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硅谷“八叛徒”的故事

[复制链接]
37747 0
Bang。 发表于 2021-11-25 11:31:2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文为 创客日记 原创,发表于知乎,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拿到了吴军再版的《浪潮之巅》,生命中第一次体会到读书的快感,就像一个饿到不行的人看到一个面包,恨不得一口把它吞下去。这部堪称“IT史记”的杰作一下子刷新了我对整个IT发展史和硅谷的认识,也是我每次对所处行业感到迷茫的时候都想去重温的一本书。有次跟朋友在聊到《浪潮之巅》时,我们都有一种感觉,要是我们早几年看到过这本书就好了:一方面是真的长见识了,对历史有了一定认识,就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该做什么事,思考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另一方面我想是把“世界的情怀”变得有依有据了,我们都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只是后面发现这个梦想太大了,渐渐就变成了“我希望世界会因为我们而有一点点不一样”,而读完吴军老师的文字后,我们似乎又不想妥协了。最好的鸡血莫过于此哈~

硅谷“八叛徒”的故事 第1张图片
前阵子,同事 Kevin 给我推荐《浪潮之巅》的续集《硅谷之谜》,再一次拨动了我的神经,我还是如饥似渴地把它读完了。这次吴军老师在更深的层次阐释着“硅谷为什么难以复制”,依然是一本杰作,处处引人入胜。

硅谷“八叛徒”的故事 第2张图片
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地方是有关“八叛徒” (TrAItorous Eight) 的故事,人作为技术革命浪潮中最重要的因素,往往才是最难以复制的。“叛徒”这个词在硅谷的文化中是个褒义词,它代表着一种对传统的叛逆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缔造了硅谷的传奇。
在讲“八叛徒”之前,必须吹一下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因为“Traitorous Eight”这个词就是他说的,这人便是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


硅谷“八叛徒”的故事 第3张图片
二十世纪末,《洛杉矶时报》 (Los Angeles Times) 评选出“五十名本世纪经济领域最有影响力人物”,并列第一的就是肖克利、罗伯特•诺伊斯 (Robert Noyce) 和杰克•基尔比 (Jack Kilby) 。其中,肖克利发明的晶体管,诺伊斯与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奠定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基础。可以说,肖克利的牛逼程度再怎么吹都不为过。

肖克利曾给将成为他第二任妻子的女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很明显,我比其他人更聪明、更热心工作,也比大部分人了解人类。”这三件事中,他只说对了两件,错的是他对人的了解,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傲慢专横,导致他跟其他贝尔实验室的大神相处并不融洽,也为后面“八叛徒”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1956年,肖克利决心离开贝尔实验室,在他一位土豪科学家朋友贝克曼(发明pH值测定法的人)的资助下,在加州创立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依靠其声望,很快为他的实验室找到了一批聪明绝顶的人,这包括后来发明了集成电路的诺伊斯、提出摩尔定律的摩尔和风险投资巨头KPCB的创始人克莱纳等等。

按照正常的逻辑,拥有这么多大神级的人物,肖克利实验室应该会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公司,实际上并没有。1956年底,当肖克利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被到处邀请去做演讲,对公司业务越来越随意了。甚至对他的土豪朋友贝克曼也非常不尊重,更别说慕名而来为他工作的员工了。事实证明,肖克利既不是好的领导,也没有商业远见,公司的经营目标一变再变,以个人喜好而不是经营产品和工艺的角度去开展业务,公司成立了一年多,拿不出一件产品。所有人对肖克利都失望了。

第二年,肖克利手下的七个年轻人终于忍受不了他的专横独裁,更不愿意把生命中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青春浪费在肖克利的公司里,私底下打算集体“叛逃”,另起炉灶单干。在找到风险投资人阿瑟·洛克 (Arthur Rock) 和阿尔弗雷德·科伊尔 (Alfred Coyle) 后,发现他们缺少一位领袖,此时学识渊博、为人友善、而且魅力十足的诺伊斯自然就成为他们的首选,他们就开始劝说诺伊斯一起“叛逃”。

虽然诺伊斯非常崇拜肖克利,但应该也是受够了肖克利的专横独裁以及多次否决了他的合理建议,甚至使诺伊斯错失了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早在1956年,诺伊斯就发现了半导体的隧道效应,但被肖克利否决了,第二年日本的江崎发表了类似研究成果而获得后来的诺贝尔奖,要不是肖克利,可能我们现在的隧道二极管就不是叫“江崎二极管”而是“诺伊斯二极管”了。对肖克利的心灰意冷和在其他七个“叛徒”的劝说下,诺伊斯决定跟他们一起出去创业了。

1957年9月18日(《纽约时报》称这一天为人类历史上10个重要的日子之一),“八叛徒”集体向肖克利提交了辞职报告,肖克利当时勃然大怒,斥责他们为“八叛徒” (Traitorous Eight),在他看来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欺师灭祖”啊。因为除了诺伊斯,其他人都是在他的指导下掌握了晶体管技术,如今他们居然还想要用这些技术去开一家制造晶体管的公司。

“八叛徒”在和肖克利摊牌后,很快就在洛克、科伊尔和费尔柴尔德家族那里获得了一笔138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成立了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就是当时著名的“仙童”。费尔柴尔德家族的那笔风险投资有个协议:就是作为回报条件,费尔柴尔德拥有对仙童的决策权,并有权在8年内以300万美金收购所有股份。这为后面“八叛徒”陆续叛逃又埋下了伏笔。


硅谷“八叛徒”的故事 第4张图片
接下来的一切,比我们想象的都要顺利得多,仙童成立不到半年就开始盈利了,并且凭借其技术优势,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第二大巨头,另一个是德州仪器。那时候的仙童可谓人才兴旺,风光无限,诺伊斯等人发明的集成电路把仙童公司带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同时,全球开始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

在那个狂热的年代,谁都抵挡不住一个快速发展行业里创业机会的诱惑。从1959年开始,就陆续有人从仙童公司“叛逃”出去创业了,先是其总经理带领八名员工创办了半导体公司 Rheem,再到“八叛徒”的拉斯特、霍尔尼和罗伯茨三人创办了 Amelco,克莱纳出去搞起了风险投资公司 KPCB......最后,“八叛徒”之首的诺伊斯和摩尔也带着安迪·格鲁夫离开了仙童创办了后来的英特尔。“八叛徒”走完后,仙童也开始没落了,原本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已不复存在,逃不了后来被卖来卖去的命运。正如吴军所说的:

虽然诺伊斯采用了非常宽容,并且符合信息时代管理理念的方式在运作仙童公司,但是他和伙伴们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企业所有权或员工股权问题,甚至连诺伊斯自己后来都不拥有仙童的股权了。在整个60年代,一方面诺伊斯等人在吸引新鲜血液加入仙童,加入到半导体行业中,另一方面仙童公司的老员工却不断地离职,先后创办了近40家半导体公司。市场上有了这么多竞争对手,仙童的衰落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虽然仙童没有成为像 IBM、GE、AT&T 这样的“巨无霸”,但是他把他的种子撒遍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看到整个半导体行业都被他的子子孙孙控制着,这样也“死得其所”了。下面就是由仙童衍生出来的大大小小公司的关系图,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事件是,1969年硅谷的一次半导体峰会上,400多名参会者只有24名不是仙童的前雇员,简直惊呆了,大家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无一不感谢老东家仙童为硅谷带来一片繁荣。


硅谷“八叛徒”的故事 第5张图片
“八叛徒”的故事我只能转述到这里了,类似这样的“叛徒”的故事一直在硅谷不断地演绎着,硅谷2.0、硅谷3.0,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后信息时代,硅谷到处都有这种故事的影子,而且人家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说硅谷的历史就是一群“叛徒”的“叛逆史”,那也不为过。


上一篇:美西景点攻略:旧金山九曲花街(Lombard Street)
下一篇:改革开放再启程,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愿景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5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