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闲聊] 如何看待《柳叶刀》文章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将结束,3 ...

[复制链接]
60447 20
羉_ 发表于 2022-1-22 16:43:53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文章我最近两天已经在几个群里以及朋友圈里都看到过了。
首先要说的是,不管是哪个学科,领域内的所谓“权威期刊”之所以被叫做权威期刊,是因为他们可以更快速地刊发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稿件的审核流程也更严格,被引用率也更高。但这从来不代表“权威期刊”说的就是对的,特别是在公共卫生这种没办法做严格对照组实验的领域内,很多结论只能靠建模来做预测。所以,《柳叶刀》也好,NS也好,他们的结论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话说回来,其实这篇文章的观点完全不新鲜。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有无数人都说过了新冠流感化的问题,包括美国英国等很多国家的卫生医疗部门负责人,也常常在说“新冠就是大号流感”。这个文章所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即O的传播力强但对人体的损害不大,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建立群里免疫的时候,新冠病毒虽然不会消失,但对人体却不再会有什么破坏性了。说到底,也还是“新冠流感化”的那套说辞。
但即便这个作者说的是对的,那也必须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美国的所谓的“住院率下降”跟中国的“住院率下降”并不是一个概念。从人均ICU数字上讲,美国是中国的10倍。这也就意味着,在同样的传播速度下,中国的医疗系统面临的压力是美国的数倍以上(这也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美国防疫乐观的原因)。即便O的感染力下降能减低医疗系统的压力,但美国可以承受,中国也依然无法承受。
再退一步来讲,中国已经算是世界发展中国家里基建和公共卫生方面做的相对比较好的国家。现在全世界70多亿人,能比中国公共卫生做得更好的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加起来也不超过20亿。再加上中国的14亿,也就是30多亿。换言之,全世界一多半人口所面临的医疗压力比中国要更大。中国尚且不能承受新冠大流行的医疗压力,这些国家只会更糟糕。
那么,在这些国家,在这40多亿人里,新冠是否还会产生新的变异?这个答案谁也不能保证。
我不是医学领域的研究者,我当然不能就说这个结论是错的。但至少从这个文章里,我看到的是这个作者所援引的数据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发达国家。他的核心理由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医疗系统已经可以从容应对O,所以大流行会结束。然而,那些欠发达国家,真可以像美国一样从容应对O以及新冠?如果新冠在这些国家仍然肆意传播,且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率还是很低,新冠真的能在这些国家结束?
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类的词确实有点打官腔,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欠发达国家才是木桶短板。他们的防疫问题不解决,说新冠大流行就能结束恐怕为时尚早。
至于所谓的感染病例少的国家的问题,这个作者倒也说得的清楚:
一些国家推行的“零病例战略”仍存在问题。由于Omicron的高传播率,这些国家似乎不太可能永久排除Omicron的冲击。对于这些零病例国家来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不过,Omicron激增较晚到来,将使这些国家在增加疫苗接种覆盖率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并有机会更好地了解Omicron变异对免疫水平低下人群的影响。
到2022年3月,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将感染Omicron变种。随着新冠疫苗接种持续增加,许多国家推进第三剂疫苗,以及感染获得性免疫的高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全球新冠免疫应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里,全世界的病毒传播水平应该会较低。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认为群体免疫最重要的还是靠疫苗——一方面O的危害低,另一方面疫苗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提升。那些感染人数少但接种率低的零病例国家或许会面临挑战,但中国在疫苗方面至少是能保障的,现在也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在打第三针了。这个作者说的就是个防疫上的常识,应该不难理解。
说到底,如果只把欧美的人当人看的话,那么这个结论有可能是成立的——低破坏力的病毒迅速传播,与接种过疫苗的人群相遇,产生新的抗体来结束大流行,与此同时发达的医疗水平也让他们可以有更多余力来应对病毒传播带来的问题。可对那些发展中乃至于落后国家来讲,这有可能吗?


上一篇:美国至少有 20% 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8 万名货车司机短缺 ...
下一篇:1 月 20 日北京市肛肠医院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紧急停诊,目前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青女小子的朋友 发表于 2022-1-22 16:44:2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文章我最近两天已经在几个群里以及朋友圈里都看到过了。
首先要说的是,不管是哪个学科,领域内的所谓“权威期刊”之所以被叫做权威期刊,是因为他们可以更快速地刊发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稿件的审核流程也更严格,被引用率也更高。但这从来不代表“权威期刊”说的就是对的,特别是在公共卫生这种没办法做严格对照组实验的领域内,很多结论只能靠建模来做预测。所以,《柳叶刀》也好,NS也好,他们的结论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话说回来,其实这篇文章的观点完全不新鲜。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有无数人都说过了新冠流感化的问题,包括美国、英国等很多国家的卫生医疗部门负责人,也常常在说“新冠就是大号流感”。这个文章所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即O的传播力强但对人体的损害不大,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建立群里免疫的时候,新冠病毒虽然不会消失,但对人体却不再会有什么破坏性了。说到底,也还是“新冠流感化”的那套说辞。
但即便这个作者说的是对的,那也必须考虑到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美国的所谓的“住院率下降”跟中国的“住院率下降”并不是一个概念。从人均ICU数字上讲,美国是中国的10倍。这也就意味着,在同样的传播速度下,中国的医疗系统面临的压力是美国的数倍以上(这也是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美国防疫乐观的原因)。即便O的感染力下降能减低医疗系统的压力,但美国可以承受,中国也依然无法承受。
再退一步来讲,中国已经算是世界发展中国家里基建和公共卫生方面做的相对比较好的国家。现在全世界70多亿人,能比中国公共卫生做得更好的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加起来也不超过20亿。再加上中国的14亿,也就是30多亿。换言之,全世界一多半人口所面临的医疗压力比中国要更大。中国尚且不能承受新冠大流行的医疗压力,这些国家只会更糟糕。
那么,在这些国家,在这40多亿人里,新冠是否还会产生新的变异?这个答案谁也不能保证。
我不是医学领域的研究者,我当然不能就说这个结论是错的。但至少从这个文章里,我看到的是这个作者所援引的数据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发达国家。他的核心理由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医疗系统已经可以从容应对O,所以大流行会结束。然而,那些欠发达国家,真可以像美国一样从容应对O以及新冠?如果新冠在这些国家仍然肆意传播,且这些国家的疫苗接种率还是很低,新冠真的能在这些国家结束?
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类的词确实有点打官腔,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欠发达国家才是木桶短板。他们的防疫问题不解决,说新冠大流行就能结束恐怕为时尚早。
至于所谓的感染病例少的国家的问题,这个作者倒也说得的清楚:
一些国家推行的“零病例战略”仍存在问题。由于Omicron的高传播率,这些国家似乎不太可能永久排除Omicron的冲击。对于这些零病例国家来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不过,Omicron激增较晚到来,将使这些国家在增加疫苗接种覆盖率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并有机会更好地了解Omicron变异对免疫水平低下人群的影响。
到2022年3月,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将感染Omicron变种。随着新冠疫苗接种持续增加,许多国家推进第三剂疫苗,以及感染获得性免疫的高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全球新冠免疫应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里,全世界的病毒传播水平应该会较低。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认为群体免疫最重要的还是靠疫苗——一方面O的危害低,另一方面疫苗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提升。那些感染人数少但接种率低的零病例国家或许会面临挑战,但中国在疫苗方面至少是能保障的,现在也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在打第三针了。这个作者说的就是个防疫上的常识,应该不难理解。
说到底,如果只把欧美的人当人看的话,那么这个结论有可能是成立的——低破坏力的病毒迅速传播,与接种过疫苗的人群相遇,产生新的抗体来结束大流行,与此同时发达的医疗水平也让他们可以有更多余力来应对病毒传播带来的问题。可对那些发展中乃至于落后国家来讲,这有可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lucoo 发表于 2022-1-22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科学系主任和教授Christopher J L Murray发表了名为《COVID-19 将继续,但大流行即将结束》的文章。

 第1张图片
我先来翻译下全文,供各位品鉴[1]

世界正经历一场巨大的由新冠omicron变种引起的感染浪潮。
基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模型的估计表明,在2022年1月17日左右,全球每天有1.25亿omicron感染,人数是2021年4月delta毒株造成的感染高峰的10倍以上。
omicron毒株感染浪潮正在无情地到达每一个大陆,只有东欧、北非、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少数几个国家尚未开始他们的新冠病毒变种浪潮。
这一个前所未有的感染水平表明,在2021年11月底至2022年3月底期间,全世界将有50%以上的人感染omicron毒株。
尽管IHME模型显示,从2021年11月底到2022年1月17日,全球每日新冠病毒感染增加了30多倍,但在此期间报告的COVID-19病例仅增加了6倍。
——备注一下,一般来说,有症状的感染者才被称作病例。但这里报告的病例应该是指去就诊的。
由于与以往的新冠毒株相比,无症状或轻度病例的比例有所增加,全球感染检出率从20%下降到5%。
了解omicron毒株感染造成的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症状感染的比例。
基于以往新冠病毒各毒株的系统综述表明,40%的感染是无症状的。而现有证据表明,omicron毒株感染造成的无症状感染比例要高得多,可能高达80-90%:
Garrett和他的同事发现,在南非参加一项临床试验的230人中,71人(31%)的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且是omicron毒株感染,但没有症状。假设这一感染流行率代表了人群,与已发现病例相比的隐含发病率表明,在南非,90%以上的感染是无症状的。
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感染调查估计,2022年1月6日,英国新冠病毒感染PCR阳性的点流行率为6.85%。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对没有COVID-19症状的患者进行入院前筛查,在整个COVID-19大流行期间没有超过2%,但在2022年1月10日那周超过了10% 。
除了无症状感染的比例大得多之外,在美国,与以前的峰值相比,大多数州的COVID-19住院病例与发现住院病例的比例下降了约50%。
在加拿大和南非,需要插管或即将死亡的COVID-19住院患者比例下降了80-90%。
尽管每次感染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omicron毒株感染的大规模浪潮意味着,许多国家的入院人数正在增加,根据IHME模型,一些国家的COVID-19住院人数将增至过去激增的两倍或更多。
在所有入院患者都接受COVID-19筛查的国家,这些入院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将是因非COVID-19原因入院的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然而,感染控制要求对医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考虑到新冠病毒感染的人口流行率超过10%,如英国国家统计局在英国伦敦的感染调查报告所说,大量卫生工作者检测呈阳性,需要进行隔离,这给医院带来了双重压力。
各国将需要在未来4-6周内优先支持卫生系统。
然而,来自希腊的数据显示,omicron浪潮带来的COVID-19严重后果将是有限的;从2021年12月21日至2022年1月17日,COVID-19病例增加了近10倍,但COVID-19住院患者的医院插管率与12月持平。
令人惊讶的是,IHME模型表明,omicron毒株的传播强度如此之高,以至于未来几周采取的政策(例如,增加口罩的使用,扩大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或提供第三剂COVID-19疫苗)行动对欧米克隆波的进程影响有限。
例如,IHME模型预估,将口罩的使用率增加到80%,在未来4个月只会减少10%的累积感染。
增加对COVID-19疫苗的支持或为尚未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不太可能对omicron毒株感染浪潮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因为当这些干预措施扩大时,omicron毒株感染浪潮可能基本上都结束了。
只有在omicron毒株的冲击波尚未开始的国家,在冲击波之前提升口罩的使用才会有更实质性的效果。
这些干预措施仍能保护个人免受COVID-19的影响,但omicron感染波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在未来4-6周内,政策行动对其在全球的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omicron感染波似乎在报告的病例开始指数增长后的3-5周达到顶峰。
截至2022年1月17日,omicron感染波在世卫组织五个区域的25个国家和美国的19个州达到峰值。
预计从现在到2022年2月的第二周,大多数国家将出现omicron感染峰值。
预计最新的欧米克隆峰值将出现在omicron感染尚未开始的国家,如东欧和东南亚。
而在这些国家增加新冠病毒检测的行动,可能会更多的人被排除在工作或学校之外而造成破坏(干扰?),但不太可能影响omicron感染波的进程。
在omicron毒株的时代,我认为COVID-19的控制策略需要重新设定。考虑到omicron感染波的速度和强度,在我看来,试图追踪传播途径的努力似乎是徒劳的。
推行的“零新冠肺炎战略”的国家,如中国和新西兰,仍存在一个问题。
中国在2022年1月发生局部omicron毒株传播。考虑到omicron毒株的高传播率,中国或新西兰似乎不太可能永久排除omicron毒株感染波。
对于“零新冠肺炎战略”国家来说,问题将是出现的时机(the question will be one of timing)。
我感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早晚会被攻破防线的。
随后的omicron感染人数激增将使在增加疫苗覆盖率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成为可能,并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omicron毒株对免疫水平相当低的人群的影响。
到2022年3月,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将感染omicron毒株。随着COVID-19疫苗接种的持续增加,许多国家使用第三剂疫苗,以及感染获得性免疫的高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全球SARS-CoV-2免疫水平应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里,全世界的病毒传播水平应该会较低。
我使用“大流行”一词是指过去两年为应对一种新病原体而作出的非凡社会努力,这些努力改变了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政策应对方式。这些努力在全球拯救了无数生命。
新的新冠毒株肯定会出现,其中一些可能比omicron毒株更严重。
无论是感染还是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力都会减弱,为新冠病毒持续传播创造机会。
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各国应预期冬季潜在传播会增加。
然而,未来新冠病毒传播对健康的影响将较小,因为此前广泛接触过病毒、定期调整疫苗以适应新的抗原或变体、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以及了解弱势群体在未来需要时可以通过使用高质量口罩和保持身体距离来保护自己。
COVID-19将成为卫生系统和社会必须管理的另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
例如,omicron毒株在大多数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似乎与北半球国家严重流感季节的水平相似。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2017-18年是过去十年中最严重的流感季节,导致约5.2万人死亡,高峰时期可能每天超过1500人死亡。
政府和社会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而采取非常措施的时代将结束。
在omicron浪潮过后,COVID-19会卷土重来,但大流行不会。
读后感

作者肯定了未来肯定会出现新的毒株,并且说了有可能会更严重。
——没有基于「未来不再变异」这样的假设,也没有说「病毒会越传越弱」的谣言,当然别人是确确实实的博士,不至于说这些话,我提这些主要是评论区大神总是提。
他的依据是基于世界除少数国家以外,几乎全员感染了omicron,以及后续疫苗会持续推进,因此以后的无症状率会大幅度提高,而真正有症状的人数会降低,这样对医疗就没有冲击了。
不过现在美国基本上2500-3000人死亡(7天平均值要考虑他们统计休息那两天会偏低),还在增加,与他说的「omicron毒株在大多数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似乎与北半球国家严重流感季节的水平相似,比如美国流感最严重时期每天超过1500人死亡」可不是一回事。

 第2张图片
另外这一轮天津已经实现了14天社会面清零,我们对omicron毒株的首战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天津宣布「本轮本土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实现了社会面清零」,这意味着什么?如何发展,他们已经自告奋勇开始去探索了。
加一段总结

《柳叶刀》最新发文,新冠疫情3月结束?医生:同意但不完全同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结束的定义,这里讲的结束,不是新冠病毒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了,而是疫情已经不叫疫情了,成为常规流感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首先,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非常不确定、未知的世界,新冠病毒不断在发生变化,最新出现的Omicron毒株传染性强、但是毒性小(感染后无症状比例大、转为重症的风险低),以至于很多人感染了但是没有任何感觉,这种情况下,如果危害不大,就可以认为病毒不会消失,但是疫情可以结束了。
这个观点很多人都有猜想,柳叶刀这篇论文从数据角度给了解释:
因为传染性强,除了东欧、北非和东南亚等地之外,奥米克戎毒株几乎传遍了全球。
基于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模型的估计表明,在2022年1月17日左右,全球每天有1.25亿omicron感染,人数是2021年4月delta毒株造成的感染高峰的10倍以上;
并且做出预测:在2021年11月底至2022年3月底期间,全世界将有50%以上的人感染omicron毒株。
重症人数的增加速度远低于感染人数,检出率低、毒性低。
从2021年11月底到2022年1月17日,全球每日新冠病毒感染增加了30多倍,但在此期间报告的COVID-19病例仅增加了6倍。
由于与以往的新冠毒株相比,无症状或轻度病例的比例有所增加,全球感染检出率从20%下降到5%。
基于以往新冠病毒各毒株的系统综述表明,40%的感染是无症状的。而现有证据表明,omicron毒株感染造成的无症状感染比例要高得多,可能高达80-90%:
在南非,90%以上的感染是无症状的。
扎心的是,因为omicron传染性很强,即便我们戴口罩、打疫苗,对阻断这个传染也是有限的。
现在国内是坚持清零政策的,在这个论文看来,国内被omicron破防是迟早的事情……(鼓励全球躺平)
(Ps:这种论调已经传播很久了,姑且听听。是否坚持清零,不是一个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很多条命。也要看不同国家的情况,我国疫情一直控制得很好,坚持清零更容易;而且不控制,一定为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特别是医疗资源不丰富的地区、特别是风险比较高的慢性病患者等。)
这个团队20年3月也给特朗普预言过:"我们预测未来4个月美国可能会死3万8到16万人a,然后疫情有最大概率会在6月份结束。"所以属于是屡败屡战了。
他的设想成立的前提是omicron毒株感染后造成抵抗力真的能够遏制住新的毒株蔓延及降低其杀伤力,使得患病(即有症状的)人数、需要住院的人数都降到非常低的水平,那时候确实新冠肺炎将从一个全世界流行的传染病,变成一个季节性流行、地方性流行的传染病。
就像流感一样,只需要在秋冬季节注意接种疫苗就可以了。
但这个前提能否成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他们也正在检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z级警告 发表于 2022-1-22 16:45:2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说,啊对对对
反正在这家有人说“对死亡率预测十分准确”的IHME的研究中,Pandemic已经结束过两次啦!
说真的,已经把美国坑过两次了,还要继续么

 第5张图片
其中2020年那次,直接给了川总硬挺过去的勇气。"我们预测未来4个月美国可能会死3万8到16万人a,然后疫情有最大概率会在6月份结束"

 第6张图片

 第7张图片
去年1月7号的时候,同一家机构预测疫情会在未来一个月达到巅峰,然后持续下落,直到疫情结束。

 第8张图片
当然,我相信只要勇敢的往一个预测,反正总有一天疫情会结束,赢了。
——————————————————
为了防止说跑题,再具体说下IHME这次是怎么赢的。这次他肯定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总不能每次都掉到同一个坑里。所以核心是“Pandemic”结束了,新冠变成了“Endemic”。还是Big flu那一套。
我使用“大流行”一词来形容过去两年为应对一种新病原体而作出的非凡的社会努力,这些努力改变了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世界各国政府制定政策应对措施的方式。这些努力在全球拯救了无数生命。新的新冠变种肯定会出现,其中一些可能比Omicron更严重。无论是感染还是疫苗接种产生的免疫力都会减弱,这为新冠的持续传播创造了机会。考虑到季节性因素,各国应预期冬季潜在传播会增加。
然而,未来新冠传播对健康的影响将较小,因为全球已经有了多种工具,包括此前民众已广泛接触过病毒、定期调整疫苗以适应新的抗原或变种、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以及了解弱势群体在未来需要时可以通过使用高质量口罩和保持身体距离来保护自己。新冠将成为卫生系统和社会必须管理的另一种复发性疾病。作为参考,Omicron病毒变种在大多数国家造成的死亡人数似乎与北半球国家严重流感季节的水平相似。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估计,2017-18年是过去十年中最严重的一个流感季,导致约5.2万人死亡,高峰时期可能每天有超过1500人死亡。
这里的假设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已经感染的人再感染普遍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这样的话,新冠就可以变成大流感,医疗设施就不会满啦。
首先这假设每一步都有大问题,无症状/轻症率高是Omicron的独特现象,而得了Omicron以后,对Delta的抗体水平,在不打疫苗的Unvaccined人群并不算是很高,提升效果很一般(血清分型)。
即使我们接受这个假设,在普遍免疫下,Omicron的死亡率真的能降低到与流感近似的水平(实际上远远要高),但是Omicron的R0还是比flu高几倍,那么制造的医疗负担也必然是flu的几倍。
那么,我们(即使是美国)真的可以接受一个flu pro max plus和flu一起流行而不对医疗设施造成压力么?这还没有考虑Long Covid带来的更大的额外医疗负担。
最后,Flu造成的pandemic难道只有1918一次么,仅过去100年里就已经杀遍全球多次。而现在Covid19有远超Flu的流行率(也就是变异的基数),超强的R0和变异率作为基础(还会有人畜共患、超长感染、毒株重组等等武林奇遇),每年变异出一个能算是pandemic的变异株不过分吧。
对病毒多一些耐心和信心,它总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你可楞僧列 发表于 2022-1-22 16:45:4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两天不少朋友问的Lancet的那篇文章,关于Omicron是不是新冠疫情的终结,关于我们面对Omicron能不能躺平,节选我前天写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其他部分我在之前知乎回答和文章中多多少少都有提过,这里就不在重复,只说核心内容。

***********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如何?或者说的更加具体一些,我们中国老百姓对于现在Omicron的免疫力如何?

很遗憾,答案是比较弱。

就像上面说的,我们对某种病毒的获得性免疫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然感染之后产生的免疫,二是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中国是全球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每十万人的感染数非常低,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国家并没有多少人拥有因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

而目前我们所接种的疫苗,研究表明两剂接种对于预防Omicron传播的保护力也在大幅下降。

所以总体而言,我们对于Omicron的免疫力是比较低的,因此如果我们无法通过公共卫生手段(例如严格核酸检测、溯源、隔离、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防住Omicron的扩散,那么Omicron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本土疫情。

虽然我们也多次提到Omicron的内生毒性较弱,但是我们需要记住几点:

首先即便疫苗接种率很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至今没有接种,并且即便是接种了灭活疫苗加强针的老年人,他们感染Omicron后的重症率和死亡率如何,目前尚不明确;

其次,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的重症医疗资源整体上是比较薄弱的,人均ICU床位数量只有美国的1/10,并且医疗资源分布很不均衡,我国中西部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医疗水平还是比较差的。

这也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当国内出现大量Omicron感染时,可能出现医疗挤兑,可能我们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就要出现不少死亡——不仅仅是因感染Omicron而去世的,还有许多因为医疗挤兑而无法及时获得救治的慢性病和急重症人群。

这是我们国家仍然高度重视Omicron防控的原因——我们赌不起。

将来Omicron这场疫情会怎么发展,会不会出现其他更棘手的变异体,这些都不清楚。目前比较好的消息除了其重症率降低以外,我们还注意到一点就是一些国家的疫情已经出现拐点了:

-最早发现Omicron的南非,疫情已经大幅下降了;

-英国过了拐点,开始下降;

-美国仍然处于高位,但是像纽约、麻省和新泽西州的新增感染已经过拐点了。

所以有研究人员猜测,Omicron疫情爆发迅速,但是可能消退也比较迅速。而如果国外疫情大幅缓解的话,对于我们国家的防控无疑是好事,防控压力大大减轻。所以在针对Omicron的免疫屏障比较薄弱时,在Omicron专属疫苗还没出现时,我们现在要做的仍然是继续以及逐渐改善现有的防控,同时关注民生问题,尽量减少因为过度防疫导致的次生灾害。

从长远来看,新冠病毒几乎不可能根除,但当我们的免疫屏障建立起来后,它的重症率和死亡率会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接近季节性流感,这才是新冠大流行消退的里程碑。

事实上,无论有没有疫苗,历史上所有的大流行最终都会消退,区别只是在于人类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维克斯 发表于 2022-1-22 16:46:20 | 只看该作者
 
IHME原来占卜过两次,这是第三次占卜了。
前两次分别是2020年6月结束和2021年1月结束。
这次占卜的结果是2022年3月结束。
合着是前两次卜卦时,拉了粑粑没洗手所以不准?
希望这次洗手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錵髒√♀儚 发表于 2022-1-22 16:46:35 | 只看该作者
 
这问题的描述相当之诡异。
“什么叫感染者极少的国家,接下去怎么办”?
瞅这意思,话里话外,是想说非得感染了才能享受到减毒的成果?
我说,你们能不能统一一下口径?
当初奥密克戎从南非出来的时候,有人说奥密克戎连艾滋病人都搞不死,实锤毒性减弱。可以预见,传播到欧美之后,面对免疫力更完整的健康人群,只能是更加翻不起什么浪。哦,这时候不提什么“感染者极少的国家接下去怎么办”了?这时候,从没感染过奥密克戎的欧美人也可以跟感染过奥密克戎的南非人一起共享低毒性了?可以躲在“先驱”的背后躺赢了?就普世了?
然后,脸一转,你这边《柳叶刀》又说,面对“感染者极少的国家”,就变成了“接下去怎么办”?咋的?这时候,奥密克戎又突然变了脸?没感染过就享受不到低毒性?突然又不共享了?有先驱也没用?非得人人过关?
你们到底有谱没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蓝天A清水 发表于 2022-1-22 16:47:2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疫情大流行真结束了,「感染极少的那些国家怎么办」,这明显是吓唬我们嘛,西方酸葡萄心理又作怪了。

其实没啥不好办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呀,文章作者就给出了答案。
「随着COVID-19疫苗接种的持续增加,许多国家通过第三针疫苗,获得免疫的高水平」。
答案就是,我们可以通过疫苗加强针,从而获得加强型的群体免疫,这是成本更低、伤亡更小的路径。

不像国外,主要通过肉身硬扛、牺牲易感人群来获得免疫。
还有,随着时间推移,更多新冠医疗药物出现,特别是居家口服药物的出现,可以大大减少新冠重症,减轻感染高峰带来的冲击。
可以说,「感染极少的国家」才是时间的朋友,有了感染先驱国家的教训,才更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新冠。
西方走你的独木桥,我们走我们的阳关道,大家井水不犯白开水,无须替我们担心,把你自己照顾好就行。

只要国外疫情大流性基本结束了,我们就是适时探头出来看看,那用柳叶刀的作者担心呢。

 第13张图片
要担心的反而应该是他们,奥密克戎才流行了两个月,西方研究者就早早得出结论,奥密克戎会终结大流行,结论是否过于仓促了?

根据BBC最新报道,英国专家们都非常乐观,认为疫情已经进入尾声了,至少英国是这样。
“这疫情怎么还没完?”或者“我什么时候才能正常生活?”

现在,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是……很快了

但是之后会怎样?病毒不会在弹指间消失。相反,我们将必须要习惯的一个新关键词是“地方性流行(endemic)”。

研究病毒扩散的传染病学家,会在一种疾病的强度比较一致和可预测的时候,将其列为地方性流行,而不是像这场全球大流行迄今为止的那样“大起大落”地一波接一波。

于是,新的新冠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它对我们的生活将意味着什么?

“我们快到了,现在是一段尾声的开始,至少在英国是如此,”利物浦大学希斯考克斯教授说,“我想2022年的生活将会几乎回到全球大流行之前的样子。”

“这个病毒写满了地方病的特征,”伦敦大学圣乔治学院的病毒学家伊丽莎贝塔·格罗佩里博士说。

“我非常乐观,”她说,“我们不久就会进入一个病毒循环的状况,我们会照顾有风险的人们,但是对于其他人,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他们会染上,而一般人都会没事。”

“当奥密克戎结束并过去,英国的免疫力将会很高,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爱丁堡大学的免疫学家艾丽诺尔·莱利教授说。

希斯考克斯教授是英国政府新兴呼吸道病毒威胁顾问小组成员。他表示,

“假如一种新变异或者旧变异出现,对我们大多数来说,会像其他任何一种冠状病毒感冒一样,我们会打喷嚏,有一点头痛,然后就没事了。”

但是,他说,“在一个严重的流感季节,冬季每天会有200至300人死去,却没有人戴口罩或者保持社交距离。”

他预计,封锁令以及限制大众聚会不会再次实施,大规模检测将会在今年结束。

唯一可能的重大转折是,一种能够击败奥密克戎并引发更严重疾病的新变种。

 第14张图片
如果说英国政府还是有数据支撑的,他们在看到新冠新增下降后,才开始提议取消新冠限制措施。
那么法国明显要比英国更猛,当法国新增还在攀升的时候,法国总理就宣布,会逐步取消限制措施。

法国总理周四表示,法国将从 2 月 2 日起结束音乐厅、体育比赛和其他活动的观众容量限制,这是逐步取消 Covid-19 限制的一部分。

从 2 月 2 日起,户外也将不再需要口罩。

夜总会将被允许从 2 月 16 日起重新开放,它们自 12 月以来一直关闭。在那一天,站立区将再次被授权举办音乐会和体育赛事以及酒吧。

同一天,体育场、电影院和公共交通工具将再次允许饮食。

政府发言人周四早些时候表示:“我们看到发病率仍在上升,但我们也知道 Omicron 变体导致的严重病例,少于 Delta 变体。”“非常有希望, Omicron 波能很快达到顶峰”。

 第15张图片
西方国家有点过于乐观了,仅根据现有数据,就推断奥密克戎会总结大流行,忽视了新冠变体的出现。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表示,Omicron,也称为 B.1.1.529,具有三个主要子菌株:BA.1、BA.2 和 BA.3。

研究人员指出,与 BA.1 相比,BA.2 版本的 Omicron 可能有 28 个独特的突变,即使这两个 Omicron 菌株共有 32 个突变。

截至 12 月 23 日,世卫组织报告称,其测序的病例中有 99% 以上是 BA.1。但现在 BA.2 在丹麦和其他地方的兴起表明 BA.2 可能会胜过 BA.1。

周四,丹麦报告称,Omicron 的 BA.2 亚株几乎占该国病例的一半,并且正在迅速取代最初的 Omicron 株 BA.1。

丹麦报告称,在 12 月下旬至 1 月中旬的两周内,BA.2 已从占丹麦 COVID-19 感染的 20% 上升到占 45%。

在同一时期,丹麦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丹麦本周每天记录超过 30,000 例新病例,是前几波高峰期的 10 倍。

“初步分析显示,与 BA.1 相比,BA.2 的住院率没有差异,”丹麦政府运营的传染病研究中心 Statens Serum Institut在周四的一份声明中表示。“预计疫苗对 BA.2 感染后的严重疾病也有作用。”

尽管如此,该变种还是引起了一些警觉,因为有早期迹象表明它可能比 Omicron 的原始菌株更具传播性。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汤姆·皮科克周三在推特上表示:“多个国家的增长证明 BA.2 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 BA.1 更具传播性。 ”

 第16张图片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奥密克戎的后遗症如何?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

有康复医学专家表示:
新冠肺炎延烧两年多,许多康复者长期受「后遗症」所苦。

WHO 对新冠后遗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已有明确定义:确诊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急性发作三个月后仍有持续或新发生的症状、且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

Omicron轻症不代表没有「后遗症」! 全球Omicron 后遗症浪潮可能在2月后现高峰。

第一例Omicron 在去年11 月24 日发现,目前还没满三个月,所以各国专家还在持续追踪观察。
推测全球可能在2-3月后,迎来一波Omicron 后遗症浪潮,数以万计的康复者开始有后遗症的医疗需求。
门诊观察到的新冠后遗症患者,不一定都是重症、插管、有进加护病房,也看到很多当初轻症、中症的患者,后遗症反而更多、更严重。

Omicron 不太可能完全没有后遗症。即使它是新的变异株、有多处突变,但终究还是新冠病毒。
前面各种不同变异株包括Alpha、Beta、Delta 等仍然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类似的后遗症,所以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Omicron不会产生后遗症。
常见的后遗症,包括嗅味觉异常,容易疲倦、气喘、认知障碍、脑雾等,目前还没有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17张图片
当然,西方率先放开疫情管控,甚至是彻底取消,也是可以预见的,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专家吴尊友的点评一剑诛心。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管控放开不放开,对其本国疫情基本没有多大影响」。
既然放开不放开,民众也不大遵守,效果也都差不多,如果你是西方政府,也会干脆选择躺平,还落得清净,顺带赢得「尊重个人」的美誉。

那就让西方国家去忙他们的,我们就忙我们的,结果几个月后就见分晓,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玫瑰灯夫 发表于 2022-1-22 16:47:28 | 只看该作者
 
前段时间“奥密克戎大号流感论”甚嚣尘上,大流行将结束在西方国家中成为共识,这篇文章的预测更为具体和大胆,将3月论证为疫情下行的拐点。
我国专家张文宏认为这是新冠的最后一个寒冬,和国外看法不谋而合。重点在于如果这是新冠的结局,中国应该怎么行动?
下面是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认识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当我们在讨论清零和共存时,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共存派和清零派的分野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不存在最纯粹的清零派,严防死守并不是一个可以坚持100年不动摇的长期策略。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观察,清零的抗疫成本在未来某个节点会最终高于。仅有一种可能让清零真正完爆共存,那就是病毒奇迹的消失,估计用时间宝石看遍病毒的14000605个终局没有这样的结局。


 第23张图片

目前国内包括顶级流行病学专家在内的众多清零派更多的是(近期清零+未来共存)派,短期内仍然坚持动态清零策略,未来平滑过渡至病毒致死率极低的共存状态。中国目前是观望状态,继续观察病毒的演化方向——传染能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的取舍,各国群体免疫的建立与重构,积极开发抗体药物和口服药物,为研发变异毒株专属疫苗做技术储备,我国仍掌握对病毒的主动权,未来可守可攻。
但我所担心的是留给我们观望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能科学研判当前局面,可能会错失最佳战机。奥密克戎的出现改变了我国顶级传染病学家所预测的最佳开放时间节点。
”中国此时最佳的策略是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维持强化疫苗接种与公共卫生防控策略两手抓的策略,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在最合适的时间节点,以极低新冠死亡率顺利度过大流行期,逐步实现生活的正常化。”2022年1月13日张文宏微博长文最后总结道。
钟南山2021年11月11日表示“在将病毒病死率控制在0.1%,复制指数控制在1.0—1.5,传播系数降下来的前提下,可以完全开放。但要实现前提,需要全民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将社区群防群控常态化,并研制有效的药物。”随后22年1月6日,钟南山下结论“我国疫苗全程接种率86%。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已经率先实现“群体免疫”的目标。
张文宏所谓的最佳时间节点也是钟南山所说的开放前提。有三点,按我的理解按优先级从高到低是1.达成群体免疫的疫苗接种率、2.多款有效率80%以上、产量足够、价格合适的单抗类和口服类药物的顺利上市3.社区、个人防控常态化。
其中第一个是最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二第三点起辅助作用。原来的构想是,病毒的变异无法大幅击穿疫苗预防感染的有效率,疫苗接种至群体免疫阈值后就可以开放以极低死亡率度过大流行期。但由于奥密克戎的出现, 2剂疫苗的有效率在接种后6个月已经跌到了接近0%,灭活疫苗构建的免疫屏障肯定无法阻止奥密克戎的感染,但在防重症和死亡上应该仍然高度有效。无法防感染的疫苗带来的巨大感染量和仍然较高水平的死亡是我们目前不能接受的,所以目前最佳的开放时机没有了,那么下一个开放的节点在哪里?
摆出我的观点,下一个最佳节点在中国开发出奥密克戎疫苗或奥密克戎/德尔塔二价疫苗并完成85%的接种率之时,最快能在2022年底实现。第二个选择是等待下一个VOC毒株的出现,并加速研发其专属疫苗,制成三价疫苗,短时间内完成疫苗大规模生产和极高覆盖率接种,这样开放的时间可能来到2023年底。
下面给出我的论证,首先,我们把时间拨回疫情刚爆发之时,那时候面对传染性和致病力未知的病毒,有3种典型的方案被各国采取,分别是躺平派、压平曲线派、清零派。清零很好界定,就是在境内实现病毒的零感染。躺平和压平曲线的边界在于医疗系统是否发生挤兑和超负荷运转,造成额外的死亡。印度作为躺平的代表,在德尔塔那一拨疫情中很多重症患者没法得到呼吸机的支持救助发生了非预期死亡。大部分国家都是压平曲线派,实施了一系列防控措施缓解病毒传播速度,保证医疗系统不至于崩溃,患病者都得到充分的医疗资源。
情景1: ①人类没有成功开发出疫苗或者说需要花费5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开发出疫苗;②病毒没有产生新的变异毒株(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将原始毒株、阿尔法和德尔塔等归为一类或一种病毒,因为他们都不会对疫苗或既往感染生产的免疫力有大幅的突破,研究表明现有疫苗对阿尔塔和德尔塔仍能保留初始有效率的90%以上,也就是说通过前者构筑的免疫屏障也能对后者起效。我将奥密克戎这样会直接击穿之前形成的免疫屏障的变异毒株视为实质上的新变异株,因为就算接种了疫苗或之前被感染过,大概率还是会被这个变体感染,整个人群大部分人被感染重新达成群体免疫)
如果将时间拨到20世纪以前,假设1很可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人类社会的科技不足以在短期内完成疫苗的成功研发。设定某个国家有1亿人,病毒的初始传染数为5,感染死亡率为1%。达成群体免疫阈值为80%,即8千万人感染,80万人死亡,假定压平曲线需耗时2年达成。(后面每个图中百分比就是以不同情景不同派别确诊病例和死亡数分别与8千万感染和80万死亡的比值)。压平曲线派在2年后疫情结束,最终感染8千万,死亡80万。躺平派在半年后疫情结束,最终感染8千万,由于医疗系统奔溃,死亡120万。清零派1年后开放,3年后疫情结束,8千万感染,80万死亡。此时,最优解为压平曲线派。


 第24张图片

情景2:在一年时间成功研发疫苗,病毒未发生变异
躺平党感染和死亡数无变化,分别是8千万和120万。但压平曲线派在1年后开始施打疫苗,感染数和死亡数开始下降,疫情结束后总计感染6千万,为没有疫苗时的75%,死亡48万,为没有疫苗时的60%。清零派在1后开始推广疫苗接种,半年后达成群体免疫并开放,最终感染3千万,为无疫苗时的37.5%,死亡8万,为无疫苗时的10%。此时,清零派策略完胜。


 第25张图片

情景3:目前最乐观情形是,奥密克戎之后未出现新的变异毒株。
假设该情形下上一波的80%免疫屏障对奥密克戎仅保留了20%,仍需感染60%即6千万人才能达成群体免疫。但已有免疫力预防死亡有效率仍高达90%。躺平和压平曲线派都选择不等奥密克戎疫苗,通过自然感染达成群体免疫。
躺平派合计感染8千万+6千万=1.4亿,死亡120万+8万=128万。
压平曲线派感染6千万+6千万=1.2亿,死亡48万+8万=56万。


 第26张图片

 第27张图片

清零派有以下两种选择
情景3.1清零派未研发奥密克戎专属疫苗,于第二年开放
假设疫苗防感染仅保留25%,防死亡为70%。
清零派感染6千万,死亡24万。


 第28张图片

情景3.2清零派研发奥密克戎专属灭活疫苗,于第三年开放
清零派感染3千万,死亡8万。


 第29张图片

清零派两种方案均优于躺平和压平。
情景4:最不乐观的情形,每半年到一年出现新的突破免疫屏障的毒株
躺平是最差方案,不列入对比讨论,主要讨论清零派不同节点病亡数。
压平曲线总感染数:6千万+6千万+4.8千万+4千万+3.2千万
死亡:48万+8万+6.4万+4.8万+3.2万


 第30张图片

情景4.1
清零派:奥密克戎专属疫苗覆盖率足够高时,第3年开放时柔成为主流毒株
感染:4.8千万+3.2千万
死亡:12万+3.2万


 第31张图片

情景4.2
清零派:2.5年派开始盛行时立刻开发派/奥密克戎/德尔塔三价疫苗并全民接种,在3.5年开放,迎接西格玛毒株
感染:4千万
死亡:9.6万


 第32张图片

在不考虑经济成本的情况下,肯定是不断开发新变异株的专属疫苗,越迟开放越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国外逐渐恢复正常,我国的优势丧失,经济压力陡增。因此推迟开放节点能获得更低的感染和死亡数,但是边际效益在不断降低的。
因为奥密克戎和原始毒株的抗原差异很大,原始毒株/奥密克戎二价疫苗接种后能让人体产生更的光谱中和抗体;但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后研发原始/奥密克戎/派三价疫苗,甚至原始/奥密克戎/派/柔四价疫苗的收益越来越低。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解释一下原因,如果接种原始毒株版疫苗或感染原始毒株获得的抗体多样性面积为1。之前的抗体中仅有0.2对奥秘克戎有效,接种奥密克戎版疫苗后广谱性增加至1.8。接着原始毒株/奥密克戎产生的抗体仍有0.5对派有效,接种专属疫苗后体内抗体广谱性达到2.3,最后如果继续接种专属疫苗,广谱性仅略微增值2.5。因此接种疫苗虽然价次越高越好,但收益在急剧降低。最高收益为2价,3价次之。


 第33张图片

因此通过上面冗长的论证,我想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不同情景的假设,在最乐观(奥密克戎是新冠的最终形态,不再发生变异)和最不乐观(病毒以半年至一年的周期不断变异)的情况下收益最高的都是场景4.1的方案,即用半年时间研发奥密克戎专属疫苗,再花3个月完成全民接种,最终在2022年底开放。该方案能最快提振经济并兼顾人们生命健康。
收益次之的方案是,等待下一个变异株出现后开发3价疫苗并接种,在2023年中或年底开放。该方案更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但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冠州吧 发表于 2022-1-22 16:48: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结论的前提有两个,首先是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流行毒株,而从目前观察到的现象来看,传染性很强,但是,毒性相对德尔塔较低,大部分患者是轻症,甚至是无症状感染者;其次,世界上有百分之四五十的人打过疫苗了,可以构筑起免疫屏障了。
但是,这两个前提是否真的可靠?奥密克戎之后,还有没有新的变异株?比如毒性很高的?因为没有发生,谁敢下结论?其次,疫苗分配在全球依然非常不均衡,发达国家接种率很高,但是欠发达国家呢?还有丑国这种病毒大池子,六千万人,短短两三个月就自愈了?
最关键的是,新冠是否存在严重的后遗症?多长时间呈现出症状?会不会复阳,复阳的人是否还存在传染性?
这些研究还是不全面细致的,也缺乏系统性。
不怀疑柳叶刀是一个严肃的,高度专业化的,有影响力的医学杂志,这种大胆的推测,固然能给世界以希望,但是,到时候新冠实力打脸怎么办?尤其是某些国家的决策层,正好借机放松防疫工作,万一新冠变本加厉,全世界岂不是万劫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3-29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