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新闻]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复制链接]
65557 0
大胡子鼓掌 发表于 2019-4-9 07:42:46 |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次我是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的访问学者代表团,应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的邀请,前来参观学习和了解欧盟与意大利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环境政策、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第1张图片


一、走马观花在罗马

6月14日傍晚,我们乘机来到意大利首都罗马,罗马机场比较旧,不大也不排场,我们很快就走出了机场大厅。意大利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凉爽,潮湿多雨。门口来接我们的女导游名叫蒂娜。蒂娜看上去40多岁,一头乌黑的短发,五官轮廓分明,白皙的皮肤,修长的身材,属于典型的西方女子。她是个热情开朗,活波欢快的威尼斯女子,中文说得比较流畅。一见面,她就教我们简单的意大利语“桥(你好)、桥贝勒(帅哥好)、桥拜啦(美女好)”。大家一边说着笑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酒店。酒店的房间不大,比较简洁,但一个人居住很舒适。

第二天清晨,空气是清香的。我们沿着酒店的街道散步,这里的街道并不宽阔,但十分干净,几乎看不到纸屑,道路两旁都是地中海松树,参天秀美。这里上百年的松树比比皆是,由于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这些松树个个身材修长,树干是笔直的、光溜溜的直冲云霄,头上象顶着一把绿色的遮阳伞,又象是一个大蘑菇。

放眼望去,马路上穿梭的几乎都是小排量汽车,很少见到豪华大排量的汽车。我感到有些惊讶,意大利人应该是很有钱的。后来一位当地人告诉我说,他们生活很讲究实用,认为不需要买大排量汽车,小排量就够用了。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的生活理念十分朴实,追求简约实用,并不追求奢华。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第2张图片


我见到的意大利人大都朴素,衣着比较随意,不象我们的有钱人那样喜欢炫富,喜欢戴名表、穿名牌、背名包。这也使我有些不解。有一次,我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一位院长交谈,他是一位荷兰人,我便向他求解。他说,“我们也有过炫富的时代,但现在已经过去了。现在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劳力士的表、一个爱马仕的包,我会说,这个你留给中国人,我希望要设计师设计的产品。所以,个性化、适用性是我们主要的追求”。我顿悟了。

由于这次在罗马的行程只有半天时间,而且是在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听课,几乎没有观光的时间,所以,我们只能在汽车上一睹罗马的风采。罗马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新潮,也不是到处的高楼大厦,公寓、道路似乎都是修建很多年的。设施只要没坏就可以继续使用,节约为本是一个基本经济理念。这一点不像我们的城市,三个月不见,你再来也许就找不到北了,崭新的马路挖了填,填了再挖,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从宾馆到环境领土与海洋部的路程并不太长。隔着车窗,我们尽情欣赏着一处处古堡、教堂,这些上百年的古罗马建筑比比皆是。蒂娜逐一向我们介绍着,威尼斯广场上的雕塑神采奕奕,古罗马斗兽场的恢弘壮观,高大古老的教堂透着威严圣洁,这些古老沧桑的建筑无时不刻地折射着昔日罗马的辉煌。后来,朋友告诉我,意大利人很崇尚文化,也很怀旧,他们在盖新的建筑时通常都保留着原来的旧建筑,所以,这里的古建筑都保存十分完好,几乎没有看到毁坏的痕迹。我想,这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

中午,我们听完课,在古代斗兽场的门前拍张照片,算是到罗马做个纪念。气势宏大、饱经沧桑的古罗马斗兽场令人十分震撼,它既是古罗马强大繁荣的象征,也是现代罗马文化与时尚的见证。它经历着岁月的沧海桑田,目睹着从一个古罗马到一个发达经济体的变迁,虽然已经陈旧,但仍不失当年的气派,它与古老的凯旋门一道,仿佛迎接着竞技场上归来的威武勇士,也仿佛在告诉世界一个古罗马帝国繁荣昌盛的故事。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第3张图片


二、浪漫风情的威尼斯

一进入威尼斯,我就联想起著名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那个奸诈狡猾和吝啬,名声并不太好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已经在世人心中成为永恒的经典。尽管夏洛克的声誉不好,但当年莎翁笔下那个商业繁华、熙熙攘攘的威尼斯,仿佛依然就在眼前。

威尼斯有大小上百个岛屿组成,宛如星辰。我们学习生活的威尼斯国际大学就坐落在其中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每隔一小时左右便会有船去主岛,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到大学培训的学员,来来往往的人群使这个小小的码头人气很旺。同学们下了课,便乘船去主岛。

海水湛蓝湛蓝的,水中荡漾的威尼斯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对面便是主岛。海水环抱着的威尼斯主岛就像是一个临波仙子,或者像一个高贵的夫人,妩媚动人。遥望那圆顶古城堡式的建筑、那岸上的小桥、那广场的骑士雕塑,那一处处的花园公寓,还有那些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仿佛在现出威尼斯当年繁华、喧闹的商业中心景象。这碧波荡漾的海水,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一个不老的威尼斯神话。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第4张图片


威尼斯不大,却遍地都是故事。

走过高大绿色的骑士塑像,就到了叹息桥。站在这座狭窄悲凉的小桥上,仿佛真的能听到囚徒从对面那个高高的小窗口里发出的“一声叹息”。叹息桥相传建于1603年,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相传过去死囚走向刑场时,必须经过这座密不透气的桥,死囚们只能透过小窗看看蓝天,不由发出叹息之声,再往前走便告别世间的一切。如今,叹息桥下的河水依然十分清澈,窄窄的河里飘着来来往往的小船,游人们在船上尽情地玩耍,那种旧日的悲凉已经成为经典故事。

穿过叹息桥,就到了令人震撼的圣马可广场。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相传828年,有两个威尼斯商人从埃及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并为圣马可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圣马可的陵墓,从此,便有了圣马可教堂和圣马可广场。 1797年,拿破仑进入威尼斯曾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如今,威严的圣马可广场不仅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节庆中心,而且是居民主要的娱乐休闲场所。我们在广场享受着音乐、诗歌一般的浪漫。宽阔的广场在午后阳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散发着鲜花的芳香。地上、天空中到处都飞舞着鸽子,这些欢快的鸽子忽而在地上觅食,忽而在人们的手中、肩上戏耍,我和同事沈家文禁不住与鸽子一边戏耍,一边拍照。忽然,对面走来两个喂鸽子的印度人,他们拿出许多玉米放在我们手上引逗鸽子,然后向我们索要小费。“20欧元”,两个印度人冲我们比划,我们突然感到重了圈套,但毕竟不愿发生口角,家文进行了讨价还价之后,终于以每人5欧元结束了争执。这让我又一次感到了印度商人的狡诈与防不胜防。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广场的左翼大厅排着满满的座位,响起了音乐声。许多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音乐。据当地人说,这里的广场音乐会经常有,都是免费观看的。我看到,那广场上的脚步都是那么悠闲,那一张张笑脸在欣赏音乐时都是那么灿烂,丝毫看不到金融危机的影子。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第5张图片


蒂娜告诉我们,每个周末,威尼斯所有的博物馆、音乐厅、化装舞会、文化场所都是向大众免费开放的,让我们去体验一下。很遗憾,这个周末我去了佛罗伦萨,没能体验到。不过,家文告诉我,他们听了一场交响乐,看了一场毕加索画展,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王晓红:意大利的情思(之一) 第6张图片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


上一篇:波提切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画家
下一篇:“意大利”被超跑神话了的国度
@



1.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
2.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
3.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4.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请点击“举报”按钮,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8 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