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左侧

[军事]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复制链接]
90956 8
我心永恒10101 发表于 2019-7-27 05:12:04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3年9月29日《滨海报》上一行简讯:自敌汪6个月清乡失败,伪军汤景延率全团反正返我军。

这短短20多字的简讯,已经过去了50个年头,好比沉淀在史海里的一颗砂砾,被岁月冲洗,被岁月掩埋,平静地流失。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这样永远沉在水底的砂砾?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1张图片

汤景延



历史的真相又当如何?

几乎无人知晓,那短短的简讯浓缩了一支特殊部队700多名官兵忍辱负重的167个日夜。浓缩了38名共产党员顶戴“叛国投敌”罪名的痛苦煎熬。这段极其机密且酷似真实的 假戏真做的特殊历程,几乎没有为后人留下什么原始资料。然而大部分不知情人的回忆录中对新四军“一个团投降敌人当汉奸 ”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给这件事情本身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和困惑,也增添了这段过往的神秘色彩和独特的史料价值。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2张图片

新四军行进中


事实上,这是一次新四军惊天的军事谍战行动,代号“汤团行动”。

1943年初,日伪对新四军控制的江北“清乡”在即,被列为第一期试验“清乡”的南通形势日趋紧张。在4分区党政军领导积极组织军民秣马厉兵,枕戈待旦的紧张时刻,日伪的特务组织也加紧向根据地进行政治攻势,企图让那些意志薄弱的人走上卖国之路。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3张图片

沦陷时期南通


这是战争中看不见硝烟的战线,这是最难防御更为残酷的战线!

日伪特务用他们惯用的手法,四下里招降纳叛,游说鼓动昔日有旧关系的朋友、同乡或是熟人 ,参加他们“以华治华”的所谓“和平运动”。这时, 驻扎南通附近的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收到了南通“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和南通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后任汪伪特工总部第二处副处长)的策反信,并且派人多次登门拜访。已经是中共党员的汤景延立即将这些情况向4分区领导进行了汇报。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4张图片

抗战时期的汉奸与日军


而汤景延不知道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远在淮南的华中局,已经设想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为什么不将计就计?按照华中局设想,在敌人的“肚子”里,顺利度过“清乡”艰难时期,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打一两个团的兵力到敌人内部,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那样,不说要他们的命,至少让他们哭爹喊娘。形势严重,这支部队就继续隐蔽下去;形势好,部队立即破腹而出,回来!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5张图片


华中局将这个计划布置给了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粟裕将这次身处“清乡”重点区的第3旅旅长陶勇和政委吉洛(即姬鹏飞)找来一起商量。一讨论,发觉许多细节并不那么妙。“清乡”刚开始,新四军一个整建制团就跑到伪军那里,这在我党我军的形象上十分有损;其次,如果被敌人识破是假投降,一个团兵力不是等于肉包子打有来无回,牺牲过于巨大。这个计划风险太大,吉洛首先否认了这个计划。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6张图片

吉洛(姬鹏飞)


陶勇则因为是华中局指示,建议还是考虑这个方案可行程度。毕竟不仅是在4分区,即便在全军都是史无前例的危险行动。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7张图片

陶勇


粟裕和两位分区的领导人反复讨论商量了好多次,发现这个计划成败与否关键在什么人承担这个任务。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汤景延的汇报再一次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汤景延进入了这次惊天无间行动的第一人选中。

抗战初期,国民党杂牌军少校团副汤景延,看见新四军过江开展抗日斗争,这个血性汉子带了手下部分弟兄二话没说连夜投奔了新四军,两年后他加入了共产党。

正因为汤曾有国民党少校这一经历,方方面面的关系就多。加入新四军后,他也曾利用这些老关系为部队做了不少事情。但不久,这些昔日的“关系”们抵挡不住“曲线救国”的“诱惑”,一个个改换门庭,落水当了汉奸,随之这层关系网也给卷进了伪军队伍里。

如同汤汇报的那样,日伪“清乡”搞策反,这些当了汉奸的“关系”又想起了他。

陶勇和吉洛在计划制定中,除汤景延外,再派进顾复生,这是一位1924年入党的老干部。面似文弱,但党性极强,作风正派,深得汤景延的敬服,有这样素质好的老党员跟随部队,全团就有了入泥不染的政治保证。

还有一个是崇明警卫团副团长沈仲彝。其父被伪军杀害,他与日伪有不共戴天的血仇大恨。他懂军事,会带兵,打仗有一套,是位多智多谋的指挥员。

陶、吉首先将崇明警卫团和汤景延的自卫团合并为一个团,汤景延团长、顾复生政委、沈仲彝副团长,决定这个新成立的团大胆打进日伪内部。

此次行动代号:汤团行动。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8张图片

顾复生


对计划中的三位主官,做工作异常艰难。最后那句问他们的话“你们是共产党员,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你们选择哪个?”,让三人别无选择,走上一生中最为艰巨的道路。这是一段将永远没有荣誉没有墓位甚至没有碑文的历史。

行动计划和人选很快得到华中局的批准,但指示第1师:此事关系重大,不得泄密。

1943年3月底,汤景延装扮成商人进南通城会见特工头子姜颂平。走出了计划中最为艰难的一步。

进城的路平坦坦的,汤景延心里却起伏不平,心中品尝了从没有品尝过的酸甜苦辣,这次进城将决定他今后或许一辈子不被人理解的命运。可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已经反复思考着如何在敌人面前表演得天衣无缝,每一句话必须表达出他率部投降的真情实意,要让敌特相信他所说。

其实,在以后,汤景延和日伪南通特工站总站长姜颂平打交道的过程中,的确一波三折,在“投敌”的时间上,一再延迟,不得不多费功夫和姓姜的周旋。其次,在对自己的部队要拉倒伪军中,又要坚守保密的原则,汤景延等三位团领导,更为为难。

原先是向团内全体党员提出“变换斗争方式,坚持原地斗争。”向党外提出: “变换斗争方式 ,保住团身,保卫家乡”的口号。但这个口号引起战士强烈反感,当即4名战士不辞而别,离开了汤团。

为什么要投敌?为什么要当汉奸?

面对战士们的质问,3位团领导不得不决定召集全团38名党员开会,他们有权知道真实情况。接着,沈副团长召集排以上干部会议,做了必要的解释工作,干部情绪才渐渐平息下来。党员 、干部稳定了情绪,战士的情绪也就稳定了。

终于这个肩负“反叛 ”使命 的队伍成功地走出第一步。

1945年4月15日凌晨,通海自卫团驻地响起密集的枪声。“汤团行动”正式实施。

汤景延按照约定,将部队拉到了南通城,被编为“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属特工总站管辖的武装部队,团部移住茅镇。

随即,汤景延抓住日伪贪财的弱点,找姜颂平商议,他出面开商行,合伙在港口做生意。这正合特工站长的口味 , 他早就想发财了, 就是苦于没有合适人选为他撑门面。汤老板一定行 !

当特工头子笑容满面点着大把大把的票子,新四军也一船船清点着军需物资。敌人封锁严密的运输网上被汤景延拉了个大口子,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4分区。

政委顾福生变成了帐房先生,而许多南通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便由他手中那账本来回传送。

紧接着,汤景延观察到日伪内部关系的不平衡,他开始周旋于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伪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日军第60师团小林信男师团长,伪特工首脑李士群之间。在李士群那儿接受了伪“清乡”警察大队番号。又在“清乡”公署那儿变成了“苏北清乡主任公署保安司令部教导第 2大队”取代原来 “外勤警卫团”番号。

再又历经了日伪对“汤团”进行“验枪”、“缴械训练”、“封官许愿”,“瓦解汤团”的重重考验。

在内部,依靠党员力量,严格纪律,一个排长整夜不归,和特工站的几个人关系亲密,常常在一起吃喝嫖赌。汤景延知道,立刻严密控制起来,及时堵住了这个可能泄露机密的蚁穴。

1943年9月,日伪试验“清乡”终告失败,汪伪特工首脑,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在敌人内部关系倾轧中被毒死,成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并且殃及池鱼,李士群手下的特工全部遭软禁,唯恐他们为主子谋反。

汤团又一次面临危险!

4分区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汤团不必再灰色隐蔽。

“好,时机成熟,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可以回娘家了!”陶勇下达了命令。

接到命令这一天,许多党员、干部都流泪了,这泪水的苦涩只有他们的经历才能体会。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9张图片

新四军旧照


1943年9月29日,在汤团据点的牌桌上,汤景延打响了“投敌”以来最痛快一枪,击毙特工站6名监视他们的特务。随后带领全团同时在几个地方集体动手,拔下10多个据点和区公所。在3旅的接应下,顺利回家。

4分区为汤团召开了隆重的欢迎会。高度赞扬了全体官兵入污泥而不染的情操和团领导坚强的党性。

这支经受了特殊考验的部队,重新编入新四军“联抗”2团。汤景延任“联抗”副司令,顾复生为政治处主任。沈仲彝为2团团长。继续在抗战统一战线挥写 自己的荣辱人生。

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潜伏”计划,扑朔迷离的“汤团行动” 第10张图片

刑场上的汤景延


1948年,汤景延用生命又一次填写了悲壮人生,他率领解放军苏浙边区游击队作战,陷入重兵包围,司令员阵亡,作为政委(兼任游击队党委书记)的他,被捕投入上海监狱,在狱中和中共著名烈士王孝和同牢同室,3个月后被敌人枪杀在上海江湾刑场。

解放战争时期,顾复生曾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一五师政委,三十五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等职。他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和豫东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顾复生曾任苏南行政公署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农科院院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因为保密和以后的世事变迁,当初《滨海报》上语焉不详的“伪军”和“反正”等词,也让汤团其他人员在以后的岁月中经受了更多的考验,有的甚至是终身的误解。在历次运动中,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冲击,心灵饱受冤屈。有的老战士,则一生都得不到历史公正的待遇,更有的人为此而失去了生命 。

今天,这段历史告白于天下,167天多么的漫长,不是每个人才能从容走到头,这时间隧道里的暗礁实在太多。


下一篇:客服工作人员 Part-time type
 

精彩评论8

正序浏览
沙发
LIHK 发表于 2019-7-27 05:12:26 |
 
罕见、大胆的行动,只是委屈了那些当事人。为他们点赞。
 
板凳
纳豆君 发表于 2019-7-27 05:13:22 |
 
1943年……,距现花80多个年头了吧
 
地板
随风随和718 发表于 2019-7-27 05:13:55 |
 
老前辈们!不容易啊!
 
5#
小胖MM 发表于 2019-7-27 05:14:14 |
 
很难相信,毕竟一个团都知道的事情,能指望敌人不知道?
 
6#
wcn770444162 发表于 2019-7-27 05:14:35 |
 
曲线救国。
 
7#
华硕RGB 发表于 2019-7-27 05:15:04 |
 
不少忠义就国军被日军追剿,投日保命,然后又和重庆戴老板继续保持联系
 
8#
小肥猫儿 发表于 2019-7-27 05:15:38 |
 
这么好的题材,应该拍成影视剧,让全国人民知道。
 
9#
珀的光芒 发表于 2019-7-27 05:16:10 |
 
依我看,这恐怕是次得不偿失后患无穷的谍战行动
 
排行榜
活跃网友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
Copyright © 2016-2028 CTLIV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兔生活网  小黑屋| GMT+8, 2024-6-18 18:55