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生物高考题汇编:病毒

[复制链接]
47857 0
水睛天 发表于 2021-11-25 22:36:49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2019·北京)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活细胞 吸附】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浆/效应B】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
【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生物高考题汇编:病毒 第1张图片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a c e】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D63 流感病毒】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__________。
【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
【题目分析】
本题既涉及接种流感疫苗和应对传染病的生活实践情境,又涉及检测流感抗体效果进而研制疫苗的学习探索情境,(1)(2)(3)注重考察病毒增殖和免疫调节的必备知识,(4)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5)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易错的是:(4)中第②问不可以答“NA蛋白”,因为该实验直接使用了流感病毒,抗体如果结合流感病毒除NA蛋白之外的其他部分就无法作为对照抗体;(4)中第③问不可以答“选用NA抗体制备流感疫苗”,疫苗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生物或其抗原性物质所制成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注射NA抗体不能引起机体自身对NA及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 (2018·江苏)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_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
【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题目分析】
本题涉及病毒感染后发热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病毒感染与发热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组织器官与个体的关系,树立稳态与调节观,具有综合性。虽然题目材料大部分对应了必备知识,但引入了“体温调定点”的新信息,要求把握新信息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联系,检测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中的“理解掌握”指标。需要运用演绎推理能力解答(3),体温的相对稳定取决于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高温持续期体温相对稳定,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 (2018·全国II)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参考答案】C
【题目分析】
这是以基础性为主的试题,但注重了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不同侧面的实例展示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其中A选项一方面考察了抗体的来源,化学本质和功能,另一方面考察了病毒的结构。


  • (2018·全国卷II)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
本题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考察病毒的组成、侵染的特异性、艾滋病以及病毒与疾病的关系。T2噬菌体可以侵染大肠杆菌,作为病毒的T2噬菌体在人们认识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做出过“贡献”。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1952年赫尔希与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帮助人们认识到DNA是遗传物质,但二者不可混淆。T2噬菌体是D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导致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准确地归纳概括学科知识。


  • (2017·全国I)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____________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题目分析】
本题利用确定该病毒的类型这一探究情境,立足科学探究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同位素标记法是高中生物课程中常出现的科学探究方法,而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对照实验、预测相互印证的实验结果和给出相应结论则体现出对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科学探究建立在必备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理解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构成上的差异,发现RNA中尿嘧啶和DNA中胸腺嘧啶的差别,同时联系病毒借助宿主细胞增殖、利用宿主细胞的核酸合成遗传物质的事实,才能准确作答。


  • (2017·全国II)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参考答案】C
【题目分析】
本题围绕病毒中的噬菌体展开,考察必备知识。T2噬菌体专门侵染大肠杆菌,A错误;噬菌体病毒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才能合成mRNA与蛋白质,B错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T2噬菌体是DNA病毒,前者侵染细胞后,RNA会逆转录为DNA进而复制增殖,后者没有逆转录,D错误。


  • (2016·全国I)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
【免疫功能下降】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能运输生物大分子】
【题目分析】
本题以病毒的感染和免疫为情境,其中(1)(2)涉及免疫调节,(3)则涉及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比较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考察了生命观念中的物质能量观,体现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法。


  • (2016·江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参考答案】D
【题目分析】
本题以HIV为主题,包含多个免疫调节的必备知识。HIV破坏的主要是T细胞,损伤细胞免疫,存在部分体液免疫应答,诊断HIV感染通常就是通过检测体液免疫产生的HIV抗体,所以D错误。


  • (2016·四川)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参考答案】B
【题目分析】
本题以轮状病毒为主题,包含多个免疫调节、遗传物质的复制、体液调节、核酸检测等必备知识,具有综合性。双链中,在复制或转录时作为模板指导新核苷酸链合成的亲代核苷酸链称为负链,碱基序列与转录产物一致的那条链称为正链。双链RNA病毒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双链RNA在复制时,两条RNA配对碱基间的氢键断裂,然后以负链为模板复制出许多正链RNA,再由正链RNA复制出新的负链,构成子代RNA。


  • (2015·全国II)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参考答案】D
【题目分析】
抗体直接与某些病毒结合,不会进入细胞,而溶菌酶则是催化细菌细胞壁破裂的酶,作用机制不同,A和B错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C错误。


  • (2015·北京)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参考答案】D
【题目分析】
本题选取贴近生活的乙肝疫苗接种为情境,考察免疫调节的必备知识。抗体的来源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与专门的抗原相结合,B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不会造成病毒裂解,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上一篇:新冠疫情反弹隐忧给美国感恩节蒙上阴云,美国将如何应对这 ...
下一篇:朊病毒复制的具体原理是什么?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3-28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