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育儿]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复制链接]
17460 0
刘瑾 发表于 2024-2-19 01:45:08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这么小,就开始用这种方式‘对付’大人,这不打还得了?”
大过年的,闺蜜气呼呼地说。
原来,她在女儿羽绒服内兜里,翻出好几个大红包。
“私藏”不说,她准备收走时,孩子还死活不肯撒手,大吼,“这是奶奶外婆给我的,你凭什么拿!”
甚至威胁她,“没收孩子压岁钱,是犯法的!”
新年给孩子“红包”,本是承载祝福的好事,但在很多家庭,却成了亲子大战的导火索。
孩子的压岁钱,算算确实不少。
为了防止落孩子手中,被一股脑花光,很多家长选择“收走”。
但说是“代孩子保管”,毕竟花钱的地方多,好像存着存着,就没了,孩子对我们也越发不满。
最后,收与不收,都没起到积极作用。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1张图片


那压岁钱到底算谁的,该怎么分,怎么管呢?
孩子的压岁钱存了,还是花了,能看出一个家庭的理财能力,也关系到孩子金钱观、财富观的形成。
这影响着孩子一生的“财运”,我们千万不能糊弄着就“处置”了。
趁着新年伊始,这篇文章,来跟大家聊一下压岁钱的归属问题,也算是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一些分配、管理压岁钱的思路。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2张图片


压岁钱算谁的?

压岁钱“充公”理由有很多:
“小孩子拿这么多钱干嘛,妈妈帮你存着,上大学再给你。”
“你啥不是我买的,交学费、吃、穿、玩不需要钱吗?”
“你以为压岁钱这么好拿呀,别人给你红包,我们不需要包回去吗?”
听起来是这个理儿,但为什么孩子即便面上“顺从”,内心还是充满委屈和不甘呢?
我想这和家长行为上的“一刀切”,说词上的“粗暴”、“含糊”有关。
根源是,我们自己都没理清楚,“压岁钱到底算谁的?”
1、从“法理”上讲,压岁钱确实是孩子的
有律师对孩子的压岁钱归属、分配问题,进行过法律分析:
“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应当归受赠人所有。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从事年龄、心智相符的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亲戚把钱给孩子,孩子就是这笔财产的所有权人,孩子可以委托父母保管,但父母不能据为己有——压岁钱是孩子的。
但是呢,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压岁钱要父母同意了才能收,怎么支配也可以父母说了算;
满8周岁后的未成年人,收与不收可以自己决定。怎么使用,父母也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但使用时,不能超出其年龄、心智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范围。
比如,孩子用压岁钱购买昂贵物品,用大笔钱财打赏主播、充值游戏币等,只要未经父母同意,都不具有法律效力,父母有权追回。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3张图片


2、从“情理”来说,压岁钱可以根据家庭情况优化配置
孩子的压岁钱,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这头收进来,那头还得包出去。
这一来一回,才是父母压力山大,不得不动用孩子压岁钱的真正原因。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去谈财商教育、理财规划,对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贩卖焦虑”。
那这头说,不能乱动,那头又得面对现实难题,如何平衡呢?
这种情况,罗翔老师回答过,他说:
“法律约束的是底线问题,但家,是讲感情的地方。”
为了家庭利益最大化,父母是可以和孩子“谈钱”的——
①“压岁钱归谁,我们分下情况怎么样?”取得孩子的理解
压岁钱有两类:
一类是,“长辈祝福”。
这部分大都来自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舅舅舅妈......这些近亲。他们对孩子本身有很深的爱,即使没有父母,这份“爱”也会落到孩子头上。
孩子小时候收“红包”,长大工作后也应该回馈“红包”或礼物,去孝顺他们。那这笔钱,即使看做“人情往来”,也应该算孩子的,爸爸妈妈不应该私自动用。
另一类是,父母的“人情往来”。
比如,“爸爸去年帮了张叔叔一个忙,张叔叔为了感谢爸爸,过年的时候,给你包了这个大红包。作为朋友,爸爸也需要用这笔钱,去给张叔叔的小孩包一个红包。”
张叔叔和孩子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情感交集。他会给这个红包,完全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判断标准可以是,孩子长大需不需要“回礼”)。
像这种朋友或者远亲的红包,父母可以视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商量,作为家庭共同开支,而不是流入孩子的“个人小金库”。
②“你能把‘小金库’的钱借给我们吗?”获得孩子支持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家里遇到急事,需要用钱,结果,全家就孩子“最富”。
这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建立“有借有还”的信任关系。
比如,“爸爸向银行借钱也是借,利息与其付给银行,不如付给你,你觉得呢?”
然后和孩子约定一个利息和还款时间,过期还可以设置“罚息”。
这样做,不但能帮孩子生动地理解金融知识,还让他在参与家庭事务的过程中,学会责任,获得胜任感。
当我们理解孩子时,孩子也会对父母多些理解。
“没收孩子压岁钱,是犯法的!”
我劝闺蜜,当孩子这样说时,其实我们不必生气,而是高兴。
因为,这说明他们已经比我们小时候更有财务意识,更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是吗?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4张图片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5张图片


压岁钱怎么花?

那聊完压岁钱的“归属”问题,具体到生活中:
“什么时候可以把压岁钱交到孩子手上?交给他,怎么管,孩子乱花怎么办呢?”
让孩子“接管”压岁钱,并非一定得等到“法定”的8岁,当孩子提出异议时,就是和孩子讨论压岁钱分配、管理的好时机。
1、盘点/记录
比如,年后,你可以抽一个周末,和孩子一起数一下,这个春节,一共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做成表格)。还可以加上孩子以前的结余(如果有的话)。
2、讨论/规划
得到总金额后,可以和孩子讨论,这笔钱怎么分配。
压岁钱少的话,可以分两个账户:一部分孩子“零花”,一部分“存”起来,做长期规划。
压岁钱如果已经累积到一笔不小的数目,家长就可以带孩子一起做“理财规划”:
这里推荐一个经典的资产配置模型——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四象限图。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6张图片


可以把孩子的压岁钱分为四个账户:
第一个账户:日常账户
将10%的钱,存入这个账户,作为孩子下一年的零花钱初始资金。
第二个账户:杠杆账户
将20%的钱,划为应急基金,无特殊情况不动用。
比如,可以用来给孩子购买“保险”这类有“杠杆作用”的金融产品(不够的部分,需要家长补足),以小博大,获得足够保障。
第三个账户:金鹅账户
这个账户是孩子养的一只“金鹅”,投入30%左右(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鼓励孩子投资理财或小型“创业”,让钱生钱。
获得收益后,收益部分,孩子可以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清单”。
第四个账户:长期账户
剩下的钱进入长期账户,用来购买保本增值的理财产品,争取获得“滚雪球”的效果。
这样即便未来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什么变化,也已经提前为孩子积攒了一笔教育金或创业金。
3、约定/执行
那规划好每笔钱的用途,就可以开始执行了。
这时候呢,我们最好还要跟孩子约定一下零花钱的使用规则。
比如,
⓵收支必须清楚(最好记账)
⓶每月进行一次对账、盘点
⓷大额开支需要报备(比如,1000元以上,由家庭成员投票决定)
⓸建立一个愿望清单(鼓励孩子用存的钱或投资赚的钱,自己实现愿望,这样可以延迟满足,避免孩子乱花钱)
⑤不进行违反法律法规或纪律约定的消费等。
原则上,有了这些规划和规则,家长就不要再对孩子“怎么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做过多干涉。
“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孩子才能真正获得对金钱、对人生的“掌控感”。
也才能早一点在和“钱”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一生受益的“财商智慧”。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7张图片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8张图片


压岁钱真正的意义

1991年,多伦多一个学者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他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是6岁、8岁、10岁。每个孩子分得4美元,可以随意支配。
结果发现,平时在家里拥有过零花钱的孩子,钱并没有花光;
反之,缺乏使用“钱”机会的孩子,总是一下子,就把所有的钱花光了。
生活中,我们怕孩子乱花钱,或太过于在意钱,常常羞于和孩子谈钱,不愿把钱交给孩子。
但事实是,在财务上,被父母管得越严的孩子,越容易“拜金”或者“败金”。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9张图片


14岁男孩,临近开学带着压岁钱失踪,因担心被“充公”,一夜将钱通通花光;
一双儿女网贷成瘾,互相拆解,欠下30万,保安父亲贴上养老钱还不够还债;
10岁男孩,用父母手机打赏主播,几天刷了8万元......
这并不说明孩子人品有多“低劣”,行为有多“糟糕透顶”,“报复性消费背后”是他们从未没被教育过“怎么好好花钱”。
所以,为什么不建议父母“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即使帮孩子存起来,孩子没有参与,也等于“没收”)
更重要的原因是:
“花钱”,其实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只有经过很多锻炼,才能习得。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小时候对金钱毫无概念的孩子,长大后,突然有能力成为一个会赚钱、会管钱的有钱人。
经典的财商启蒙书籍《穷爸爸富爸爸》中说:
“即使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也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压岁钱是孩子的“福气”。
压岁钱到底算谁的?代孩子保管?还是不管?权威答案来了 第10张图片


合理管理和支配压岁钱,隐藏着孩子未来的“财运”。
新的一年,愿更多父母看到这份孩子的“气”和“运”,早早为孩子打算起来!


上一篇:党校文史教师岗位需乒乓球二级证书?回应:系文史教研部招体育老师,该部职
下一篇:手机成为90后父母“哄娃神器”:一旦孩子哭闹,立刻掏出手机打发孩子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2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