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科技]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复制链接]
41312 0
恒达丰鑫 发表于 2024-3-5 11:32:2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米 14 Ultra,应该是小米今年最有意思,最具话题性的小米手机了。
第一是,这是卢伟冰加入小米的职业生涯中,首次主持看门旗舰机的发布,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张图片


第二是,这是我首次在小米超大杯中看到了延续性。
小米 10 Ultra 、11 Ultra 、12 Ultra 的设计语言每代都在大变,只有 13 Ultra 、14 Ultra 放在一起,才能明显感受设计风格的传承。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张图片


这样的体现不止在超大杯,小米 13 、 14 也一目了然。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一家公司老总在定下手机冲击高端的目标之后,某天突然把最重要的旗舰发布会交给另一位成熟的产品经理来主持。这是不是可以侧面说明,这家的旗舰手机已经具备站稳高端的硬实力了?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们第一时间买来小米 14 Ultra,来看看这款产品,能否在小米转型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节点中起到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又值得购买吗?之前小米手机存在的问题还有吗?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4张图片


外观
我一直不太喜欢小米超大杯的外观。小米 12 Ultra 的屏幕曲率感人,13 Ultra 的驼背过于强调影像性,像一个偏科生。但这次 14 Ultra 的外观真的很不错,让你觉得正常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影像实力的不俗。
先看背面,和 13 Ultra 的布局十分相似,左上角横置的小米 LOGO,右边硕大的圆形相机模组中有 LEICA 标识和镜头参数信息,让这台手机横放拍照时,确实有几分相机的仪式感。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5张图片


由于不再 “ 驼背 ” 。小米 14 Ultra 这次可以一滑到底,在观赏性上,平直的背板让人感到简洁干练,而由于圆形 Deco 位置稍稍上移的同时,握持时相对没有那么硌手了。
除了减少上半区域的厚度,这次的影像实力还更进一步了。这听起来有点违反直觉,但其实是小米做了诸多小心思。
你从侧面观看相机模组,会发现它有四层结构。
最下面的是与素皮背板衔接的银色圆环,往上是起到一抹点缀作用的金色细环,第三层是有细小刻度的黑色圆环,以及第四层的镜头盖板。除此之外仔细观看素皮和中框间还有轻微的弧度过渡。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6张图片


种种手段,才得到这最终的表现,所以只有你完全侧着平行去看时,才会觉得模组特别厚。比起简单粗暴的凸起或驼背,这种花了心思的做法,能更让人自然地接受,这也是设计的魅力所在。
另一个值得好评的,是正面屏幕曲率相同,观感更加舒适。不会出现小米 13 观感比 13 Ultra 更好这种 “ 以下犯上 ” 的操作。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7张图片


除了设计上的精进,这次手感也变得更好,虽然 14 Ultra 只比 13 Ultra 轻了 3g ,还厚了约 0.2mm 。但手感就是出奇好很多,这话听起来像是收了钱,但我们真没有,不信你可以去实体店体验。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8张图片


吹了这么多,缺点也是有的。
第一是素皮与金属中框间的过渡有明显割裂感,可以说是我摸过的素皮手机中做得比较差的那一档,也可能是我这台个例的原因。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9张图片


第二是我线下摸过陶瓷版,但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都更像玻璃,猜测可能是为了控制重量而做的妥协。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0张图片


第三是银色圆环和金色圆环中能看出一些缝隙公差,当然这个可能有点上纲上线。
但第四点有点不能忍,摇晃手机时能明显听到摄影元器件晃动的声音,即便你是正常从兜里拿出接听电话,也能听到。
总的来说,以上就是初上手小米 14 Ultra 的外观评价,它解决了之前饱受诟病的地方,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有属于 Ultra 的特色,这次我是真的愿意拿它当主力机而不是更小屏的 13 或 14 ,满分 10 分我可以打 8.5 分。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1张图片


屏幕
小米 14 Ultra 有着和小米 14 Pro 一样的全等深微曲屏,这次的侧边框约 2.58mm ,上边框 + 下边框合计约 5.51mm ,边框宽度视觉统一的同时,既有侧滑的顺畅手感,还规避了边缘显示效果衰退的现象。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2张图片


从参数上来看,这块屏幕和小米 14 Pro 几乎一致,C8 发光基材,2K 专业原色屏,局部峰值亮度 3000 尼特,低亮度 1920Hz 高频 PWM 调光等等。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3张图片


不过遗憾的是,它同样继承 14 系列的屏幕缺点,手动最高亮度约 520 尼特,打开阳光模式约 750 尼特,激发亮度约 1050 尼特。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4张图片


亮度表现上等同原地踏步,即便是三四点的阴天户外,我们都觉得手动最高 500 尼特的亮度不太够用,这种场景下分辨率低一点,显示色彩少一点其实影响真的不大,反而亮度是你一眼就能明显感知出的差异。
你是可以选择开启阳光模式,但自动亮度又无法用了,emm ... 这很小米。总之作为一款超大杯,这个表现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5张图片


不过在屏幕的调光策略上,这次的占空比优化得更舒适了,比之前的 14 Pro 频闪更低,更护眼,值得好评。
其次,它在 110 尼特、500 尼特两档亮度上增加了色彩校准,并且平均 ΔE 比 14 Pro 进一步降低,结合基于 CIE2015 的标准推出的专业原色模式+色彩管理,能更真实的还原正确颜色。
小米的原色模式这里多说两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看起来不会偏黄,也不会过分浓艳,观感比较舒适。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6张图片


总的来说,小米 14 Ultra 有着高分辨率、高色准和低频闪的突出优点,全等深微曲屏让它正面沉浸感更强,颜值更高。但相比其他旗舰甚至标准版更低的亮度表现,实在有些对不起 Ultra 的称号。总体就是屏幕有提升,但我们希望可以做得更好一点。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7张图片


相机
影像方面,由于我们上手时间很短,等后面有时间再加入其他旗舰机的对比,给大家做得更详细一点。所以就也不长篇大论,主要分享四点。
一是样张,在这,大家自己看。提前说明,广州最近都是阴天,让拍照技术差的我们更难出片,拍得确实不好,不过这也算是一种真实的拍照分享了。你觉得这代 Ultra 影像如何?满分 5 分的话请打分。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8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19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0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1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2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3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4张图片


二是讲讲 14 Ultra 的影像变化。
首先主摄由 IMX989 升级为 LYT900 ,并且光圈由原来的两档可变升级为 f/1.63 - f/4.0 的无级可变。在最大光圈上,官方称提升了 36% 的进光量。14 Ultra 是目前唯一的一英寸拥有无级可变光圈的手机。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5张图片


那这颗索尼最新的 LYT900 传感器,制程从 40nm 升级到 22nm ,传感器发热降低,也进一步降低能耗。从宣传上看,LYT-900 具备更强的感光力和更高的纯净度以及更大的动态范围。
不过就我们初步上手体验来看,好像提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毕竟都是一英寸,差距不可能拉得很大。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6张图片


其次,是 14 Ultra 的中长焦从原生 60mm 升级为 75mm ,这次是真正的原生 3.2 x 75mm 直立长焦,用过小米之前机型都知道,3.2X 是系统裁切而来的,现在这种完全发挥 CMOS 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由于是真 75 ,物理焦距的差值也远不止 0.6mm ,所以 14 Ultra 的影像内部堆叠技术更高了。
最后,小米的 3.2 倍焦段最近对焦距离为 10cm ,光圈 f/1.8 ,小米的 120mm 等效焦距的 5 倍长焦的对焦距离为 30cm ,光圈 f/2.5 。两颗镜头的大光圈能有效避免之前机型夜间拍照由于进光量而调用主摄的情况。
焦段长也意味着更好构图,有拍摄微距的能力,拍人有浅景深,拍小动物也不易惊扰对方。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7张图片


三是小米除了主摄,另外三颗 CMOS 都是 IMX858 ,照片的色彩一致性得到保障,当然,主摄和其它镜头还是会有明显色彩差异。
四是拍照体验,这次 14 Ultra 的相机界面有一个醒目的 EV 按钮,它可以对画面进行曝光补偿,比如拍人像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曝光提高来呈现「日系相片」的过曝美感。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8张图片


* 正常曝光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29张图片


* EV + 0.3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0张图片


* EV - 0.3
另外一个就是原来的旋焦、柔焦的大师镜头包收纳进一个小按钮,这次人像模式后能直观看到 23 、35 、50 、75mm 的焦段,界面逻辑更合理。还有,大师镜头虽然虚化效果更突出,但计算的痕迹也很明显。
最后是专业影像套装,可以看到手柄顶部增加了可自定义的波轮、视频录制按钮,操作性更强。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1张图片


转接环的安装方式从原本的 “ 旋转拧紧 ” 变成了 “ 卡扣按压 ” ,手柄通过物理接口直插直连,时延更低,方便快捷。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2张图片


手柄这次还新增 1500 毫安时电池,没有上代头重脚轻的同时,让你更有电量安全感。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3张图片


当然,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是对焦键手感松垮,二是这个价格有点高,买 14 Ultra 加购这个,需要付 699 元,单买的话,999 元。我觉得如果能把价格压到 499 元,就很值得推荐了。
总的来说,这个思路是对,手机的造型不会过于夸张,想要变得专业,套个手柄更有黑卡的感觉。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4张图片


以上就是 14 Ultra 影像实力的简单体验,不出意外的话,它可以坐稳今年手机影像实力的第一梯队。
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测试 14 Ultra 是否还会像 14 Pro 那样,拍红色物体偏色,抓拍拍不到想要的效果。不知道超大杯到底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后续有时间会测试,也会加入和其他旗舰的样张对比,还请多多关注。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5张图片


其它
系统方面,澎湃 OS 也弥补了之前 MIUI 在流畅性和动效上的不足。不过小米应用的开屏广告较为繁琐,打开时偶尔会遇到吞动画的情况。
而在设置里的 “ 互联互通 ” 页面,刷新率会降至 60Hz ,按理说这完全没道理,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影响使用,但就是让你感觉没那么舒适。至于稳定性方面,目前是没有遇到特别奇怪的现象。
那在其它方面,小米 14 Ultra 迎来诸多升级,卫星通信功能的加入,让它更加专业强大。依旧支持 IP68 级防尘防水,但不防手贱。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6张图片


电池容量这次提升至 5300mAh 。拥有 90 瓦有线充电和目前手机中唯一的 80 瓦无线充。并且 80 瓦无线充 50 分钟左右即可充满。
不过,如果想要实现全速无线充电,还得购买 499 元的风冷无线充套装,不得不说冲击高端后的小米,配件售价也跟着变贵了哈。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7张图片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8张图片


总结
好的,那以上就是一个快速的上手体验分享,时间紧迫,更详细的内容我们就留在后面和大家继续分享。也感谢你能看到这里,还请点个小小的赞。
今年的小米 14 Ultra,终于让我愿意当主力机使用 第39张图片


总的来说,小米 14 Ultra 是对 13 Ultra 的一次查缺补漏,它的起售价也更贵了,来到 6499 元。
坚持人文摄影和徕卡联名让它在手机摄影中有了一席之地;红外、开孔双扬、全等深微曲屏中又能看出小米的坚持与传承;当然,屏幕亮度仍是一大槽点。但是,作为目前最特色鲜明的小米超大杯,它的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你认为这款手机担得起高端的称号吗?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我们下期图文见!
参考资料:
部分图源网络
编辑:辉仔


上一篇:再迎催化!AI芯片及存储需求火热,半导体材料反弹可持续吗?
下一篇:《半熟恋人3》一共有3大升级,可惜全是败笔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2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