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复制链接]
77428 0
芝麻官一只眼 发表于 2023-6-20 07:30:00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张图片


当你打开四川地图,两大地形区一目了然:西部是高耸入云的横断山脉,东部则是以“天府之国”闻名遐迩的四川盆地。
此时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地图中央的彭州市。作为成都市的下辖县,彭州的县域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0.3%。
四川地形示意| 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张图片


但当你打开彭州地图,你就会发现,这片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县域,也呈现着与四川全省相似的地形分布:一半群山叠嶂,另一半沃野铺陈。
彭州地形示意| 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张图片


在它的西北部,横断山脉的支脉龙门山连绵起伏。四川引以为傲的“国宝”大熊栖息于此。
在它的东南部,发源于龙门山的[jiān]裹挟着泥沙,参与对成都平原的冲积塑造。
湔江,是沱江的重要支流| 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4张图片


从海拔4814米的最高峰太子城,到海拔不足500米的成都平原,这场依托于山河的微缩不仅意味着自然地理上的相似,更是对四川风土的凝结。
从彭州市区上空遥望龙门山脉| 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5张图片


物产之丰饶富庶、菜肴之琳琅满目、文化之多元汇聚、产业之蓬勃奋发,几乎这个西南大省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缩影。
一幅浓缩四川的彭州画卷,正徐徐展开。
01
一山一国宝
作为横断山脉的东侧支脉之一,龙门山的中段就分布在彭州市域的西北部。6500万年以来,它随着板块运动而逐渐隆起。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6张图片


龙门山脉高差约为4000米,气候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这里还有众多珍稀植物,譬如珙桐、连香树、水青树和香果树。
彭州龙门山脉中的距瓣尾囊草,已被列入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名录| 摄影师@李兰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7张图片


在这众多植物种类当中,自然少不了“国宝”大熊猫喜食的竹子。
在龙门山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以及针叶林从低到高依次分布,位于不同高度的多种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豪华菜单。从白夹竹、青川箭竹再到冷箭竹,国宝们在树林间啃得不亦乐乎。
在彭州龙门山区觅食的大熊猫| 视频来源@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图@徐鹰/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8张图片


2021年,彭州市的一部分划入新设立的大熊猫国家公园
由于临近岷山与邛[qióng]崃[lái]山的交接处,彭州还在国家公园的这两大片区之间扮演着关键角色。如果岷山的大熊猫想要去邛崃山“寻找伙伴”,那么它必须翻越彭州的山野。
因此,彭州是大熊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枢纽。
龙门山彭州段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的位置,对于两大片区之间的连接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制图@张琪&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9张图片


除了大熊猫,这片动物天堂还生活着一众珍稀动物:川金丝猴、云豹、羚牛、金雕......在彭州境内生活的国家一、二级珍稀动物多达32种。
在彭州龙门山区拍摄到的林麝| 视频来源@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制图@徐鹰/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0张图片


龙门山脉也孕育了一众河流,其中最著名的叫作湔江
它发源于龙门山深处,尔后在山地边缘冲出一道缺口,形成两山夹一河的“天彭门”景观,继而为彭州冲积出一片沃土。从平原向上游望去,在湔江两侧,两山对峙,状如门阙。
作为湔江的出山口,天彭门成为人们调控湔江的绝佳位置。因此这里在四川治水史中举足轻重:相传古蜀国王“鱼凫”在此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此“仿佛若见神”。
请横屏观看,天彭门,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如今仍是农田水利枢纽所在;上文“仿佛若见神”摘自十六国时期成汉常璩[qú]所撰《华阳国志·蜀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1张图片


沿着湔江顺流而下,眼前便是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彭州这幅微缩画卷的另一段,尚待呈现。
02
一渠一天府
川西群山之东,便是天府之国。这是四川繁庶的另一面,也是彭州丰饶的另一面。
毋庸置疑,湔江对于彭州居功至伟。但是,距离湔江较远的农田难以得到丰沛的水源,同时湔江的流量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所以人们需要兴修水利来引水灌溉,以缓解冬春季节的缺水危机。
对于四川来说,都江堰是“天府之国”的灵魂;而对于彭州来说,这一重任则由人民渠来担负。
人民渠水系图,它在成都平原的彭州部分织就一张细密的灌溉网络| 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2张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农业缺水问题,四川发起一系列都江堰扩灌工程,其中一项就是后来的人民渠。它将岷江水向北调引,滋养天府之国的一隅沃土。
1951年,作为人民渠的渠首所在,彭州人民完成了人民渠彭州段的建设。从此,灌渠纵横的彭州真正成为“蜀中膏腴”,正可谓“喜看稻菽[shū]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彭州人民渠;自人民渠竣工之后,栽秧不必栽到“咚鸡叫”,打谷不必打到“戴毡帽”;上文诗句摘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摄影师@张艳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3张图片


在水旱从人的良田沃野之上,在勤勉耕作的彭州农民手中,彭州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北有寿光,南有彭州”,彭州是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100多种蔬菜远销全国30个省份乃至亚洲多国。
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濛阳街道和九尺镇| 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4张图片


每年冬季,这里出产的蔬菜源源不断运往北京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充实着北京市民的冬季食谱
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位于彭州市濛阳街道;这里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5张图片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呈现彭州蔬菜的多样性,一座“种子银行”在天府蔬香产业园建立。在充满科幻感的镜面空间中,2000余种蔬菜的种子依序陈列:甘蓝、红菜苔、蒜苗、眉豆、莴笋......它们来自科研单位、行政部门以及当地农户。
种子银行,位于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内| 摄影师@杨斯松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6张图片


作为天府之国的缩影,彭州的特产绝不止菜蔬。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众多中药材创造了良好的培育条件。在四川,有一味以四川为名的中药材,叫作川芎[xiōng]。而这味药材的核心产地,就在彭州。
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催生了民族制药业的萌芽。1921年,济生制药厂在彭县(今彭州)设立。百年之后,天府中药城在这里拔地而起,成为这片中医药热土的标志性产业园区。
位于红岩镇的川芎药田,远处是正觉寺塔|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7张图片


既言丰腴物产,必谈琳琅美食
面对丰富的食材选择,心灵手巧的彭州人钻研出诸多惊艳老饕的庖厨手艺。上溯至明代的川菜名吃“九尺板鸭”就起源于彭州市九尺镇:用当地泉水漂洗的散养川鸭,一经烘烤烟熏便浓香四溢。
作为天府之地,主粮的角色当然不可或缺。彭州农人以传统泥窖发酵稻米,所得“天彭肥酒”青黄透明,绵甜如酥;还将冬小麦磨成筋道面粉,揉制烘焙而成“军屯锅魁”
请滑动观看,彭州美食示例;从左向右依次为:军屯锅魁、九尺板鸭和天彭肥酒|摄影师@王进&张鸿,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8张图片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19张图片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0张图片


将镜头拉远,彭州的乡村田园更能满足人们对“天府之国”的静谧想象。在桂花镇,乡野间散落着一间间青砖灰瓦的川西农家院。
桂花镇的田园风光|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1张图片


在三圣村,一只只白鹭伴随着三圣寺的钟声飞出山林,重现“一行白鹭上青天”。
位于桂花镇三圣村的三圣寺,现今已成小有名气的热门景点|摄影师@周琦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2张图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天赐的山水之间,又孕育着何等繁庶的百花齐放?
03
一城一国花
“彭州又曰牡丹乡,花月人称小洛阳。”
宋人汪元量的这首《彭州歌》,凸显了彭州由唐及宋的牡丹历史。而彭州适宜种植牡丹的秘诀,就在这微缩四川的山水之间。
请滑动观看,从左向右的牡丹品种依次为:天彭牡丹、香玉、洛阳红(由彭州与洛阳交流培育)、绿牡丹;天彭牡丹以“面大盈尺”著称,国画大师张大千将其视为“故乡花”|摄影师@墨山&李兰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3张图片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4张图片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5张图片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6张图片


彭州丹景山位于北纬30度附近,又处在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交界地带。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牡丹恰好性喜温暖。流经山下的湔江,不仅提供丰沛的水源,也带来肥沃的沙质土壤。
天彭牡丹的盛名也离不开历史的垂青。安史之乱后,唐代北方经年战乱,牡丹随着人口迁徙传入蜀中。南宋时期,洛阳的沦陷更加凸显了彭州的地位。
丹景山,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镇,现为成都(彭州)天彭牡丹花会的举办地|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7张图片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
陆游在《天彭牡丹谱》的这句评价,恰恰印证了如今中国牡丹的南北格局。在七百余年后的今天,彭州已经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牡丹观赏中心
每年四月,在这座“天府金盆”之中,繁花似锦,花攒锦簇。在号称“中国西部花山”的丹景山,涵盖300多个品种的300余万株国花争奇斗艳,尽显国色天香之丰采。
1985年首届天彭牡丹展览会(天彭牡丹花会的前身)旧影,天彭牡丹花会与洛阳、菏泽牡丹花会齐名| 图片来源@彭州市档案馆,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8张图片


与天彭牡丹的来历相似,宋代彭州兴起的金城窑也与人口南迁有关。
由于有石灰岩分布,龙门山一带本就盛产优质瓷土,两宋之际南迁避乱的定窑窑工则带来了先进的白瓷工艺。作为宋元时期四川白瓷的巅峰,金城窑被誉为“蜀中定窑”
巧合的是,在抗战时期,彭州瓷窑由于景德镇陷入战火而再度兴起。时至今日,彭州的军乐镇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中心
龙窑土陶厂,位于彭州市桂花镇|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29张图片


当然,这片土地也难免遭遇兵荒马乱的黑暗。
公元1236年秋,一路南下的蒙古铁骑攻陷成都。附近州县的大户人家纷纷逃亡,彭州的董家也难以独善其身。临行前,仆人将家中351件金银器埋入地窖。
在那场腥风血雨中,董家主仆可能早已落难,但这些象征着宋代金属艺术水准的文物却在地下安然无恙。1993年,它们在彭州市西大街重见天日,是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金银器窖藏
在彭州出土的历代文物| 摄影师@张艳&柳叶氘&徐剑锋,制图@张琪/星球研究所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0张图片


这片花样江山,不仅拥有生物意义上的“百花齐放”,更诞生了文化意义上的“百家争鸣”。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彭州两千年来竟得“五教汇聚”:既有东方传统的佛道,亦有西来的伊斯兰教、天主教与基督教。这一现象不但在四川颇为罕见,更是中国县域多元宗教的珍贵样本。
东汉年间,得邻近青城山之利,“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将“二十四治”中的“首治”设在彭州的阳平观。这意味着彭州成为汉代道教第一教区的核心,被冠以“道教元都”之名。
阳平观,位于彭州市新兴镇|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1张图片


彭州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流前沿,而多山地貌又适合结庐礼佛,因此隋唐以降来到彭州的高僧不胜枚举。
现今彭州的佛塔遗存灿若繁星,其中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便有三座。包括云居院塔、正觉寺塔和镇国寺塔在内的彭州佛塔群,代表着四川宋代佛教建筑的艺术成就。
除此之外,历经岁月沧桑的龙兴寺塔,则在1992年重修之后,重现17级舍利塔的昔日辉煌。
龙兴寺舍利塔,位于彭州市城北口|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2张图片


步入近代,彭州对于四川的宗教意义依旧非同小可。
1895年,在成都与川西北之间的交通要道上,一座法式修道院“领报修院”在彭州龙门山的白鹿河谷落成。后来,这里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摇篮。
除此之外,清代入川经商的回族移民还带来了伊斯兰教信仰;基督教新教则在1902年建立彭州教会。作为四川文化的缩影,彭州无不体现着其文化氛围的精髓:看似地形封闭,实则开放包容。
请横屏观看,位于彭州市白鹿镇的领报修院|摄影师@杜宁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3张图片


关于音乐戏曲,彭州依旧中西兼容、华洋并包。彭州是中国川剧之乡,从这里走出的川剧大师阳友鹤更是有着“川剧梅兰芳”的美名。
而在领报修院的不远处,洋溢着法式风情的白鹿音乐旅游景区正将西洋古典音乐在青山幽谷间奏响。作为汶川地震之后的重建项目,它正在成为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白鹿音乐旅游景区,位于彭州市白鹿镇|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4张图片


与文化情怀一脉相承的是,虽然身处腹地,彭州经济的发展势头却处处释放着四川人的进取精神。2022年,彭州市以全省第三、西部第八的成绩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今天的彭州,产业格局愈发平衡多元。一方面,根植本土农业优势,蔬菜和中药种植正在分别向现代农业和中药大健康转型。另一方面,依托军工基础与天然气资源,以航空动力和新材料为代表的“西部蓝色动力硅谷”丽春镇蓬勃兴起。
航空科技博览园,位于彭州市丽春镇,是一座具有中国特色和四川特点的航空科普基地|摄影师@张翔升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5张图片


成灌快铁彭州支线的开通,使得彭州与成都市区之间的城际交通更为便捷。西起彭州、东至成都,这条长约40公里的城际铁路将彭州融入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快车道。
成灌快铁彭州支线|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6张图片


与此同时,彭州人也在探索如何与养育他们的这方山水相处。
2014年,一场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在龙门山拉开帷幕。此后,海内外户外运动赛事纷至沓来。在曾经象征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人民渠两岸,面积逾千亩的官渠郊野公园已成市民的休闲娱乐之所。
官渠郊野公园|摄影师@墨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7张图片


山水相连的地形,富庶高产的风土,悠久多元的人文,一片花样江山之间正呈现着一座微缩四川:地形封闭却又包容开放,身处腹地却又蓬勃进取。
与此同时,彭州又有着别样的独特:她是全国唯一一座同时拥有国宝大熊猫与国花牡丹的城市。洗尽岁月铅华,如今的她依旧充满生机。在彭州,窥见一座微缩四川,纵览一片花样江山。
成都彭州,微缩四川 第38张图片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巩择楷
图片:徐鹰
设计:张琪
地图:吴昕恬
审校:孙诗萌&郑昭昕&张松楠
封面摄影师:墨山
本文特约合作单位
中共彭州市委宣传部
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 《彭州市志(1986-2005)》编纂委员会. 彭州市志(1986-2005)[M]. 方志出版社, 2018.02.
[2] 四川彭县志编纂委员会. 彭县志[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3] 聂作平. 天彭牡丹,一朵花的千年传奇[J]. 同舟共进, 2021(03).
[4] 秦自生. 四川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及主食竹种更新[J]. 竹子研究汇刊, 1985(01).
[5] 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彭州年鉴2022[R].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22.
[6] 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彭州年鉴2021[R].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21.
[7]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彭州市丽春航空动力小镇起势待翔[EB/OL]. http://www.pengzhou.gov.cn/pzs/c111400/2020-06/28/content_7fad2c17b7fc4d3fab9a8b59b3b40538.shtml.
[8]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厚植资源优势做优龙门山山地旅游集聚区[EB/OL]. http://sccbh.pengzhou.gov.cn/pzs/c111401/2018-05/11/content_0f8a4c8a288d4151a53e7cc8056d9968.shtml.
[9]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四大产业功能区 助力彭州上榜西部百强县市[EB/OL]. http://www.pengzhou.gov.cn/pzs/c111407/2019-11/04/content_2f5fa6bb45e84799852a6dab56dba835.shtml.
[10]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彭州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大幕将启[EB/OL].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62/n20067613/c23067651/content.html.
[11]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彭州 五教汇聚的宝地[EB/OL]. http://gongye.pengzhou.gov.cn/pzs/c111373/2020-07/30/content_0a0988d04a414d7e82efacd3a5c1b417.shtml.
[12]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彭州金银器窖藏文物 宋代成都人的生活美学[EB/OL]. http://www.pengzhou.gov.cn/pzs/c111376/2019-12/26/content_66258b514f4648bcb4e10e00d89a8b7a.shtml.
[13] 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北有寿光 南有彭州 彭州大地菜 中国人菜篮子[EB/OL]. http://www.pengzhou.gov.cn/pzs/c111379/2012-10/31/content_20ea5d1fdc04435ead8143d41de31aa7.shtml.


上一篇:一滴蓝血能验“毒”的中国活化石,快被人类吃光了|流浪自然
下一篇:下周运势 星月呢喃 2023年6月18日-6月24日 十二星座运势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2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