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问答] 出国留学,生活工作过的人回国的理由有哪些?

[复制链接]
楼主
阿呀 发表于 2021-4-1 21: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To be or not to be...
回国发展还是留在国外奋斗,相信每一位曾在海外生活过的人,都曾无数次犹豫,无数遍这样问自己。
我也不例外,真正的思考和行动,发生在出国第10年。当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后,复盘一下当年的心路历程吧。这中间的选择,或许也有一定的普世性。
 第1张图片

出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十几年前,我还是个二线城市的初中生。一天放学,在学校任教的妈妈一边提着刚买回的菜准备晚饭,一边说起:诶,听说今年新加坡教育部又到我们两个学校高中部招生了,你说明年小韵中考的时候还会不会有啊?
我一边等开饭一边随意回应了两句,隐约觉得这机会好像挺不错。但也就想想而已。在那个年代,出国并不是一件日常会发生的事儿,长这么大好像除了小学有同学因为全家移民的关系去了美国加拿大,就再没见过谁出国了。
时间到了初三毕业。中考正常发挥,分数在报考的本市一线高中排前几名。这个机会,就真的来了。新加坡教育部官员带着我后来就读中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给排名靠前的学生们英文的各科笔试和面试,当天出成绩,名单就这样迅速地敲定了下来。


我入选了?!
那个时刻,不可能不激动。一个中学生全奖公费留学,太难得了。加上十几岁的我之前都过得太顺,青春期的躁动让我觉得,蛤!这个小城怎么容得下我!果然就是个国际人才!╮( ̄▽ ̄)╭      


那一年出国,从城市发展上,从信息上,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巨大的变化。刚开始就像蜜月一样,什么都是新奇的,好多事物都是先进的,一直在~ “哇~~!好厉害!” 的状态。这样的差别,可能2010年以后出国的人已经很难强烈地感受到。
 第2张图片 初至新加坡上高中时


当然不久,现实的考验接踵而至。中间遇过的困难就略去不谈了,毕竟不是今天的重点。总之很多年后,终于混到大学毕业!
在听取很多很多场500强企业的校园招聘后,我依然,执拗又冒险的,从头到尾只投出去一份简历,参加了一场面试。那就是新加坡唯一的电视媒体集团 -- 新传媒的新闻部。
等待的过程漫长又煎熬。最终,中文电视新闻当年只录取了一名应届生,侥幸就是,我。
 第3张图片多年前刚上班时的我~ (原谅当年手机的渣像素)


听到这里,好像即将要人生赢家~ 但这只是纠结的开始。
对于新闻事业,至少对于当时的我,无疑是怀有巨大热情的。刚踏上职场的我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每天兢兢业业手勤嘴甜地学习和观察,如何通过内部系统第一时间查看美联社、法新社和新华社等从全球各地实时传送过来的文字稿件和视频素材;如何用台里统一的专业软件写稿、剪辑和传送到直播线;全国知名的主播哥哥姐姐们,就坐在我旁边办公,每天上下班打招呼,向他们请教;每一场新闻节目的播报录影,我都尽量去到演播间现场。
 第4张图片

然而不久以后,对于未来的规划有了越来越大的困惑和动摇。我第一次心里有了:不然,我回国看看吧!的念头。


彼时,我已获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多年;这种感觉就像,一对拍拖了很久的恋人,到了7年之痒时要不结婚,要不就面临分手。我内心并没有想成为另一国公民,但如果在当地有长期生活的打算,一些很现实的优惠政策,对于这个移民门槛很高的国家很多人渴望还不可及。
更何况,这是一本畅通全球100多国的好用护照,最近刚刚登上全球护照含金量榜首(同时不得不说,中国在这方面近几年真是有意想不到质的飞跃!✪υ✪)


我慢慢发现,入籍or不入籍?回国or不回国?这个话题在与家里的电话中被提及的次数不经意间越来越频繁。当然,父母是极力反对的。在国外求学多年,好容易毕业有了一份轻松又有光环的工作,社会环境那么优越,你是想干嘛!!Σ(⊙▽⊙"
新加坡,或者更广义的发达国家的好,我这里就不赘述了。安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更国际化的视野、换算汇率后较高的收入、更长的年假、甚至清新的空气...
 第5张图片

而我为什么会动了这样的念头?了解过人口迁移的人都会知道,无非就是推力因素 (push factors) 和拉力因素 (pull factors) 二者的综合。对我当时而言 --


推力因素:

1. 高度发展社会中,可预见的职业天花板



工作真是... 太稳定了。虽然做新闻难免会有不少突发事件,直播的压力也很大(当然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咖,压力都在主编们身上),但对于大学期间就跑去尼泊尔做驻地记者、去东帝汶拍片的我来说(详见:为了不虚度大学时光,我做过这些事...),当初步掌握了工作流程与系统使用,后面的路似乎就剩下 -- 编辑各社记者从一线发回的报道,采访些不痛不痒的社会和文化新闻(稳定的环境里几乎不会有什么大事件),播报一下各部长的演讲... 当然对于不少人来说,这份工作有很多的好。但对于我来说,好像即使成为首席记者,又怎样?这目标,实在差点意思。


当时工作之余我竟然闲到,跟厉害的朋友一起从无到有、自力更生办了一场面向公众的个人旅行摄影展(哈哈就我这技术也是相当初生牛犊不怕虎了)、好几场旅行分享沙龙、还录了一系列线上宣传视频,等等等等。
 第6张图片 反响热烈的旅行摄影展与分享沙龙


在工作中暂时实现不了期望的价值,而该社会体系里感兴趣的工作好像都有相似的局限性,心中难免会想寻找更大的舞台。


2. 缺少自下而上的多元选择与价值观



比起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欧美国家,新加坡无疑在热闹程度和活动选择上已经好了不少。作为一再标榜艺术和人文的国际大都市,各类院线电影、国际艺术节、高大上的展览,时刻应有尽有。
但可能缺乏一些原生的活力,日常的相关氛围真是太少了。平时的休闲,就是朋友间相约吃吃饭、看看电影,逛逛街。我唯一觉得挺酷的民间活动,是每两周全新加坡去过几十个国家以上的一群小圈子里的朋友,会定期聚集到一位组织者家里,轮流认真地分享各自的环球趣闻,谈笑风生。
没有,只能自己去创造。后来我回国一段时间了,还有人给我留言说,再没参加过你们之前办的旅行摄影展这样好玩的、一次遇见这么多志同道合朋友的场合。这一点与后来在北京有了强烈的反差,之后我会提到。


仔细想想,我猜测造成类似感受的很大可能性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固化与趋同。所有人都认可和趋向一样的成功模式,所有人都毫不挣扎地在复制相似的生活轨迹。这与我会觉如沐春风的多元精神,的确有些背离。




拉力因素:

1. 互联网化拉平的所有信息阻隔



促使我回国一个很大的因素,是与国内同龄人日渐增加的交流。
因为接受了媒体采访也做过线上分享,吸引到了一批在国内各领域做着各种有趣事情、包括创业的年轻人。我们彼此欣赏,时而聊聊几句。我非常惊异的发现,这群人的思维、想法、接收的理念、获得最新资讯甚至把它转而变为现实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10年前刚出国时,国内外的信息与眼界差距。
后来因为要办一些小众国家签证,我到北京呆了一小段时间。网络上的朋友忽然成为现实,大家约出来一个个、一组组地见面,聊到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有各种咖啡局、撸串儿趴、各种沙龙、各种开脑洞的分享交流,生活的密度比我在国外一年还高。
最重要的是,无论多么冷门多么奇葩的爱好和生活方式,在这里都能获得自己的空间和尊重,找到一样感兴趣的人,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好奇与美好。




2. 野蛮生长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与机遇



与以上一点相关的是,我慢慢感受到了国内火箭般飞速发展下的蓬勃机遇。看了这些国内小伙伴各种靠谱和不靠谱的尝试,才发现,事情还能这么做!市场原来这么多元这么宽容!
通过各种转介绍见到了一线媒体、见到了出版社、见到了一些过往常用网站的负责人。我觉得这事儿太有意思了。那种只要想努力无限机遇摆在眼前让你争取的感觉,真是太令人振奋。


“很多不经意的奇妙境遇,领我走向更远的地方;很多的尝试即使失败,却验证曾有过的想象。很快要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 与15岁起的生命中不尽相同的生活。在这个跟随风向驶往未知而新奇航程的时刻,谢谢始终陪伴我风雨兼程,和未来将要遇见的你们。”
这是我当时微博上的一段话。
 第7张图片 刚回国时的我


不久后,我因机缘加入了央视,与一群很棒的小伙伴和我非常感激的领导一起负责一个颇为重要的跨国合作项目。
再不久,我因机缘开始创业,赶上了国内互联网+ 旅游的消费升级热潮,从创投圈小白到和团队一起做出了一间有价值的新旅行公司,获得了不小的成长,同样非常感激。




3. 家乡的近乎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最终我没有换国籍。那段时间我希望未来的某个阶段能从事外交相关的工作,我肯定不会、也无法代表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
一个地方再怎么是第二故乡,在感知上、在与生俱来的熟悉上,也不可能替代家乡的感觉。有人问我,你一半的成长阶段都在国外,再回来不会有reverse culture shock吗?除了慢慢收起说话时中英夹杂的习惯,还真的一点都没有。在这里,你不需要用一套已经融汇得很熟练的方式面对,因为你做自己就好。回国前正好看了热播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面呈现的北京的感觉,还真是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
当我后来慢慢再次有了点成就,爸妈终于不用懊恼和担心,转而变得非常雀跃地说:“太好了,以后见你想来就来,再也不用办签证了!”
 第8张图片 那一年我穿梭在地铁,看到这样一组“北京精神”-- “创新” 和“包容”,是当下真实的感慨~ 我默默掏出手机,把这个公益广告拍了下来。也许你会觉得矫情,但长期离开过中国生活的人,我想能体会这样的感觉。




当然,有了这些拉力和推动力的存在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你对于打破现有生活模式、从零开始的自信和勇气。


在一个地方学习生活工作了多年,所有的积累、人脉、熟悉的体系都在这里。但我一直都有一种底气,就像后来转换行业来创业一样,觉得只要自己的能力在,没有什么是不能放弃、不能重新构建的。
而且,即使暂时没有特别明朗的规划,远期也一定是有一个大方向、大目标;能据此大致推导判断出每一个选择的风险值,并愿意为之付出和承担相应的结果。想好了坚定往前走,也就足够啦。
 第9张图片

谁知道呢?也许平行世界里的我,正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而我此刻在北京,几年之后仍充满着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好奇,也同样知足。




* 作者:蔡韵Iris。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不知不觉游荡60+国,对世界始终充满好奇。
           「无二之旅」联合创始人,也开着五间民宿。


在个人公众号【蔡韵Iris】记录蓬勃又美好的生活,探索不同的可能。来交个朋友吧!: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485帖子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4-2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