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FA 和 CPA 上好吗?

[复制链接]
13253 20
东郭老先生 发表于 2020-12-18 15:52:3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 CFA 和 CPA 上好吗?


下一篇:巴西单日新增逾十万新冠病例,民众敲锅抗议政府应对不力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黑色枫叶 发表于 2020-12-18 15:53:2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我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再来下笔,本回答思考时间约两周,写作约5小时,目的是争取尽量多分享一些干货和心路历程,在思考的过程中,与各位朋友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同时尽量打磨文字,让逻辑通顺,使文章易读。
有很多朋友私信询问我一些关于CPA如何备考,哪里有靠谱备考资料等问题,在这里分先给诸位朋友分享一个免费的CPA资料包,里面有视频网课和思维导图等等,大家可以根据需要来领取,干货很多,对学习很有帮助的哈。能省去你们到处找资料的不少时间。
知乎营销平台(以下是原回答)
回答问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坚持了七年半的时间,先后获得了CFA、FRM、CPA证书,目前在某大型国企跨境并购部门主持境外并购业务。
 第1张图片

小小感叹一下,七年,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啊?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这些考试就像噩梦一样缠绕着我,我曾多次犹豫过、动摇过、后悔过、迷茫过、被嘲笑过,特别是当我听闻同学们接连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取得大大小小的成就而我却似乎还在“不务正业”的啃着Kaplan的Notes时;尤其是当我看到我的某某同事徜徉在资本市场的海洋里赚的盆满钵满但我却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做着东奥轻松过关上的习题而被自己最亲的家人责备只知道死读书不如谁谁谁脑筋灵活会赚钱时,我是多么的痛苦和心酸,看不清路在何方。而如今,回首当初,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会发自内心地对那个年少的我说一声:小兄弟,相信自己,坚持下去。


当然,我绝对不是盲目鼓励各位像我一样去参加这些考试,我写下本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借此机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做决策的过程、这七年半以来的经历以及超越问题本身的一些思考,从而给各位知友提供一些新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尽量帮大家在人生重大决策上少走些冤枉路。


从本质上来看,是否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CFA、CPA,其实是在问我们愿不愿意用一项资产(时间)交换另一项资产(专业技能或认证)。


那么,这就衍生出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交换呢?——我想应该是为了满足我们心底的某些需求或者实现某些目标,最终的本质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工匠用制作精良的弓箭换取猎人的野猪肉,满足了工匠吃肉的需求以及猎人希望能够更高效的打猎的目标,他们都因此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回到这个问题上来,我们用时间去交换专业技能或资格认证,其初衷应该是为了满足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晋升渠道,并最终因此获得更好的生活。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学过马科维茨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理性的人,在既定的风险下,一定会选择期望收益最高的投资组合。也就是说,在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内,人们投入一项资产(金钱),目的是为了换回收益最高的另一项资产组合(比如股票、债券),我们总是倾向于在交换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同理,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论应用到本问题上。我们在使用时间这项资产去交换另一项资产的过程中,总是倾向于使得这次交换对我们的收益最大化,从而更好的满足我们心底的这些需求和目标,获得更好的生活。而这正是我思考这个问题以及很多其他工作、生活问题的核心逻辑。


这又衍生出第三个问题,怎样用时间去交换才能使我们的收益最大化?时间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宝贵资产,它就像硬通货一样让我们可以用它去兑换很多东西。但是客观来说,除了时间之外,我们每个人其他资源禀赋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所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我姑且把这些称为我们每个人的特质。也就是说,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特质,去用时间交换能够最大化实现我们的目标和需求的东西。


在此给各位朋友简单分享一下我思考的过程。当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及刚工作不久,我开始憧憬,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最终想要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工作能够使我达到这样的状态,而获得这样的工作,我需要付出些什么?想来想去,我感觉自己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换句话说,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呢?于是我打算换一个角度,做排除法,从自己不喜欢的入手开始思考,这下问题变得容易了,我发现我不喜欢老是待在办公室,不太喜欢说很多的话,不喜欢阿谀奉承讨好他人,不喜欢别人频繁打断我的生活,不喜欢每年都背负非常大的压力,不喜欢重复性质的工作。接下来,我开始收集信息,去打听每一类我有可能可以接触到的岗位的工作状态,我发现,如果不喜欢蹲办公室,不喜欢重复劳动,我可能需要从事前台业务岗位;不喜欢一直承受很大压力,可能国企比较适合我;不喜欢讨好他人,不喜欢说话,可能意味着我无法八面玲珑,无法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助我前进;不喜欢别人打断我的生活,意味着当我的老板打断我,让我很不爽的时候,我可以有说不的底气。哎,怎么办呢,我就是个如此奇怪的人。我接着思考,要想实现以上这些目标,让别人需要我,让公司离不开我,我只能依靠专业能力,而且是在广度、深度上都大幅超出其他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利用时间的复利效应,永无止境的巩固这项能力,扩宽我的护城河,防止别人超过我,抢了我的饭碗。通过以上的分析,我的目标和需求清晰了——建立专业能力,并持续不断的巩固它。


分析完自身的需求、目标之后,再来看看自身的资源禀赋、性格、擅长的领域等等特质,我发现,相比之下,我没啥钱、更没啥背景、也不如很多人聪明,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利用好时间去建立专业能力的信念;同时,我知道自己爱好并擅长看书,性格上非常能够持之以恒,这反过来又能促进我去建立和巩固专业能力。这时,我基本已经确信无疑要走这条道路了。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建立自己的专业能力,或者说更有效率的建立自己专业能力呢?经过分析,我认为,不仅要学到真东西,更要让别人认为你学到了真东西,要改变别人认为你没啥专业能力的预期,而不是你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但别人不知道你学习了,或者要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才能知道你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专业积累。那么最高效的方式,我认为是从考这类型考试开始。当你名片上印着CFA、CPA这些抬头时,你都用不着展示自己,别人基本上都会认为这个人金融功底扎实,财务能力不错。虽然我这样说有点功利,我也不希望这样,但这正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具备的思维——在最短时间内让别人认可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丛林般的职场上更好的活下去。


所以,我沿着这条道路一往无前的走了过来,很幸运,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有人问我,该考的试考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准备干什么呢?我说过,我会持续不断的扩宽我的护城河。查理芒格告诉我,没有一个成功人士不是每天阅读大量书籍的人;瑞达里奥告诉我,要以极度开放的求真心态去学习身边的人、事、物。所以,我建立了一个横跨历史、投资、经济、政治、地理、文学、哲学、心理学、物理等各大学科的阅读体系,开始不停地阅读各个学科的几百本经典书籍,并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我想说,CFA、CPA这些考试,每一个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少则2-3年,多则4-5年,人生又有多少个4-5年呢?选择考试还是干其他事情?这绝对可以称得上人生战略级别的决策了,决策对了,未来很多年都会受益,决策失误了,可能会跌入深渊,大伤元气。举个简单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等国选择利用人口红利及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拥抱全球化产业分工格局,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进程;反观南美和拉丁美洲国家,则认为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有损发展中国家利益,选择闭关锁国,最终被边缘化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我们为自己做人生决策与国家做战略规划如出一辙,建议一定要对自己的资源禀赋、先天后天条件以及目标和需求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和认识之后,再来做像这样比较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决策。


真心希望本回答能够帮到各位朋友,也衷心祝福各位朋友能够找到心底的自己,不再迷惘。
非常感谢,如果方便,也请不吝赐赞。


最后再次提醒诸位朋友记得下载资料包哦,里面有免费的课程,大家可以下载听一下,对学习很有帮助的哈。
知乎营销平台

最后的最后,借此机会给各位朋友推荐我花了很多时间整理的比较适合金融人的读书体系,我一直在沿着这个体系进行阅读,亲身验证受益颇深,建议可以收藏后慢慢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落月辉宏 发表于 2020-12-18 15:54:20 | 只看该作者
 
——原答案写于2015年底,更新于2018年底,历时三年,备考实录,伸手问我要备考资料的请点右上角x——
2015年,备考第一年,22岁,大四至研一,大约从四月开始,用了大半年时间从零基础自学,报六考五过二,战略随便翻了翻书,但临场决定弃考,过财管60.25、审计69,挂会计54、税法57、经济法57(我前一年400+过的司考但居然经济法挂了)
2016年,备考第二年,23岁,研一至研二,那是暑期我在一家券商投行实习(其实当时能够得到实习岗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拜cpa所赐)一边实习一边重新备考,报四考四过三,过会计62、税法63和经济法63,挂战略47(感恩领导批了我十一后的7天假期)
2017年,备考第三年,24岁,正式入职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因为工作忙所以复习地很少,报一考一过一,过战略68,结束cpa专业阶段
2018年,备考第四年,25岁,工作满一年,大约是零零碎碎看了三个月,每天晚上看一两个小时这样子,综合72上岸
虽然分数都很低,whaterver,Goodbye CPA~
2019年,26岁,脱离靠海第一年,提前实现了规划了五年的职业转型(从投行端转到了投资端)
——以下是原文,禁止转载——
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2015年法学类专业本科毕业,2017年法学类专业硕士毕业,目前从事保险另类投资工作。
这篇答案最初写于2015年10月,也就是我第一次参加CPA考试后。当时写的原则是,一不吹牛逼,二不灌鸡汤,长期保持匿名状态,期间被多家CPA盈利机构以各种无耻的形式抄袭,你们或许看到过什么“一个93年的女孩已经过了CPA了你们还在怎样怎样”的神文,就是某无德公众号抄袭篡改的。
也下借此提醒各位,考试没有捷径,鸡汤也不能加分,各种课程大同小异,尤其讨厌神话老师的那种小作坊,并不是你一次性考过6门就有本事来教CPA。
学CPA的契机,主要是2014年夏(大三升大四的暑假)先是运气很好地拿到了保研资格,然后运气很好地拿到最想去的学校的夏令营录取资格,然后又运气很好地考过了司法考试,然后陷入了一种没有事可干又懒得去实习还想顺便回家陪陪我奶奶的混吃等死的状态,于是跟打着“学习一点财务知识”的名义回家开始了退休生活。
最开始的学习是从一本《会计学原理》开始看的,由于没有压力又是在家,大概每天能看个把小时,所以大概两三个月都没看完,而且什么也没记住。于是就决定,那就考CPA吧,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
(1)逐渐意识到,不懂财务的法律人,公司、证券、金融、银行、涉税等法律业务可能很难做好,关键不做这些领域又不怎么容易赚钱(当然这都是当时的想法,现在看起来很肤浅);
(2)我是那种比较喜欢大段时间用来集中学习的人,对于完全零基础的我,以后很难有这种半年的空闲时光,现在不考以后也就不会也不能再考了;
(3)我对自己的自制力有很清楚的认识,没有考试的压力我是在是学不下去;
(4)当时高分过来司法考试和夏令营考试给了我爆棚的蜜汁自信(后来看起来自己面对cpa就是个学酥)。
其实真的,大四下的时间,如果不用来考CPA,那估计我很大的可能还是旅旅游、刷刷微博、吃吃喝喝睡睡,眼一睁一闭半年就没了。当时我还养了一条小拉布拉多,每天晚上都带着表弟一起去遛狗,小区附近有个华润售楼处做了个下沉式广场,我们每天晚上都在那里放开狗狗让它撒欢地疯跑,现在想想真的是一段美好惬意的休闲时光。
说实话,备考CPA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期间也有很多次想放弃,零基础直接学CPA,就好比新生儿直接学110米跨栏。自学的难度确实很大,比如当时老听“计入当期损益”,以至于我很长时间都以为有个科目叫“当期损益”,再比如至今我都没太搞明白合并报表里内部交易的调整(甚至每个老师讲的操作都不太一样)。
克服遗忘也非常难。好不容易啃完了第二章《金融资产》,马上又出现了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到第25章《企业合并》、26章《合并财务报表》,拍拍脑门妈呀这都是什么鬼,马冬梅?不对,牛夏莲?还是朱秋菊?应该是羊春红吧?更不必说六门课同时从零基础开始学了。
CPA单个知识点真的都不是特别难,难在内容太多,太过于庞杂。CPA多门同时备考,其实就是和遗忘作斗争。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大多数的事情还是胜不过坚持。
鸡汤一点说,司考、CPA这种周期长、通过率低的非选拔性考试,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更多的是心智成熟和历练。在你一次次想要放弃、甚至是还没开始就想放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付出努力的同时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但这也恰好是为什么很多人问我自己是否要参加cpa\司考这种考试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慎重,还是要自问一句自己是不是想好了愿意付出多少努力还是愿意承担多少风险。如果一开始就想着试试吧试试吧,随便考考玩玩,那我觉得还是看电视剧睡觉打游戏比较舒服。


在CPA考试的那天,看到好多弃考的人发微博,感慨一下青春流逝,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感慨一下自己不够勇敢,励志明年再战。那时候就在想,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能够勇敢出考,就已经赢了。
4月份报名10月份考,半年前哪个人不是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多少人一次一口气报了六门?多少人因为五年循环的限制而决定破釜沉舟?所以有些鸡汤真的是害人,尤其很多无良机构依然热衷于炒作“零基础三个月过六门还上着班带着娃还侍奉双亲然后转身人生赢家”,真实性如何不说,这种态度就不是面对学习和考试正确的态度。

实际上,我所在的考场,接近50个考位出考最多的一场也就二十多个人,而且这些人中有不少纯粹是打酱油,很多人都是发呆熬到考前30分钟交卷。
当然弃考这种事情不便评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但其实每个理由也都是借口罢了。
“没有考试,就没有学习”,这句话是我考完试后自己胡编乱造的,不过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非出于强烈兴趣和高度自制力的支撑,没有压力、漫无目的的学习,大多会是懒散、低效甚至半途而废的。
起点和目标也很重要,如果我是从一本《会计学原理》学起,那么懒散的大四下和升研暑假,恐怕我也就能啃完这一本书,还不一定啃得怎么样。
但如果给自己规划一个宏伟的蓝图,加以相对周密的计划、相对严格的执行和不断的自我鞭策,就会发现原来可以做这么多,考完试再回头来看,有一定基础的人,两三个月复习两三门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没想到有CPA考试的压力,反倒学进去了。
不管结果怎么样,反正CPA会计学教材的28章大概意义上还是学懂了,同时还学了审计、财务管理、税法和公司战略,这个角度说来,还是颇有收获的。
考前我很紧张,老觉得如果不过就完了,自己大半年的时光全浪费掉了。
考后想想,虽然CPA考试里确实是59分=0分,但是如果读到研究生,或者说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把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习的唯一尺度,未免有些太浅薄了,毕竟知识是一点点积累的,知识也终究会有被用到的那一天。
比如前段日子,导师组讨论对赌协议。当大家因为两份判决中的不同裁判争执不下的时候,我给导师和师兄师姐介绍了一下对赌协议的原理、不同模式的会计处理,问题迎刃而解。
所以说,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准备CPA上是很有意义的,前提是,你无法保证这些时间一定会被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有其他有意义的计划,那我建议你不要考CPA,因为它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就考试结果来说,只有通过和没通过,没有折中和保底;只有破釜沉舟,没有全身而退和回头是岸。
在这里,沉没成本确实是要重点考虑的。
非常有趣的是,我以前认为CPA会和司法考试一样,什么样的人都有,但结果到了考场才发现,主力军居然是大叔和小姑娘,这个对比特别有对比喜感。我所在的考场还有个大叔拿了个算盘,后来监考老师嫌弃噪音太大不许他用了。
监考老师核对我证件的时候说,93年的就来考,好年轻噢哦!(15年的应届生正常年龄应该就是93年的吧)旁边好多人都转头来看我,那一刻感觉,啊年轻真好。如果确定自己早晚要考,那么早考绝对好于晚考。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大概是因为公安部数据库的原因,我的CPA准考证上是我14岁的照片,我的身份证上是我18岁的照片,我今年22岁(写的时候还是2015年,然而2018年已经25岁了)。
四年又四年,从中考到高考到保研、司考,再到CPA,生活永远不会停步啊~
看韩剧、逛淘宝自有它们的乐趣,学习CPA、司法考试也是这样。
不过后者不仅是知识的提高,更是心灵的成长,在你一次次想要放弃、甚至是还没开始就想放弃的时候,一次又一次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付出努力的同时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
在没有负担、精力旺盛的年轻时光不把这些该做的事情做完,难道要等到拖家带口、“头发都去哪儿了”的时候再去考吗?有些东西年轻不学以后可能就学不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羽翼凝雪 发表于 2020-12-18 15:54:27 | 只看该作者
 
离2018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今天刷知乎的时候,这个话题推送到了时间线上,那就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人大学时学的是CS相关专业,一毕业就考到了国有银行,已经工作八年了,今年下半年刚转岗到资管条线,现在是FRM持证人,CFA三级候选人,CPA备考者。
回想起这么多年的学习经历,我也在时常问自己,把自己大把的青春时光花在这些顶级证书的考取上,是否真的值得?
从备考CFA的第一天起,到现在已经五年了,那年自己还是一个二十五岁意气风发的小伙子,现在已是而立之年,期间也经历过连败的打击,好在自己最终挺了过来,明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通过CFA三级考试,到时候自己就是分行里第一个CFA+FRM双证持证人。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天至少学习两个小时,五年的时间大概是三千多个小时,我已经很多年都没有看过电视剧了,平时放松的途径就是刷刷知乎,写写文章,就当是整理自己的思绪了。
五年的时间,对于很多人来说,太长太长,尤其是二十多岁的这五年宝贵的青春年华,如果不用来学习的话,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比如出去旅游看世界,或是享受荷尔蒙带来的美好,而我却用来学习。
对于清北复交金融背景的高材生来说,CFA、FRM、CPA考试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CFA一级复习半个月足够,二级复习一个月,三级复习两个月;FRM直接一次过两级;CPA两年过六门专业课,三年的时间他们就能将这三个证书完全拿下,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学校毕业,尤其是非经济金融背景的学生而言,想考过这三个证书真是太难了。
从1到100,你只要能坚持下去,终能达到;然而从0到1,没有坚韧的毅力是很难实现突破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挣扎,有彷徨,有迷茫,甚至还有绝望,你要学会战胜这些负面情绪,确保自己的学习进度能持续下去。
初次接触CFA的时候,还不知道有网络上的各种学习资源,一级完全是凭着自己强啃notes啃出来的,光是备考一级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好在自己的英语基础不错,数学能力也还在线,最终顺利通过了一级考试。
对于CS背景的我来说,学习金融最大的障碍不在于那些计算公式,而是对金融的一种直觉,很多在专业人士看来很浅显的理论,我都要琢磨很久,这个差距,正是科班和野生之间的差距。
相较于野生菌,接受过正规科班熏陶过的金融毕业生,也许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如野生菌,但在对一些金融现象的判断上,是要胜过野生菌的,大学阶段对金融思维的养成,对于野生菌是缺失的。
不过这种缺失也不是没法弥补,但需要野生菌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当然如果身边有金融大佬能够带一把的话,这个差距也能迅速缩短。
既然学习的过程这么痛苦,我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五年之久呢?
不是因为我对金融真的多么感兴趣,也不是为了在知乎上写金融经济类的文章成为大V,而是因为我想改变自己的现状。
进入银行的前两年,我都是在基层网点度过的,那时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跳出基层网点,刚好那时有分行的招聘,虽然是边缘部门,但也好过在基层网点,于是我报名了,也考上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紧接着分行各个部门的招聘通知纷至沓来,其中一些还是核心业务部门,而且是自己以前一直都想去的部门,然而自己已经被边缘部门录用,想再重考已经不可能了,那就只有等再次转岗的机会了,这一等就是六年。
那次我竞聘的时候,这个部门一共招四个人,而报名的只有六个人,后面那些核心业务部门招聘,基本上都是五比一的报录比,所以我能考进这个部门,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优秀,而是因为竞争者真的太少。
在这样的部门工作,想要通过内部调岗到其他部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本来招人就比较困难,培养周期也长,部门全指望这些年轻人干活呢,领导是不会轻易放人出去的。
可以这么说,我们这四个人当初进来的时候都是抱着“曲线救国”的心态,没想到这个“曲线”拉的太长,已经几乎没有“救国”的可能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改变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那就只有去努力考取一些过硬的证书了,我也是从那时开始萌生考CFA的念头的。
然而这个部门虽然是边缘部门,但却非常非常忙,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复习考试的时间几乎没有,直到在这个部门工作一年半后,自己才开始了CFA的学习进程。
对于CFA的学习,行里的政策是鼓励支持的,如果能通过考试,还会报销考试费和来回机票,但对于我所在的那个部门领导,却是持反对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我学CFA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到业务部门,他们怕我把其他年轻人“带坏”,就把我调到了这个部门的边缘科室,天天跟一群平均年龄五十岁的大爷大妈一起共事。
其实他们说的没错,我考CFA就是为了转到核心业务部门,但以这样的理由把我调到边缘科室,也是一件挺搞笑的事情。
于是我就转岗到了这个边缘部门的边缘科室,这一待就是三年。
他们觉得把我贬到这个边缘科室,能好好教训我一把,然而我却在这个科室干出了一朵花。
虽然这个科室都是老员工,但都非常好相处,年轻员工和老员工之间并不会存在什么利益纠葛,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干活效率也很高,有什么新项目了,科长都让我去牵头学习,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做,第一年年底的时候我就被评为了先进,这是我在以前那个科室待了三年都不敢妄想的荣誉,第二年评优科长依然推举我,但由于不能连任,第二年的先进就给了另一位兢兢业业的老员工。
积极工作的同时,学习也是风生水起,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通过了CFA二级考试和FRM全科考试,还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几门外语,并且CPA的学习也提上了日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
然而去年年中家逢变故,CPA的学习到后期停滞了下来,最终报的两门都没能通过,只考了五十多分。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继续报考CPA考试,本来报了四门,如果还在原科室工作的话,自己应该是有时间复习备考的,我以为自己还要再过几年才能转到业务部门,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五月底的时候,得知自己被调到了资管条线的一个部门,当时也是很意外,后来想想,当时真是各种因素汇聚到一起,才让我这次转岗成行,也是赶得巧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FRM证书发挥了直接的作用,其次是我在原科室的工作经历,他们正好需要这样的一个复合型员工,所以就把我调过去了。
于是,在工作八年后,我终于转到了核心业务部门,现在的工作与CFA知识的关联度很大,明年如果能顺利通过三级考试的话,对我的职业发展又会起到新的助推作用。
转岗忙三月,甚至忙半年,毕竟岗位跨度太大,很多内容都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这几个月来一直都很忙,每天回家后都累的倒头就睡,复习的时间也就没那么多了,所以今年的CPA备考我不得不战略性放弃两门,继续备考去年的那两门,只求能过。
对于我来说,这几年学习CFA、FRM、CPA的过程,不仅仅是考取一个证书,更让我对整个金融体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让我的各个知识模块能够更加有效地互通起来,这是1+1+1远大于3的效果。当我在对一个金融现象进行分析时,能通过更多的维度对其进行解析,这种快感远大于收获证书的喜悦。
所以对于我来说,尽管学习的这五年过得很苦,但都是值得的,尤其是那宝贵的三年时光,让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升华。
想学习就要趁早,却往后时间精力会越少,也感谢女友这几年的默默支持,明年结婚后,又要有很多事情要忙了,但愿我的注会考试能顺利完成,因为后面我还要考法考。
文章末尾再分享几篇自己之前写的CFA、FRM的学习文章:
呵呵:CFA做分析类工作好找么?还是考CPA才比较好找?
呵呵:有没有必要考FRM?
-
--
公众号:呵呵的小书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梅子生活分享馆 发表于 2020-12-18 15:54:3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很多其他答主的答案,在翻过去看原题目,觉得很多答主对题主都有误解。

原题目:
我现在国内读2+2的项目。在明年的时候转校出国留学,不是特别好的名校,排名在qs一百位左右。计划在毕业一到三年内考出cpa和cfa,短期目标是进入四大工作。

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蛮有挑战的目标,所以现在就在做很努力为这几个证书cfa和cpa做准备了。国庆放假没怎么出去玩,每天在家看书,有时候看到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平常在学校有时间就看cfa。就样高学习强度差不持续了一两个月。 实际大一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在准备cpa的考试了,只是没现在这么努力。

我现在早早准备起来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想毕业就能很快拿到证书,毕业更有竞争力,因为不知道会不会去读研。其次我真的很笨,别人两个月cfa都看完两遍了,我才看完一本半,虽然有时候会死磕。再次,很快去国外读书了,我怕我跟不上提前预习。

今天有个人质疑了我几乎所有对人生的规划,说我现在准备这些完全没必要,现在学最多只有一个知识体系,过几年都会忘掉,说我还这么年轻,不要浪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也突然开始怀疑自己了。我尽管涉猎还算广泛,但好像真的没有特别特别喜欢的东西,特别是现在,感觉满眼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心里想的都是自己一个个想要达成的目的。我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金融还是未来工作带来的虚荣,不知道闲下来真正能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青春应该做些什么,恋爱?友情?吃喝玩乐?兴趣爱好?好像该有的都有,但也没有未知的未来带给我的快感强烈,最近很偏激的想法是,很不想很不想别人来烦我看书。

我也听过太多人对我说你还年轻,但在我看来时间一点都来不及,女生一过二十五怎么样都不能算作年轻了,男生却有着十多年的时间。所以女生想要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享受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是成倍的,更何况我还没有个特别牛的爸。当然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洞见。我现在的努力都是让自己变得优秀,为了遇见更优秀的人。

但是我是个功利性比较强的人,我根本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我的内些爱好很少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只是喜欢它们带来的结果。比如说健身,不知道的人以为我很喜欢健身,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保持原本不过百的体重,暑假几乎每天都要在健身房泡四个小时是多么痛苦(请不要吐槽我的方法 我自己心里有数)。看到有答案让我学编程,瑜伽,小语种什么的,其实我多少都有尝试过,但都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有在coursera上听python的课,因为编程对工作有好处。想学小语种,因为想要研究生有机会去内些国家。但这样太不专心了,我比较笨,不像大家可以cfa两个月可以看两遍书,我一必须要一个个攻克。你看到了吧 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太少。

现在回学校了 我每天的行动都很受限,学校管理特别严,我如果不读书可能真的就只能看综艺 韩流了 然而我一点都不感冒。再加上学生会的事情,我们就只是老师的傀儡,做起来很没意思,把这个经历最大的价值写到简历上也就到此为止了。就算我停下来不学,真的就会有所谓的青春吗?我这样一味的追求,真的对不起我的青春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的,至少在我眼里我身边大多数人的青春是在荒废的。

这不是一个懒得复习考试的娃在找借口的故事。
这是一个过于着急而迷失自我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讲和青春以及未来有关的事,并作为所有类似问题的回答。

前阵子有一个知乎的问题是这样问的:成功到底主要依靠背景,还是个人努力?
这种类似的问题我每个周都会被邀请到几次,每次看到大家的答案也都无非是背景很重要但是努力不可缺之类的政治正确。
但那一次有一个答案出乎意料地精彩,他说:
一群人要到顶楼去,有的人坐电梯有的人走楼梯。
坐电梯的人有的就靠着墙,有的在电梯里跑步,有的人在电梯里仰卧起坐。最后他们都上了顶楼,靠着墙的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能成功,跑步和仰卧起坐的人认为自己是吃了足够的苦才成功。而真正吃了足够苦的爬楼梯的人,却永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这并不是一个负能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职业的上升渠道(电梯)非常重要,远远超过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2、当你处在上身通道(电梯)中,你做什么其实无关紧要。

这个例子其实可以回答大量问题,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坚实的电梯,当你收到入取通知书的时候开始,那些大学名次比你高一个等级的同学,无论你多么努力认真,无论他多么懒散懈怠,除了极少数优秀得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物(突破了电梯天花板),以及每年都有的懒惰到被学校嫌弃的(突破了电梯的地板),你都已经不可能在四年后的求职市场上超过他们了。
事实上,当你收到入学通知书的一瞬间开始,你大概能找到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范围基本已经确定。
所以一直有人问我,大学要做什么才能进四大,选什么专业能进四大,XX专业就业率如何。
其实我一直想跟他们说:你做什么都是没用的。
又不忍心。

这里引用我的另一个答案:
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商科内部细分专业之间的区别(包括学科、专业性以及就业前景)远远低于脸的区别。
影响就业前景的主要因素排序如下:
背景>学校>GPA>口才/实习/奖学金>脸>细分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再来一瓶奖。

我再说一遍,这并不是一个负能量的回答,更加负能量的在这里: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人来说,自他们出生的那瞬间起,其实他们大概能读到什么级别的学校,能找到的第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大概都已经决定了,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
这也是我很不喜欢三线小城市的原因,你可以看到你初中同学父辈的影响是如此的深重,以至于远远超过了他们个人的选择和努力。

所以,你的家庭背景是你的第一部电梯。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步行。

基于整个社会对大学本科学校的重视,几乎没有人会不认真对待高考/或者出国读本科,所以本科学校的争夺战(俗称高考),本质上拼的是你的心智、天赋以及家庭资源的战争。
我没有说努力,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在高三都是非常努力,至少是在他那个年龄的最大的努力。

所以,你的本科学校是你的第二部电梯,到这一步为止,题主都已经没得选了。
以下是正能量内容。

这时候题主觉得自己想去四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其实他能做的,就只有好好读书,拿奖学金而已。他可能并不明白,当他入学第一天开始,很多工作就已经和他无缘了。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无论他大学多努力多认真,他也不可能在毕业后拿到中金/高盛/大小摩的offer,甚至券商资管/基金/量化也都希望渺茫。
鉴于那些薪水畸高的金融岗位对本科/工作经验/背景有着严苛的要求,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无论他此生怎样的努力和选择,只要社会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一如现在这样稳固,都是不大可能了。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天花板。他撞上天花板,是因为他没有搭上家庭背景和本科学校这两部电梯。

幸而题主只是想去四大。目前来看,四大是相对好进的的公司。在几个学校里,GPA高一点,奖学金好一点,英语好一点,再加一点点运气。
这里强调一下GPA的重要性,我觉得GPA本质上是品德和心智的代名词。GPA过低更容易让人对个人的心智成熟和责任心等产生怀疑。大学生请一定一定不要小看GPA,无论你要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就业,都很重要。
这里也说明一下运气的重要性,在求职路上,运气占比非常大,运气很重要的意思不是让你听天由命,而是:多试几次,总有一次运气会好!

无论题主最后有没有进四大,当他拿到第一份工作的offer的时候,他可能隐隐已经明白,这是他人生的第三部电梯。
对于大部分外资公司以及券商来说,要求四大出身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对于很多银行保险信托公司来说,要求四大金融组出身,是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失去了可能性。
同理:BAT可能也是IT行业的一架高速电梯。

所以置身职场就好像一个闯关游戏,你需要不停地在指定的时间内跑到指定的电梯,不然就会撞到职业天花板。

而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只要你老老实实地呆在电梯里面,你在电梯里面做什么,真的无所谓。
你在大学看CPA/CFA,还是看韩剧,还是学吉他,只要你毕业前没考出来(事实上你大四毕业前也不能考CPA),都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题主大二就开始看CPA看CFA,在我看来,真的是毫无意义。你既不能马上考,也不能记很久,也不能给你带来欢愉和快乐,这个事情只会给你带来创伤和心理阴影,而这个心理阴影,会影响到你以后的考试进度。
(我见过不止一个人,从小一直长时间高强度地被迫学一个东西,譬如英语,给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以至于从此无论如何努力,都会带来痛苦的回忆,彻底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还有很多人觉得大学应该多交友多积累人脉,事实上你马上就会发现,如果他没有跟上你的电梯,或者你没有跟上他的电梯,这个人脉马上就废了。
最后能陪你吃饭聊天的,往往都和人脉无关;能给你带来莫大帮助的,都是此时此刻身边的人(家人/朋友/同事),而不是很久以前埋下的伏笔。
同理:
你在四大,表现特别优异,和表现一般,其实下一个雇主都不知道,不会给你带来特别的求职优势(所以说:工作是公司的,考证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因为工作耽误了自己考证!)

幸运的是,从这里开始,往后面每一架电梯重要性都逐步下降。
如果你大三大四没有收到四大的offer,你可以考虑读研或者出国继续投简历,或者先去local所做两年再以社招的身份进来。一切都还有弥补的空间。

这个时候,证书+工作经验是一架电梯。
我认识一些的同行,因为没有证书,没有高大上的工作经验,虽然工作很努力,技术很精湛,依然被天花板压得很狼狈。

再往后面走,人脉,工作能力,个人努力,运气的重要性就会慢慢压过了背景,这时候你目力所及的竞争对手,才是真正和你实力相当的对手。然而这时候你已经过三十多了,已经到了事业上升阶段。如果你这时候还没到达一家有前途的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那么你接下来的路也会很难走。

30岁往后,跟你在同一起跑线的对手都需要你靠自己努力才能战胜,曾经把你远远超过的同龄人,如果他的电梯停止上升(譬如进了银行做桂圆),那么你爬楼梯也可以慢慢超过他。

这里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大学应该做什么。
以下全是私货,纯粹个人见解:

我们姑且认为你已经想好了大约25岁前的每一步,想好了要考研还是出国还是找工作,大约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参考学长学姐)。毕竟每一部电梯前的选择才是真正改变人生的瞬间。
除此之外:
大学应该学会如何让自己充实地快乐。


虽然大学的时候,你做什么都不太妨碍你接下来的人生(不过如果能把ACCA考下来也是好的),但是工作几年后,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职业规划的困扰,终生伴侣的困扰,婚礼的困扰,婚房选址的困扰,房子装修的困扰,学区房的困扰。
这其中每一个困扰,都逼迫着你拼命向前(钱)。
钱变得越来越重要,伴侣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你的工作状态,父母越来越帮不上忙说不上话,所有的保护伞眼看着都要消失了,你没法面对可能降临的暴风雨。

年假旅游去哪里?同事买了新的包包,要不要买?苹果出了玫瑰金,要不要买?有伴侣,要不要结婚?婚房买在哪里?价格?按揭?怎么写名字?结婚请多少人?酒店订几星?婚纱买还是租?婚纱照要40张还是80张?婚庆公司还是独立策划师?婚戒买tiffany还是HW?婚房装修预算?厨具是柏丽还是国产?全屋防水还是厨卫防水?…………

这些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一个方向:钱!钱!钱。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逼迫你做决定,每天都要你掏钱,如果你掏不出钱,你就得付出另外的代价,你要么面对身边的人失望的脸,你要么掐死自己原本的梦想。如果你恰好还和家人有沟通上的问题,那么这有是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吵架。

很多人这时候被定性,他们妥协了,他们降低了所有的要求,放弃了所有梦想,只为求停止矛盾停止争吵停止面对挑战。此时对他们来说,苟延残喘是他们的代名词,梦想和有趣都太过奢侈,体面是他们最后仅存的尊严。
而另外一些人,选择了抗争,他们抗住了所有的压力和期望,赶在每一个电梯关门之前窜入其中,他们从入职第一天就开始盘算下一份工作,永无止境地加班和加薪,工资大概可以每二到三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他们同时也炒股,也投资,也考虑创业,所有和赚钱有关的事情他都感兴趣。
我无意评价这些人的选择,但是马上他们都会遇到一个困扰,即他们再也没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过生日的时候,他闭上眼睛,不知道应该许什么愿望;跨年夜,他打开笔记本,不知道明年的期许是什么;他知道自己明年是什么样的,他知道未来给自己留了多大的空间,他每一分所得每一份高兴都是自己辛劳所得,每一份和谐都是自己周转调和的结果,每一份安宁都是事先计划安排好的,每一次升迁都经过了累年的算计,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他大概明白了父母的辛劳。只是再无额外的欣喜,让他感到非常的,落寞。

这个时候,如果他恰好想起来,大学时候曾经让自己非常痴迷的运动/乐器/游戏。
他想起那个时候自己向朋友宣布的目标,他想起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理想和偶像,他想起来那时候的专注和练习,他想起那时候又挤又热的寝室,想起来别人看来他毫无意义的努力——他并不在意努力无法给他带来现实的好处,因为努力本身就颇具乐趣;他也并不在意努力可能毫无结果,他只是觉得他可以做到。
当他想起来这些的时候,他会稍稍安定下来,无论他是行动,还是回忆,至少有那么几分钟,他觉得他是在为自己活得,觉得自己有希望再次获得那样的快乐。
而这几分钟的希望,能帮助他走很远很远。

当你在一架电梯里面的时候,只要你不错过下一架电梯,无论你做什么,对未来的影响都不会很大,而一个快乐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坚强更有毅力,帮助你在没有电梯的日子,不忘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PANLIWANG 发表于 2020-12-18 15:55:3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上的各答案,猜测题主还在学校。题主,很羡慕你哦。你知道么?现在二十八岁的我此时此刻刚刚背完今天的150个单词计划,然后现在做晚饭,吃完后看注会实务第二章持有至到期投资。我好羡慕你的年轻,你还在学校,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我的一百五十个单词利用上班闲暇时间背的,五点半下班,又用了一个小时背完了。想想好心酸啊。我这年纪估计进不了四大了,虽然我也很想进。我也不是财务专业的学生,跨专业学了会计。我在七八线小城市,我也不知道我学英语能不能用在工作上,在这样不入流的城市,估计用不上,也不会有这么高大上的工作。但我为什么要学?因为我想看英文原著,因为我还幻想有一天我能去一二线城市,因为我梦想做个财务一把手,到时候或许用得上。我为什么要考cpa呢?我还有个一岁多的儿子,可我还是想考,因为在财务工作中遇到很多的不会的,问同行的话,大家都模棱两可,有时说的不一样,我不满足于这样的答案,我想弄清楚个一二三,不为别的,就是想知道。虽然我知道进不了四大,但还有国内四大五大六大,说实在的随便哪个大都会比我现在的工作锻炼人,进不了好的但只要比现在的进步就行,就不算原地踏步。我也会在背单词的档儿问我老公,你说我背它有用么?他还我以肯定得眼神,背吧,有用,虽然你现在感觉不到。即使他不这么说,我在犹豫片刻后还是会背的,借楼上的话,这是在还青春欠下的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miss994994 发表于 2020-12-18 15:56:29 | 只看该作者
 
妹子路过,CPA拿证快3年了,CFA没有考过,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吧。
修改:这边最近有知友问我CFA和CPA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包括如何备考、问我要备考资料。如果不嫌麻烦可以翻我之前的回答,嫌麻烦直接私下问我就行。没啥利益,算交个朋友,给大家解答职业疑惑,毕竟那么多人赞了这篇文章,也应该有很多行业内的同感,大家互相进步。以下正文。
把自己的青春时光大量花在学习CFA和CPA上,对未来一定好。它们不能保证你的上限,但是能兜住你的下限。能证明你的专业能力过硬,也侧方面验证了你是一个能吃苦、有毅力、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能保证你进入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平台,和底层劳动力型产业、毫无发展的工作说拜拜。
但是每个人的性格、家庭、处事方式、生活观念等等都不一样,盲目的考证好么?
谁都知道对未来肯定好,但是适不适合自己有没有好好的想过.......
考了两三年CPA,结果发觉还是找不到好工作,应该考研优先,心理平衡么?
考了CPA,发觉自己老家不上不下,没事务所,毕业得漂着,迷茫么?
对于钱没那么看重,没有很强的适应性,面对高强度的事务所工作,喜欢么?
说说自己吧,这些阶段都经历过.....大多数学历一般的人都应该经历过.....不是我挑工作,是工作挑我。
13年那会我大学快毕业了,发觉自己大学一无所得,焦虑感涌上心头。手上只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甚至还考过教师资格证.....对自己没什么规划,有点怕踏出学校。
大四大家要么留校,要么回家实习去了,我咬了咬牙,跟家里说要考CPA。家里帮忙找了个公司挂靠实习,我就在学校从10月份一直到6月份毕业都在备考CPA。那段时间挺难熬的,身边朋友都在工作中飞快进步,我原地踏步不前。怕已经工作的朋友问我近况,怕父母打电话问我准备的怎么样了。每天早上9点在图书馆,一直呆到晚上7点回宿舍。同班还有一个要考教师编的,结伴在图书馆呆了几个月。
6月答辩完拿毕业证,正式毕业。大多数人的行李早在实习的时候就已经打包回家了,树上传来的蝉鸣声不绝于耳。南昌的夏天不是干燥,是空气中带有水分的闷热。
有的朋友找了体制内的单位,假一请两个礼拜,呼朋唤友的找人搭伙毕业旅游。有的人答辩早上才来,跟导师再三抱歉说没法来学校改论文终稿,实在太忙。答辩一结束当晚就急急忙忙的买了火车,毕业证也不拍了,麻烦朋友到时候寄一下。拿毕业证的前一个晚上,男男女女散伙饭酒喝多了。有的相逢一笑泯恩仇,有的借着酒意告白。有的在手机上求爷爷告奶奶,跟领导再调两天假。有的拿着手机还在忙工作。问到我,我说:“我没工作呢,你们还留几天我都陪着。”
头天晚上大家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请到假,第二天说买了票得回去了。谁都眷念校园生活,谁也都得迁就生活。我在学校贴吧的租房贴光速找了个学校附近的房子,下午一个人去看,晚上就一个人大包小包的把所有东西搬到了出租屋。租了四个月,一直到10月份,开始不分昼夜的备考CPA。最后过了头年报考的三科,一年的压力如释重负,打包行李回家。生在江浙沪很幸福,所有行李寄回去才花了60块钱。室友很喜欢看书,整整两大箱子书寄到贵州就花了80。
然而生活很现实,CPA过了三科无济于事,找工作找了两个月没有找到满意的公司。开始后悔,应该一边实习一边考证,这样考出来两全其美。然而后悔药吃了也没意思,因为正是因为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备考我才能一年过了三门。
最后入职了一家小公司,公司是传统企业,管理混乱。除了财务岗,别的同事都兢兢战战,每个月我都要和人事办两三个员工的入职、离职。算不上愉快,但是老板对我格外包容,单独的一个落地窗办公室,,平时不算忙。继续开始注册会计师备考,依然还是三门。
工作没什么好说的,平平淡淡,我和前台小姐姐关系最好。当年出成绩财管我记得差了两分,导致我跳槽的心冷静了下来。领导得知了,随口给我加了500块,说等你全考出来每个月加1000。虽然我没什么理想,也随遇而安,但是真的没想在这家公司一直做。公司氛围不喜欢,公司业务不喜欢,自认为也没什么发展。对了...4500的工资我做了快两年,后半年是5000一个月。
对了,两年没谈恋爱,工作之外的时间基本都在备考。
后来有个进事务所的机会,我把握到了,去了上海面试,拿到了OFFER。本质上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不会为了某一个目标或者事情一直坚持,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也没考虑到多远的未来,说服了爸妈就去了。和梦想无关,和职业规划也无关,没想那么远。
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差距还是挺大的,加上工作的原因,整个人就像陀螺一样很少停下来。不是四大,很少接触IPO上市的项目,所以大半年没休息的状态没有体会过。但是一周有5天在外面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到现在依然都觉得,如果没有能力的飞速提升,事务所本质上就是在贩售劳动力。
经常出差,行李箱里会常备两双鞋:一双高跟,一双平底或者球鞋。能买动车就买动车,其次高铁、飞机,行程越慢越好。凌晨加班是常态,有休息时间就是在宾馆补觉。生活节奏是快的,生活作息是乱的。事务所只有两种人,汉子和女汉子。老员工也会调侃,你们出去一块做项目的一呆就是几个月,怎么就一直单身呢。临时组的人项目结束了就各回各家了,自己所里的就算了,要是谈恋爱岂不是住一间房,省比差旅费? == 玩笑归玩笑,我觉得找对象找同行不是很好。意见不一,上班的事儿会不自觉的带到家里,谈恋爱还是应该互补点好。
事务所工作了两年多,期间经常会想家、想父母、想要休息。本质上来说我不是特别要强的人,没有很清晰的目标,没有把自己的职业规划的有理有条直到财务自由。我只是个小女生,该努力时努力,但是并不是女强人。每天都会给妈妈发些有的没的微信,抱怨飞机晚点、抱怨奇葩客户、展示当地的特色菜(当然我没空出去大快朵颐,都是点的外卖)。父母一直都挺支持我的工作的,也到了给我各种推相亲对象微信的年龄了。外人看来我的生活“打飞的”“各种城市打卡”“隔两天就po美食”,其实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再熬一年有注会又是另一个景象,但是年龄不上不下,算算自己也4年左右没谈恋爱了。充实但不快乐。
境况的改变从突然谈恋爱开始,对象是家那边的人,划tt认识的...很合适,他对我很好,两个人相处很愉快。以前被动接受的所有小痛苦都转变成了煎熬,开始对舟车劳顿心理不满、对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抗拒、对甲方的容忍度降低.....恋爱让我做回小女生,本质上或者是大多数女生只是想要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安全感最重要。他高铁俩小时到我那,有时候我出差,他会去我出差的城市。见过家长,他很细心,很体贴,比我还小....
后来家里找了家纸媒单位,工资掉了有将近4000。我立马离职,从上海跑回家。合同5年一签,合同过zy,每月工资只有8k,是我第一年进事务所的工资。相同岗位就我一个人,公司人少事少,朝九晚五,公积金优渥,没什么压力。现在状态吧,随时结婚,或者先领个证。
把自己的青春花在考证上,无可厚非,但是个人觉得对这种战线拉得很长的考试要慎重。任何事情不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最好要看两步三步,最好可以找个经验丰富的行内人深入的聊一聊。我没后悔考CPA证书,在我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时候它弥补了我学历的短板。其实只要家庭条件不是太差,事务所有什么性价比呢....花更多的时间做你觉得对自己有意义的事上就好了。有的朋友大学风风火火的弄公众号,有的朋友贴吧发帖、发小传单各种约拍弄摄影工作室,有的朋友大三开始准备考公,有的从大一开始就考ACCA,有的人考研.......考证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我还是觉得要屈居于学历和生活之后。每个人的道路都不同,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点感触吧。
如果有人对考证、考研、职业发展之类的有疑惑的话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尽我所能 ==
求个赞 好累 打了好多字
走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nick--tk 发表于 2020-12-18 15:56:40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吐槽别人为什么不看原题述,是我错了,因为手机看不了原题述,我应该吐槽答主把自己问题描述改了……所以大家看答案会觉得怪怪的

吐槽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看題主的原描述
我写上我93年22岁是因为題主表明她只有19岁她不知道自己的青春花费在考证上是否算是浪费,我的答案在于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你觉得你勤奋大家懒散,别人看你也一样,我也是这样过来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当然,如果心里有梦,那就去追吧,你值得更好

做不成一件事的原因有很多,自己不给力,别人不给力,家里人不给力,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天时地利人和不对
做成一件事只有一个原因,你去做,坚持

莫名的过了一百赞,内心诚惶诚恐,实在是想不通又有点小开心,大抵是因为知道自己不是什么厉害的人也没什么牛瓣的地方,嗯,默默滚去看书,希望那些同样内心有信念的人,那些同样在坚持的人,最后能到达心中的彼岸
另附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去哪里都是鲜花开放”

我93年小月份,今年22
会计专业,在考cpa,考完cpa就考cfa,短期想进四大
在健身,为了体重不过百and四大工作很辛苦怕自己熬不住
在学英语,为了将来升职加薪and出国充电
基本跟你一致
不过我现在要上课,晚点补充

你看,世界上有很多像你一样的人在默默努力着,如果你天天待在宿舍看剧,你会觉得世界上都是看剧的人,如果你天天泡图书馆,你会觉得全世界都是泡图书馆的人

没有哪一种选择更好,看剧的人收获看剧的快乐,读书的人收获读书的快乐

再补充, 你觉得自己努力上进身边的人在荒废青春,再往外走,觉得别人牛逼哄哄,自己用尽全力才能追赶一二,然而,事实上,当你学累了,休闲放松的时候,人家也觉得你荒废青春自己努力上进,当你跟你牛逼哄哄的聊,觉得“啊,他真厉害”的时候,可能他心里想的也是,“啊,这个人真厉害”

俗语,远香近臭,可能跟身边的人靠的太近,看的太细,就会觉得外面的世界真广阔,宿舍都是青春的坟墓

可能被你觉得是坟墓的人,恰恰是另一个人广阔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hyacong 发表于 2020-12-18 15:57:06 | 只看该作者
 
cpa持证、cfa只考到了二级。呆的国企,女、月薪1万擦边、年25w左右,全靠年终拉满...
提这个问题的知友,我估摸着年龄不大。我快30了,叫我姐姐也可以,考过的证不少,有用的也就行业的那些。你可以关注我的专栏,我的行业内叨叨都在那儿。
现在很晚了,答一波就睡觉,因为这个问题太戳我G点,最近我总会梦到我和我老公刚毕业那几年考证的日子。
我知道题主把一二级市场最有含金量的两个证书列出来,一定有很多怀疑,包括其他的知友。太正常了,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仅从我的眼界和身边的案例总结出来,大家还是要学会兼听则明、取其精华。
————————————————————————
年轻的时候考这俩证是好的,但是心态要好,不要太指望一个证书能改变你的命运,只能改善命运。要不然真不劝大家为了考而考。因为考cfa和cpa的时间成本真耗不起==
见到过脱产备考cpa却找不到5k以上的工作的,也有咬牙边工作边考cpa,升职跳槽到好单位的,还有30岁中年危机考cpa、cfa问能不能转分析的...情况太多、太杂。
像学历、实习稍微差点,用证书弥补是极好的,这也是我觉得考cpa最有价值的地方。我自己是26岁之前,工作后的时间基本上全部都献给了cpa这个证书,这种时间长的考试,坏处就是给人的延迟满足会因为之前吃太多苦而很快忽视成功后的喜悦。
不过唯一比较庆幸的是当时大三的时候谈了对象==要不然现在这么大龄了,也无法保证“旱涝保收”哈哈哈。
回到自己。年纪小的时候花了挺长时间考cpa。有一年一门都没考过,有一天一晚上都在手术台上做手术,有一个小时28分钟都在算财管的计算题,有一天一个下午只背了经济法的5个知识点...都经历过。
我是14年南审毕业的,大学时候证书准备了很多。ACCA、税务师这些都提前了解过,但是由于耗时长都没坚持下来。最后只考下了最简单入门的会计从业。
哈哈工作真的不好找。省会城市,没啥拿得出手的学历,干的是最基本的打杂的工作。我爸是税务局的,当时我妈身体也不好,我爸觉得女生就该待在体制内。年轻的时候根本不懂他为什么这样,为此我和他吵过不止一次,我也一直觉得他是看不起我。
大学的时候最不想做的工作就是审计,觉得又坑又累。后来发现自己的会计专业水平很难有大出息,还是决定要去考个cpa不行再进体制内。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会计,2200。做的财务助理,小企业,轮岗轮不到我,领导虽然还可以,但企业环境不行,账务混乱,财务部又人太少,带你的老会计只有嘴上说的份,自己当时年龄小又不好意思主动问,领导来关心的问,也不好直接说老会计不行...
但她确实不行...excel很垃圾,普通的凭证处理我发现她都不熟,和同事姐姐因为业务问题关系也不好,公司氛围不好,工作心情就会很不好。
我自己心理清楚,会计不太适合我,工作期间我就有准备考cpa了。但是考的太断断续续了,那时候也不怎么看网络上的信息,完全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怎么准备,科目怎么搭配。第一年一年都没过。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受的一段日子,非常的自闭,一直怀疑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为什么工作还找不到令人满意的。
后来还是男朋友当时的鼓励还有领导当时的帮助才让我振作起来。领导推荐我多去看看cpa的课,自己老老实实的看讲义、做题,早些年cpa的考试还没现在那么坑,我还记我当时在qq空间按发的去南京考场考试的车票,到最后的成绩出来的喜悦,现在想想都很古早,但现在提到的时候夜以继日的耕耘历历在目。过了三科之后,我以为会好一点,但是又是找工作就找了一个月。
好在去zh的机会把握到了,从此开始了审计的生涯。真的肝、累==年初忙季的时候年审,定项目,白加黑,第三年我直接肝到医院去了...实在不行了。5月份的时候是比较松的,那时候一般会在这个阶段考虑休年假和男朋友定出国约会或者好好准备cpa。11-12月就又要开始忙了,因为要为年审提前准备。
 第3张图片 当时一堆病例....
 第4张图片 哈哈直接肝到医院可还行...
 第5张图片 出血量过大...心理承受差可划掉...
知乎上说的朋友圈打卡、宾馆打卡,啥玩意,都是扯的,9点多开始加班到凌晨,一个team搞工作搞到凌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在做什么夜间狩猎...
考cpa工作的时候准备就别想了...我都是淡季准备,不开玩笑,我准备的真的很认真,第一次没考过后,我基本上该记的、该理解的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80%以上的正确率我才算过...关于备考cpa写过长文,比较细致的写到如何准备,你们可以关注我的专栏直接找,我记不得哪篇了,600赞的那个,9月份写的...
CPA 怎么备考? - 柠檬味的猫的回答 - 知乎 (贴心的给你找出来了==这方面需要资料、推荐课程看这篇吧,也可以直接评论下。
CPA 怎么备考?不过对于事务所,我个人觉得内资所确实肝,去不了待遇还可以的所,就别来干审计了。考体制内吧,后面你都舒服点。我后来考下cpa之后我就走了,就靠它跳槽了。但是靠cpa想跳到企业当中层也要看你的时机。
后来好在靠着cpa和事务所的工作经验进的现在单位的内审岗,岗位一般吧,但稳定是挺稳定的,这个工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会做人,去税务部要文件和那边负责的大哥叫声哥,去和财务要资料好好叫声姐,这三年下来算是学会入行做个人精了...说实话事务所之后怎么发展,cpa在之后有啥用,这里不太明白的可以直接评论问我,由于篇幅就不写下去了……
至于cfa,我当时毕业了之后过了几年尝试考了一下。原因是我爸税务局里面朋友的女儿在金融圈混得特别好,这女生毕业就去干咨询之后拿完title后跳甲方去做商业分析了。学校比我好、人比我好看(长得像周慧敏)、现在薪资也比我高。小时候还一起玩过,简直是我的同辈压力的根源。和她比我青春时期在事务所被肝到医院,考cpa花的努力,简直不能和她提。
她当时考cfa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本身工作压力就很大了,回家备考到凌晨...咖啡续命,肝到过3次去的医院...但是她本身就是蛮要强的女生,所以比较可惜的是现在还没对象==和我聊的时候经常提的不是男生,而是她家的狗...
我听说她cfa三级都是一次过的,还都是高分,本身英文就不错,雅思8.5,大学的时候也在年纪绩点前20%,你要说她多牛,估计她是忙到没空来知乎,要不然分分钟粉丝10w..就凭我多年来对她的口才、文笔、能力做出的判断吧。
年轻的时候把时间多花在考证上挺好的,还小,有精力,准备得也够快。但是确实耗时长。当你要考的时候也许很多人都不建议,这些人往往没有cfa、cpa。而cpa、cfa持证者也不一定建议你考这个证书,因为cpa、cfa也不能让你一夜暴富。理性点、努力点,我只能说我个人看来是cpa>cfa,对于学历不好、工作经历不好的人来说,cpa一定程度上确实能雪中送炭。cfa本质还是更看学历、工作经历,圈子的性质而定。
就说到这吧,困了,如果对于这两个证书还有疑问,都可以问我。现在生活有点安逸,似乎都忘记了当初是吃了多大的苦,遭了多大的罪。如果有人看点赞吧,我想再更一下我老公他考的证书,他的cpa、cfa、acca都考过...acca我和我老公观点还挺有分歧的...我觉得没啥用……fo我的大多都是学生,还是想讲清楚的...没人看的话这篇就不更啦==江湖再见...
2020年11月22日更
没想到这么多人看==更新了一张我当时的化验单哈哈哈,鉴于私下问我acca和cfa的比较多,主要回答下这两个证书。cfa后面回答,我晚上码字颈椎太痛了...
ACCA值得考吗?
我的观点:没太大的必要。因为基本上没什么用,如果是在国内发展进事务所除非你的manger或者经理是海外或者港澳的。会更看acca一点,国内主要还是拿cpa说话。一级市场许多岗位都对cpa有要求,而acca大部分人觉得考它是因为大学实在没事儿干,只能考acca了,cpa还考不了。给足了某顿钻空子啊,号召要从大一抓起acca...但是如果真的想出国,不如多花点心思在cv、推荐信、GPA还有雅思/托福、中介上...关于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回答,说得比较详细 即将大一,选择ACCA还是CPA? 还有最近更新了cpa的待遇,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大家也可以看一看 CPA 月薪大约是多少?
话说回来,今年疫情的影响,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近两年出国都不是特别好的选择。
我老公的观点:我老公是觉得考考也无所谓。因为他是学霸,属于可以兼顾的那一茬。本科他就开始准备了acca、cfa这些,当然重要的还是实习==对于学霸来说当然是证书多多益善,反正对他们这种生物来说,考证就像吃饭一样平常...
总结:个人觉得还是集中突破比较好。每个人时间只有这么一点,优先考虑哪个证书对自己最刚需,再去准备,其他证书可以排后,先把自己的实习经历刷上去再说。



@编辑部小李 @知乎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蓝焰拳风 发表于 2020-12-18 15:57:2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着我应该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2015年通过CFA 3级考试。
2016年通过CPA专业阶段考试。

我今年27岁,2013年人大财金硕士毕业参加工作。
CFA是研究生阶段过的一级,之后是工作中开始准备的,前后花了4年,3级考了2次。
CPA完全是工作后开始考的。也是花了4年通过的。
所以说CFA和CPA,我基本是同时在备考。

我不得不承认,当我最后得到通过考试消息时,确实是热泪盈眶,激动不已的。因为考下这两门考试,真是太不容易了。附上两张通过考试时发的朋友圈。  第9张图片
 第10张图片
这两门考试说实话,难度其实还好,只要是正常人,认真准备肯定能过,并不是啥高精尖的科研项目。但是这两个考试,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时间一拉长,就感觉是个马拉松。每年我基本是2月-6月准备CFA,7月-10月准备CPA。CFA准备一级的平均时间大概要250-300小时,CPA准备一科大概要100-150个小时。所以我每年大概花在考试上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500-600个小时,4年下来是2000-2500个小时左右。
贴一个我备考cfa3级时的时间记录
 第11张图片
 第12张图片


所以考虑这两门考试的时间成本,思考值不值得,绝对是一个好的问题。

首先从这两门证书背后的知识来说。
CFA一级主要是金融基础知识,难度水平大概同金融本科差不多。二级主要围绕的是各类金融产品的估值,三级主要是讲投资组合的构建,通过CFA的考试,基本能系统构建一个投资的基本框架,能够明了要当一个投资经理至少应该掌握哪方面的知识。但是也仅仅是框架而已,总体来说知识面比较宽泛,但是深度不够,实用性不够。但是你如果能考下来,至少说明你对于投资的基本背景知识是合格的。
CPA的知识相对来说更加接地气一些,相对来说更符合一级市场做项目的需求。不论是会计,经济法,税法,财管等都是在实际中能应用的到的。但是必须指出,不论考试内容再如何接地气,要真快速学知识,提高能力都不如上手经手项目效率高。单纯以考试学知识的角度考察,我觉着不会没用,但是你学会的只是理论和皮毛,耗费时间较多,效率偏低。

接着从求职角度来看。
以我自身和我身边朋友的角度来看,我想指出的是这两个证书有一定用处,但不是关键因素。很多职位招聘信息里面有提到,cpa和cfa优先考虑,这算是有用的一面。只是我认为证书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校招时,第一看中的是你的学校和专业,不同档次的学校确实在招聘中有一定区别对待。社会招聘时,你所能带来的资源,你之前的工作经历则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所以想要找个好工作,更有效率的做法是,一考个名校,二是多参加点有意义的项目。但是我并不否认证书的作用,至少他向雇主传递了如下信息:1.你的专业知识储备基本合格。2.你很上进。3.你学习能力很强。这些都是加分项。所以当你错过了名校,也没有途径参与到项目中时,证书能给你提供一点正面效应,但毕竟不是决定性的。指望靠这改行 或者走上人生巅峰还是洗洗睡吧。

那把青春耗费到考CPA和CFA上,值得么?
我觉着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值不值要看你自身情况,要从每个人的机会成本考虑。你要是创业者或者有自己一番事业,而且处于千载难逢的上升期,我觉着不值,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完全可以去做些附加值更高的事儿。但是如果你本身之前背景一般,工作普通,能力平平,你能拿出来的资本只有时间和努力,那么我觉着考这两个证书至少是个不坏的选择。你如果不考试,那你四年后又如何了,这不考证的时光很可能就花费在聚会,上网,看美剧,刷综艺上了。那么你不如花费在考证上,至少是个正向作用的事儿。这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浅见。

ps,非常理解题主提这问题,这四年有时真的一遍遍这样问自己。最终靠意志力坚持下来了。回头看也有点唏嘘。明年打算试试司考吧,传说是非法本最后一年了。也可能打算再考考英语,申请一下国外MBA。走一步算一步,人生有时也挺迷茫的。

CFA难不难考,可以参见我这个答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很难考吗?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5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