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分享] 一见钟情的时候,人的大脑中都发生了什么?

[复制链接]
3338 20
jkl456321 发表于 2021-5-4 15:23:02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见钟情的时候,人的大脑中都发生了什么?


上一篇:奉子成婚后重度抑郁,然后我现在喜欢上了别人。我想知道我是真的喜欢吗?还是只是想要个依靠?
下一篇:抑郁症的躯体症状有多可怕?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正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沙发
★雨楠★ 发表于 2021-5-4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再来更新一条关于“一见钟情是不是见色起意”的神经科学的研究吧(接文末),很多人曾听说过“一见钟情就是见色起意”这样的话,但事实上,研究证明,“一见钟情”与“见色起意”时我们大脑的状态是不同的哦。
可能只需半秒,你的大脑就能分辨“一见钟情”与“见色起意”
芝加哥大学Stephanie Cacioppo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冲动(lust)与爱意(love)会调动大脑的不同区域。
当你感觉到强烈的性冲动时,后脑岛(posterior insula)——更多地用来控制感觉(如痛感)的区域变得活跃起来;而在你想表达爱意时,前脑岛(anterior insula)则被激活——这也是引起愤怒、厌恶等情绪的区域。
核磁共振扫描的结果则显示,被性欲冲昏的大脑状态与被毒品控制的大脑非常类似:一个正在经历强烈的性吸引力的人,和一个注射可卡因的成瘾者,大脑中兴奋起来的是同一片区域。
而你望向对方的眼神也会在这两种感觉的支配下体现出差别。Cacioppo团队针对一组大学生被试做了另一组实验,让他们面对120张照片,先选择出自己有“性的冲动”或“恋爱的感觉”的对象。随后,再向他们展示这些对象的照片,同时监测他们眼球的运动。
结果表明,当你长久地凝视着对方的脸时,说明你在潜意识中觉得,可以和对方发展长期的恋爱关系;当你更多地是在注视对方的身体时,你可能是在被欲望控制。而这种自然的倾向性判断,是在你遇到对方半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

------
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一见钟情的科学,一见钟情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以及很多人关心的,一见钟情是真爱吗?
根据美国一项对5000名21-70岁的男女进行的单身狗年度调查(Annual "Singles in America" Survey)显示,59%的男性和49%的女性表示他们相信一见钟情,并有41%的男性和29%的女性表示他们曾经体验过一见钟情。

那么,一见钟情的时候,我们在“钟情”什么?
1. 我们天生就爱“看脸”
美好的事物常常能带给人愉快的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最直接的相互吸引,大多来源于外在,并且这的确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对于外表好看的人总有一种“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physical-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不论是在职场、朋友、Pao友、还是婚姻中(Lorenz, 2005)。 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外貌俊美的人更讨人喜欢,更好相处。为此心理学家们做了相关实验。
他们给被试看一组陌生面孔的照片,并要求被试对照片中的人的性格与发展前景进行评价。他们发现:人们认为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值得信赖,更善于社会交往,以及更有可能为他人考虑(Dion, Berscheid, & Walster, 1972; Wheeler & Kim, 1997)。
同时,研究者们还发现,“看脸”并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先天形成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婴儿对姣好面容的偏好和成年个体并无太大差异(Gosline,2004)。研究者们挑选了一组不同女性的面部照片,请成年个体对该组照片进行1-5的评分。
之后,他们将相似亮度和对比度的照片两两分组,并将照片以组的形式展现给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他们发现新生儿注视那些外貌俊美(依据成年人的评分断定)的照片的时间要长。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不断进化获得的“人脸刻板印象”所导致

2. 被“相似点”吸引
我们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不论是人格特征、价值观、经历还是背景、兴趣和品位,或者其他任何方面,我们都更偏爱与我们有很多共同点的人(Barelds & Barelds-Dijkstra, 2007)。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相似的人更不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也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实现相互理解和交流(Ben-Zeev, 2013)。
此外,我们会喜欢那些与“理想的自我”相像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会觉得,那些拥有我们期望得到却并不具备的品质的人很有吸引力。(Klohnen & Luo, 2003)。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那些最有吸引力的特质也可能成为关系告吹的罪魁祸首,这就是所谓的“致命的吸引”(Fatal Attraction)。一些那些我们认为的开始吸引人的特点可能逐渐变成缺点令人讨厌,比如一开始,认为对方和自己一样自主强大,但久而久之却愈发觉得那是一种嚣张跋扈(Horan, 2012)。

3. 大脑在追求“奖赏”
我们会尽可能地追求最有可能得到回报的对象。Donn Byrne和Don Nelson(1965)认为人与人之间吸引力的核心是“奖赏”(reward)和“正向互动”(positive interaction)。此后心理学家们借用了经济学的模型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是否值得拥有)= 伴侣的长相吸引力 x 自己被接受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我们会衡量喜欢的人的相貌和对方接受自己的程度,由此来判断对方对我们的吸引力。对方长相很有吸引力,但是感觉自己完全没有被接受的可能,那么期望值也不会很高。 “被接受的可能性”是与个体的“安全感”有关的(Berstein, 2015)。我们判断自己的喜欢是否会得到回应,并不一定是客观的,很多时候更是受到我们自己的认知偏见的影响。一些对自己的评估过低的人,往往对伴侣的期待低于自己实际值得的爱人,就是这个原因。

4. 有时候,大脑也只是在错误归因
情绪双因素理论,又称为吊桥效应,最初由Stanley Schachter和Joreme E. Singer(1962)提出。该理论认为,当感受到某种情绪时,人们总是先感受到自己的生理唤起,然后即刻在当下环境中寻找线索,对这种生理唤起进行解释(Cotton, 1981)。也就是说,如果你和约会对象一起做一些刺激性的事情,你就因为要给这种刺激感找原因,而不自觉地找到对象身上去——觉得是Ta让你脸红心跳。
后来,心理学家Donald G. Dutton和Arthur P. Aron通过“吊桥”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吊桥效应。实验发现,当人们在高处心跳加速的时候遇到了可能对我们有吸引力的人,那么我们对对方的吸引力评价会比平时要高——恐高导致的心跳加速,被大脑错误地归因成了是对方的吸引力导致的(Dutton & Aron, 1974)。

一见钟情是真爱么?
1. 一见钟情和自恋有关
一见钟情的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前面我们提到,相似的人更具吸引力(Similarity Attraction)。与之相对的,个体存在“吸引力相似感”(Attraction Similarity),即人们遇到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人时,就会假想这个人与自己是相似的。
容易一见钟情的人常常会认为那些最能吸引自己的人,通常是与自己最相似的人,即当对方有某一点非常吸引我们时,我们倾向于认为Ta与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更相似(Barelds &Barelds-Dijkstra, 2007),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
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往往与个体的自恋有关(Barelds & Barelds-Dijkstra, 2007; Shukla, 2014),我们会不自觉地将对方当做是自己某些“未实现的理想自我”的替代品,潜意识认为得到了对方就是得到了理想中的自己。这也是一见钟情的人常常会感到“ta就是理想型”的原因。
当人们将自我投射于这个客体(object)时,我们倾向于努力不断认知到彼此的相似性,来保持认知上的和谐一致(Barelds &Barelds-Dijkstra, 2007; Shukla, 2014)。这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吸引力就会更加强烈,然而这种认知却可能是片面和扭曲的。
是我们假想中的“对方就是自己”带来了这种吸引力。随着接触的加深,一个人就可能会感受到,原来对方不是自己。一见钟情的魔法就会消失。

2. 一见钟情的爱是否深刻?
评估一段感情的深刻是否,通常有“情感强度”与“现实基础”两个维度。“情感强度”指的是在某一时刻所感受到的浪漫情感的强烈程度;而“现实基础”则指的是伴侣之间长期相处所经历的共同事件,包括双方对于彼此需求的满足。可以看出,后者需要双方花费时间相处、共同创造。
因此,有人认为一见钟情缺乏共同经历的现实基础而往往无法深刻持久。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比起那些没有一见钟情的体验的伴侣,一见钟情为双方所提供的情感强度,往往能够让他们更愿意花时间相处,也为之后的“现实基础”做好铺垫(Ben-Zeev, 2013)。换言之,一见钟情是有可能成为一段深刻感情的开端的。
以上。你有过一见钟情的体验吗?留言给我们~
相关文章 你相信一见钟情么?|研究:关于一见钟情的科学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传说的魔法 发表于 2021-5-4 15:24:13 | 只看该作者
 
一眼万年,这一眼会脑补出许多故事,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第1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清如茶香 发表于 2021-5-4 15:25:07 |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爱情 = 苯基乙胺 + 多巴胺。」
要是一句话我全都看不懂,就会让人觉得很没有说服力,甚至还会刺激人产生一种逆反感,「你们这些科学家就是闲着没事而」。要是一句话我全都懂,我又会觉得,好 low 啊,这谁不知道。最微妙的就是这种,一句话里大多词我都认识,其中大半的内容我有可以多唠几句的切身体验(that is 爱情),一小部分特有格调而且还有我认识的词儿(that is 多巴胺),再加上一个我不认识、但一看就牛逼的词儿(that is 苯基乙胺),这样的一句话就莫名其妙特有说服力。
你看到「苯基乙胺」可能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说「安非他命」你可能就觉得耳熟了。这个概念衍生出极多、而且很有噱头的误解,比如「只要大脑产生足够多这两种激素,就会产生爱情」;而「爱情的消失,也只是因为这些化学物质的消失」。
确实有神经科学研究观察到热恋中的人的大脑的多巴胺水平比常人要更高。但这不能过度解读成「多巴胺开始降低,热恋期就过了」吧。亲啊,渣就渣,不要拿多巴胺当借口好么,我们多巴胺可不背锅。
类似的,我在网上还看过一句话,「对同一个异性,多巴胺这样让人像吸毒一样快乐的情欲激素只可以持续分泌几个月到 4 年不等。」先不说多巴胺怎么跟情欲扯上关系了,就说若大脑的多巴胺只能分泌 4 年 ,那你一定要不断热恋,坚持不懈,否则成单身狗的那天就是你得帕金森的日子;还有,所有母胎单身的小伙伴——请你们就地抱抱自己——你们能活着就已经是奇迹。
渣渣复渣渣,多巴胺不背锅。
多巴胺究竟是什么?

说多巴胺是奖励,其实还是不准确的。
因为多巴胺不是奖励的绝对值,而是 奖励预测误差 (reward prediction error)。
简单来讲,你第一次主动帮忙妈妈做了家务事,妈妈奖励你一颗巧克力。你本来没期待会收到巧克力的(即预测中会得到巧克力的可能性为 0 ) ,所以巧克力的出现是一个意外之喜(即预测误差)。当你收到巧克力那一刻,这奖励预测误差就会引起多巴胺短暂但强烈的释放。
有意思的是,等你学习到「做家务事」和「得到巧克力」两者的必然联系后,下次多巴胺释放的时间点,就会提前到「做家务事」的时刻。
这就是为什么多巴胺的奖励机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预测」这一环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才是真正地触碰到了「多巴胺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里多说几句,为什么之前讲的不算是触碰到了真正的答案呢?难道知道多巴胺和奖励有关不是一份答案吗?这倒不是这个意思。但只知道两者有关,并不足以让我们建出一个大脑来。当然,建出人造大脑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如果我们能造,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完全全搞明白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樱井美露 发表于 2021-5-4 15:25:32 | 只看该作者
 
 第3张图片
 第4张图片


“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蒙着红盖头。

当时我就想啊,这姑娘脚这么大,长得一定不好看。

结果你一掀开盖头我就傻了,你天生一副老婆脸,又好看又耐看,就连两个眼袋都长得恰到好处。

当时你一说话,我就没法走了,

因为我腿是软的,背是麻的,手心里全是汗,一句整话都说不利索。

人们常说日久生情,

可我知道,

我对你,是一见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綨綨 发表于 2021-5-4 15:26:0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一见钟情跟长相可能没什么关系。

好多答案都说脑子当即空白死机,我的答案是,疑惑。

在一个大型聚会上见到一个人,其貌不扬,气质也没什么特别,性格也不太张扬。但是我看到他第一眼,就觉得靠,怎么这么眼熟。然后就是极大的疑惑,大脑瞬间开始搜寻记忆,有没有可能真的见过这人给忘了?有没有接触过长相气质类似的?大脑完全在高速运转中。

十几岁读《红楼梦》时读到宝黛初见,宝玉笑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当时觉得宝兄弟好会撩。过了十多年,自己经验多了,才明白这是大实话。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美色尚可抗拒,这种无法解释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可能才是致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雪人的臭袜子 发表于 2021-5-4 15:26:37 | 只看该作者
 
一见钟情的时候
大脑一片空白
只听见上帝在耳边说了一句:你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oiuk 发表于 2021-5-4 15:27:13 | 只看该作者
 
睡醒吓了一跳…真不是故意撒狗粮,我从前也不信一见钟情这种事。小透明终于体会到了别人回答里的这种感觉XD

谢谢诸位的祝福,也祝你们幸福。

有人说无图无真相,但确实不想被熟人看到。不想骗赞发照片,也不想硬甩照片招人嫌弃XD
最下面放一张第一年和校友们一起去bath旅游的集体照好了。
===下面原答案===

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是刚到英村第一天,晚上11点我拖着60斤行李在空无一人的街头,手机没有信号不能查地址,只有一张提前打印出来的住宿单。
飞了10小时又困又累又饿,异国他乡街头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的感觉很难形容。
同行的是同班飞机认识的校友,他们都有认识的校友来接。
当时我已经累到不行,蹲在行李箱旁边。
然后他从街道对面走了过来。白白净净高高瘦瘦,一脸阳光灿烂就像个ABC。
我当时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他是我男朋友就好了。
在心里默默向上帝祈祷,上帝让他爱我吧。
然后他真的朝我走过来问要不要帮忙抬箱子。其实他那天是来接其他人的!结果一路把我60斤的箱子扛上7楼…

后来他说第一天见到我蹲在那就觉得这是他女朋友…
我觉得很神奇。
不过我直到现在都没有告诉他我见他第一眼的想法。
现在是我老公,在一起10年,争吵的次数一只手也数得出,兴趣相投三观相同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一起上街的时候依旧会十指紧扣腻歪得就像热恋期一样。
所谓的一见钟情,再见倾心是真的存在。
有的人你只需要一眼就知道是他了,完全没办法解释。

 第7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liu182187 发表于 2021-5-4 15:27:55 | 只看该作者
 
罗曼·罗兰有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种英雄主义最初级的表现形态就是——即使有被拒绝的可能,我依然要表达心中的想法。 一见钟情并非不靠谱,不好意思,刚认识就喜欢你。 喜欢你就要告诉你,大不了连朋友都做不成,反正我不缺朋友,只缺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weiwei87 发表于 2021-5-4 15:28:21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的一见钟情都和人的「苯乙胺分泌系统」有关。
真的有「一见钟情」吗?
假设你某天忽然时来运转,发现一位潜在的意中人。他(或她)正坐在楼梯上看书,或者站在博物馆里端详一幅名画,或者一脚跨上公共汽车,或者在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前面排队。
你悄悄地看了他(或她)一秒钟。那位陌生人身上的某种东西,触动了你体内的苯乙胺分泌系统,一阵苯乙胺的激流注入了你的血管。也许是因为她的美貌,也许是因为他的举止风度,也许是因为她的某件饰品……他(或她)好像罩着一圈光环。这是否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呢?真的有「一见钟情」这种事吗?
呃,其实这是个语义学的问题。第一眼就迅速产生好感或情欲,这是绝对存在的。但是,科学世界却倾向于认为,一见钟情这种事常常只是事后诸葛亮。
一桩成功的恋情,即最终通向婚姻的那种,在当事人回忆的时候总是被甜蜜地称作一见钟情。但如果最初的激情遭到了对方的无情拒绝,当事人便会把这种激情看作是昏了头。
——《从医学角度看人类性行为》
 第9张图片
伯纳德·I.默斯坦(Bernard I. Murstein),《一见钟情:一个神话》(Love At First Sight: A Myth),《人类性行为的医学视点》(Medical Aspects of Human Sexuality),1980 年,第 14 期第 9 卷。


先不管语义学,我们只探讨事实——任何微小的刺激都会导致爱情的发生。与意中人初次邂逅时你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那件强力刺激事件以后你们之间发生了爱情,那么你就完全有权利把它叫做一见钟情,没有人会否定你的说法。
一见钟情的说法流传至今,因为它是人们关于浪漫爱情的众多流行信念之一。浪漫爱情是美国人的一种重要文化价值。
 第10张图片
艾伦·博尔斯施德(Ellen Berscheid),《对〈一见钟情:一个神话〉的评论》(Commenting on「Love at First Sight: A Myth」),《人类性行为的医学视点》(Medical Aspects of Human Sexuality),1980 年,第 14 期第 9 卷。
就像只有相信巫毒教威力的人才会被巫毒咒语杀死一样,一见钟情也只在相信它的人们心中存在。
 第11张图片
就像只有相信巫毒教威力的人才会被巫毒咒语杀死一样,一见钟情也只在相信它的人们心中存在。
一见钟情只在初遇时发生,一旦错过,永远错过。所以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来创造一见钟情格外重要。
Ⅰ.第一印象

First Impressions
和你的意中人进行密集、强烈甚至带有威胁意味的目光接触,是让他(或她)爱上你的第一步。将你的视线死死锁定对方,制造那种你们已经相爱的暧昧气氛。
如何建立惊艳的第一印象?
意中人初次见到你的那个瞬间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5 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