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摩加迪沙》?

[复制链接]
92743 20
zhongwei 发表于 2021-10-19 13:49:4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拍的真好,又是一篇描绘朝韩关系的大作。有人提醒这部片子模仿了逃离德黑兰,不过本片一如既往的展现了韩国商业电影的特质,对于场景的描述非常有活力。
细节很丰富很饱满,枪战场面很有激情。
从一开始的双方互不信任,到最后飞机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电影的张力非常大。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摩加迪沙》? 第1张图片

下飞机互相道别

最开始朝方不敢直接吃韩国人提供的食物,这一场景也让我想起来了《恋恋风尘》中大陆渔民面对国军的馒头不敢下手的场景~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摩加迪沙》? 第2张图片

朝鲜人看着食物不敢下手


此片完全不输于《特工》、《铁雨》等朝韩电影,相关爱好者大可放心观看~


上一篇:为什么南朝鲜叫韩国?
下一篇:韩国军方:朝鲜发射弹道导弹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秋水虹霞 发表于 2021-10-19 13:50:30 | 只看该作者
 
拍的真好,又是一篇描绘朝韩关系的大作。有人提醒这部片子模仿了逃离德黑兰,不过本片一如既往的展现了韩国商业电影的特质,对于场景的描述非常有活力。
细节很丰富很饱满,枪战场面很有激情。
从一开始的双方互不信任,到最后飞机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电影的张力非常大。

 第5张图片

下飞机互相道别

最开始朝方不敢直接吃韩国人提供的食物,这一场景也让我想起来了《恋恋风尘》中大陆渔民面对国军的馒头不敢下手的场景~

 第6张图片

朝鲜人看着食物不敢下手


此片完全不输于《特工》、《铁雨》等朝韩电影,相关爱好者大可放心观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小小家伙 发表于 2021-10-19 13:50:54 | 只看该作者
 
 第9张图片

每年总会有几部让人大呼赞赏的韩国电影,而今年的韩国口碑电影似乎来得格外迟一些,我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在豆瓣网上,通过韩国以及2021两个关键词去检索本年度的韩国片子,结果总让人失望。直到昨天我检索出了《摩加迪沙》这部电影,直到我连夜看了它,才觉得今年的观影经验便又完整了些。
电影《摩加迪沙》片名中的四个字,是一个地名,是为非洲国家索马里的首都,片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事实上,这个片子当初立项时便叫做《逃离》,后才更改为事件聚焦中心的摩加迪沙这个地名。看电影之前,我并没有对片子的故事背景及内容信息做任何了解,看过后,我会想起两部片子,一部是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一部是2017年出品中国电影票房冠军《战狼2》,类型上当然不同,侧重点也大相径庭,但故事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群人逃离一个突然爆发战乱的国家,同时有站在主角国家视角的一些形而上表达。

电影《摩加迪沙》观感上也类似,片子的故事来自韩国外交史上的一段往事,但这段往事却并未在韩国外交史上被翔实记录。上世纪80年代末期,韩国为争取自己加入联合国的选票,派大使进驻非洲国家外交游说,索马里便是其中之一,为了狙击韩国的计划,朝鲜也同样外派大使来建交,双方明争暗斗,针锋相对,电影的前半段便主要围绕双方的斗争来展开。直到1990年,故事中的索马里政府发生政变,首都摩加迪沙迅速变成一座地狱之城,混乱、斗争、战火蔓延、尸横遍野,各国大使馆纷纷撤离,而在摩加迪沙话语权相对较少的韩国大使馆、朝鲜大使馆便没那么幸运,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此前对立的韩国及朝鲜大使们,不得不摒弃前嫌相互协作,一起逃离摩加迪沙。
看电影《摩加迪沙》,坦率地说,我总能从片子里看到无数此前韩国电影在南北问题上的相似表达,电影里,金允石和许峻豪所扮演的朝韩双方外交大使,在某些时刻的为难、恻隐、人性复杂时刻,特别似曾相识,想来我曾在《共同警备区》、《高地战》、《特工》这样的电影中,看过无数次,但每一次却依然能够被震撼,那是种什么样的共同点呢?是某些时刻,人们放下了国家、阵营、信仰不同的意识形态,只余下了作为个体的普通的人性之善,是枪口抬高一厘米的士兵,是窃听器背后没有名字的HGW XX/7。

在《摩加迪沙》这个片子里,让我肃然起敬的,觉得一下子整部片子被拔高的片段,是电影的结尾,当朝韩双方的大使们终于历经磨难,随德国的飞机逃离摩加迪沙这座城市后,接机的机场,各国国家的政府人员、媒体林立,朝鲜和韩国双方都派了人,在这胜利时刻,金允石和许峻豪无比默契,他们商量好前后下机,装作互不相识,以免身份的不同给对方及对方的国家造成影响,他们就那样默不作声的走着,不曾撇过头互看一眼,那些一同互帮互帮、经历生死的片段,顷刻间成为隐情,成为不能诉说的秘密,变成一段从未出现在韩国外交史上的真实故事。
在整个事件过去30多年后,电影《摩加迪沙》的上映,才让这个故事得以被更多人知道,当年的事件原型人物也浮出水面,时年担任韩国驻索马里的外交大使姜信盛向媒体回忆那段往事,回忆自己与“敌人”一起共赴时艰逃离摩加迪沙的经历,他说:“感觉像是一家人,我们试图克服难处,像家庭般团结起来。那超越了意识形态、国家之分。”
不出意外的话,《摩加迪沙》会是我今年最喜欢的韩国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15820748719 发表于 2021-10-19 13:51:42 | 只看该作者
 
自从2001年美国电影《黑鹰坠落》上映之后,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就变得广为人知,甚至连很多对国际政治和地理并不感兴趣的人,也对这个地名有些熟悉,渐渐地,这个地名仿佛已经同美军的行动失败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捆绑。
而就在今年,韩国电影《摩加迪沙》上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美军还没有“黑鹰坠落”之前,发生在摩加迪沙的一次隐秘的事件。

 第11张图片
《摩加迪沙》的剧情其实并不复杂,上世纪九十年代,索马里陷入内战,艾迪德领导的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摩加迪沙。混乱之中,朝鲜外交使团遭遇暴力抢劫,无奈之中向韩国使馆求助,于是,在战火纷飞的摩加迪沙,朝韩两方同文同种却又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两群人开始共同合作,逃出生天。
在以往这类题材的韩国电影中,往往都会将朝鲜一方的代表人物塑造成善良却执拗的形象,最后通过韩方人物的感化后最终兄弟联手。
但这一次,《摩加迪沙》里的表现却不一样,在这部电影中,朝韩双方的核心人物是朝鲜的林大使和太参赞以及韩国的韩大使和姜参赞,而这两组本该是对立的人物在这部影片中却是互为镜像。

 第12张图片
先来看林大使和韩大使

这两个人作为朝韩双方在索马里外交使团的最高领导,在气质和表现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在外交场合,他们都会为自己的国家费尽心力争取机会,坚守国格和尊严.
而在危机面前,他们也都表现的非常灵活机动,作为双方的“大脑”,他们始终保持住了清醒,在失去与本国联系的情况下,并没有一味的迂腐,坚持所谓的意识形态,而是把同胞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因此,这两个人才能在遭遇困局的时候,选择合作。
再来看太参赞和姜参赞

两个人身为参赞,其实都是双方在当地的最高情报工作人员。因此,在双方大使身上被刻意淡化的意识形态斗争就在这两名情报人员身上体现出来了,电影一开头,我们就看到了这两个人互相给对方使绊子的场景,而他们虽然手段都不光彩,但一切都是为了能让本国在外交场合争取到利益最大化。
同样,当朝韩两帮人员聚集在一起时,他们首先想的也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这两个人一个想着怎么控制韩国大使馆,另一个想着伪造证件让对方全部成为“投降者”,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各自阵营中最忠诚的战士,从个人品质上来说都不是坏人。
也因此,在最后的生死逃亡中,他们也都能豁出性命来保护所有人的安全,甚至有一方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第13张图片

两组人马都是一文一武,不同的性情却都为了同样的目的,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南北之分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朝鲜族的同胞,他们要携起手来逃出去,甚至可以夸张一点的说,这是一个韩国版的《敦刻尔克》。
影片中有两处细节的对比让我非常喜欢。
第一处是两次捂眼睛。
在进入韩国使馆时,朝鲜使团中的4个孩子目光被使馆中拜访的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吉祥物所吸引,这时候,他们的父母赶紧捂住了他们的眼睛。我觉得这一次捂眼睛是孩子的父母们下意识的动作,来自于对意识形态的恐惧,但小孩子并不会理解这些,他们只是喜欢玩具,对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充满好奇而已。
而第二次捂眼睛,发生在双方逃出生天之后,这一次,孩子们的不理解变成了为什么刚才还亲如一家的大人们,此时却变得谁也不认识谁。而这更像是一个隐喻,朝韩双方明明是一家人,却因为意识形态硬生生分家,这种难过与痛苦,孩子们看不懂,大人们不愿说。

 第14张图片

孩子之间闹了矛盾后,只要一个笑容,一颗糖,一个游戏,就可以重归于好;而大人们之间的矛盾,却总是因为各方面的纠缠,跨越时间,最后成为一道永远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第二处让我喜欢的细节,则是双方孩子的对比。
在经过叛军领地时,我们看到了这么一个对比。车外面,是面无表情,扛着AK步枪的索马里孩子们;车里面,朝鲜使团的孩子们,同样的面无表情。车内车外,两个世界,但孩子永远都是受害者,一切似乎都已命中注定。

 第15张图片
在飞机安全降落后,韩大使对着朝韩双方使团的人说:“我们两个国家都派人来了机场,下了飞机,我们互相之间要装作不认识,大家如果要告别,就在这里吧”。
当这场历尽生死的旅途走到尽头的时候,人们迎来的并不是共同欢庆的喜悦,而是还要装作互相不认识的分离,而这分离,还不能掉一滴眼泪,只能让眼泪在心底里默默地流。

 第16张图片

我想,每个观众看到这里的时候,都会为之动容吧。
这部《摩加迪沙》据说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但其实到目前为止,很多相关资料尚未解禁,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什么公开资料。
导演和编剧也是根据当时的一些记录和第三方目击者的只言片语拍成了这部电影,但我觉得,电影是政治的延申,这部电影在今年出现,其实也并不是偶然。
2017年,韩国左派领导人文在寅当选总统,上台之后便积极同朝鲜接触,促进双方关系正常化。而彼时的韩国电影界也在2017年和2018年先后推出了《铁雨》和《特工》,两部电影的内核都是想积极促进朝韩双方的关系。
后来,随着各方面的影响,朝韩关系变的冷淡下来。
而在进入2021年之后,随着一系列国际局势的变动,朝韩关系开始再度解冻,而这部反映朝韩合作的电影,也恰如其时的上映了,背后的含义不言自明。

 第17张图片
只不过,文在寅这个二战后支持率最高的民选总统如今已经进入了任期的倒计时,还有半年的时间,韩国的上层就会重新洗牌,而这也给正在恢复关系的朝韩关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双方的关系在将来究竟是会像本片结尾那样各自离去还是在最后一刻转身拥抱,就只能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了。
关注我了解更多电影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1992caesar_ 发表于 2021-10-19 13:52:30 | 只看该作者
 
《鱿鱼游戏》之后又来了《摩加迪沙》:韩国影视为何如此生猛?
不太感冒K-Pop,但看韩国电影已经很多年了,形成了一个印象:韩影生猛

亚洲各国里韩国人的影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外观和内核,无论历史片、凶案片、战争片、谍战片、社会伦理片、先锋文艺片,韩国人三十年来将电影玩到风生水起,商业性思想性兼顾,大众价值和小众审美并存,让韩国成为亚洲国家里电影业最为兴盛的地方。

没有之一,包括日本。

韩国电影一直是狐狸猎手喜欢写的题材之一。很早看了《辩护人》,很感佩于那个敢于以卵击石的小律师(卢开铉原型):


 第25张图片

【李骥的影评】《辩护人》:以卵击石的破咒者

后来看了同样是宋康昊出演的电影《出租车司机》,拿光州血案写了一篇东西,可惜没能存活下来。

再后来是《寄生虫》《燃烧》,里面明明白白就是现代社会里更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第26张图片

书写阶级斗争新篇章

去年看了《南山的部长们》,又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顺着剧情研究了一下朴正熙的兴亡史,还是为韩国电影人揭露政治黑幕的勇气感慨了一下:


 第27张图片

韩影生猛,因为敢于揭开政治黑幕

韩国电影为什么能这么生猛带劲?当然政府对行业的扶持,整体宽松的创作氛围,影视行业的工业化发展,这些都是重要前提。但更重要的是,韩国电影具备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而韩国人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历史经验,又给这种现实主义传统注入强大生命力。

朝鲜半岛是个寒冷的地方,塑造了朝鲜民族刚猛、耿直同时又粗糙的个性。吃烤肉的韩国人自然比吃鱼生的日本人更有一股蛮劲儿(非贬义),就好像北欧人和意大利人在个性上有天壤之别。

所以韩国电影不会有没有那么多凄婉哀怨的情怀,真好像韩餐不会有日料的那种形式主义审美一样。

朝鲜半岛因为地缘的缘故,有史以来又都处于大国的威胁和控制之下,战战兢兢地勉强求生于中日俄的卧榻之侧,几百年来竟无一日舒展安宁,渐渐酿出某种历史的悲情。

1945年二战结束,朝鲜半岛却陷入新的悲情。历史再次给朝鲜半岛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让这个小小的半岛沦为冷战两大阵营角力的前哨。国家分裂,民族相煎,领土沦为他国军队混战的战场,以致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为的什么?只为“主义”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而已。

世界上分裂的国家、对立的民族太多,但自柏林墙倒掉之后,同祖同宗的一个民族,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意识形态而分裂敌对以致兵戎相见的,说起来也就是朝鲜/韩国这样一个孤例吧?

历史似乎偏爱半岛的南方,七十年代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南韩经济迅速崛起,跻身于亚洲小龙之列,俨然脱胎换骨为现代国家。但经济的腾飞伴随着政治制度的巨变和动荡,韩国人几十年来为MZ化进程付出过血的代价,而这一切,也都深深刻在韩国人的民族记忆中。

韩国人的民族记忆中,承载着太多沉重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电影,似乎有取之不竭的历史题材,从1597年的鸣梁海战(《鸣梁海战》)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国家破产之日》)。



 第28张图片

而他们的记忆往往又是充满悲情的,特别是时至今日仍然持续的南北分裂对峙,那种民族心理上的切肤之痛,几乎就是韩影独有的创作源泉。
此类电影不胜枚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可能是《特工》:



 第29张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韩民国谋求加入联合国,南韩外交人员和特工在境外展开外交攻势,力图争取他国支持韩国“入联”。而他们的拦路虎,自然就是北朝鲜。


 第30张图片

在遥远的非洲国家索马里,韩朝双方都有大使馆派驻,于是这里成了双方外交人员决斗的战场。


 第31张图片

可是索马里并不是个太平之地,1990年内战爆发,摩加迪沙一时为战火笼罩,韩朝两国大使馆都遭到叛军冲击。


 第32张图片

 第33张图片
阴差阳错间,逃难的一群北朝鲜外交官和包括儿童在内的家属,躲到了韩国大使馆门前。眼看叛军即将发现他们,他们很可能被AK47所屠戮,韩国外交官要不要打开大门放他们进来逃生?


 第34张图片

 第35张图片

这是韩国新片《摩加迪沙》制造的一个戏剧性时刻。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外交事件,试图还原30年前韩朝双方外交官撤离摩加迪沙的那个24小时。


 第36张图片

当然此类事件在影坛上也并非首例。不提《战狼》那样的概念化宣传片,美国电影《ARGO》拍的就相当惊险刺激。但《摩加迪沙》讲述的并不是外交人员的机智勇敢,而是不论南北的朝鲜人在危机时刻所触发出来的人性闪光和民族情感。

剧情的Setting的确拥有强大的张力。在关乎生死的危机中,人的求生欲超越了所有的政治藩篱。而在求生的时候,人们内心的同情心又得以触发,人变成了简单纯粹的动物。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两个交恶的国家的外交人员,坐在烛光下的饭桌两端,他们犹豫地看着对方,渐渐的他们看到的对方不再是敌人,而是跟自已一样身处绝境的普通人。



 第37张图片

也是在这个时刻,他们看到的,是同宗同种的同胞。

然而嘲讽的是,危机过后,两个大使面无表情地分道扬飙。他们都没有去看对方一眼,因为他们心里知道,像同胞一样相处和相助,仅仅是过去24小时里发生的例外,之后他们要面对的,还将是无止尽的敌对。



 第38张图片
《摩加迪沙》是今年韩国电影再次爆发的一个案例,现在已正式确定冲击下届奥斯卡。这也说明韩影的爆发力,已完全实现了国际化。

韩国电影其实很早就在各类艺术类电影奖项中崭露头角,最近一些年又赢得了奥斯卡、金球奖之类主流奖项的认可。之前就有《寄生虫》《米纳里》在奥斯卡和各种电影节上的风光无限,韩国人借电影实现的文化输出,到这里算是一个里程碑。

当然新的里程碑是《鱿鱼游戏》。这部Netflix投资,全部由韩国人创作和制作的九集迷你剧,不由分说在全球的火爆一时,在上百个国家里创造了上亿的观众纪录,Netflix有史以来观众人数最多的电视剧。(狐狸猎手也试图发现《鱿鱼游戏》为何如此火爆,见以下影评。)


 第39张图片

《鱿鱼游戏》:弱肉强食的丛林游戏,换成你我又会怎样?

从《寄生虫》到《鱿鱼游戏》和《摩加迪沙》,这些影视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很简单,这些片子后面都是韩国电影一如既往的那股子“狠劲”,那种对社会和人心的极致化的探索和刻画。

这种特质是韩国电影几十年来的奉行的传统,只是现在借助制片工业和资本的力量,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认可而已。

这样发展下去,韩国成为“亚洲第一影视大国”应该不是什么意外,这不会让旁边这个真正的大国感到有点汗颜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色鸭子3代 发表于 2021-10-19 13:53:15 | 只看该作者
 
无意中看了一下,关于背景是否真实这个我不想去考证,毕竟这电影肯定带有他的目的。
但就说电影中出现的两次分道扬镳的镜头,确实耐人寻味。
第一次,两位大使去不同国家大使馆寻求帮助,在路口分别的时候,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但两人都回头看着对方的车:

 第55张图片

 第56张图片
此时,双方都知道自己身处战场、而自己所谓的伙伴在几天前还是敌人。之后是否要抛弃对方、对方会不会扔下自己估计都在猜疑;这个回头其实是他们自己真实的内心反馈;
而在结尾处,同样的同样的画面再次出现:

 第57张图片

 第58张图片
这一次、没有子弹、没有战火、甚至双方都没有敌意了。但此刻他们都不能顺着自己的想法回头看一下对方,虽然他们知道未来也没有机会再见面。
这就是江湖吧,身不由己。
另一层面,电影中多次描述战争对小孩的残害。多年前看湄公河的时候,一个没有支柱产业、只能靠暴力、毒品和战争支撑的国家受害最大的就是小孩。他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愿意将生命放在轮盘游戏里当筹码;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开心,只能用暴力迫害别人的时候才能放声大笑;对于他们来说到底什么是幸福?

 第59张图片

 第60张图片

 第61张图片
看着这些笑容真的吓人。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触就是感谢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协警村长 发表于 2021-10-19 13:53:46 | 只看该作者
 
战区飙车那段挺精彩的,其他地方比较一般。
很多人拿着个片和《逃离德黑兰》比较,我认为《逃离德黑兰》是政治惊悚片,重点在惊悚,《摩加迪沙》重点则在政治,差远了。
《逃离德黑兰》即使抛开那些国际政治背景,依然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惊悚片,《摩加迪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龙亿乐 发表于 2021-10-19 13:54:44 | 只看该作者
 
电影值得推荐!
疫情以来韩国电影没有特别出彩的作品,《摩加迪沙》是一部好电影填补了这一空白。电影以索马里内战为背景,从民族情感出发,通过两国外交人员在暴动中相互帮助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尴尬和无奈。
电影最后下飞机的画面令人动容,死里逃生铸就的友谊,面对政治分歧也只能装作路人一样互不相识。
网友表示这是韩国版的《逃离德黑兰》,个人不太喜欢这种表述。主要是在民族情感方面,《逃离德黑兰》是两个民族的两个国家的冲突,是非黑白敌友关系清晰明了,主题也是大美利坚的个人英雄主义哲学。《摩加迪沙》讲述的的的确确是同一个族群,同文同种的一个民族,迫于国际环境结下世仇,两个国家两种制服两套思想,电影对于两边人员那种从戒备利用到相互扶持再到互为陌生人式的分别,其中情感的描写更细腻。
身为中国观众难免会联想到我们自己的两岸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民族的伤痛,而能够疗伤的可能也只有时间了。
东亚各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其中的答案近年来也越来越清晰,无一不指向美帝逃离西太平洋,任重道远诸君多自勉。个人更倾向于台湾统一先于半岛统一,其次是东瀛岛沉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二哥竞彩实体店 发表于 2021-10-19 13:55:13 | 只看该作者
 
挺精彩的。表现了韩朝两国的兄弟情义,虽然在内有分歧,在外还是一家人。
韩国人对于南北统一还是很是期盼的,就像德国人一样。中国人区别就大了,现在东北还在境内都不想要了哈,都恨不得把东北开除国籍。知乎小将管香港人叫港灿,管台湾人叫台蛙,所以实际还是一盘散沙。所以有时候觉得一个民族分开过也挺好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距离产生美。人家朝鲜韩国人分裂几十年就想统一,我们是统一了百年彼此都厌倦了,谁看谁都不顺眼。满洲国那会儿被日本占了,看东北人都挺顺眼的,都开始怀念东北大豆高粱了,丢了东北痛苦不已的样子。東北在我小时候还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那时候廣東还是穷山恶水,这才几十年矿也采完了,煤也挖完了,石油也抽光了,现在缺电也是优先给东北拉闸。《增广贤文》里讲保下方寸地,留给子孙耕,现在做的都是断子绝孙的事。有时候觉得各过各的还是有它好的一面,你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了,就像电影里的韩国人朝鲜人。这个事看来还真会有哈,我去查了推背图,48象49象描述的就是这个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纵浪i 发表于 2021-10-19 13:56:12 | 只看该作者
 
很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19 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