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波士顿大学学长叙述留学申请心路历程

[复制链接]
30051 0
最爱林黛玉 发表于 2023-3-27 21:23:17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申请之前拥有武汉大学纯数学专业学士学位,中科院系统所复杂系统与控制(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硕士学位。
研究背景方面,我快到硕士毕业也还没能发表论文,因为偏理论的方向需要长时间积累,幸运的是在最后一年加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Xuemin Shen教授(IEEE Fellow,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课题组做短期研究,在网络通信领域得到Shen教授指导并以一作在顶刊发表论文,获得Shen教授高度评价,并拿到强力推荐信。
我本科是基础数学专业,非常的偏理论,硕士虽然偏一点应用数学,其实也是大量推导公式、证明定理。
我希望出国转向偏工程一点的研究,但也不是说完全不管理论,这样方便找工业界的工作。
于是我选择CS和工程类作为主申方向,并采取MS和PhD混申策略。
CS申的全是MS,因为完全没有相关的研究背景,申请PhD难度很高,尤其是考虑到当时深度学习浪潮方兴未艾,想拿到到顶级牛校的CS PhD全奖Offer并进入深度学习相关的组几乎难于登天。
考虑到全额奖学金的吸引力,我还是优先考虑工程类PhD。
2012年申请季,我当时能提供的托福和GRE分数其实都有硬伤。
具体来说,托福考了两次,但相对好的一次总分也只有88,是的,你没有看错,连90都不到(当时口语和听力拖了后腿),可以说低于绝大多数北美Top 50大学的录取线,但是我的英语学术写作水平完全没有问题(托福的写作部分也拿了满分)。
至于GRE,我也报了一期新东方强化班,刷过俞敏洪老师的红宝书和陈琦老师的要你命三千,但短短两个月仓促的准备只给我的Verbal部分带来147分,又是一个有硬伤的分数,虽然看起来没有托福分数那么低得离谱。
好在数学部分满分没毛病,还有写作拿了4.5,对理工科申请者来说也还看得过去。
在PS里,我重点强调了自己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并以一作论文作为实证,试图说服录取委员会,潜台词是:你看这个学生虽然口语和听力差点,GRE词汇基础也一般,但至少可以胜任将来的英语学术写作。
毕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而口语、听力都是出国后可以短期内快速补上来的。
接下来重点说说套磁的经历。

我申请的所有CS MS项目都完全没有套磁。
对的,MS申请的确没有套磁的必要,毕竟美国的绝大多数MS项目都是以修课为毕业条件,没有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从而不需要选研究组、选指导教授(导师),也就没有和潜在导师 套磁交流的必要。
另一方面,我申请的所有工程类PhD项目都至少选择了其中一个教授作为套磁目标。
这里牵涉到如何选择套磁对象,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当时的原则是,把每一个套磁对象作为未来的导师看待,问自己如下问题:如果这个教授是你的导师,你喜欢他的研究方向吗?还有,或许更为重要的方面,这个导师手底下的学生对他有何评价(学术+人品)?当然,一般比较牛而且性格豁达的教授都会把组里以往毕业的学生去向列出来,这是很有用的参考,因为现在他们在哪工作很可能就是未来的你非常有希望的去处。
在搜集这些“情报”时,没准还有意外收获。
例如,我在准备套磁一个BU系统工程方向的大牛教授时,找到了他已经毕业的一个学生的主页,上面有邮箱地址,我就试着先套磁一下这个潜在师兄,问问教授指导学生的风格,性格如何,对学生暑期实习态度怎样,等等。
没想到收到了非常热情和详尽的回复,可以说比直接套教授所能获得的信息更丰富,也更客观。
事实上,我后来就真的去了BU,而且跟这个教授做了一期Research Rotation,也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试验期。
后来的故事虽然没有朝“一见钟情”和“至死不渝”的方向发展,但毕竟也至少让我成功拿到了BU Systems Engineering PhD全奖Offer,而系里有另一个申请期没有套磁的教授,最后成了我的Mr Right. 那是后话了,其实就是关乎研究方向和平常做事风格,对味了就差不多成了。
在和潜在导师直接套磁时,最关键的当然还是方向的契合。
我当时为了套牢一个教授,甚至花了整一周全身心读他写的一本专著,然后在给他的邮件里写下自己的理解,并提出对一个尚未解决的公开问题的初步想法。
此举还是很奏效的,收到了教授的热情鼓励和详细回复,包含了很多技术细节。
这是和收到三言两语的模板回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当然,我不是建议大家都像我这么进行深入的“学术套”,毕竟时间精力有限,在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对教授的工作有多么深入的了解。
事实上,我用同样的套路试图去联系其他教授,比如一个MIT的教授,他就选择性无视了,可能压根就没看,也可能看了觉得想法太简单,sometimes naïve.
总而言之,套磁属于给申请材料锦上添花,有时甚至是雪中送炭,如果能套牢,有好几个甚至上十个回合的邮件往来,纵论学术,偶谈人生感悟的话,这个教授就基本上稳了,再加上如果他/她正好有重要的话语权的话,基本录取就是水到渠成了。
话说回来,套磁绝不能滥用,比如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系,千万不要所有教授挨个套一遍。
试想:我们不希望收到模板回复吧,那怎能期望教授们认真对待你的模板套磁信呢?所以,最好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到两个教授联系即可。
如果某个学校某个系恰巧有你熟悉(或者你目前导师认识并愿意提供推荐信)的教授,而且你有意跟他/她,那么就只联系这一个教授即可。
再聊聊PS的写作。

可以说也是整个申请package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了,要认真对待,并且尽量写出自己的个人风格,争取快速抓住录取委员会的眼球。
这份重要的文书,要写好确实没那么容易,我当时起草了一份后就交给中介润了下色。
这个跟学术论文写作还是很不一样的,后者要完全客观,不能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而PS则需要展示个性,是带有情感的,要达到读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振奋感,觉得这个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且在面对困难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整份文书一定要包含几个富有细节的个人经历(故事),有的放矢,一个故事展示一种你的个性侧面,然后达到整体浑然天成的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参考网上的优秀范文是有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简单复制粘贴,还是那句话,要用你自己的故事把你的形象(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富有潜质的奋斗者)勾勒出来。值得指出的是,不要勾画太远的未来,毕竟没有教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们都去一直搞学术,很多PhD毕业生后来都到工业界做产品去了。
换句话说,PS里可以描述近几年(PhD项目期间)在学术研究上有什么初步规划。
文书里的CV也不可小觑,值得精雕细琢。
初期可以参考别人的格式模板,但一定要填充进自己的实际内容。
申请PhD,有硕士背景的话CV长度可以到两页A4纸,因为可能要列上你的发表文章记录。
其他所有情况都一概写满一页A4纸就足够了,要做到言简意赅,列过往项目经历时要举出有说服力的数据,比如你的某某算法,对时间序列分类任务相比当时的state of the art提高了百分之多少,这个百分数就是给录取委员会最直观感受的东西,千万别小看。
申请后期可能会有电话或者视频面试,这是需要准备回答的提问点。
CV里不需要写太详细,但面试准备时一定要尝试用简短的几句话(当然是英语)清晰地描述你的算法相对已有算法做了哪些改进,从而打败state of the art.
最后说下我的申请结果和选校心得。

我2012年底开始提交北美2013年秋季入学申请材料。
申请了MIT, Harvard, Caltech, CMU, Stanford, UCSD, UC Berkeley, University of Waterloo, BU, UCLA共十所学校,最后拿到了MIT、CMU、Stanford及UCSD的CS硕士录取,University of Waterloo ECE及BU Systems Engineering的PhD全奖Offer. 综合考虑,BU 的Systems Engineering当年全美专业排名高居前三,且理论和实践并举,以工业界就业为导向,所以我最后选择了BU。
这里补充一句,如果读PhD之前就清楚地计划毕业后要去工业界工作,那么相应的Program的专业排名比学校排名更重要,因为你PhD期间经年累月接受的训练恰恰是工业界急需的hands-on技能。
反之,如果想毕业后留在学术界,那尽量去顶尖牛校,因为一个好的学校排名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我知道很多例子,比如MIT/Harvard PhD毕业生,不需要做Postdoc,也不需要有长长的publication list, 就能在谋求教职中获得优势,因为人家就认MIT/Harvard这种学校多年积攒起来的名气。


上一篇:“哈佛+麻省理工”City生活,是何种奇妙体验?
下一篇:夏校//MIT LaunchX暑期项目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19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