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智慧社区产品白皮书

[复制链接]
78519 0
yw1840 发表于 2022-5-17 18:26:0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产品理念
1.1.1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大脑的基石
城市大脑的出现,给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了更好的决策方案,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体验。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的“城市中心域”,包括城市运营管理、城市建设运营监测与预报、资源共享以及接口体系等,通过各级各类平台和应用的协作实时分析城市的各类数据,最终通过各类终端展现直观的可视化数据。
支撑城市大脑体系建设的是数据,数据来源的渠道、数量、质量决定城市大脑决策的精确性,而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社区,是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因此城市大脑的基础数据需要来源于社区,需要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群众生活,使数据具备真实性与实时性,才能帮助城市大脑作出精确分析。
所以说,智慧社区是建设高质量智慧城市的基石,城市大脑需要依靠智慧社区建设获取到居民生活全场景数据。
1.1.2 智慧社区建设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019年,党的十九界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科技作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支撑力量,由前沿科技与社会基层融合而生的智慧社区获得了发展的新起点。目前,依托新增智能感应终端和相应设备的智慧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全靠堆砌各类智能设备,并不是建设社区智慧化的初衷,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社区,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于居民,服务于政府,建立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依照服务 - 数据 - 服务的建设路径,由政府为建设主体,街道社区为配置与协调者,引领和整合社区物业企业及其他参与者构建智慧社区建设的利益共同体,协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化建设。

智慧社区产品白皮书 第1张图片
1.2核心需求
1.2.1建设综合智慧社区
一般由市/区县政府、大数据局、政法委等统筹规划,也包括街道主导,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治理、民生保障、党建引领、居民服务等,侧重后端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是依靠智慧社区平台,对辖区内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企业进行监管、治理,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为居民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当前综合智慧社区建设正处在建设初期的末端,各地方政府已经建立起了一批业务应用系统和终端智能设备,为政府的数据治理和居民的便民服务解决了很多实际性的困难。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经常遭遇软硬件系统独立、智慧建设碎片化、数据挖掘和业务应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缺少基于住宅社区的信息集成平台,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技术标准,技术平台间的连接存在物理区隔。这些都是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2.2建设智慧安防小区
主要以公安主导,一般以区、县公安招标为主;部分为政法委、街道主导,以公安侧信息采集、治安防控的需求为主,安防相关设备占比较高;
智慧安防小区是在传统住宅小区安防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等技术,全方位、多维度感知、识别、采集区域人员、车辆、公共安全设施等社会治理要素信息,构建1个小区级管理平台,管控3 类基础数据(人、车、 视频)、N 项可扩展数据,服务住宅小区治安管控、火灾防控、社区管理、社会治理,提升小区自我管理的智能性、安全性和便捷性。
1.2.3改造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一般以视频监控改造、小区主要出入口安装人脸和车牌抓拍装置等智慧安防“ 基础版” 建设为重点,对有条件的街道可逐步建设安防设施“ 加强版” ,切实做好老旧小区、安置房及次新房小区智慧安防设施的新建( 改建) 工作。
在新建(改建)过程中,针对建设方式、内容、布点等需要充分听取属地街道、社区、业委会以及物业企业的意见建议。
一是视频监控建设。 以小区周界视频全覆盖为要求,全力做好视频盲区补位、监控高清提升等工作。 逐步实现对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等公共区域全覆盖及实时信号画面获取。
二是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扼守要道”和 “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的要求,以小区出入口为重点,推广安装人脸、车牌抓拍装置及智能门禁系统,有效提高预警预测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
三是安全防范体系推广。 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在社区、小区、居民家庭等区域积极推广应用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消防水系统监测、智能感烟火灾报警探测器、智能型电动车充电桩、“摄录一体机” 、指纹密码锁等各类实用、实效的安全防范产品,加大平安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居民住户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3用户对象
智慧社区产品为政府、街道、社区、小区进行社区治理提供业务数据和应用功能的支撑,目标是为社区居民工作和生活提供精准的社区服务。

智慧社区产品白皮书 第2张图片
产品用户对象可分为以下几类:
(1)社区治理:
1)政府
为政府各委办局高效准确指挥提供数据支撑。
2)街道办
为街道办协调各项任务和事件提供信息化工具。
(2)社区服务:
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
辅助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社区服务智能知识库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
(3)小区服务:
物业公司
运用物联引擎整合小区新旧智能设备,加强物业公司对智能设备的使用效率。依据小区具体情况,建设小区特色应用平台,提升小区居民满意度。
(4)社区居民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对象,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这也是智慧社区产品的核心需求,针对居民的服务可分为三类:便民服务、生活服务以及红袖章服务,产品设计遵循“极简体验”,服务运营遵循“实用主义”。

第一章 产品特点
2.1智慧社区建设现状
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信息不全、数据孤岛、技术集成能力弱、社区管理配套不健全、运营人员不足等短板。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是智慧社区目前还没有与智慧城市形成配套,无法与智慧城市形成有效呼应,并未形成城市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的“整体性”,未形成“大城市、小社区”的格局,城市需要大脑,社区也需要小脑,城市大脑研究一“城”政策,社区小脑做好一“区”服务。
2.2产品亮点
2.2.1多维数据采集并融合,为城市大脑输送有效鲜活数据
建立主动和被动结合的多维度数据采集方式,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获取数据:
2.2.1.1 动态感知数据
在小区安装前端智能感知设备,在提供智能服务的同时获取到居民数据。比如:通过智能门禁获取居民出入数据,通过智能停车获取居民出行数据,通过监控设备获取小区内部和外部的异常动态,通过水电气信息分析居民的房屋状态数据(居住/空置)。
2.2.1.2 人员采集静态数据
通过活动或者服务的方式引导居民通过app/小程序自主申报个人的基础实体数据,包括人/房/车信息,降低社区民警、网格员的工作量。
提供智能采集终端,对身份证、户口本OCR准确识别,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上门采集。
2.2.1.3 微服务获取数据
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便民服务,包括基于移动端的线上服务和基于智能设备的线下服务,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获取到相关非敏数据。
2.2.2社区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社区管理信息化主要围绕业务数据管控,社区工作流程和服务流程三方面需求设计。
2.2.2.1 数据驾驶舱全面管控业务数据
将数据分析技术与图形技术结合,清晰有效地将分析结果信息进行解读和传达。多方位、多角度、全景展现社区的人、事、地、物、情数据,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突出。
2.2.2.2 轻便工作流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街道- 社区干部 - 志愿者 - 网格员 - 楼栋长量身设计轻便型工作流信息化功能,方便任务上传下达。统一街道和社区的事件入口,做到“紧急事件全知道”,促使事件快速响应。整合事件和任务体系,方便快速将紧急事件转化为任务委派到相关人员。
2.2.2.3 社区服务开展智能化
打造社区服务知识库,为社区提供优质社区服务案例,社区优质活动案例以及活动类型相关公益组织、社团组织、赞助商数据库,方便社区干部组织开展各项民生活动,提升居民在社区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做好社区商业单位和社区居民的纽带。
2.2.3便民服务商业化,推动社区经济发展
整合社区所有便民服务资源,创建第三方服务机制,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招募加盟商进行运营,在让更多居民享受到便利和优惠的同时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总体设计
3.1总体思路
智慧社区是一种将现代化技术与多元社会治理体系相结合的调适性产物,它通过高新信息技术整合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生活。
我们将围绕“社区数据治理”与“精准服务提供”两个层面完成智慧社区的建设。
3.1.1数据治理
城市大脑是基于海量数据搭建新型基础设施,再利用人工智能解决人类大脑因算力、复杂度的限制而难以处理的城市治理和发展问题。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的微观场域,是社会党组织、基层政府及派出机构、社会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结成的生活区域共同体,人们在这个共同体里与家人、同伴一起生活,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生活数据,这些数据就是城市大脑需要的,城市大脑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
而我们智慧社区建设第一个目标就是要运用各类智能设备和便民服务,在为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重点采集实时鲜活的各类居民生活数据,依据城市大脑数据建设规范进行清理,并根据社区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局部分析,最终进一步集成到城市大脑大数据平台,为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便捷、精细的服务。
3.1.2精准服务
获取居民生活数据是为了更好、更精准的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服务。服务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及社区内商企业单位,形成“四社联动”的社区服务机制,借助保险、银行等相关行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物业、智能办事指南、家政、保险、社区文化活动等相关便民服务。
第二部分:为社区的服务单位 - 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加强配套设施,提升各单位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民。
3.2系统框架


系统框架图

3.3关键技术
3.3.1 感知层技术
感知层由基本的感应器件(如RFID标签和读写器、各类传感器、摄像头、GPS、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等基本标识和传感器组成)以及感应器组成的网络(如RFID网络、传感器网络等)两大部分组成。该层的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新兴传感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涉及的核心产品包括传感器、电子标签、传感器节点、无线网关等。
3.3.2 网络层技术
如果说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感觉器官”,那么网络层就是物联网的“大脑”。物联网网络层中存在着各种“神经中枢”,用于信息的传输、处理以及利用等。通讯网络、信息中心、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等共同构成了物联网的网络层。
要实现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网络类型,比如人们既可以利用小型局域网、家庭网络、企业内部专网等各类专网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大型公共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事实上,如果能将电视网络和互联网相互融合,那么这两种网络融合后的有线电视网也可以成为物联网网络层的一部分,这种网络能与其他网络配合,共同承担起物联网网络层的多种功能。随着多种应用网络的融合,物联网的进程将会不断加快。
3.3.3 数据层技术
数据层技术较为复杂,基础的技术包含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布式存储、NoSQL数据库、数据仓库、机器学习、并行计算、可视化等各种技术范畴和不同的技术层面。通用化的大数据处理框架,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查询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3.3.4 应用层技术
应用层相当于整个智慧社区体系的大脑和神经中枢,该层主要解决计算、处理和决策的问题。应用层的主要技术是基于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应用层开发技术有很多,支撑目前主流B/S产品结构的开发语言有:
前端:h5,css、js;bootstrap、layui等开发技术。
后端:java、php、python等开发技术

第三章 产品功能
智慧社区产品采用“1+1+N”的整体架构,建立1个社区小脑,1个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N个特色应用构建而成的产品体系。


智慧社区产品框架
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作为各用户角色的应用端,负责街道、社区、小区的业务处理和数据采集流转,默认在公有云部署,但也可支持私有云部署,统一门户,分级登录。
社区小脑作为系统的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负责数据的存储、清理、分析、建模、分发,部署在政务外网内部,搭建专网与政务外网分网段运行,向区/县数据中心、委办局系统、公安专网分发数据。
4.1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4.1.1 概述
4.1.1.1维护社区平安,采集社区数据
建立覆盖智能门禁、周界报警、视频监控、智能车闸等内容的完整监管体系,并通过后台接入管理系统,可通过社区小脑与公安专网直接对接,实现警、民、物业间三边联动,实现智能预警,精准推送涉警信息、处置建议、形成各方信息联动应急闭环,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效能。
4.1.1.2支撑社区服务,提升居民服务质量
依托社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管理者优势,整合社区服务组织、社区商/企业、物业企业、居民,共享需求信息,建立有效连接,打造社区服务生态,形成需求供应链。 建设社区服务智能知识库,引导居民自治,创建或加入社区社会组织,从便民服务入手,红袖章服务辅助,生活服务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形成多场景化、多元化的服务类型,构建全链路社区生活业态,拉动社区周边开放服务价值体系,不断实现服务型社区的新体验,切实提升居民服务质量。
4.1.1.3社区业务信息化,提升社区管理效率
建设从街道办到社区的任务工作流,将各项任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做到“数据可查,有迹可循”,有效梳理社区干部各项日常工作,助力街道社区为居民提供基层政府服务,覆盖办事指南、社区活动报名、社区消息通知等高频功能,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活。为街道和社区统一事件入口,对接各条线事件平台,提升事件处理效率,台账电子化统一分析考核。
4.1.2系统描述
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采用SaaS化产品结构,针对项目,便于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各系统和模块功能,按需输出;针对产品,便于日后产品商业化时的运作和拓展,快速迭代。


4.1.2.1社区通
社区通是面向社区所有居民的一个社区服务移动平台,包括生活服务、便民服务和红袖章服务三部分。



社区通产品结构图
4.1.2.1.1用户层
社区通用户包括社区所有居民:
社区居民:小区业主、租户在“社区通”享受服务;
物业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在“社区通”处理事件或任务;
社区干部:社区干部在“社区通”处理事件或任务;
4.1.2.1.2展示层
社区通App:承载所有相关功能,智慧社区前端业务的主战场。
小程序:作为app的精简版,承载app部分功能,作为运营推广的工具,主要放置一些用户当下关心的、在意的热点信息和痛点功能,引导居民下载APP。
4.1.2.1.3应用层
(1)便民服务
关注社区的智慧化需求,调查及分析民众对社区所需的常见智慧化服务,围绕便捷、高效、安全的社区生活链服务需求,遵循产品“极简”的设计理念,运用合适的高新软件技术,为居民构建真正智能的社区应用场景。
便民服务从功能上,可区分为两类:标准类和定制类,标准类为标准产品已包含的功能,定制类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功能,以下只针对标准类进行说明。
【智能帮帮】,包括语音报事、保修下单、呼叫志愿者三个功能,须用 户注册所在小区、房屋信息、业主信息才可使用此功能。
- 语音报事:用户通过语音向物业或社区说明事情原委,语音会在后台被识别转化文字并存储,同时语音文件也被保存,以避免语音识别不完整带来的误差。同时提供文字输入的功能。
- 报修下单:实现泛物业管理理念,将社区周边的生活服务供应商整合入平台,采取商户抢单模式为居民提供服务,减轻物业公司工作负,提高居民服务质量。
- 呼叫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利用第三方客户系统提供直接呼叫志愿者的功能,志愿者应答并解决问题后,可获取红袖章积分。用户在事后可针对志愿者评分。
【社区活动】
为居民提供周边门店商业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的报名入口,同时展示已开展活动的相关情况。
【一键开门】
为小区居民提供二维码扫码开门功能(备用功能,智能门禁可同时提供人脸识别和门禁卡开门),提供扫码得红包功能。
【社区公告】
社区黑板报,将社区大小事在该版块公布告知。
【门店优惠】
将社区内门店的优惠活动在该版块展示,提供线上领取优惠券,线下兑换的功能。
【物业服务】
传统的物业服务功能,包括物业费缴纳、维修基金公示等功能,主要为无物业企业或者无物业平台的小区提供相关服务。
【投诉建议】
可选择社区、街道、委办局进行投诉,由社区居委会审核后上报或者下达。
(2)生活服务
【社区家政】
与本地家政公司合作,作为第三方供应商入驻平台,邀请家政行业专家制定入驻规则,审核入驻公司,保障服务质量。平台内设置了各项评分赏罚机制,督促和激励家政公司提升服务质量。
【一键租赁】
为社区内居民提供房屋租赁平台,既可方便居民安全租赁房屋,也可帮助相关部门了解租户信息。
【社区文体】
包括社区当地历史文化介绍和家道培育(与相关企业合作,如父师家学),体育设施场地预约。
【保险理财】
与保险公司合作将适合当地社区的保险产品推荐给居民。
【健康老人】
健康老人服务。
【我的邻居】
邻里社交版块,打造社区内、同一屋檐下、邻居间的朋友圈,促进邻里和谐,形成相互理解、互帮互助的良好社区氛围。
(3)红袖章服务
展现社区服务组织动态的版块,并提供群众加入服务组织的入口。
【志愿者服务】
包括志愿者服务范围,志愿者服务案例,优秀志愿者上墙以及加入志愿者等功能。
【社团服务】
社区服务组织的展示和服务窗口,包括社区内所有社区服务组织服务范围、案例、优秀社团组织展示以及创建、加入社团组织等功能。
【红袖章积分商城】
社区服务组织完成一次服务即可获得一定数量的红袖章积分,积分可在商城兑换商品,商品由活动赞助商或社区供应商提供。
(4)工作处理
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业务管理的移动端入口。
4.1.2.1.4支撑层
支撑层为社区通的后台管理平台,在以下子系统会介绍说明。
4.1.2.2社区业务管理子系统(政府治理)
目前的智慧社区建设一般采用物联网、互联网等软件技术,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软硬件的使用及维护问题,但社区基层干部和物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往往不达标,软件管理知识相对匮乏,在系统使用、技术维护、运营管理方面经验较少,短期内培训现有人员会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条线业务不断下沉,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将日益繁重,在鼓励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多元参与的同时,也需要针对社区服务组织配套信息化设施,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引导带头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社区业务管理子系统从街道、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各单位的工作需求设计应用功能。


4.1.2.2.1用户层
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使用业务系统查看社区业务数据和处理任务和事件;
街道:街道工作人员使用数据驾驶舱管控数据、下达任务和管控事件处理情况;
4.1.2.2.2展示层
系统需要支撑PC端、大屏、APP展示。
4.1.2.2.3应用层
(1)数据驾驶舱
大数据分析看板,针对社区居民、房屋、事件、安防设施、志愿者、社团组织、党员等业务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展示。
(2)业务数据管理
【小区/村管理】
管理社区内的小区、物业公司以及建筑物类型。
【居民管理】
按照类型和标签管理居民。
类型: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外出人口,空挂人口,未落户人口,境外人口。
【实有企业管理】
包括社区内企业信息、年度目标、营业台账等。
【实有组织管理】
包括群防群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相关信息。
(3)服务管理
【社区知识库】
支撑社区工作开展的版块,包括优质社区案例库、优质社区服务案例、
社区典型活动案例,支持按照活动需求智能推荐活动案例。
建立社区专家数据库,社区赞助商数据库,便于企业开展活动。
社区公告管理,包括app公告和app站内信、短信群发。
【物业服务管控】
支撑社区针对开发式小区和封闭式小区相关的物业服务服务的管控,包括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管控,社区物业服务组织质量管控。
【微服务管理】
便民服务管理(服务上架/下架),包括服务类型,服务供应商审核和管理,供应商评级管理,服务订单管理。
【红袖章管理】
志愿者管理、社团管理、党员管理、红袖章积分商城管理、红袖章积分设置。
(4)事件管理
针对小区所有事件的处理,包括设备采集和民众举报,包括重点事和普通事,以及事件的处理情况。功能包括事件查询,事件转为任务下达以及事件流程周期全状态管理(上报、接收、派遣、处理、核查、评价、结案分析)。
(5)任务管理
向社区干部下达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任务大厅和任务类型,功能包括发布任务、管理任务、审批任务、分享任务到微信。
4.1.2.3小区信息管理子系统(社区IOT平台)
小区信息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小区业务数据的管理和小区智能设备的管理, 实现不同品牌设备,包括小区已建设备,统一平台接入。
系统针对智能设备的管理采用“云管边端”物联架构,开发物联引擎:实现设备透明接入管理,将不同厂商不同型号不同协议设备、传感数据汇聚到平台,进行集中存储和分析;通过规则引擎基于事件流,将人、事、物相互间互联互通,搭建基础性集成系统,通过释放接口与外围业务系统进行通信(数据采集、设备控制);


4.1.2.3.1用户层
该系统的主要用户是物业公司。
4.1.2.3.2展示层
支撑PC端和大屏端展示。
4.1.2.3.3应用层
(1)小区基础数据管理
管理小区人(业主、租户)、房(自住、出租、空置)、车、物管设备(各类设备)等基础数据。
(2)物业管理
为物业公司最重视的几项工作提供功能方案,包括智能巡更、缴费管理、运营管理和事件大厅,支撑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
智能巡更,由电子巡更棒、无线巡更点、智能通信座、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
(3)智能终端管理
另外包括智能监控、智慧大屏、智能门禁、智慧停车等感知设备管理系统。
4.2小区特色应用
依据小区群众生活需求、物业服务需求以及当地服务特色,结合社区运营公司与社会服务商共同构建各类特色服务。
特色应用相关应用模块既可依附于总平台统一部署,也可脱离总平台单独部署,视需求定。
主要包括电动车阻车、智慧洗车、健康一体机、智慧文体站、智能充电桩、出租屋管理等系统版块。


4.3社区小脑
4.3.1概述
4.3.1.1社区小脑是智慧社区与城市大脑的“中间体”
更准确的说,社区小脑是城市大脑的“数据池”,社区数据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采集到社区小脑,经过分析处理以后按照标准数据结构存储备份,并提供公开接口。城市大脑可通过两种方式从小脑获取数据:
1) 通过接口从小脑按需提取数据;
2) 创建标准协议,将数据从社区小脑通过公开接口自动分发到城市大脑。
4.3.1.2社区小脑是社区治理的“驾驶舱”
社区小脑依托3D实景+LBS技术,将社区的房屋、人口信息、车辆信息、物业信息等相关联,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掌握社区的最新动态,实现人、房、车、物统一定位。通过人为举报和设备感知将发生在小区内外的事件进行全面监控,各单位统一事件入口,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实现一般事可控,重点事预警的事件管理系统。为政府、街道、社区等社区管理单位真正实现利用数据治理社区的目标。
4.3.1.3社区小脑是智慧社区运营的“驱动器”
数据驱动运营,不论是运营一家企业,还是运营一个社区,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社区小脑通过设备采集和便民服务整合了社区居民工作、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数据,并持续不断的依据社区各类商业化场景创建数据模型,促使数据应用智能化。建立公共接口池开放接口,以便于通过市场化和规模化运作活动持续盈利能力,实现“造血功能”,解决“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资金和运行问题。
4.3.2系统描述
    社区小脑平台针对社区各类生活场景(包括人行、车行、安防、事件、社  交、消费、工作、商业等)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主要支撑:
社区治理:政府、街道办和社区党组织针对社区的治理工作;
社区运营:社区运营商针对社区经济提升的运营规划与实施。


社区小脑从结构上可分为采集层、数据层、接口层和应用层。
4.3.2.1采集层
社区小脑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业务系统,也就是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数据通过接口传送到社区小脑以后经过数据治理以后存入数据层。
4.3.2.2数据层
整合从采集层传上来的不同数据,实现异构数据源的关联整合,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同时梳理政府和社区相关行业指标,建立模型,进行即席查询、制作数据报告、深度分析。
4.3.2.3接口层
基于数据层,以业务场景为引导,开发各类能力接口,包括基础数据分析、多维度分析、数据深度挖掘、实时分析、自助分析和数据分发等。
接口层必须具备可扩展性,需要随着业务不断推进,运营不断深入,基于各类场景开发不同的接口,以满足政府和企业需求。
4.3.2.4应用层
基于接口层,应用层首先要满足智慧社区各类大数据分析需求,包括基本的可视化与查询、展示、探索等,分析结果能结合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于决策支持。另外,大数据系统本身管理方面,针对构件化和微服务设计,需对相关中间件进行设计,实现服务治理、组件配置、安全、接口等功能,以支撑存储层和计算层各类微服务的敏捷管理。

第四章 应用场景
5.1互联网+基层治理
5.1.1 社区治理智能化
建设社区驾驶舱式的智能运营中心,打造全面感知、智能分析、自动预测、智能决策的社区小脑,实现对社区人口、商户、环境、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各项事务的实时监控,还可对各类突发事件起到提前预警、应急智慧调度的作用。
建设社区小脑公共接口池,完善乡镇(街道)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实行村(社区)数据综合采集,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利用。
5.1.2街道社区有效协同治理
社区居委会主要工作任务一方面来自于各个条线委办局,一方面来自于所属街道办,随着业务的下沉,社区的工作事务日益繁杂,而目前委办局、街道和社区的任务下达方式大多还是通过微信,虽然方便却不高效,社区干部无法快速准确了解任务内容,上级无法管控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政府委办局、街道、社区建立轻便任务工作流,以“任务下达 - 任务接收 - 任务完成 - 任务审核”为业务流程有效管控任务的效率和效果,做到任务“有迹可循,有证可查”。
5.1.3 开放式小区物业化管理
开放式小区由于其特殊性,一般较难引入物业公司来管理小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无物业公司的物业化管理模式”以解决目前开放式小区的“无服务”管理状态。经调查研究,“街道主导+社区管控+居民自治+智能安防”是开放式小区的可行解决方案,由街道牵头,提供必要经费,社区组织设立“公益性”岗位,由志愿者担任,主要负责社区安全和简易维修。依据小区实际情况设立电子围栏,在关键卡口安装摄像头,在公共服务中心设立监控室进行安全管控,统一调度。
5.1.4社区居民智慧自治
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努力实现“居民自治”。围绕“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三个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以社区为平台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公益组织、群防群治组织持续培育孵化,建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工作体系,建立本地专家库、协商案例库,并配套简洁方便的居民自治信息化工具,借助政府资源,使用运营手段引入各行各业赞助商,创建积分奖励机制为居民自治组织提供丰富的激励手段,同时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才的活动,吸引居民群众关心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逐渐实现居民自治常态化、数据化、智慧化。
5.2小区智慧安防
5.2.1小区信息与安全统一平台管理
安全是智慧社区建设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社区的高效运营离不开健全的安防体系。
小区信息管理子系统采用物联引擎+传统安防技术+智能安全感知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发挥5G通信高速率低延迟的优势,采用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区监控信息全面、充分的利用,满足小区安全隐患提前预警需求和快速查证需求,实现“物联简单,管理高效”。
5.2.2已建利旧,新建补充
以“已建利旧,新建补充”为老旧社区改造的基本原则,通过管住小区出入口、单元楼栋门,建立防范为主要原则、打击为主要手段、挤压犯罪空间为主的防控体系;强化小区内部以及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控;便民出行,同时精准掌握各类重点人员动态轨迹,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率;强化监控覆盖率,图声留痕,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减少矛盾纠纷;在小区安防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小区信息管理平台(无物业小区可由社区统一建设),实现小区内部安全防范、物业服务等功能,接入的数据按推送至社区小脑。


上一篇:未来乡村有绿城
下一篇:索尼新 PS+ 订阅服务的游戏内容库正式公开,如何评价这 ...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5-28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