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教育]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复制链接]
74043 1
林彬啦! 发表于 2018-8-28 15:40:22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这并不是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只有孩子自己才会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懂孩子的前提,是看懂自己的内心。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亲子教育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呢?那就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性格是一颗种子,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扩大孩子的性格执念,家庭沟通模式会成为孩子满足性格需要的常用模式。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1.那么,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种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好可爱啊!”

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孩子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打岔模式)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对妈妈说:

“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

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以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的世界中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超理智)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

“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

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回应,孩子会感觉到他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了回来。当孩子成年之后,他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经历,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经常讲一些有道理却没有情感的话.......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打岔模式)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妈都不会来救我。

第五种,不想回应的时候如是表达

(一致性沟通)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

“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2.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会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

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

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

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

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下一篇:育儿路上的苦恼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沙发
最爱红莉栖 发表于 2018-8-28 15:41:12 |
 
[大笑]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22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