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职场]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还会面对匮乏吗?

[复制链接]
102 0
canling0 发表于 2018-6-20 21:15:22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匮乏?


一提到生活的中的匮乏,人们往往想到的要么是“物质生活”的匮乏,要么就是“精神生活”的匮乏,我们匮乏的真的是这些东西吗?


作为一种自嘲的“吃土”


由19世纪顺延至20世纪的匮乏问题在于它是以物质形式定义的;因此,与匮乏相对的是丰裕。但是,匮乏并不是贫与富的“零和游戏”(匮乏是因为富人抢了穷人)而是根据相对成本对各种偏好进行的评估。在这个意义上说,匮乏的设定是一切当代社会科学基本的分析理念。它使以下表述成为公理:一切价值(如尊敬、权力、财富)相对于欲望都是稀缺的;一切资源相对于需求也是稀缺的。



经济学解决的是稀缺物品如何分配,政治社会学则主要用于调节人们为稀缺价值而展开的竞争。经济化就是在相互冲突的目标中“最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最有效地规划项目流程,用生产力最高的技术(最高利用率)来建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基于相对成本);结果是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大产量。由此看来,经济学的中轴原理即为职能理性。

而政治社会学是针对财富、权力和地位竞争相关规范的一种研究。如果这些竞争要进行下去,人们必须同意这些规范是公平和正确的;人们要求正义的权威。因此,政治生活的中轴原理是合法性。

这一切存在的核心,即认为任何事物均有成本,世界上的免费物品(如果有的话)极其罕有。在这个意义上,对匮乏的衡量就是对相对成本的衡量。

全新的匮乏问题





我们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因为制造污染的人把丰富的空气和水视为免费物品,恣意排放废物而不花分文。随着净化这些自然资源的成本日益提高,洁净的空气和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稀缺。

相对匮乏是价格的尺度。丰裕并不一定意味着某种商品有很高的储量,而是它的价格较低廉,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较少,或以定量成本衡量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土地在历史上一直很丰裕,但产量与现在相比低得多;以较少成本取得较多产量就能制造丰裕。)要获得某种商品,就要用其他商品或价值来抵销各种成本(不一定总是可测的)。

没有不花代价的解决办法。降低失业率有可能要用到额外的资源或技术,从而导致生产率的下降,以通货膨胀为代价;又或则以限制个人自由为代价。从技术意义上说,消灭匮乏意味着零成本,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总而言之,消灭匮乏的思想在实践中是荒谬的。

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匮乏,后工业社会带来的是一系列全新的社会匮乏。逐条地说,它们即是信息成本、协作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成本是最有意思的一点。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最贫穷的社会掌握着最多的时间。它的生产率非常之低,即使在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也几乎无法增加额外产出。在这样的社会里,准时和对时间的计量都是不需要的,明日有的是。(贫困的人在满足了基本的温饱后剩下大量的时间)但在生产率高的社会,时间分配是迫切的经济问题,有效率的分配方案必然实现了时间的充分利用。(最有名的段子就是比尔·盖茨会不会弯腰捡地上的一百美元)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当生产率低下时,时间相对便宜;当生产率提高时,时间就相对昂贵。简而言之,经济增长将导致普遍的时间匮乏。(具体是指每一秒的时间对于他意味着高额效益的可能性)

所以时间的匮乏几乎成为了现代社会的绝症。


一种休闲


工作之外消费的乐趣也需要时间。看书、和朋友聊天、喝咖啡、出国旅行都要花时间。在没有什么商品可供享用的“落后国家”,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当一个人拥有游艇、跑车和一大批音乐会门票时,这个人就会发现自己的“自由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如果要去听音乐会,他就得匆匆忙忙地吃晚饭,鉴于精细的菜肴要花许多时间,所以他可能去买一些速冻食品(微波炉使烹饪时间减少一半)。如果打算听完音乐会再吃晚饭,这个人就得忙到深夜,且为了第二天“准时”上班不得不损失睡眠时间。如果想去掉“准时”的限制,这个人当然有了更多的时间;但是,这要求他非常富有或成为退休人士。总的来说,人们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自己的时间。(这也可以理解“准时概念”的出现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性)


洗衣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由于“自由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一些需要花较多的工作收入而不太占用非工作时间的商品。他购买一次性商品,把各种各样的服务、养护“承包出去”(如把脏衣服送去干洗店)。要做到这一点,他不得不延长工时,以便能得到使他享有大量非工作时间的商品和劳务。但这样做的成本有可能太高,于是这个人不得不考虑调整他的交易。他必须计算时间与金钱的不同分配方案的相对成本与收益。这个人可能会发现,由于维护费用高昂,他只能自己洗衣服或使用自助干洗机,这样耗费了他的部分时间但节省了金钱。又或者,这个人更愿意花费些钱而节省时间。

在衡量这些考虑时,这个人或许不会意识到自己是在从事技术经济学,基于时间与金钱的单位数量以及二者的消耗在每一单位满足感中形成的边际效应而绘制了一条无差异曲线。低收益必须转为高收益,他的资源最终得到了有效的分布,以至于每一个类别的消耗都将带来同等收益。经济丰裕以时间为后门将效应再次引入。人类在其休闲时间里又一次成为经济人。

这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结论


19世纪的学者们设想匮乏的终结将带来商品的过剩,人们不必再延迟私人享受,过着如计算机器一般的生活。人们可以把谨慎心态抛到九霄云外,沉湎于奢侈的品味,按照本性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现实是在后工业社会,商品倍增以及监管成本上升把时间加入了个人行为分配的计算;人们在对边际效应的衡量中沦为它的奴隶。

所以人们所匮乏的不是简单的时间,而是“高质量”的时间,简单理解就是有钱有闲,可这在理论上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不可实现的,正如永动机是不可能被造出来一样。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后工业社会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3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