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复制链接]
2769590 20
小尾巴也有春天 发表于 2021-1-8 15:58:25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爸爸」可以说成「我爸爸」,「我的妈妈」也可以说成「我妈妈」,为什么「我的」不能说成「我狗」?


上一篇:如何看待中方将考虑不承认BNO为有效旅行证件?
下一篇: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谈及国会骚乱事件时称:“轮到美国被‘教育’了,中国正嘲笑我们。”如何看待其言论?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精彩评论20

倒序浏览
跳转到指定楼层
2769591#
请你关注我好吗 发表于 2021-1-8 16:08:30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汉语言专业,若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多多指教。
一.举例子开个头吧
我读了许多答案,发现一个问题,许多人把“我爸爸”等同于“我的爸爸”了,但我认为,“我爸爸”和“我的爸爸”是两种不同的用法,下面我会举例说明。
我国嫦娥五号携月土顺利返航着陆。
我军突袭了敌军。
我团在运动会上斩获奖牌榜第一名。
以上三个例句中出现了“我国”,“我军”,“我团”,如果认为是省略了“的”的用法,那么应该分别为“我的国家”,“我的军队”,“我的团队”,但他们之间的含义显然是有差别的。
以第一组为例,“我国”里的“我”是为了与“你国”或者“他国”区分,而“我的国家”里的“我”则是表示我与国家之间的某种隶属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的“我”在语法上与“这个国家”中“这个”的用法是相似的,即是一种指示代词用法。指示代词与之后的中心语之间本来就不用加“的”,所以“我国”本该就是如此,并不是“我的国家”的缩略。
回到前面提到的“我爸爸”和“我的爸爸”这两组用法上,先看下面的例子:
作业写完了。
写完作业了。
这两个句子,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是被动句省略了被动语态的标记词“被”,原句是“作业被某某写完了”,后者是省略了主语,原句是“某某写完了作业”。
本例是想说,即便“我爸爸是老师”和“我的爸爸是老师”两句在表意上没有区别,但语法意义上并不相同,“我爸爸”是指示代词用法,“我的爸爸”是人称代词用法。“我爸爸”与“我的爸爸”不是缩略与全称的关系。
二.探索一下规律吧
好了,下面说一下“我”作为指示代词使用的条件。为了便于理解,先做一下定义,以“我爸爸”为例,“我”是指示代词,“爸爸”是中心语,则这类词组可以表达为“我+中心语”。
1.指示代词包含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等。以下分析均以“我”为例。
2.中心语可以是如下两种名词充当:
2.1 由个体组成的集体名词,比如国家、班级、家庭等等。
2.2 这个集体里其余个体,比如同学、同事、同侪等等。
有点绕,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我公司今年效益很差。
本句中,指示代词是“我”,中心语是“公司”,“公司”是一个集体名词,属于2.1的情况,所以“我公司”这种结构是适用的。
我同事生病了。
本句中,指示代词是“我”,中心语是“同事”,“同事”是“公司”这个集体里的其他个体,属于2.2的情况,所以“我同事”这种结构是适用的。
以此类推:
我家(2.1);我爸爸,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我姑姑,我七大姑,我八大姨等等(2.2)。
我国,我村(2.1);我老乡,我同村等(2.2)。
我军(2.1);我战友(2.2)。
我班(2.1);我同学(2.2)。
我学校(2.1);我校友,我同学,我老师,我班主任等(2.2)。
我全身疼(2.1);我头疼,我屁股疼,我心疼,我胃疼,我腿疼等(2.2)。
我所有装饰(2.1);我耳环,我眼镜,我帽子等(2.2)。
我所有财产(2.1);我手机,我电脑,我耳机,我桌子,我房子(2.2)。
我所有宠物(2.1);我狗,我猫,我仓鼠,我鹦鹉,我乌龟(2.2)
举了那么多例子,大家肯定觉得,有些读起来还可以,有些就明显比较别扭,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三.总结一下规律吧
“我+中心语”这种表达方式,根据“我”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会有以下四种情况:
1.“我”属于中心语所述或所属的集体之中的个体。
如下图:
 第1张图片 例:我家
中心语所述的集体是“家”。
我爸爸,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我姑姑,我七大姑,我八大姨等。
中心语所属的集体是“家”,爸爸、妈妈等全都是“家里的其他个体”。
2.“中心语”所属或所述的集体,本就与我有领属关系。
如下图:
 第2张图片 例:我全身
中心语所述的集体是“全身”,本就与我有领属关系,通常的表达应该是“我的全身”。
我头,我屁股,我心,我胃,我腿等。
中心语所属的集体是“全身”,即是“我的全身”之中的个体。这种表达单独说出来会有些别扭,但用在句子中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比如:
我腿疼;
我心跳得太快了;
别打我头
再举一个反例:
这是我手。
本句明显与实践不符,很少有人会这么说话。也就是我前面说的,“我手”与“我的手”不是完全等同的详略关系,“我手”中“我是指示代词,“我的手”中“我”是人称代词。这句话明显是想强调领属关系,显然指示代词用法不合适,应为“这是我的手”。
3.“我”与“中心语”所述或所属的集体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有可能“我”是中心语所述或所属集体之中的个体;
也有可能中心语所述或所属集体,本就与我有领属关系。
如下图:
 第3张图片例:我狗,我猫,我仓鼠,我鹦鹉等
“狗”作为中心语,其所属的集体是“我的宠物”,其所述的集体是“狗这一物种”,
这样就会有两种理解:
我是狗(这个物种)中的一员;
狗是我的宠物中的一员。
毫无疑问这会产生歧义,尤其把人比作动物,有骂人或者不尊敬的感觉,所以“我狗”这种结构使用时要谨慎。
4.“我”与“中心语”之间不是“个体与集体”或“个体与集体之中其它个体”的关系。
如下图:
 第4张图片 例:我大海,我沙漠,我火星
中心语所属或所述的集体与“我”没有“个体与集体”或“个体与集体之中其它个体”的关系,所以也就没有“我大海”等说法。“我”作为人称代词使用时,后面可以跟任何一个名词,虽然不能说“我大海”,但可以说“我的大海”。
综上所述:
“我+中心语”这种结构是否可用,取决于“我与中心语”之间“个体与集体”关系的明确程度。
当这种关系非常明确时(如1),则“我+中心语”的结构就适用;
当这种关系有歧义(如3),或者这种关系比较含糊,不被广为认同时(如2),则“我+中心语”的结构应慎用,以避免不必要的歧义和别扭。
当这种关系完全不存在时(如4),则“我+中心语”的结构不可用。
四.“我”与“我们”的区别
前面的例子几乎都是“我+中心语”的形式,事实上经常会用到“我们+中心语”的形式,它们是有一些区别的。以“我国”,“我们国家”和“咱们国家”为例,比较如下。
我国:
1.叙述者属于这个国家,倾听者多数情况下属于别的国家。
例:你舰即将闯入我国海域,请速速撤离。
例:我爸爸是老师。
倾听者如果是你妹妹,那么你说“我爸爸”,她肯定要反问一句:“难道他不是我爸爸?”所以这时候的倾听者一定是别人家的“孩子”。
2.特定情况下,“我”是这个国家的代表,此时倾听者可以是本国的成员。这种表达非常正式。(如果普通人用的话,就会有一些其它的效果。)
比如两会的时候,总理会做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的群体是中国人,叙述主语就是“我国”。
我们国家:
叙述者与其他角色合称“我们”,都属于这个国家。倾听者可以属于这个国家,也可以不属于这个国家。
例:我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得很快。
这句话的叙述者一定属于这个国家,但倾听者可以属于这个国家,也可以属于另一个国家。
咱们国家:
叙述者与倾听者合称咱们,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为了便于与“我们国家”进行比较。
五.先写这么多吧
不是专业的,先写这些,大家可以往里面套一下,看看是不是都适用,我也可以继续完善一下。
太长了,看到这里的朋友,你们是真牛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90#
舞风123 发表于 2021-1-8 16:08:08 | 只看该作者
 
有说的。
 第8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9#
小夢DREAM 发表于 2021-1-8 16:07:31 | 只看该作者
 
两个高赞答案对问题的本质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领属关系中什么时候可以不加“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学者的解释。
根据这些解释,我们已经能总结出“规律”了,并且根据这“规律”基本能解释现实语境中的现象了,但我觉得这些解释还不够偏“认知”。
语言作为人的本能,我们所遵循的语法绝不仅仅是作为后天约定而成的巧合,而是遵循着我们大脑里一套与生俱来、人人都相同,且反映我们认知的模型(此处应该@乔姆斯基老爷子)。当我们那些不符合语法的句子,哪怕从没人教给我们语法规律,我们也会潜意识里认为它很别扭。
所以,我想从更偏“认知”的角度,尝试探讨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潜意识里会说“我爸爸”、“我姐姐”,而觉得“我狗”、“我车”很别扭?
我们先来看“我的狗”、“我的车”乃至其他需要加“的”的东西——他们有一个共通点:我的狗对于我(说话人)来说是只狗,对于你(听话人)来说,也是狗。我的车对于我(说话人)来说是车,对于你(听话人)来说,也是一辆车。
上面的两句话可能看着很奇葩,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吗?
且慢,对于“我爸爸”“我姐姐”,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成不成立。“我爸爸”对我来说,是爸爸;对听话人来说,就不是爸爸了(我可以叫他爸爸,你不行啊hhh)。同样的,“我姐姐”对我来说是姐姐,对你(听话人)来说并不是。
这么一看,似乎“我的X”加不加“的”,取决于我们说话时,听话人是否也把X所指代的东西当作X。
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有的人或许会指出——说话人的爸爸,也有可能是听话人的爸爸啊,这样你的分析不就不成立了吗?
好,我们假设一个语境:你在和你妹妹说话。此时,你的爸爸也是她的爸爸。你对妹妹说了一句话:“我爸爸今天很开心。”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别扭的地方?没错,我们在跟妹妹说话时,潜意识里根本不会有“我爸爸”这种用法啊。
OK,在“爸爸”问题上已经得到了验证,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进一步拓展看看:我试着再举出两个“我X”的例子——“我家”、“我同桌”。我们可以很自然的跟别人说“这是我家”,我们说这句话时,潜意识里就明白“这里对我来说是家,对你来说不是”。
我想,到了这里,我们的答案就更贴近“认知”了,更能反映当我们说出“我爸爸”这个词时,潜意识里本能的反应过程。
当然,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思考,还未与别人交流过,在这里也希望语言学大佬们与朋友们多多指正~希望这篇回答能给大家增添另一种思路吧!
明早还有考试,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8#
_观察了你很久 发表于 2021-1-8 16:07:23 | 只看该作者
 
汉语是有语法的。
汉语里有一个“领属”关系,等级更高的称呼等级更低的要带上这个“的”以表示附庸关系或上下尊卑。
狗是人的财产,属于人类的附属品,所以要称为“我的狗”。当然,狗如果能说话,会说“我主人”。
如果是平行关系呢?平行关系可以带“的”也可以不带“的”。
例如“我父亲”和“我儿子”,父子有尊卑但不存在附庸关系。还有包括“我老师”和“我学生”,如果不够熟络,更多还是称呼“我的学生”。
一些身体附庸关系倒可以不用非要带“的”字,身体从属表达为“我手破了”、“我的头疼”,都没有问题。
语法学术我也不懂,不过看一些标准答案,有些表达方式就是土话。分析到这,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如果您和狗是一个级别的,或者狗比您的爸爸等级还要高,称呼“我狗”倒也可以,如“我狗好像在敲门”“去叫我狗上桌吃饭”“让我狗少喝点也不听”,这么说话您爸爸揍不揍你就两说了。不过,加一个“家”来缓和语气,例如“我回去喂我家狗吃饭去”也可以,不用非要说“我家的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7#
小文79 发表于 2021-1-8 16:07:18 | 只看该作者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设想一个场景,你是个大学生,平时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回家爸爸妈妈都在,你想玩狗,你发现狗不见了,你问你妈:妈,我狗呢?
你妈说:你狗死了。
你说:啊!我狗死了?我狗死了你都不告诉我!

没毛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有几个评论义愤填膺啊,还拍照晒图了,那我也晒个图,吼不吼啊?
 第10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6#
追根溯源2012 发表于 2021-1-8 16:06:55 | 只看该作者
 
 第12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5#
小影266 发表于 2021-1-8 16:06:0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具有二义性。我狗可以构成同位短语。而我爸爸不行。

可惜我那本现代汉语放家里了,现在只能自己造轮子_(:з」∠)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4#
yichunxl 发表于 2021-1-8 16:05:4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听着别扭,听多了就不会。
熟语的条件之一,大量使用。
狗不需要大量使用,爸妈却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69583#
上山打老虎007 发表于 2021-1-8 16:04:51 | 只看该作者
 
“我爸”“我妈”都是称谓,应该是亲属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的狗”,更多的意思是从属关系,表明所有权,是人和物的关系。当然,我并不是歧视动物,我也是忠实的爱狗人士。即使曾经被狗撵过,差点被咬到,仍然爱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3 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