解,就补充点科普性质的知识吧,这样大家有个直观的印象。更新完文字就算是正文更新完啦,感谢大家费心费电地看到现在~
5.文字
或许是前面揭露了太多的真相,大家对玛雅的神秘感消解了不少,但实际上玛雅文明在美洲地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不仅完爆了结绳记事的印加,也一直是阿兹特克的老师,对于北边那些一直处于游牧状态的北美原始印第安人就更有优越感了。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玛雅人是美洲地区仅有的几个解锁【文字】技能的地区。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萨波特克文明(zapotec),墨西特克(mixtec),阿兹特克(Azetec)和前文所说的玛雅母文明奥尔梅克文明都有过文字,但无疑这些地方都集中在墨西哥中部和东部地区。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文明的文字都是象形的,笔画复杂写作费力,还特别考验眼力。因此不仅不利于掌握,更不利于传播。对比中国,远在秦代曾经冒着举国暴动的风险作死点了【文字统一】和【文字简化】技能,实际效果格外显著。随后中国又点了【造纸术】科技,整个文明程度陡然提高几个台阶,但玛雅在这方面则止步于繁琐的象形文字,记载也停留在雕刻以及极为少量的鹿皮纸(这玩意儿比欧洲的羊皮纸还费时费工,造价不是一般人承受得起)。


 第13张图片
这种饼干一样的字体就是玛雅文字。右上角那几个可能是美洲地区最早的颜文字
因为玛雅文字实在太复杂,甚至笔画线条繁复程度超过了很多原始人的绘画,每次写完就像画完一幅画一样,所以玛雅人干脆解锁了【绘画】的高级技能,真是书画不分家啊。如此折腾的文字直接后果就是写起来费时费工,关于繁体字的问题我曾经说过一个笑话,大家感受一下
为什么一些人反对复兴繁体字? - 向日葵人生的回答
如果让玛雅人用他们的字体抄写“忧郁的小乌龟”,恐怕是会暴动的吧……
如前所述,玛雅人圆润的文字并不是用来抄写的,而是用来雕刻的…这个难度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比如玛雅的文字是这样


 第14张图片
以及这样


 第15张图片

对比一下“别人家的文字”之西夏文字


 第16张图片
如果你是一个雕刻工,对比一下两种你的感受是……?
由于文字太复杂,所以玛雅人只能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记录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上。毫不意外的是,玛雅人对于“重大”的定义和我们今天的理解貌似不太一样,额,所以他们有限的文字记录的事儿一般是:宗教之各种神的名字,天文历法之各种和地球隔得老远的星宿,神话传说之我们也不认识的各种人名等等,当然随着考古不断发现,玛雅文字中也有对于军事、历史、外交这种打粮食的记载。但是因为文字记载内容简略,并且玛雅文字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文字没有被破译,因此玛雅的历史仍然笼罩着各种大雾……对比起文字解读,关于玛雅人生活的推断和解析至今仍然主要依靠考古学、人类学等来进行,也感谢发达的考古学及其各种分支,我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玛雅文化的细节内容。
(全剧冬)

为了方便大家穿越安利一下我最新关于中国的相关回答:
各行业的精英穿越回封建社会能脱颖而出吗? - 向日葵人生的回答

==========关于与大家互动的分割线=========
因为大家评论太热情,所以答主无法一一回复,感谢大家的积极提问和各种赞扬,对于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我在这里统一回答
1.催更类问题
今天正文部分已经全部更新完毕,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与支持~
2.拓展阅读推荐类问题
有知友在评论区威胁“发文不留种,XXXXX”。所以赶紧写推荐书目,因为本答案涉及内容方面很多,可能大家兴趣点方向不一定一致,如果要推荐的话我分门别类的推荐:
1)玛雅历史:许海山主编:《古玛雅简史》
景振国:《古代美洲的玛雅文化》
蒋祖棣:《玛雅与古代中国 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美) 西尔瓦纳斯·G·莫莱著 文静, 刘平平译:《全景玛雅》
(美) 林恩·V. 福斯特著 王春侠等译:《探寻玛雅文明》
以及很多人在评论区提到的马亲王的:《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大家看着开心就好)
2)文化类:
(英)弗雷泽:《金枝》
(英)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澳) 沃伦·沃坦 (阿格勒斯), (澳) 瓦苏米著 龙思宇译:《玛雅四维时间书》
(法)马塞尔·莫斯:《巫术的一般理论 献祭的性质与功能》
3)古代社会生活类:
(法)勒华拉杜里:《蒙塔尤》
(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法)罗贝尔·福西耶:《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
4)网络科普类:
如果快速了解以上内容有高度脱水版
古代玛雅人的日常生活
以及重点推荐的【果壳网】的相关文章
5.战争类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其他相关论文太多就不推上来了
3.美洲文明三兄弟的关系问题
这个在最后彩蛋部分会更新,请下拉
4.为什么1.0.0换算成10进制是360?
A:我数学不好凑合着解释一下,1.0.0=360可以正推也可以倒推,正推的话,百位的1是因为十位数字满了所以进了一位,而十位是十八进制,所以1.0.0=0.18.0,而十位的18是由于个位数字满了18次,个位是二十进制,所以0.18.0=0.0.20*18,也就是360。倒推的话其实更容易理解,如果个位满了20进1,也就是说1.0=0.20,这样两边同时乘以18,就变成了18.0=0.360,而十位是十八进制满18进1,所以18.0=1.0.0,这样的话1.0.0=0.0.360,也就是十进制里的360,就是360天咯。因为一个数字中用了两套进制,所以我在正文中的解释方式就不太适用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文中说玛雅人这么折腾特别容易算错的原因。
5.“前两套历法因为周期不同,所以自然就会出现错位和重合,这个重合的周期大概是52年一次,所以每过52年玛雅人就会普天同庆啊” 兄弟,这个【52年】是指太阳历年还是圣历年还是格利高历啊?我咋算都不对啊?
A:两者的重合周期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365和260的最小公倍数是18980天,除以太阳历的365就是52。绝大多数玛雅人都用的太阳历,只有神职人员会对卓尔金历(圣历)比较熟悉,所以这个52是参照的这个。29个历法循环构成一个三历法的大循环,也就是大概1508个哈布年(太阳年)

6.卓金星,又名卓尔金星、玛雅星。在研究玛雅人留下的历法时,人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中有三种计年法,即卓尔金年、地球年、金星年,它们分别是:卓尔金年260天,地球年365天,金星年584天。”(引自百科词条)确有其事吗?卓金星是不是一个未解之谜?
A:卓尔金年只是我的回答中圣历(260天那个)的音译,同理,你问的地球年,和我文中的太阳年(如果音译的话叫哈布年),其实是一个东西。金星年恐怕只是因为玛雅人把【肉眼观测术】点得太高发现了金星、火星这些目测可见的行星周期而已,至于说拿来作为历法貌似没啥用,我也没见过说玛雅人还用金星年作为历法之一的……
7.答主 为什么美军要发土豆味的巧克力棒啊?
A:因为怕偷吃。巧克力能量棒体积小、吸收快、能量值高,是在紧急时候快速补充能量用的,但美军二战的军粮在军中反响实在不怎么样,所以配发的军粮中巧克力棒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很多人把它当零食吃而且经常一发下来就吃了。为此美军专门研发了土豆味的巧克力棒,才消解了美国少年们拿能量棒当糖吃的冲动。(PS:这种巧克力还是抗热的哟,即使在热带贴身携带也不会化,口感嘛……你懂的)
8.很多人笑印加人被不到200西班牙人灭了,和我们在鸦片战争的时候不也是兵力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被打败了么?那有什么资格笑他们?
A:这个还真不一样,西班牙人俘虏印加王的时候就在首都边,当时城内驻军有5万人之多,就算现在的军界大牛米国200人齐装满员地传送到那个时候也不过两个连的兵力,按每个人配弹400发也才8万多颗子弹,要挡住5万人潮水一般的进攻基本也是很悬的,当时射速慢备弹少的西班牙人就更别说了。所以印加可以说输得莫名其妙(主要是国王和贵族太怂)。而鸦片战争就不一样了,虽然中国号称80万常备军,但其实在每一个战场上,英军的数量都是多于甚至远多于清军的。为什么,因为中国80万军队分布在全国,而且农业国落后的输送和后勤系统无法保证军队大规模调动,军队只能从各地抽调,并且一小波一小波的从出发地赶往战场,否则人多了沿途供给不起饭都吃不上。那这一小波的数量大概是多少呢?100~200人左右,这么一波称为“起”,现在我们说的“大家一起”“一起走”就是这么来的。从四川赶往浙江需要三四个月,等走到了战争都已经结束了。清朝根本无法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布防(补给太散也养不起)而英军都是在船上,灵活机动不说每一次都能全军投入,哪怕人不多,但在实际战斗中,英军反而能占据人数优势。再加上装备和战术上的优势,鸦片战争想不败都难。
9.是的,我读书读得多是因为帅得不明显,不用再问了
===========关于玛雅文明消亡的知识彩蛋==========
玛雅文明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其中3~9世纪的古典期被认为是玛雅文明的全盛时期。然而,当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来到尤卡坦半岛(著名的坎昆所在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了散布于莽莽绿林之中的玛雅遗迹,但玛雅人已经不再住在这些城市中了。玛雅文明在西班牙到来之前已经基本断绝,而对于玛雅文明灭绝的原因,学界尚有争论。
答主自己比较认可的是环境问题导致的玛雅文明退化,按照气象考古学的说法,玛雅地区在9世纪时曾经遭遇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大旱灾,本来生产能力低下的农业自然经不住这种天灾,玛雅人口大量消亡,国家分崩离析,并且陷入持续的内战,玛雅文明元气大伤。并最终在11 ~12世纪被南下的阿兹特克人灭亡。
阿兹特克灭亡玛雅的历史类似于中国历史中元代灭宋的历史,如果说【崖山以后无中国】是一个吸引眼球的伪命题的话,那【玛雅以后无文明】则可能是一个令人难过的事实。阿兹特克对于玛雅的文明有一定继承,甚至也有一些自己的创造,但是整体而言阿兹特克是一种消耗性的文明,玛雅人的科技树在阿兹特克人手上发展基本停滞甚至倒退。如果说比较突出的话,那就是阿兹特克在【血祭】上空前绝后的造诣,为了获得充足的战俘供应,他们甚至与邻近的部落缔约定期开战,和今天的军事演习不同,这种战争是真刀真枪的战斗,因此在祭祀的活祭规模上,阿兹特克在玛雅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说玛雅人嗜血是为了团结社会、保持活力尚情有可原的话,那阿兹特克对于大规模屠杀的痴迷就只能说是无谓的迷信了。但在古代,人口是一种很稀有的资源,阿兹特克人任性地挥霍除了迟滞文明的发展自己耗损自己的元气外可谓毫无卵用。最后,阿兹特克人因为【宗教】技能点得太高,过于信任自己的【预言】能力,在面对西班牙入侵者时竟然将对方认为是预言中灭亡世界的天神下凡而放弃抵抗,直到最后终于明白开始抗争时已经为时已晚。中美洲地区最终因为自己点偏了科技树而自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至于说印加,则和上述两个文明没有太大的关系,和你们这些玩石头的穷逼不一样,印加可是有各种黄金和金属制品的。不仅如此,印加还点开了【中央集权】、【金属冶炼】、【主干道】、【纺织术】、【水渠】、【梯田】等一系列科技。但是承平日久天真善良的印加人居然被一支不到200人的西班牙人征服,这也是世所罕见。当然除了先进的武器、恬不知耻的战术外,西班牙人得以征服印加的最重要原因还是:传染病。由于常年与世隔绝,西欧人习惯了的各种天花流感对美洲人而言完全没有免疫能力,因此批发式地染病死亡,这才是断送美洲文明的主因。
这么一想天朝现在狂点【食品安全】科技,是不是一盘很大的棋呢?
========最后的话========
写到这里就全部写完啦,最后还是要不厌其烦的感谢各位看官
当然,本答案中不是所有内容都有确定的史料支持的,有的是答主自己根据其他文明的情况作出的推论,然而,玛雅并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文明,所以推论难免有不严谨之处,也有很多结论没有给出出处等等。所有图片均源自百度图片,侵权立删。
不过相信大多数人并不关注这些吧?嗯,你们开心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覊鍔犺級澶辨晽 发表于 2021-9-15 14:25:55 | 只看该作者
 
 第29张图片
《钢铁,病菌和枪炮》:
  1908年7月3日,一些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对菲斯托斯的古代弥诺斯文化时期的宫殿进行发掘,无意中发现了技术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物品之一。它乍看之下似乎貌不惊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扁平的、没有彩绘的圆盘,由粘土烘制而成,直径为6.5英寸。再仔细观察一下.就发现这个圆盘的每一面都布满了文字,文字落在一条曲线上,而曲线则以顺时钟方向从圆盘边缘呈螺旋形通向圆盘中央,一共有5圈。总共241个字母符号由刻出来的垂直线整齐地分成若干组,每组包含几个不同的符号,可能就是这些符号构成了词。作者必定仔细地设计和制作了这个圆盘,这样就可以从圆盘的边缘写起,沿螺旋线写满全部可以利用的空间,然而在到达圆盘中央时空间正好够用(见下图)。

  自出土以来,这个圆盘一直成为文字史家的一个不解之谜。不同符号的数目(45个)表明这是一种音节文字.而个是字母文字,但它仍没有得到解释,而且符号的形式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已知的书写系统的符号形式。在它发现后的89年中,这种奇怪文字连零星碎片也没有再出现过。因此.它究竟是代表了克里特岛的一种本地文宁,还是从外地进入克里持岛的舶来移民,这仍然不得而知。

  对技术史家来说,这个菲斯托斯圆盘甚至更加令入困惑;它的年代估计为公元前1700年,这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文件。圆盘上的符号不像克里特岛后来的A类线形文字和B类线形文字所有的文本那样是用手刻写的,而是用带有凸起铅字似的符号的印章在柔软的粘土上压印出来的(粘土随后被烘干硬化)。这位印工显然有一套至少45个印章,一个印章印出圆盘上的一个符号。制作这些印章必然要花费大量的劳动,而它们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印这—个文件而被制造出来的。使用这些印章的人大概有许多东西要写。有了这些印章,印章的主人就可以迅速得多、整齐得多地去进行复制,这是他或她在每一个地方写出每一个文字的复杂符号所无法比拟的。菲斯托斯圆盘开人类下一步印刷业之先河。因为印刷也同样使用字模或印板,但却是直接沾墨水印在纸上,而不是不沾墨水印在粘土上。然而.这些接下去的尝试直到2500年后才在中国出现,在3100年后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圆盘的这种早熟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在古代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或其他地方得到广泛的采用?为什么它的印刷方法是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克里特岛发明出来.而不是在其他某个时间在美索不达米亚、墨西哥或其他任何一个古代文字中心发明出来?为什么接着又花了几千年时间才又加上用墨水和压印机这个主意从而得到了印刷机?这个圆盘就是这样地成了对历史学家的咄咄逼人的挑战。如果发明创造都像这个圆盘似乎表明的那样独特而难以捉摸,那么想要对技术史进行综合的努力可能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耶稣_情人 发表于 2021-9-15 14:26:23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一个吧。1551年欧洲一个叫卡达诺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常平架的玩意儿,无论如何颠簸,此物都可以保持在水平位置。由于这一特性,这项发明后来被用于航海时测量经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欧洲船只行驶的航程,为后来的世界市场连通创造了条件,现代的陀螺仪也是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项创造。

 第31张图片

带着指南针的常平架

事实上根据葛洪的《西京杂记》,这种东西在晋代的中国或许就已经出现,目前所见的最早的实物出土于唐代窖藏。这一事实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的高超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国人究竟拿这玩意儿做啥了呢?

做了香炉。

 第32张图片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过一个唐代银香炉,这个香炉悬挂使用,也可以取下链子放在被子里滚来滚去。无论怎样滚动,其中的香灰都不会倒出来。当人们打开这个香炉之后,就被其中精巧的设计和构思惊呆了

 第33张图片

 第34张图片

这个香炉的内部结构可以说常平架一毛一样。然而我国先民们似乎并没有发觉这玩意儿能够应用于航海,而将之当成一个稀奇玩具玩了一千多年年,想想也是挺萌的。
————————————————————————————
分割一下,有好些朋友在下面评论说,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将这个东西发展成海洋技术,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需要。 我承认当时的人或许不需要这种技术,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过这个问题其实也没必要那么较真。个人认为在每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文明生产技术和所谓科技水平的走向,其实都多少受到该文明所具有的特质与存在环境的影响,发展成什么样子都有其合理而自然的一面。从这一点上看,点不点错科技树这个问题本身其实是一个悖论。大家看看图个乐呵就好,认真就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上野and 发表于 2021-9-15 14:26:56 | 只看该作者
 
据我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和法医学的发展水平,简直不在一个次元。因为儒家思想的原因,解剖尸体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古代医生很难有解剖了解人体的机会。
但是同时,也拜儒家主张刑狱必须公正公平的原则所赐,仵作解剖检验尸体的行为一直是被默许甚至鼓励的。现在很多刑侦小说家编造的作案手法,中国古人早都研究的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暖城倾心小少年 发表于 2021-9-15 14:27:51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科技树从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开始其实就有点歪了
自打人类开始研究物理开始一直到伽利略完成物理研究的初步系统总结,人类研究事物的方法一直是先观察自然现象,然后总结内涵规律,最后用理论解释现象。一直以来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物理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事物的道理,所以当然要先观察实验现象,再从中提取理论。这种习惯绵延了千百年,直到爱因斯坦出现了。
爱因斯坦一生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这两个成果。狭义相对论中虽然假设了光速不变,但其实还是建立在之前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证明了以太不存在,并且得到光在不同参考系下速度不变的结果。同时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的电磁波的波动方程可以直接得到其速度为一个常数,而光是一种电磁波的猜想早就许多人怀疑。所以在爱因斯坦之前,主流物理学界已经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光速不变。甚至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洛伦兹早在爱因斯坦之前就提出了后来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洛伦兹变换。
可以说,在狭义相对论提出之前,它的理论基础已经打好了。甚至在狭义相对论提出之后,还是爱因斯坦自己的老师闵可夫斯基为了解释狭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提出了闵可夫斯基四维时空。从而第一次从数学的角度证明了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
爱因斯坦能成为最后提出狭义相对论的人,除了他拥有的非凡物理思维外,其实更主要在于他的勇气。相比于其他不敢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来不拘泥于什么经验,他只提出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就像他用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把光解释为光量子一样。普朗克本人连黑体辐射公式都推出来了,可就是不敢承认光的量子本质。结果爱因斯坦直接按照他的思路势如破竹,直接断定光的本质是光量子,从而解释了光电效应。
光的粒子性最早由牛顿提出,但是后来随着欧洲透镜技术的发展,各个物理学家比如惠更斯,托马斯杨,泊松等用各种方法证明了光的波动本质。结果其他科学家就人云亦云,从最开始坚决反对波动说到完全拥护波动说,不过这也不奇怪,人性的本质就是喜欢走极端。直到爱因斯坦收到普朗克的启发,用量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在爱因斯坦的那个时代光的波动说几乎已经成为了真理,就连之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都是通过观察光的自我干涉来实现的。因此当时对于波动说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主流全都认为一定是实验操作上出现了问题,理论肯定是没错的。只有爱因斯坦注意到突破口在于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只和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和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于是爱因斯坦意识到第一:光电效应能够发生说明光一定有粒子性;第二:光电效应和光的频率有关说明光的量子性。同时他发现可以借助普朗克的理论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至此,光子假说正式被提出。
爱因斯坦自己其实也很清楚,狭义相对论只不过相当于对前任的发现的一个总结。所以在多年后,有一个记者采访爱因斯坦时,他自己说狭义相对论就算我不提出来,几年之内也会由别人发现,因为证据已经足够多了。但同时他话锋一转,又说但是我确信广义相对论如果我不提出来恐怕五十年内也没有人能提出来。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为什么我们要说广义相对论的诞生改变了物理学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科技树。
人类对引力的研究是从研究行星的轨道开始的,从最早的地心说到之后的日心说,从哥白尼,开普勒一直到牛顿,人类才终于弄清楚了万有引力不但存在而且还遵循平方反比定律。牛顿被称为统一了天上和地下的人,他第一个揭示出让苹果掉落在地上的力和让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力其实是一种力。从此,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也被认为是描述引力的真理。但是后来随着天文观测领域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水星的轨道近日点进动的测量值和用牛顿力学计算出的值总是相差每百年43角秒。这说明牛顿引力理论可能存在局限。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人类而且始终也没有人解决。
1905年,在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之后,爱因斯坦没有被外界的夸奖和追捧冲昏头脑,相反,他在思考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引力。最后让爱因斯坦顿悟的是他的一个思想实验。如果一个站在楼顶的人不小心从楼上掉了下来,在他落地前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他是感受不到重力的存在的,由此他提出了等效原理——加速度和引力场是等效的。这个原理也解决了另一个困扰人类许多年的问题: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否严格相等?质量这个词在诞生后其实存在两种属性,一种是作为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惯性质量。另一种是用来衡量物体产生的引力大小,即引力质量。一直以来所有人在实际计算自由落体的时候都会直接将等号两边的质量约掉,但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两个质量的涵义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轻易约掉。只有爱因斯坦意识到,对于公式:

如果认为惯性质量  第39张图片 严格等于引力质量,就可以得出a=g. 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等于引力场强。进一步地推论说明引力的本质应该是物体自发沿测地线运动,也就是说是一种纯几何效应。由此在朋友格拉斯曼的帮助下,通过引入黎曼几何,爱因斯坦用了10年的时间成功写出了爱因斯坦方程。该方程揭示了引力的实质是有质量或者能量的物体或者场对周围时空造成的弯曲,从而使得时空中的物体沿该弯曲时空下的测地线运动,该测地线在三维空间中表现为曲线。因此在三维世界的观察者看来好像物体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
爱因斯坦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思想实验和纯几何知识直接就推导出了爱因斯坦场方程。这件事对后世的物理学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数学表达本来应该是作为总结物理规律的最后一步,只是为了让物理规律更加容易理解。但是从爱因斯坦开始,数学形式上的美感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准确地说是在对称性方面的美。爱因斯坦本人是极为推崇数学的美对方程的影响,他甚至直接说过如果一个方程不美,那么它肯定是错的大自然隐藏的深刻规律一定是极具美感的
从广义相对论开始,先从数学上寻找自洽且具有美感的方程,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就成了物理学研究的主流。本来一个方程是否美观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但是爱因斯坦凭借数学中的对称美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却经受住了考验。广义相对论1916年被提出之后,各个科学家通过解方程预言了一个又一个效应。主要有:
    黑洞的存在光在大质量天体周围传播时会被弯曲天体轨道近日点的进动旋转中的大质量天体造成的参考系拖曳引力波的存在引力透镜效应引力时间膨胀
这些被预测的现象再广义相对论被提出后的100年时间里相继被证实,也一举奠定了广义相对论在现代物理学界的地位,由此,广义相对论成为了描述引力最好的理论。
广义相对论虽然重要,但它只在当今物理学的舞台上占据一半的位置,另一半则被和相对论同时提出的量子力学所占据,而量子力学走的其实还是先实验后总结的老路子。后来在物理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成功结合为量子场论。而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天生具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则成为了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如果只有广义相对论这一个理论遵循的是先有数学美再被实验验证的模式也就算了,关键是在量子场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一位继承了爱因斯坦对美感的追求的科学家再一次靠着大自然中对对称性的美的追求为量子场论奠定了数学基础。这个人就是杨振宁,而这套理论叫做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杨振宁的这套理论也是在前人对电磁力的研究上得到的。量子力学诞生后不久,泡利与外尔的工作清楚地表明电磁力的所有物理现象其实可以由对群论中的U(1)群的对称性提出要求而得到,由U(1)的对称性可以直接得到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光子的性质。受这个事情的启发,杨振宁猜想,其余两种微观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应该也各自与一个群有关,而这个群的对称性决定了这两种相互作用的性质。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研究。巧合的是同爱因斯坦一样,杨振宁也花费了10年的时间。最后他与自己的学生米尔斯一起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套理论不是用来具体计算的,而是相当于一个指南,即对于任何一种相互作用,只要找到了它对应的群,就由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来对这个群做处理,从而得到关于这个相互作用的各种性质。
这个理论提出之后就收到了批评,因为这个理论要求所有负责传递相互作用的规范玻色子其静止质量必须为零,但玻色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就预示着其传递的相互作用一定是长程力。而当时剩余的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们都是短程力。这说明理论预言和实验结果明显不符。但是身为和爱因斯坦一样对数学之美由偏爱的杨振宁却坚信,这么美的理论肯定没有错,一定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质干扰了本来应该出现的结果。
结果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发现弱相互作用可以被SU(2)群来描述,而强相互作用可以被SU(3)群来描述。而按照杨-米尔斯场论对这两个群进行处理,预测出来的性质竟然和实验结果高度吻合,由此杨-米尔斯场论名声大噪。而关于玻色子质量的问题也在随后被解决了,强相互作用是短程力是因为其满足渐近自由的性质,而弱相互作用的玻色子有质量是因为被希格斯玻色子所作用。由此,杨-米尔斯场论一举奠定量子场论的地位。之后凭借对群性质的分析,大一统理论被提了出来,该理论认为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在能量极高的情况下其实是一种力,只不过随着能量降低,大一统力发生自发对称性破缺从而分解成强相互作用与电弱力,而电弱力又会随能量降低而分解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但是数学最大优势是只凭借计算就可以构造出一个复杂的世界,而物理理论的验证最终要靠具体实验来解决。当今人类建造的最大的粒子对撞机LHC最高只能把质子能量提升到13TeV的水平,这远低于大一统力存在的能量量级。更严重的是,随着爱因斯坦和杨振宁的成功,先关注数学上的对称美,后去等待物理实验的验证又变成了一股趋势
再后来,随着当初的一批为了解释强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家找到了一种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粒子可以被看成是一维震动的弦,弦论就此登上舞台。很快,物理学家就发现弦论要想成立,必须要求时空的维度是26维。这对当时的物理学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于是他们想尽办法想要找到降低维度的方法。就这样,超对称理论诞生了。超对称理论也是一个典型的纯猜想,它猜测每一个费米子都存在一个玻色伙伴粒子,而每一个玻色子都存在一个费米伙伴粒子。这相当于直接把标准模型中的粒子数量翻了一倍。超对称理论给弦论添加了额外的对称性,此二者结合为超弦理论,超弦理论的维度要求就只有10维了。但是10维对现实世界来说还是太高了。因此科学家不得不假设除了我们宏观世界的三个维度,其余六个空间维度全部蜷缩在一起,尺寸在普朗克长度附近。但是在数学上这种蜷缩可能实现吗?正在物理学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数学家之前的成果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数学家就是丘成桐,他之前为了解决卡拉比猜想提出了一种复杂的流形结构成为卡拉比-丘流形。那蜷缩的六个维度刚好构成的就是卡拉比-丘流形。
卡拉比猜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想,它的提出者是一个数学家,但是这个问题本身其实是一个物理问题。这个猜想问的是:在没有物质存在的空间是否还有可能存在引力。如果是在牛顿的时代,这个问题肯定被认为是错的,因为牛顿理论认为引力是由物质产生的。但是后来的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只是弯曲时空所造成的,和是否有物质分布其实关系已经不太大了。
根据爱因斯坦场方程,就算等号右侧应力能动张量的值为零,也只能说明等号左侧的爱因斯坦张量为零,不代表黎曼张量就一定为零。丘成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严格证明,最后他发现如果空间的结构满足卡拉比-丘流形的结构,那么这个空间就可以在没有物质分布的情况下产生引力。本来事情到此就结束了,但是研究弦论的物理学家突然发现超弦理论假设的10维时空中蜷缩的6维其卷曲方式竟然就是卡拉比流形,这不禁在暗示人们,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深刻的多。这个暗示又加剧了数学之美在物理中的地位。
事情还没有结束。弦论虽然通过与超对称理论结合将自身对维度的要求降低并且产生诸如卡拉比-丘流形的成果,但是由于其中心思想比较简单,因此在第一个版本的弦论诞生之后,科学家又陆陆续续发现了总共五种弦论。这可是个大问题,因为弦论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万有理论的候选人。正常来说万有理论应该只有一个,现在一下子出来五个版本,这个好像不太适合当作万有理论。于是一时间弦论的研究陷入低谷。
但是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有一个神一样的男人出现了,他叫做爱德华-威腾。不平凡的人总会有不平凡的过往,爱德华-威腾原本一直以来是学历史的,但后来他应该是觉得历史和经济这种东西太主观,并且容易受人类自己的影响了,于是他就把目光放在了最能体现自然奥秘的学科——物理身上。这俗话说: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威腾要么就不研究,要研究就直奔最难的问题而去。就在95年的一次弦论会议上,威腾当众宣布展示了他的成果:这五种弦论其实可以被看做是同一个理论的五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五个版本的弦论其实就是一个理论。威腾把这个理论叫做M理论,关于M究竟是什么意思,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威腾只是随便起了个名,具体含义见仁见智。但更多人觉得M已更改代表membrane,也就是膜。因为从此物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就从一维的弦变成了高维的膜。物理学家甚至猜想我们的宇宙其实是一张漂浮在九维空间的三维膜,而宇宙大爆炸其实就是我们宇宙的三维膜和其他三维膜发生了碰撞。对你没有看错,M理论已经涉及到平行宇宙假设了。
M理论的诞生已经挺重要的了,但是九十年代末,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物理学家胡安-马尔达希纳提出了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猜想——ADS/CFT对偶。ADS的意思是反德西特空间,而CFT的意思是共形场论。也就是说一个N维的存在引力的反德西特空间对偶于一个N-1维的不含有引力的量子场论的世界。这个猜想后来被进一步推广为了全息对偶原理,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三维空间其实是宇宙边缘二维空间的全息投影,就像银行卡上的防伪信息一样。
这个原理最早是在研究黑洞的时候被发现的,因为物质被吸入黑洞之后原则上其携带的信息应该会消失,但量子力学不允许信息凭空消失,信息应该是守恒的。因此最后得到的妥协结果就是物质被吸入黑洞之后其内部携带的信息被编码在了黑洞的事界面上。而且由于对偶关系,此时可以认为物质既在黑洞表面又在黑洞内部。这个理论同时又和另一个物理量紧密结合,那就是熵。熵的概念被提出其实是用来衡量体系的混乱度的,但随后人们又发现体系的混乱度其实与体系所包含的信息量有直接关系。因此黑洞的事界面可以存储信息就意味着黑洞表面有熵,而有熵就意味着黑洞是有温度的。这个结果是由一个叫贝肯斯坦的科学家发现的,并且他还进一步证明,既然信息都被编码在了黑洞表面,就说明可以把黑洞的表面堪称是一张图片,其中的每个像素的面积都是普朗克面积。因此信息量与黑洞的表面积成正比,而既然信息量和熵也有关系,贝肯斯坦直接大胆猜想黑洞的熵与其表面积成正比,而且比例系数就是1/4。由此霍金根据这个猜想证明了黑洞由于有温度也一定会对外辐射,这个辐射就叫做霍金辐射。
基于黑洞的性质和全息原理,有一些物理学家又猜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本质其实是量子比特。而时间与空间都来源于量子比特的纠缠。这个猜想的基础是ER=EPR,EPR代表量子纠缠,ER代表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就是说这个猜想猜测的是微观世界中粒子之间之所以可以出现被爱因斯坦成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量子纠缠,其实是因为这两个粒子之间有一个虫洞连接。对,你还是没有看错,这里又涉及到虫洞了。
但是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因为就在最近,又有科学家发现杨-米尔斯场论可能不只可以来描述量子场论,它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而拓展的关键在于一些人发现杨-米尔斯场论和数学中的朗兰兹纲领存在对应关系。这又给推崇数学美的理念带来了新的突破。朗兰兹纲领号称数学界的大一统理论,其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该猜想暗示了数学中的几个分支比如群论,模形式等其实蕴涵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这个猜想其实还是有一点先例的,也就是著名的魔群月光猜想。群论是数学中用来描述对称性的学科,每一种群构造其实就代表自然界的一种对称性。对称性之间是有区别的,有些对称性内部还含有其它更基本的对称性。表现到群上就是说有些群的结构中包含着更一般的群。类比整数与质数的关系,这些最一般的,不可再分的群就叫做单群。单群就好比质数,包含了数学最深刻的逻辑。因此把单群研究明白就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单群的这个分类整理工作是数学界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工作,集结了成百上千位数学家几十年的心血,内容散落在一万多页的论文书籍中。但凭借着无数数学家前赴后继地努力,这项工作最后被完成了。其核心内容凝结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有限单群分类定理。
有限单群分类定理给所有单群列了一个清单,按照性质把它们分成了不同种类。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分到最后数学家发现还有26个单群不属于任何类别,它们就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群。因此数学家只好把它们叫做散在单群。这26个散在单群中最庞大的一个叫做魔群。魔群又叫怪兽群,因为它的体积特别庞大,魔群的元素个数比地球原子总数都多,而其不可约线性表示所代表的空间的维度至少是196884。这么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群竟然不可再分,是一个单群,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更奇迹的还在后面,一个数学家偶然发现魔群的不可约线性表示的空间维度竟然和一个模形式的傅里叶展开式的系数存在关系。这个联系完全震惊了当时的数学家,因为它们完全无法想象群论和模形式这两个领域竟然还有联系。因此数学家给它起名叫做魔群月光,因为当时数学家觉得想证明出这个猜想的可能性就像月光一样苍白渺茫。但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总是低估对方的实力,过了几年,一个数学就把魔群月光猜想证明了出来,最关键的是,他在证明的过程中用到了弦论!一个连接两个数学分支的猜想竟然要靠物理来解决,这已经给当时的人足够的暗示。
但是魔群月光猜想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头,因为不要忘了,散在单群一共有26个。后来又有一组科学家发现,很有可能这26个散在单群每一个都与一个模形式存在对应关系,而且这些单群很有可能与一类在弦论中很重要的K3曲面流形存在关系。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上述这一系列的发现都在暗示数学和物理的联系总是比人们以为的要紧密。也总是给秉持对称美优先观点的科学家以信心。
到此,我们就基本梳理完了自广义相对论之后,所有涉及先论证数学的对称美再去解释物理现象这种方法的大致进展。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从大一统理论开始就已经露出端倪了,那就是以当前人类的实力来说,想要进行实验验证可谓是遥遥无期。等到涉及到弦论相关的问题时恐怕得需要换太阳系加速器甚至环银河加速器才可以。这种工程对于现如今卡尔达肖夫指数只有0.73的人类文明来说属于想都不敢想的。至于验证平行宇宙和宇宙大爆炸这种级别的实验恐怕得等到人类成为神级文明以后再说了这也是前一阵子杨振宁为什么不支持大型对撞机的建造,因为想验证全部理论全世界都造不起那么多的对撞机。
综上所述,许多人认为这么多年来物理学没有任何重大突破代表了当今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停滞。但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工程建设能力已经跟不上理论的发展了,之所以人类社会会出现理论走在实验前面,其实核心就在于我们运用了数学这个最强大的工具来帮我们验证和预测。虽然这些现代物理学前沿领域完全建立在纯理论的基础之上,但有总好过没有。理论储备总要比实验要超前一点,否则等到理论耗尽了,工程都不知道该干嘛。
至于科技树的问题,其实人类每次在科学上的突破都会在未来某个无法预测的时间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经济学中有一个现象叫做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描绘的时每次科技革命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人类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周期每个周期持续大概五十年,现在正处于第五个周期的下行衰退阶段,这也是好多人觉得人类社会发展陷入停滞的原因。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太短了,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自己之前几十年的事情。如果把目光放到长远,你会发现从现在开始到2040年,世界又会迎来一波上升期,按照目前的技术配置来看,以后的搭配是以量子计算机为基础的AI机器人通过5G互相连接,从事各项工作。
同时,如果你从纯科技角度来看,一项科学技术的周期大概是100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在1920年代被提出的,但是直到最近他们才由一点被应用的迹象。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其实才是量子力学的第一个应用,而集成电路某种程度上其实不太需要量子力学。狭义相对论的一次成功应用是在GPS导航中,而广义相对论也只有在引力波被探测到的时候才在天文学开始对人类产生了一点作用。这几项应用距离理论被提出的时间都在差不多100年。如果这个速度不变的话,或许我们在本世纪末就能看到一点由弦论引发的一些成果也说不定?
不过在我看来,人类除了把数学对称优先这个科技树点歪了之外,更歪的应该是信息工业方面。相比于能源动力领域,IT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但是能源动力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因为不实现能源动力的突破,人类就无法实现低成本航天,从而无法在太空进行采矿,殖民和制造。不依靠太空的资源,上文提到的环太阳加速器永远无法实现。同时太空殖民时代也应该和当年的大航海时代一样,是人类财富再次跃升的阶梯。否则人类也无法积累足够的财富来建造加速器。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人类之所以拼命发展科技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活下去,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关于理论的研究永远不会停止,数学和物理的融合也永远不会停止。依靠数学的对称美来预测物理规律也永远不会停止。不论人类的科技树歪成什么样,人类都一直在为了自己的未来尽可能的发展所有可以发展的方向。
因为生活,哪有个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juyouhh 发表于 2021-9-15 14:28:34 | 只看该作者
 
大毒枭刘招华,高中未毕业,在数理化,尤其是化学方面就像开了挂一样,实现了化学合成与连续结晶一体化的工业化生产,只可惜没用到正道,都用来制冰毒。
刘招华,中国大陆首个使用新工艺合成高纯度冰毒的大毒枭。
在警方眼里他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化学天才;
在制毒贩毒吸毒圈他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人物;
在母亲眼里他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
在三个老婆眼里他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在子女眼里他是一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冷血父亲。
有人曾把刘招华形容为中国现实版「绝命毒师」,对此说法业内人士嗤之以鼻,因为无论是制毒工艺(包括冰毒品质),还是生产规模,即使拥有主角光环的老白都比刘招华差几个档次。

 第40张图片

老白 VS 刘招华

事实上,直到现在全球也没有一个制毒师,包括一些教授级别的化工化学专业人士,都没能合成出刘招华生产的冰毒品质(纯度、结晶、品相),他们理论方面可能没问题,但工艺技术做不到。
从影响力来说,虚构的老白更没法比,刘招华在全球贩毒制毒圈子都非常有名,墨西哥大毒枭「矮子」古兹曼 2002 年刚出狱,就立刻派出马仔多方打探正在逃亡的刘招华的下落,想重金寻求合作(详情见专栏墨西哥「矮子」古兹曼一文)。
从人生经历来说,刘招华也比影视剧中的老白更具传奇色彩。当过兵,做过法警,立过功,受过表彰,在职期间是每任领导都想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如果不从事制毒贩毒,前途一片光明,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最黑暗的路。

 第41张图片
当然,从社会危害程度来说,刘招华也更胜一筹,他制备了数十吨冰毒,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凭一己之力影响中国多个行业的行为规范,例如一些企业工厂、科研机构、学校等使用盐酸都需要先报备。
大多数人认识刘招华,来源于他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段视频言论:「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第42张图片
这原本只是为自己制毒贩毒行为的一种狡辩手段,却不想在网上曝光之后,「感动」了很多无脑之人,他们称刘招华为「爱国」大毒枭,国家不应该惩罚这种人才,可以另作他用。
实际上,这段冠冕堂皇的话并不是刘招华的原创,最早出自金三角大毒枭坤沙:「西方人当年如何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今天我就要如何还过去!我没有往中国贩卖过一克毒品……」
话说得很理直气壮,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因为坤沙与我国云南平远街的毒贩相互勾结,将旗下制毒工厂的四号海洛因源源不断的走私入境,导致毒品在中国再次大规模泛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66 年 12 月 20 日,刘招华出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苏洋村一户贫困人家,那天他父母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家里又添丁了,忧的是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这让原本就艰难的日子更加难熬。
刘招华上面还有大姐刘月清、大哥刘招福、二哥刘招禄、二姐刘月春,作为家庭最小的孩子,他并没有获得过多宠爱,在那个普遍吃不饱饭的苦难年代,不饿死就已经谢天谢地。
原生家庭的贫困痛入骨髓,这是刘招华与后来的合作伙伴大毒枭陈炳锡的第一个共识,因此两人对财富都有一种变态的追求,永远欲壑难填,为了赚大钱,对法律没有任何敬畏之心。
两人第二个共识是信佛,刘招华一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当地普遍信佛),9 岁那年他还为病重的母亲吃了 3 年斋饭。之后,刘招华就和陈炳锡一样,有了到一个新地方就找寺庙烧香拜佛的习惯。
两人第三个共识是非常迷信,极度相信风水、宿命之类的说法,特别是刘招华。有算命先生给他看过,说其五行缺木,于是在逃亡生涯中他给自己取的假名里都必须含有「木」,例如陈桂森、刘林森、刘森、李森青、李青森……
刘招华 12 岁那年,父亲病逝,养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母亲一人身上。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为家里日夜操劳,身体越来越消瘦,于是就有了辍学回家帮忙的念头。
母亲得知刘招华有辍学想法后,第一时间拒绝了,在她眼里,小儿子聪明又好学,是一颗读书的好苗子,不能因此而浪费人生,自己再苦再累,也会送其读书,将来好出人头地。

 第43张图片
刘招华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在数理化方面,尤其是化学有着过人的天赋,在 1979 年福建省中学化学竞赛中曾获得过二等级。但他最终还是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在 17 岁那年,见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主动辍学了。
辍学后,刘招华跟着大哥刘招福学修汽车,但几个月后,他忍受不了大哥的暴躁脾气,决定另谋出路。恰好此时,一年一度的征兵活动在当地开始了,他立马跑去报名。
当时刘招华的年龄并没有达标,于是在报名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出生日期谎报为 1965 年 3 月 5 日(为了参军、工作,改出生年龄在当时非常普遍),最终通过审核,成为武警福州边防支队一名士兵。

 第44张图片

当兵时的刘招华

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刘招华表现非常积极,是领导眼里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所以 2 年后,他获得前往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的机会,毕业后成为老家唯一提干的士兵。
1988 年,刘招华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任正排职干事,期间还代理司务长。这一年,他结识了三个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第一位是被上级派去看护和保卫的台湾人陈道中,据说曾担任过台北地检署副署长,他非常欣赏刘招华出身贫寒却有着一颗做大事的野心,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彻底敞开心扉,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偶然的一次聊天,陈道中了解到刘招华对化学很有见解,于是谈到台湾正流行一种新型化学毒品——冰毒。他从二战时期日本士兵滥用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讲起,跟刘招华上了一趟生动的冰毒启蒙课。
当时,中国大陆还没有冰毒毒品的概念,台湾地区虽然已经有泛滥的趋势,但法律并没有跟上,直到两年后,即 1990 年,才被台湾当局列入管制毒品,并加大打击力度。
这是刘招华第一次听说冰毒,看到跟自己喜欢的化学有关,兴趣一下就提上来了,追着问了一些问题。陈道中见小伙子如此好学,推荐了几本化学相关的书籍和甲基苯丙胺的一些资料。
一段时间之后,陈道中弄来 100 克麻黄碱(冰毒原材料)给刘招华,让他试试能不能合成出甲基苯丙胺(冰毒)。刘招华没有让他失望,仅凭之前看的化学书本知识,在一家宾馆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成功合成出来了。

 第45张图片
刘招华当时采用的合成路线如上图,用麻黄碱跟醋酸酐进行反应生成甲基苯丙胺,然后跟醋酸生成醋酸甲基苯丙胺。这是冰毒最早期的制作方法,外观、品质都一般,用现在毒品圈里的黑话来说,就是一砣屎。
这批麻黄碱,刘招华总共合成出了五十克左右的甲基苯丙胺(冰毒),事后他全部给了陈道中,并没有从中获利。刘招华享受的是化学合成的美妙,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我国最早缴获冰毒的官方记录是在 1991 年,这意味着刘招华很有可能是中国大陆合成甲基苯丙胺(冰毒)第一人。罪恶的种子或许就是此刻在他心中生根,但发芽还得过几年。
第二位是一名叫陈文印的社会人士,他没有正经工作,每天就是游手好闲琢磨着如何赚大钱。此时的刘招华与他只能算是点头之交,但几年后正是他让刘招华心中那颗生根的罪恶种子发芽。
第三位是福建师大的女学生吴云青(原名吴碧海),福安市赛岐镇人,她既是刘招华的老乡,也是初恋情人,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老婆,两人于 1990 年结婚,并生有一子。
恋爱时期,刘招华经常有空就从单位跑到福建师大见女友,单边差不多一百多公里,吴云青刚开始很感动,但异地恋久了难免就有怨言,现在见面都这么困难,结婚以后怎么办。
尽管刘招华一再安抚,但架不住女友一次又一次地抱怨,再加上他从台湾人陈道中嘴里了解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也瞧不上部队的待遇,于是做了一个决定,想办法提前转业,到外面一展手脚。
但按当时的规定,提干的军人在部队必要服役 15 年,于是刘招华精心策划了一个局,贪污公款 145.15 元,然后故意暴露。事后,被武警福州边防支队行政记过处分一次、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

 第46张图片
部队是讲究政治清白的地方,于是刘招华凭借自污的方式,成功让自己提前转业,分配到老家福安市人民法院当司法警察。值得一说的是,他所采用招数,很明显是学习了秦朝的王翦与汉初的萧何。
从法警到制毒师
部队出身的刘招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当司法警察期间,颇得领导的赏识,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口才了得,善于交际,还很能打,几个人按不住的魁梧凶犯,他一人就能制服。

 第47张图片
凭借敏捷的身手,以及聪明能干,刘招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立过一个「三等功」,得过「优秀工作者」的表彰。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又一次成了领导心目中重点培养的骨干人才。
不过,这些荣誉和领导的赏识在刘招华看来都是浮云,他不甘心只拿一份死工资,按部就班过完一生,这里只不过是他短暂歇脚的一个平台,表现积极只是为了下一步作打算。
1991 年,刘招华的积极表现又一次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机会,被法院领导推荐去市里做招商引资工作。在此期间,他认识很多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地的商人,还找到了一条发家之路。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大陆很多物资非常匮乏,例如电器、汽车,正常途径价格昂贵不说,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自然就滋生出猖獗的非法走私行业。
福建紧邻台湾,当时是除广东之外,我国另一个走私大省,一些台湾商人表面上是来大陆投资做生意,背地却是和当地人勾结,大肆走私汽车、电器等商品,赚得盆满钵满。
刘招华作为福安市的招商引资负责人,手中权力让很多外商趋之若鹜,一些台湾商人为了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更多优惠政策,自然就会想方设法拉拢他,合伙走私赚钱无疑是最佳选择。
1992 年,刘招华与一位台湾商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地址就在他老家赛岐镇苏阳村不远处的赛江边上,里面有三座厂房,以及一栋耗资 70 多万的三层豪华别墅。

 第48张图片
公司地址是刘招华精心挑选的,因为「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表面是收购加工国外的废弃塑料,背地里其实是走私汽车、龙骨酒,而这里可以通过赛江(交溪)迅速到达海边,上下货或出逃都非常方便。
此后短短两年时间内,刘招华通过走私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成了福安市远近闻名的大老板,极度嚣张的他一下就买了三台丰田皇冠 3.0 高档汽车,轮流开着去上班和应酬。

 第49张图片
尽管刘招华当时已经处于半脱岗状态,但开豪车出入政府机关实在太过于招摇,毕竟当时院长的座驾也只是桑塔纳。于是 1994 年年底,他干脆彻底辞掉了法院工作,全身心投入走私生意。
世事无常,从法院离职后,正当刘招华想加大走私规模时,中央政府加大了几个沿海地区的走私打击力度。祸不单行的是,国家又出台法律严格控制国外废弃塑料的进口。
如此一来,「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无论是表面的塑料加工生意,还是背地里的走私生意都遭遇灭顶之灾。合伙的台湾商人见势不妙,干脆与刘招华断绝联系,先跑为敬。
面对收入断崖式下跌,刘招华焦急万分,他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也是一个贫穷痛入骨髓的人,绝对不允许自己就此沉沦。恰好此时,之前认识的社会人士陈文印找上门来,提出合作要求。
此时的陈文印已经不再游手好闲,从事着一份极其暴利的事业——贩卖冰毒,他打听到刘招华有一条台湾到福建的走私通道,想借用一下,反向走私毒品到台湾、日本。
为了让刘招华有兴趣合作,陈文印又介绍起冰毒在台湾、日本的有多受「欢迎」,以及利润有多高,只要走私过去,就可以躺着数钱,如果有自己的货源,那更是一本万利。
陈文印的介绍,让刘招华极为震惊,他没想到世界上居然有如此暴利的「商品」,冰毒在他看来,并不是什么神秘物品,自己几年前就可以合成出来,只是当时并没有了解过行情。
尽管刘招华早在 1988 年就用麻黄碱合成出了甲基苯丙胺(冰毒),但因工作变动、恋爱等各种原因,与台湾人陈道中渐行渐远,最终失去联系,所以也一直没想过要往这方面发展。
在暴利的诱惑下,刘招华丝毫没有犹豫,立马答应陈文印的合作要求,并告诉对方,自己有制作冰毒的经验,也有现成的工厂,只要给他一段时间研究,就不需要到外面去找货源。
刘招华此次并没有采用之前老办法,因为原材料麻黄碱被国家列管了,还是排在第一位的严格管控易制毒品,不仅很难批量采购,而且也容易被警方追查到,他决定另辟蹊径,查阅已知的化学资料,琢磨出一套新方法合成冰毒。
一段时间后,刘招华在国内外众多的化学反应路线,以及多轮实验,找到一个不需要麻黄碱与醋酸酐就能合成冰毒的新方法——用苯丙酮一步合成甲基苯丙胺再结晶。为此,他差不多花费了 40 万元「科研攻关」费。

 第50张图片
在吸毒人员眼里,衡量冰毒好坏,最直观的方式就看外观,浑浊发黄是劣质低端货,晶莹剔透是优质高档货,后者售价高,利润大,因此毒贩们最喜欢制作和贩卖此类冰毒,但非常考验结晶工艺。
刘招华虽然用新工艺合成出了冰毒,但卖相并不好,晶体呈黄色,且颗粒小,他是一个极其自负的技术控,自然不会满意,但他不擅长晶结工艺,于是只得四处找人讨教。
1996 年年初,刘招华打听到西安交通大学一位 70 多岁的赵教授在研究炸药与药品方面很有造诣,于是带着 1 公斤的甲基苯丙胺液体上门,以研发苯丙胺类减肥药为由,面带诚恳的笑容向其讨教如何结晶出漂亮的晶体。

 第51张图片
苯丙胺类药物在美国是合法药物,赵教授再三确认后就没有多怀疑,再加上与刘招华交流一番后,发现这个人很有化学天赋,出于提携后辈的好心,决定亲自实验,帮助这个态度诚恳的年轻人。
当时,赵教授还开玩笑地跟刘招华打了个赌,如果他能成功结晶出漂亮的晶体,就要收取科研攻关费。但刘招华在实验室泡了一个月,甲基苯丙胺液体样本用完了,赵教授还是没能结晶出漂亮的晶体。
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硫酸甲基苯丙胺这种盐本身就是黄色,再怎么结晶也很难晶莹剔透。不过最后,赵教授还是给了刘招华一条至关重要的点拨,可以尝试先用盐酸跟甲基苯丙胺反应,再用有机溶剂如丙酮或者乙醚萃提取后结晶。
刘招华离开的时候,还是硬塞了一笔钱给赵教授,然后带着这条至关重要的点拨,回到老家继续实验,最后终于成功结晶出像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冰毒。紧接着,他就马不停蹄地采购原料、设备,正式批量生产。
赵教授在刘招华制毒东窗事发之后,才意识到被蒙骗了,他对自己之前所做的事,尤其是最后结晶方面的指点耿耿于怀,感觉自己造了天大的孽。一些流言蜚语也开始传播,什么刘招华向赵教授出钱买制毒方子之类的。
但我国司法界压根就没怀疑过赵教授是在协助刘招华制毒,更不用说出钱买制毒方子的无稽之谈。首先他并不是主观故意,其次是甲基苯丙胺当时并没有列入毒品范畴,最后在科研攻关、医疗研究等方面制备此类化学物质是合法行为。
而刘招华对此事也很有担当,被抓后有记者问他向交通大学赵教授请教制毒技术是不是事实?他回答道:「不是事实,只能讲是请教过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只是结晶方面的一个常识),而不是制毒知识,这是质的不同……」
1996 年 5 月,刘招华在「福建宏发塑胶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生产出了 20 多公斤高纯度冰毒,他将其中的 1 公斤交给陈文印销往台湾,传回来的消息是瞬间被当地毒贩抢光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招华非常兴奋,他决定再拿出 11 公斤冰毒交给陈文印销往台湾,同时再三叮嘱:「绝对不能在国内(大陆)贩卖。」之后,他将剩下的冰毒全部交给小舅子吴晓东藏了起来。
刘招华的叮嘱并不是「善心」大发,而是他当过兵,干过法警,很清楚在国内进行毒品交易容易被警察盯上,再加上刑罚非常重,被抓就有可能掉脑袋,只有销往境外风险最小。
可惜刘招华再怎么谨慎小心,还是低估了人的贪婪,他的第一批冰毒根本就没有销往台湾。
陈文印为了图省事,转手就以 1 公斤 1.8 万美金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叫温宝国的福建长乐毒贩,他经常在当地零卖,结果出了意外。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3-29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