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复制链接]
56487 0
后天失聪者 发表于 2021-11-29 07:35: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文学史上的殖民地时期有一个半世纪之久,大体相当于英国文学从弥尔顿到约翰逊的阶段,也就是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

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坛,弥尔顿、德莱顿、蒲柏、斯威夫特、笛福……等大师辈出,
刚刚在荒野立足的北美殖民者无法与他们相比,
但是他们在开创新生活的同时也在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
要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先来了解一下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状况。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第1张图片

最初的13个殖民地

美洲大陆被哥伦布和亚美利哥发现后,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国力日渐强盛,开始了对北美的殖民。
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开拓了第一块殖民地,英国国王将这块领土授权给“伦敦弗吉尼亚公司”(Virginia Company of London)经营管理。
1620年“五月花号”的乘客与这家弗吉尼亚公司签订了移民合同,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由于气候恶劣、航线偏离,他们最终到达的不是弗吉尼亚,而是陌生荒凉的马萨诸塞普利茅斯,他们在此上岸、定居下来,成为美利坚民族的“源头”。


  • 殖民地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也有一定发展。各地经济呈现出差异:
  • 南部以种植园经济为主;
  • 北部除发展多样性农业生产外,捕鱼、造船、航运及贩奴也很发达;
  • 中部盛行大庄园土地制,粮食生产丰富,有“面包殖民地”之称。
18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发起了“大觉醒运动”(the Great Awakening)
它的直接目的是唤起民众日益淡化的宗教感情,
从表面上看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宗教复兴运动,然而其客观后果却远远超出了宗教领域。


  • 虽以宗教复兴为旗帜,但这场运动促进了宗教生活的自由化、个人化和民主化,
  • 倡导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人民主权和反暴政思想。
  • 成千上万群众被卷入运动中,提高了觉悟,受到了教育
  • 在某种意义上说,“大觉醒”为美国独立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第2张图片
现在来看看殖民地时代的文学图景。
移民刚到新大陆时忙于谋生,开始时文学发展比较缓慢,
而且是发端于日记、札记、书信、野史、游记、布道文稿等私人文字。
该时期作品的内容相当丰富,有对各殖民地状貌的描绘,有对印第安人的最初记载文字,有阐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文献。


  • 这一时期,许多诗人和诗作也开始出现。1640年问世的《海湾赞歌集》(The Bay Psalm Book)是殖民地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这部以民歌形式写成的圣诗,是北美表达殖民区加尔文主义的第一部文学著作。
  • 迈克尔·微格尔斯沃斯(Michael Wigglesworth, 1631-1705)的《末日》(Day of Doom, 1662)销售量居首位达一个世纪之久,直到本杰明·富兰克林发表《致富之路》后才退居第二位,其影响在北美仅次于《圣经》和儿童教科书《新英格兰入门》(New England Primer)。
殖民地时期的主要作家有:


  • 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 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
  • 纳撒尼尔·沃德(Nathaniel Ward, 1578—1652)、
  • 科顿·马瑟(Cotton Mather, 1663—1728)、
  • 菲利普·潘恩(Philip PAIn, ?—1666/7)、
  • 本杰明·汤姆森(Benjamin Tompson, 1642—1714)、
  • 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等。
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 1612—1672)出生在英国,父亲是林肯伯爵的总管家,受清教家庭思想熏陶,在优裕的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6岁时安妮与剑桥毕业生西蒙·布雷兹特里特结婚,两年后随父亲和丈夫抵达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区。她的父亲和丈夫先后当选为殖民区总督。


  • 安妮在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同时坚持创作诗歌,
  • 虽然清教徒不欣赏妇女写诗,但她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抱负。
  • 1647年她的姐夫把她的手稿带往英国,于1650年出版了诗集《美洲最近出现的第十个缪斯》(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这部诗集在伦敦的销路很好,是当时的畅销书之一。
  • 后来安妮继续修改自己的早期诗歌,坚持创作新诗。她在北美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于她逝世后的1678年,书名为《一些风格各异、充满机智和学识的快活诗歌》(Several Poems Compiled with a Great Variety of Wit and Learning, Full of Delight)
安妮的诗作宗教气息浓郁,诗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上帝的崇拜、对天国的憧憬和描绘、对死和永生的思虑、清教徒的虔诚和自我剖析等,反映出她殷切敬奉上帝、向往天国和圣城的心情。


  • 《灵与肉》(The Flesh and the Spirit)中有对天国最具体、最动人的描绘。
  • 《写在我家失火之际》(Upon the Burning of Our House)是典型的清教诗歌,力图说明上帝的行动的正确性。
  • 安妮的诗歌说教性强,但她的真诚抵消了说教可能引起的反感情绪。
  • 她的作品好似在谈天,在此过程中她诚实的心显露出来,她的喜怒哀乐感染了读者。
从安妮·布雷兹特里特的诗作中,我们也能窥见北美清教移民生活的另一个侧面,它的富于人情味的一面。
《献给我的亲爱的丈夫》(To My Dear and Loving Husband)以及《写给出差的丈夫的两封信》(A Letter to Her Husband Absent upon Public Employment)这三首诗中,女诗人没有一次或一处提到上帝、天国、永生


  • 安妮写诗时正是宗教狂热登峰造极的年代,但她依然超越了宗教信仰、天规戒律,流露出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表达了与丈夫之间炽热的爱。
  • 安妮的诗里不只有一种声音,虽然她的主要声音由上帝定调,但有时她也会换用自己定调的另一种声音——一位深情的妻子、慈爱的母亲的声音。
  • 安妮的两种声音是诗人艺术世界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的表现。一方面她要应对宗教和社会的严苛要求,另一方面她的本能在苏醒,她的艺术自我也在渴望表达自己。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第3张图片

安妮夫妇

安妮堪称北美殖民地第一位著名诗人。18世纪,她的宗教诗歌得到知识界的高度欣赏。


  • 19世纪她似乎失去了读者,被视为美国早期文学的“文物”。
  • 今天她的地位得到恢复,她的诗歌作为殖民地宝贵诗歌遗产的一部分被载入史册。
北美殖民地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应推爱德华·泰勒(Edward Taylor, 1642—1729)。他出生于英国,于1668年到达马萨诸塞的海湾殖民区。
1671年哈佛毕业后,泰勒在波士顿西一百英里的小镇担任牧师,兼做医生。他虽远离文化中心波士顿,但保持了对知识的兴趣并进行研究,成为学识极其渊博的人。


  • 泰勒的诗作在他在世时基本没有发表过。1883年,他的后代将他的手稿捐赠给耶鲁大学,其中部分优秀诗篇于1979年问世,距他逝世已有两百多年了。
  • 这些诗篇包括《基督教史》(Metrical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 《上帝的决心》(God's Determinations Touching His Elect)、
  • 《自省录》(Preparatory Meditations) 等。
泰勒是个不折不扣的清教徒,写诗的目的就是为上帝服务,在默默无闻中力挽清教颓势。他的不少诗作都和他的讲道有密切关系,有些实际上应用于他的布道讲演中。
如果说安妮在强音之外还有一个弱音,来表达对丈夫和儿女的爱,那么泰勒只用一个声音说话。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窥探到一个内心世界极其单调的清教徒的心态。


  • 泰勒的诗作主要收录在《受领圣餐前的自省录》(Preparatory Meditations)中。
  • 《自省录》是他为在教堂举行圣餐仪式而写,共有217首,绝大多数以《圣经》内容为基础,歌颂基督徒生活的喜悦——泰勒是把《圣经》诗歌化了。
  • 阅读泰勒的诗作,读者会加深对于清教徒的认识和理解:或许,他们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严厉、冷酷和痛苦。
泰勒的诗歌总的来说比较艰涩,晦涩主要源于意象,也有在不相关事物之间快速腾跃的想象力,表现出明显的“玄学派”诗歌(以约翰·多恩为代表的英国诗派)的特点


  • 安妮和泰勒都继承了英国的虔诚诗歌传统,自觉成为传布上帝意旨的忠诚仆人。
  • 他们模仿和移植了英国文学的形式和风格,安妮得益于斯宾塞
  • 泰勒以多恩和乔治·赫伯特为师,但未能超越他们效仿的对象。
  • 他们的意义在于,作为美国诗歌的光辉起点,他们首先表达了北美开拓者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外界听到了新伊甸传来的歌声,他们的作品是后世窥探殖民地时代人的心态的艺术之窗。
美国评论家范·威克·布鲁克斯(Van Wyck Brooks, 1886—1963)论述18世纪美国及美国性格时认为,决定美国人性格的清教传统具有宗教虔诚和冷静务实两个特点,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代表前者,富兰克林代表后者。
18世纪世风骤变,新世界观和认识论对清教思想体系开始发生影响。以其著名布道演说促进18世纪上半叶“大觉醒”运动爆发的乔纳森·爱德华兹,可能是北美听到的最后一个重申加尔文信仰立场的伟大声音。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第4张图片
爱德华兹出生于北美康涅狄格州一个宗教气息浓郁的家庭,牧师父亲对他尽心栽培。他在耶鲁获得硕士学位,后来成为祖父——北安普敦教区著名牧师斯托达德——的助手和继任人,竭诚复兴清教信仰的事业。


  • 爱德华兹知道加尔文思想的鼎盛期已过,但他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促进信仰热情的复活。“大觉醒”运动兴起之时,他周游各地进行布道,是推动该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 他的《发怒的上帝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1740)等演讲词成为美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发怒》对地狱的描绘栩栩如生,据说听众仿佛能闻到地狱之火熊熊燃烧的硫磺味儿。这篇以毁灭为基调的演讲词通篇弥漫着硫磺味,所以爱德华兹又有“充满硫磺味的讲演家”之称。


  • 在“大觉醒运动”的宗教自由呼声中,爱德华兹的严格主张触怒了他的教区民众,因此他辞去了北安普敦教堂牧师职务,前往马州西部边地小镇担任牧师。
  • 此后八年,在边地的孤独和屈辱中,爱德华兹埋首于写作,这段时间成为他最高产的时期,创作出了使他名留青史的文章。
这些文章包括《意志的自由》(The Freedom of the Will, 1754)、
《伟大基督教教义的原罪说辩论》
The Great Christian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Defended, 1758
《关于上帝造世的目的》
Concerning the End for Which God Created the World, 1765。
这几部著作的发表又使爱德华兹声名显赫,1758年他应邀赴纽泽西学院(普林斯顿)就任院长,但上任不足三个月就因注射天花疫苗去世


  • 爱德华兹结构严谨、文字洗炼的文体使他成为美国清教主义作家中最敏感的文体家。
  • 在他卒世后发表的论文,奠定了美国理性唯心主义的基础,
  • 为19世纪爱默生的崛起和美国独立文学与思想运动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爱德华兹是美国最后一位思想仍然停留在中世纪的神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流露出他作为中世纪人的心态。他代表殖民地传统的虔诚、宗教激情和理想主义的一面,并曾为复活这一传统而竭尽毕生精力。


  • 但爱德华兹又可能是美国第一位具有现代思想的哲学家。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受到牛顿的机械宇宙观这种“新世界观”,以及约翰·洛克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 他的现代思想体现在《神圣事物的形影》(Images or Shadows of Divine Things)、《论现实札记之一》(A Note on Reality)等文章中。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文学 第5张图片
爱德华兹是美国最伟大的神学家。
他生活在清教主义由盛转衰的时代,履行了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
但是历史已开始步入启蒙时代和浪漫主义时代
对人和自然的崇拜成为信条,他便显得生不逢时了。


  • 总的来说,爱德华兹在美国文化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已得到充分承认。
  • 阅读这位承前启后式人物的作品,是理解美国文化和文学传统的一把钥匙。

资料参考:乔纳森•爱德华兹
伟大的北美神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
爱德华兹的70条立志和8本书
乔纳森·爱德华兹小传
34 清教徒比喻成是阿尔卑斯山脉,把路德和加尔文比喻成是喜马拉雅山脉,而他把乔纳森爱德华兹则比喻为珠穆朗玛峰。
重温美国文学史(二):殖民地时期文学(1590—1750)


上一篇:美国一地现“饥饿危机”?“90后”也领救济……
下一篇:美国连圣诞节都过不好,还想帮台湾“渡劫”?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0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